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教中的“五文昌”指的是哪几位?其中有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

2020-11-22 15:55:01
相关推荐

五文昌,又称“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分别是:“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吕祖仙师”、“文衡帝君关圣帝君”。相传此五神皆有护持文运之职能,而成为士人学子敬奉的对象,故合称“五文昌”。各地或有加奉“至圣先师”、“仓颉先师”等神圣者。

“五文昌帝君”第一位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有其他称谓:“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等",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掌管福禄、主宰功名,又称梓潼帝君。在道教尊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等,居玉真庆宫。《历代神仙通鉴》称祂:“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

《文昌帝君阴鸷文》有,文昌帝君曾十七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并叫“文星”。所以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其职权就是主宰仕子的功名利禄和求子延嗣。“天下学子尽属文昌,善恶有报皆是阴骘”,凡人升学考试、升职考试、应聘考试等应试前都可向帝君祈求。文昌帝君灵验非凡,佑人考运亨通,官秩高迁,智慧聪明,文思敏捷。

文昌帝君主掌世人功名禄位,护佑天下好学上进之士,主考试顺利,学业有成并禄运不断,因此历来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所供奉,信仰传统已延续千年。“凡求科甲及第,谋求功名,想要学业有成、功名高贵、工作顺利,都离不开文昌庇佑!”

文昌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据传是晋代的殉国将领张育,原本是四川梓潼地区的乡土神,后被认为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可见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行。

据传,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为张仲,在汉为张良,在晋为凉王吕光,在五代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为张亚子。其为人天性刚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其传世之著作有阴骘文、感应篇、劝孝文、孝经解等诸书,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学者崇之。

文昌帝君生平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唐宗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唐朝越隽人氏,后来迁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县),因笃信道教,广宣道教教义于四川,成神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命名为“清虚观”,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

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

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在历代受封中,到此这个封号中出现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结合起来,从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学问之神,职责掌管文昌府的事务。

宋元时期,人们把文昌称为文昌帝君,尊为主仙、人鬼生死爵禄的神。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清两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学官,皆去文昌祠。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隆重祭祀。

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庙祭祀。

据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重、六曰司禄。也就是说北斗星的上方有六颗星组成一个星座,象筐形,便是文昌宫。六星的最后一颗星是司禄之星,它的职责是“司禄赏功进士”,也就是主宰人间赏罚功名、提拔士人为官的工作。

后来,司禄星渐渐被认为是主宰读书人追求禄位命运的专职星座。自唐朝开科取士以来,热衷功名的文人学子认为文昌星高悬头顶、神秘莫测,期盼文昌星能够从天庭走向大地,以便随时供奉,求得保佑。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普遍奉祀文昌帝君。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每年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神诞,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会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唐、宋、元三代帝王,对文昌均有封祀。唐玄宗封为“左丞相”;僖宗封为“济顺王”;宋太祖封为“圣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景定五年(1264)三月二十九日封为“神义圣武孝德忠仁王”;元延佑三年又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文昌帝君雍容惠颜,坐下骑的是白特,随身带着天聋和地哑两个童子,之所以选这两位童子跟随,是为了避免泄露科举考题和录取等情况。道经上这样记载文昌仙迹,说他七十三次化生人间,每次都是士大夫,且为官清廉,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以此教化黎民,普济群生。所以玉皇大帝命文昌帝君来主管世间之科考、荣禄、进退和祸福等。

“文昌帝君”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宫与“天聋真人”、“地哑真人”

据越西当地老人讲,文昌宫即越西的梓潼宫的建筑十分壮观,年代久远,宫门前,矗立三株古杨。树干挺拨刚劲。需三人合抱方能合围,树枝虬曲纵横,姿态万千。宫门进魁星楼,过甬道,便是三间大殿突兀梯石上,大殿金碧辉煌。殿门雕花窗格,玲珑剔透,富丽华贵。在梓潼宫的山顶上有一洞,人们称之为紫府飞霞洞。据越西厅志载:“为宋代苟沐父子所开。”是文昌帝君修炼处。此外越西城内的瘟祖庙,观音庙都与文昌帝君张亚子有关。这是因为文昌帝君行善施药,泽及百姓,更是瘟神的天敌。

