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条老街巷的“华丽转身” 诉说着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封行动

2020-11-22 11:45:01
相关推荐

图源:张红梅

一座城市最能唤起人们记忆的,通常是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老街区、老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街巷民宅、古树古物皆是时代的记忆,见证着城市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在开封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称的历史文化街区资源更令人神往。

近年,我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度挖掘弥足珍贵、彰显宋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坚持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从全域保护、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等方面发力,形成全城一景。我市先后对书店街、宋都御街、复兴坊、双龙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进行了改造,对明伦街、马道街等处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一条老街巷的“华丽转身”

每个城市,总有那么几条老街巷,曾经人来人往,客似云来。这些老街巷,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每一栋房子、每一块砖石,都能寻找到历史的记忆。

夜幕降临,华灯绽放,古都开封依然人头攒动、游客如织。来到双龙巷逛一逛,这里灯火璀璨,雅致的手作文创以及DIY的原创手绘琳琅满目,游客云集,热闹非凡。“早就听说双龙巷的大名了,来开封旅游,特意到这里逛逛。果然名不虚传,给人很棒的旅游体验!”在双龙巷,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游客一边拿手机拍摄一边赞叹。双龙巷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古色古香,青砖石路,韵味十足。漫步其间,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处处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文化气息,仿佛穿越一般,可以与历史时光发生奇妙的连接。

在很多老开封的印象中,以前的开封虽为古城,胡同遍布,有历史的味道,但是,那时的开封如同一张染色的黑白照片,多了一些沧桑。坑洼的胡同街道、破旧不堪的老屋……与如今现代化的城市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尤其是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让很多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的老开封为之惊叹。

双龙巷原名鸡儿巷,后因这里走出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位皇帝,更名为双龙巷。双龙巷是河南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巷”。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开封古城区内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中原地区清末民初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片区,是该时期开封地区民用建筑的典范。辛亥革命元老张钫、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罗章龙、著名教育家杜孟模、治黄专家陈慰儒……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这条几百米长的巷子里生活过。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总占地约217亩,总投资金额约27亿元,东西向主街全长590米。我市对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复兴和提升,再现了街区名宅荟萃的风貌,延续了街区旧有的街巷肌理,传承了街区原有的空间格局,以主题客栈、名人故居、非遗展示、文创手工、时尚网红产品、特色餐饮等为主要业态,赋予街区文化传承、风貌再现、旅游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该项目结合“城市双修”和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恢复原有街区,挖掘展示历史文化,打造“最中国、最中原、最开封”的城市名片。

双龙巷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街巷尺度宜人、业态内容丰富,街区风貌与时尚元素有机结合,既是老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绝佳体验地,又是文商旅融合的体验地,也是古都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创新和示范。1月18日,复建开街后的双龙巷,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不仅屡屡刷爆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中央级媒体也多次予以关注。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文化,是开封的符号,也是开封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和内动力。总书记谈到城市规划建设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近年,我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度挖掘弥足珍贵、彰显宋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坚持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这篇大文章,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赓续“城市文脉” 守住“城市之魂”

双龙巷、马道街、复兴坊等处的盛景,就是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取得硕果的一个缩影。

街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人文之美的代表。它们既是地形的整合与拓展,又是历史的凝聚和象征。尤其是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历史街区见证了古城的变化,也代表了当时整体的社会风貌。随着时间的流逝,积淀在历史街区中的文化气息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历史街区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使人们能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

对于八朝古都开封而言,历史文化街区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是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封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住的是古城文化基因,展示的是古城文化自信。2018年7月,我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马道街历史文化街区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2018年,我市以明清城墙围合的13平方公里古城为重点,编制《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将宋都古城的文化、功能、空间三者规划定位融为一体,通过文态塑魂、业态引导、形态提升、生态修复,实现古城“四态融合”,开启了全域保护、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的“五个全域”保护发展新模式。我市规划针对宋都古城内不同区域的现状特征与保护更新需求,提出保护、修补、整治、保留和更新5大类保护修缮模式,按照保护规划要求,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和环境格局。

此外,我市以民生为导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修补与完善、更新与复兴、经营与管控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后,我市紧紧抓住“城市双修”这一契机,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走出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的“古城修补”之路。我市谋划实施了大梁路等“6+6”示范街街景整治工程,完成了鼓楼里、铁佛寺街等一批背街小巷和老旧街区改造,达到了古城修复与环境改善的双赢效果。

为维护古都历史风貌和延续城市文脉,我市按照“修旧如旧”和“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的原则,先后对书店街、宋都御街、复兴坊、双龙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进行了改造,对明伦街、马道街等处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开封将“新宋风”定位为城市建设风格,借鉴宋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建筑的形式及符号,运用现代建筑语言体现古城开封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坚守古都风貌控制要求,逐渐形成独特的开封风格。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中国最美历史古城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胜地”。

