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带着美好的期望与憧憬 开启2022年新的旅程

2020-11-22 06:25:01
相关推荐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时间的长河不舍昼夜,新年的钟声再次敲响。

回首2019,我们倍感欣悦,我省文学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作家队伍迅速壮大,对外交流持续拓展,优秀文学作品纷纷涌现。有些作品上了全国的重点文学期刊,有些作品在北京等地召开了全国性的作品研讨会,有些作品、作家问鼎于“百花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国家级、省部级文学大奖。文学,正以其独有的风姿在青海大地上呈现出越来越令人迷醉的璀璨、博大与深邃。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特约请我省作家耿占坤、索南才让、唐明、冶生福发表新年感言,抒写他们的创作心得与创作愿景,并以此向所有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朋友表达谢意和敬意。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期望与憧憬,问候新春的朝阳,开启2020年新的旅程。

愿文学之光照遍江源,照亮人心!愿每一位作家都能在执著与坚守中收获自己的人生梦想!愿我省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更加美好!

保持生存与境遇的矛盾状态

耿占坤

作者简介:耿占坤,作家,河南柘城人,工作生活在青海。著有《黄河传》等。

窗外细雪蒙蒙。看到地面的积雪渐渐变厚,我心中产生一份宁静的愉悦,如同一枚含糖的雪花。

但是关于这两天大范围的降雪,在新闻中引来了许多不同的话题。或说瑞雪兆丰年,或说担心发生雪灾,或说造成了车辆相撞的事故,或说孩子们在公园堆雪人打雪仗享受快乐时光。而微信群里,更有人发表赞美雪景的新作或者品味古人“独钓寒江雪”的诗意。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永远都处在爱恨纠结的矛盾之中。即使是在干旱的山村下一场雨,也难免因为淋湿了谁家的衣服而遭人抱怨。

实际上,正是人与生存境遇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人类总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不会萌发对自然与自身生存的敬畏、困惑和探索,也就不会激发人类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也就不会诞生弥补自然缺憾和人类生存脆弱性的发明创造。遗憾的是,人类过于负面地强调了与生存境遇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它不再满足于解决矛盾,而是将这种冲突引向报复性的对立,以致将自身和环境都拖入报复与反报复恶性循环的境地。也就是说,人类不是理性地把握和运用自己的智慧,而是非理性地怂恿了自己的权力,它把解决问题变成了粗暴地消灭问题。当然,这是另一个悲哀的话题。

对于个人也是同样。一个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他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都必然处于相对静止的惰性之中,他将是一个浑浑噩噩、饱食终日的人,充其量是一个无所用心、简单快乐的人。当然,如果这是他的自觉追求,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渴望生命多彩的人,这肯定是一座温柔的坟墓。没有与生存环境和生活境遇的矛盾冲突,就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者、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发明创造者。精神的财富必然来自于生活和心灵的曲折经历。只靠心想不会事成,平凡安逸绝不会造就伟大。

小说家和戏剧家最清楚,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故事,就如同缺少辛酸咸甜的食物令人乏味。人们说愤怒出诗人,痛苦出诗人,爱情出诗人,绝非无病呻吟。有时候是环境、生活和命运造就了他们,有时候是他们自觉地去选择和挑战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境遇。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之所以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们都能够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智慧,驾驭转化矛盾冲突,不在与境遇的对立中导致毁灭,也不被环境打垮走向沉沦。如果一个人不敢或者并不期待成为出色的水手,就不要面对风浪望洋兴叹,如果你无力成为拓荒者,也不必艳羡大千世界的广袤与姿彩。在游泳池玩水花或者在小园子里种花草,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人生。

我愿意清醒地保持与生存境遇的矛盾冲突,我也愿意尽可能积蓄智慧和力量,获得驾驭它们的能力。我愿与心怀担当的文学人共同努力。

写作上瘾的人

索南才让

作者简介:索南才让,蒙古族,1985年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托勒草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4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在《青年作家》《小说月报》《民族文学》《青海湖》《滇池》《文学港》《青海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过作品。曾获第六届青海青年文学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存在的丰饶》《我是牧马人》,长篇小说《野色失痕》《小牧马人》。

以前我在写作上自信得一塌糊涂。写作时有人打扰了仿佛耽搁了人类进步一样。我觉得那会儿挺好,虽然狗屁不通但那股劲头挺好。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会儿有多么张狂。那会儿我刚开始写小说,有大作品,虽然没写出来但在脑子里却越来越沉重了。我想是因为有这部“作品”为靠山,我才会那么有股劲。

后来遭遇同行的打击,一度以为自己搞错了,写作不是自己该干的事。我该干的正当职业是牧羊、放牛,抽空调教马匹。我父亲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我调教的马驹挺好,没有啥臭毛病。他说我的“手秉”好。“手秉”?天知道什么东西。