而大殿内正是为贴金的文昌帝君坐像,帝君两边是“天聋”、“地哑”侍童像,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

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褚人获《坚瓠八集》卷四·天聋地哑:“文昌帝君从者曰:天聋、地哑。盖帝君不欲人之聪明尽用,故假聋哑以寓意,夫天地岂可以聋哑哉?比喻痴愚笨拙的人。”

天聋、地哑真人宝诰

志心皈命礼,桂香殿内,元皇座前。芒鞋道服,焕西极之文光;粉面双子,秉东方之秀气。掌图书而持桂藉,捧如意而载蒲团。侍立九天,降青鸾于台疆;随行七曲,控白马于云霄。锄恶慝以幻聪明,凭忠孝而开智慧。缄阴阳之秘,谨承地而承天;妙变化之身,洵非聋而非哑。至孝至圣,至感至灵。紫微构府,玉霄绛宫。启白传言,宣恩达令,文昌辅弼真人。

文昌神掌管天下文章、考学、仕途,其手中朱笔(文昌笔)能助人文思泉涌、旺考运、利仕途。相传被朱笔点中之人,可金榜题名,因此人们在文昌节或是开学、考试前拜文昌,祈求文昌保佑学业有成、仕途亨通、事业顺遂。

人们为祈求文昌星君保佑功成名就,金榜题名,则常常随身佩戴或在风水文昌位摆放旺事业的文昌吉祥物,古时百姓还会为自己的孩子求文昌笔、文昌塔等吉祥物送予学子,为他们开启智慧,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自古以来,凡是兴修文昌塔的城市,都能出很多文人墨客,将相良才,可见,文昌对学业是很有益处的。

据《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有,文昌帝君佐南斗而注生,判桂禄以翊运。若有善男信女,欲求嗣息者,可在二月初三和每月的朔望日、本命甲子庚申等日,持斋虔礼,捧诵此经,自然居室欢和,精神完畅,祥光馥郁,生气氤氲。当有九天监生高元帅,招神摄灵,笃生桂胤,比及生产,太乙在门,司命在庭,或有触冒,或有凶厄,虔诵此经,即得九天卫房圣母元君,阴空抱送,临盆有庆,子母无虞。婴儿在于襁褓之中,为父母者,有能考据五蒸十变之期,焚香祈祷,持诵此经,即得五脏六腑,长养和平,胎毒潜消,痘疹稀少,关煞不侵,如欲聪明智慧,寿命延长,本命生辰,宜诵此经,诸所饶益,福德无量。

文昌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形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九十余化妙难量,一十七世放祥光。百代显灵垂感应,千秋执政主文章。

常乘白马游寰宇,每降飞鸾整纪纲。众等呼嵩齐颂祝,桂香宫内正称扬。

帝德无边,岳降欣逢二月;圣功有感,嵩辰喜值初三。适逢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至心称念文昌帝君名号和宝诰,诵持有关文昌帝君善书、经典,百福来臻,子孙荣庆,终身显达,无量寿福。

“五文昌帝君”第二位魁斗星君(大魁星君)

魁斗星君又称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在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魁星“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被认为是主宰文运之神。凡参加考试者,无不尊敬,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魁星踢斗,又名文魁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绿衣帝君、魁星爷。是中国道教信仰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读书士子的守护神。魁星为北斗星的“璇玑杓”,即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星为“魁”,其余三星为“杓”。相传魁星是文昌帝君外另一位文运之神,乃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中国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

道教信仰中,因为奎星“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被认为是主宰文运之神,又称“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凡参加考试者,无不尊敬。后人对“魁星”的塑像,右脚踩鳌头(象征中第),左脚踢起星斗,手握笔,身体动感十足。