在历史文化街区业态布局和运营管理方面,我市以复兴坊街区修补项目为示范,贯彻“微更新”理念,编制《复兴坊综合提质规划》,将复兴坊历史风貌区打造成集“生活居住、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这一规划创新性提出,在风貌保护、设施完善、业态重塑等传统修缮手法基础上,以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的实施方式,对产权经营权分离、投资收益分配等进行探索,焕发街区生机活力,推进复兴坊在新时代实现新复兴。

漫步在古都开封的大街小巷,徜徉在碧波荡漾的湖畔河边,那焕然一新的城市容貌,坦荡如砥的通衢大道,红绿相映的生态环境,沁人心脾的宋文化韵味,以及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无不让广大百姓为之点赞,也彰显出这座拥有4100余年建都史的古城无穷的魅力和生动鲜明的个性化特色。

市委党校教师张川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很多城市都来开封“取经”,学习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代表的精神内涵所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开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是说话有底气的根本。近年,开封的文化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采访中,有专家学者表示,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保持其历史原真性能使其更具价值。因此,希望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发展时,依照历史原真性原则,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遗留与存在的历史信息,真实地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包括历史建筑、街巷空间、特色手艺、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兴衰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失去了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只是千篇一律的建筑群,没有丝毫的灵性。因此,注重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延续其文化内涵,发扬本土特色,激发街区活力。在彰显历史文化街区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新元素,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

以文化城 重现历史风貌

离开双龙巷,来到马道街。马道街是我市著名的商业街。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风雨侵蚀以及人为改造,马道街传统的民国巴洛克风格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现象,更有一部分彻底消失。而且,在巨大广告牌的遮挡下,马道街本来的模样和历史渐渐被人们遗忘。

为了打造集创意、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民国特色商业街区,恢复马道街历史文化街区原貌,提升商业街区功能,改善购物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马道街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马道街综合整治工程特别邀请了哈工大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设计、施工,拆除违法建设,改造建筑立面,整修街道路面和地下管网,增添街景家具和文化符号。改造后的马道街完整保留了清末和民国建筑风格。

在马道街东侧,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区发生的变化更令人惊叹。复兴坊街区,东起复兴南街、西至马道街,南起自由路、北至鼓楼街。这片老街区,留存着众多开封人的城市记忆。

“以前,鹁鸽市街那狭窄的街道上全是两边商户搭的简易棚。由于占道经营严重,车辆、行人只能堵在一起,交通秩序十分混乱。街道上的商户除了卖童装的,还有卖食品的。虽然不能说垃圾遍地,但也极其脏乱。”7月9日,70岁的罗靖宇回忆起这里的曾经时说。

2017年4月,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提质改造工程启动,“拥挤”在这片面积约0.22平方公里老棚户区里的商场后街、鹁鸽市街、铁佛寺街、复兴街等10余条街巷迎来蝶变重生。在我市提质改造下,斑驳破损的临街墙面被统一粉刷成了灰白色,以前坑洼不平的人行道如今全部得到了硬化,乱搭乱建的简易棚、违法建设不见了踪影……只用很短的时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重塑“活着”的文化记忆,我市对街巷格局保存完整、传统院落和历史建筑遗存丰富的复兴坊街区,不搞大拆大建,也不同于一般的点状单体文物保护,而是整街区保护利用。我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实施“一拆”“三保”“四改”,即拆除违章搭建和丑陋张贴,保护市井格局、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传统院落,改造街巷道路、改造建筑立面、改造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厕所。

提质改造中,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民生第一、保护为主、产业优先的原则,探索政府投资、社会参与和居民自助相结合的改造模式,使街区居民可迁可留可商可居。民生第一,就是始终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鼓励外迁,允许自保,使居民可走可留可租可居可业,使每户居民都有条件实现自己的梦想。产业优先,就是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成立招商团队,建立“双创”孵化基地,对鼓励发展的业态在房租上给予补贴,在改造装修上开辟绿色通道。

如今,走在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区,纵横道路两侧的电线杆和杂乱无章的电线消失无踪,道路两侧古朴典雅的建筑和街景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韵味,酒吧、书吧、旗袍订制等文创店面吸引着众多游客流连忘返。承载街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翟俊杰电影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展现翟俊杰电影艺术人生和其拍摄的优秀爱国主义电影,传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文明之风。

使老街道靓起来、老房子用起来、老字号活起来、老百姓笑起来,我市把这项工程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名片工程。

来源:开封日报 图源:双龙巷街区供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手机迷作文400字 初中写同学作文 作文巨人的花园 2021高考作文题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700 等待春天作文 我的朋友韩语作文 有关骨气的作文 有标题的作文 迎着风作文 诗歌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650 吃晚饭的作文 禁止吸毒作文 写童趣的作文 描写窗外的作文 红的作文 印象中最深刻的人作文 高二暑假作文 饺子的英语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作文小狗 我的人生态度作文 踢足球400字作文 在孤独中成长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600字 水果西瓜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教师节关于老师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生日 关于奉献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