我虽然并不十分同意他的说法可也没有反驳,我一直在干这些活计:牧羊、放牛、调教马匹。然后写作。我发表了一些作品,很多已忘记写了什么。我觉得那些被遗忘的可能就是我写的马马虎虎的作品;而那些一直记挂着的就是很糟糕的东西。我在写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事情。

当我写着写着,对笔下的东西不满意的时候,我就撇下它,去捧着某些书看,看某些斗志昂扬的书。这些书的作者在书本上跳从容优雅的舞蹈,我挺嫉妒他们。当然也不全是,某些书我就不愿意看,即使写的再怎么着也不看。

写作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得有一种自觉,一种对笔下世界的直觉。这就像在找某件东西,突然强烈地感觉到它就在那个地方,虽然看不见但无疑就在那儿……再者,倘若哪位作家可以承受没有想象力的灾难,那他是强大呢还是无可救药呢?我觉得想象力中包含着天真啊可爱啊好奇啊什么的,想象力可以对抗现实——彻头彻尾的现实。我自写作以来认为最美的不是写出了什么,而是保持了什么。我一直对外面很好奇,而且大部分时候天真的像傻子,我甚至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可爱。所以它们在我的写作中扮演了“装备”的角色。接着,就像灾祸来临,它们各自逃避,这当中有的抵挡住了有的没有,损失了一些。然后我想办法补回来。这些活动,大概如此。

当一个作家视书籍为亲人,那就是和文学最亲近的时刻,也是作家最自然最本真的时刻。作家一方面大量阅读,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写作设立标准、期望作品永恒。让作品不朽成为作家的终极追求。能拥有时间读书、写作的人,是幸福的人。面对写作,一切都是书写说了算。作家与阅读,就像作家给自己换血。从不读书的人可以成为任何人但唯独成不了作家。写作也有瘾。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就上瘾了,欲罢不能。但强大的作家懂得斩杀过多的文学情怀,使之稳定在恰当的段位。和文学在一起是责任的、多情的。掀开一页纸,眼睛盯着写下的文字,所产生的影响谁也不知,自己也不知。但确实存在,哪怕一人也足够了。所以一旦写作,无法停止的不是手和心,而是强大的意志。

接下来的一年我打算写长篇,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写长篇小说了。我想念一日接一日地创造世界的感觉。我构思了半年,想出了一个男人和一辆车。我觉得已经很好了。另外我还有一个中篇小说已经成长,催促我快写,但我一直没行动,我在等一个最好的时机……也许我还没有解决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找到最好的一个句子。

高原孩子,他们值得被看见

唐明

作者简介:唐明,中国作协会员,格尔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作品散见于《文汇报》《延河》《十月少年文学》《儿童文学》等省内外报纸杂志,出版《心无杂念》《小妖一米》《把家安在格尔木》《德吉的种子》等多部小说及儿童文学作品集。获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现任《格尔木》杂志执行主编。

2017年,我构思了几个与这片土地有关的现实题材的儿童小说,并立即动手完成了两个,四川文艺出版社迅速与我签约。出版社少儿部主任周轶老师给我打电话,我谈起自己的几个正在创作和正在构思的儿童长篇小说,周轶老师快速反应说要把这几本书放到一起,做成系列丛书,丛书名称慢慢再想。书稿都下印刷厂了,丛书名字还没有想好。一天,我的责编曹凌艳老师灵光一现,说不如叫作“小马驹”吧?我当即欣然同意。这个名字不仅好听好记,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来自高原的意向。像马儿一样自由、率真、努力奔跑,这是我个人写作的意识,也是我们青海儿童文学发展的姿态。

这个系列丛书2019年4月出版了《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和《我的爸爸在云端哨卡》。按照合同,2020年4月将出版《天鹅爸爸》和《戴嘎乌的男孩》,2021年春天再出《寻找达罗》《经幡下》和《抵达太阳湖》。未来的两三年里,我将一直做一匹奔跑的小马,驮着高原孩子们的欢笑与纯真,奔向更远的地方,因为他们,值得被更多的人、更远的山水看见。

到底写什么?

这个问题大概困扰过每一位写作者。于我的答案就是写当下,当下这个时代,这个环境,这片土地。脚下的土地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生长着故事,如芃芃草木,蓬勃旺盛,能够俯下身子的人,都会有所收获,或拾起一片故事的叶子,或拾起一颗故事的种子。越是了解越是清醒,这片高大陆绝不贫瘠蛮荒,只不过,它以“敏行讷言”的品格立世,以“韬光养晦”的姿态处世,它低调含蓄,深沉稳重,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恩深义重,在它星辰转换之间已然深深地雕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写它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王泉根教授说过:“如何理解现实、把握时代、更好地塑造儿童文学的典型人物以加强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创作,推动中国从儿童文学大国向儿童文学强国迈进,既是新时代对儿童文学提出的新期待,也是儿童文学实现美学突破的内在要求。”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太多为中国儿童书写的作品成为传世的经典,它们都是扎根中国大地,紧贴儿童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动和影响着时代的作品。换言之,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紧贴当下,要温暖孩子的心灵、鼓励他们的成长,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这才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追求。