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相传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把“魁”字拆开,便是“鬼”和“斗”二字,民间工匠雕造或绘画魁星像时,刻意塑造成面目狰狞的模样。它单足立于鳌头之上,另一脚翘起,一手执笔,一手捧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相传,魁星连续三次考状元都未中,原因就在他相貌极丑。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投江而死。魁星虽未中三元,而民间百姓却仰慕其才华,将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以求文运高照。

魁星手里拿了一支笔,专门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谁梦见魁星,谁就能成为考场上的幸运者。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而在明、清大为流行。通常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脚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

所谓“独占鳌头”,就是考试的第一名的意思。还有的祥瑞图案是采用会意文字的形式,画面上有一蓝面的小鬼,一手捧墨,一手执笔,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连鬼带斗,就是一个草体的“魁”字。“独占鳌头”是有典故的:唐宋时,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迎榜,在皇宫大殿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与鳌,为首的状元则荣幸地站在鳌的脑袋上,故曰“独占鳌头”。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时代的金科玉律。魁星掌管著文人们的荣辱成败,自然非同小可。尽管它鬼里鬼气,却极受读书人崇拜,有些人在考试时,在座右贴上魁星像。有的还在怀里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神明保佑,文运亨通。

供奉

若家中有学生,或者生意竞争,可供奉魁星,以增加自己的学业和竞争能力。魁星真身(此为灵动最好-神来之韵),隐含魁星踢斗、独占鳌头、克己复礼、正心修身等四句古代名言。魁星统天庭司文运、主科举,被视为功名财运亨通的守护神,一方指向北斗七星(消灾之义),象征为人指点迷津(渡人),一脚踢斗(星力磁场-护持),能够让人日进斗金(用智慧生财),一脚踏着鳌头(变成富翁-鳌为首-鱼身为富),有如大船入港(是鳌鱼之气)、满足丰收(智富双收)。

魁斗星君的传说

相传魁斗星君是文运之神,乃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魁星连续三次考状元都未中,原因就在他相貌极丑。 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投江而死。魁星虽未中三元,而民间百姓却仰慕其才华,将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以求文运高照。此魁星以上好红铜浇铸,高19.8厘米,其发上翘,突目而獠牙;右手高举执斗,左手前伸握有银锭;一足跷起,一足独立于鳌头之上;袒胸露乳,腰扎虎皮。为典型的元代神仙造像。

“魁星踢斗”这种图案在晚明的瓷器上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更为大量的是在清康熙朝。相类似的主题文饰还有“独站(占)螯头”、“青云得路”等等。

魁星与奎星地探源

以“五文昌”星来看,“魁斗星君”显系由“奎星”演变而来,然而为何会以“魁星”称之,许是有所讹误,最后以讹传讹,积非成是而相沿至今了。

“奎星”之误为“魁星”始自何时,一时尚无可考,而最先发现有此错误的是为明末顾炎武,他在其所著的《日知录》中指出:“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不知奎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魁为北斗之第一星,所主不同,而二字之音亦异,今以文而祀,乃不予奎而予魁,宜乎?”并痛斥“今之应试而获中者,皆不识字之辈乎?”据此查《孝经援神契》所云:“奎主文星,注:奎星曲曲相钩,似文字之画”,而古代皇帝所写的字称为“奎章”。再据桯史:“山南有万山寺,本仁皇所建,奎章在,”由此推测,在唐代以前,最迟在唐代就将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奉为文章之府,并将之立庙奉祀了。

奎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的白虎七宿的头一宿,共包括十六颗星,奎星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所谓“奎主文章”。说它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因“魁”与“奎”同音,并有“首”意,所以代替了“奎”字,出现了“经魁”、“五魁”等名目。古代,状元又称“魁甲”,解元又称“魁解”。