虚构题材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大概更多,童话、寓言、科幻占的比重很大,这几乎给了世人一种印象,儿童文学指的就是童话类,事实肯定不是这样。曹文轩老师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品叫作《草房子》,这部作品就是现实题材的经典,曹文轩老师一直致力于此,其实这才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一脉相承的发展主潮。这一传统经由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原创童话集——叶圣陶的《稻草人》开创,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以及陈伯吹、严文井、金近等作家的作品承继推进,从而源远流长地贯穿于整个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的长河。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眼光,1937年就刊文充分肯定《稻草人》的时代意义,他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要想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给中国孩子讲出好的故事,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难道不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吗?所以,我将继续立足当下、取材本土,写我的高原孩子们的故事。

无字的创作

冶生福

作者简介:冶生福,回族,青海大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折花战刀》,儿童长篇小说《蓝月亮》,短篇小说集《阳光下的微尘》,以及长篇纪实文学《西海惊雷》、文化丛书《灵秀大通》《花儿之乡大通》等。曾获2012年度青海湖文学奖、第七、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散文选刊》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等。

其实眼见为虚,耳听为实,尤其理解一个民族,耳朵比眼睛更管用,听到的民歌往往比看到的习俗更深刻,民歌里有祖先的音容笑貌,民歌就是钥匙。比如《诗经》中洋洋诗三百,最有价值的在我看来,不是文质彬彬的“雅”,也不是高堂之上的“颂”,却是和下里巴人关系最密切的“风”——国风。

在青海,农牧业纠缠的东部,在草原高山难舍之地,在各民族杂居的村落里,“花儿”是盐,是油,更是火,它有着花一样的名字,却有异于鲜花那矫艳、柔媚的质地。像大多数青海人一样,我的哥哥非常喜欢“花儿”,但我还没有遇到过像哥哥那样对“花儿”拧巴的人。他对“花儿”的拧巴表现在只哼调,不唱词上,哥哥唱歌的资质一般,嗓子普通得像没放调料的菜,没放茶叶的水,音色浊而不清,假音明而不亮,高音高而不亢,颤音也不会让人五迷三道。

像哥哥这样的人很多,总在我们身边来来去去,他们生活经历丰富,木讷沉默总会让我们忘记他们。像他们一样,哥哥是岁月的茶壶,他肚里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美味的饺子,年过半百,不会言说,唯一的言说就是“花儿”,可没有一首“花儿”唱词能恰当地表述他的人生,沸腾的壶、满满的饺子、细细的壶嘴成为困扰他的因素,但他找到了他的言说,那就是只唱调不唱词,哥哥似乎很愿意享受唱“花儿”的过程,他总说,肉嘛吃嘛,茶嘛喝嘛,“花儿”嘛吼嘛!哥哥唱“花儿”,用一个词从头唱到尾,依然自在,依然爽快,这就是哥哥的表达。

而我呢,总觉得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这么多年来,写人物通讯,写报告文学,写散文,写小说,却始终觉得词不达意,说着别人的话,写着别人的事,我甚至记不起自己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情节,甚至不觉得那些都是我写的,我始终否定着,选择着,矛盾着。接到编辑老师关于新年心愿的约稿,我很惶恐,第一时间我想推辞,我说我这两年写得少,几乎快忘了写作。

现在想想,我的那些作品何尝不是出口的饺子呀,出口即为浅薄,出口即为破碎,而哥哥们无词的“花儿”,无字的旋律胜过了我所有的作品,他们是用心唱的,而我只是用嘴唱的,高下自显。

写作是苦活,写作是累活,写作是在肚里找饺子,写作是找壶嘴倒,找和倒都是难题,若能太容易、太顺当地倒出去,那不再是饺子,而是水,那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已经倒了很多年的水了,不愿再这样汤汤水水、顺顺当当。

工作、生活、文学都是一座座大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我只能在这些大山中迂回,盘旋。我渴望找到路,找到属于自己的饺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壶嘴,更渴望找到哥哥们的无字之音,无字之曲,发自己无字之言。我想,那很难,也很值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记叙文800字优秀作文 写含羞草的优秀作文 守常作文800字 人技术时间作文 如何找到工作英语作文 别样的关怀作文 怪圈 漫画作文 《过年了》作文 彼岸并不遥远作文800字中考作文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仙人掌300字左右 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300个字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45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一到八单元作文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300字 三年级国庆节作文200字 元宵节作文500字六年级 小学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大全 快乐的一天作文一年级 原来什么一直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件事600字优秀作文 三年级描写人物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1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作文 熟悉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