而“魁星”既为北斗之第一星,查星经载北斗言:“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齐七政,斗为人君号令之王,出号施令,布政天中,临制四方。”又说“第一名枢,为土星,主阳德,亦曰政星也,是太子像,星若经七日,则大灾,”由此可知“魁星”并非司科甲文莲事之星宿。很显然地,顾亭林的指正是很恰当的,只是责人太过。由于「魁斗星君」之名早已根深蒂固的植基于人心,故而至今仍以此称之,观念亦一时尚无法改变之。

“五魁”,即“五经魁”、“五经魁首”。明代以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取士,每经所取第一名叫《经魁》 。魁为“首”意)。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简称“五魁”。而这“魁”字,则源于古人的奎星崇拜。

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大龟)的图像。如果考中进士,就要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规定,考中头一名进士的(状元)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宋代人同秘在《癸辛杂识》中就有当时考中状元,朝廷"送镀金魁星杯柈(盘)一副"的记载。明朝人陆深在《俨山外集》中也描述了士生们在座右贴魁星图和考场出售魁星像的热闹场面。这些皆表明士生们都希望"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魁斗星君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脚还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

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魁斗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魁罡正炁,奎壁元精。两仪萃华,五岳集灵。左持朱提聚宝罴,右执月毫掌文衡。居二十八宿之微垣,司三万六千之善应。考校众英,匡扶世运,宣忠孝文昌之化,掌功名禄籍之权。开我慧心,合我聪明。文武场中,春秋闱内。龙蛇飞绕,锦铺辉腾。司科目而显儒风,辅雄豪而佐盛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宣化,扶文启运,魁斗星君,广播帝教天尊。

“五文昌帝君”第三位朱衣神君

朱衣神,又称朱衣夫子、朱衣神君、朱衣星君,是道教主管文运的“五文昌”神之一,相传此神著红衣,能细辨文章的优劣。朱衣神与文昌帝君、魁星、孚佑荣帝君吕祖仙师、关圣帝君,合称“五文昌”。同受士人学子尊奉。宋代名儒欧阳修曾见朱衣神显灵,感叹:“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宋赵令畤《侯靖录》记载:“欧阳公知贡举日,每遗考试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视之,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朱衣暗点头。”

名儒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时,常感觉到有朱衣人在后。凡经朱衣人点头的,都是入选的奇文,因此欧阳修感叹:“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朱衣暗点头。”也就是说,文章有没有资格入选,得看朱衣神的意见,自从欧阳修此事以后,朱衣神就成为了士人学子笃信的神之一。

民间流传

也有说法:关帝君是朱衣神转世化身。如民间流传的“桃园明圣经”:“吾(关圣帝君)乃紫微宫里朱衣神,协管文昌武曲星。”

五文昌第四位纯阳祖师吕祖仙师孚佑帝君

“纯阳帝君”吕洞宾祖师,又称孚佑帝君。吕仙出身士人,后修道飞升。相传孚佑帝君吕祖时常护佑应考的士子,以黄粱梦点醒赶赴科举的卢生,故向吕仙祈求之后,许多人会在庙中或神像旁睡觉,期待吕仙示梦于人。

孚佑帝君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

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铁拐李祖师、钟离权祖师、张果老祖师、蓝采和祖师、何仙姑、吕洞宾祖师、韩湘子祖师、曹国舅祖师)之列。

吕祖仙师,名岩,字洞宾。蒲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在襁褓时,马祖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

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与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道号纯阳子,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中国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在飞升之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吕洞宾祖师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于是随后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后来吕洞宾祖师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 」吕洞宾祖师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祖师。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

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了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 」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

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为民间信仰中的八仙之一。孚佑帝君吕洞宾祖师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祖师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历史最为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家喻户晓,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万教中内道独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胡定乾坤。

吕祖孚佑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鹄溪头留圣迹⑽,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象于丹崖,显仙踪于玄洞。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五文昌第五位文衡帝君(关圣帝君)

文衡帝君关公,又称关圣帝君,三国时代的知名将领,喜读《左氏春秋》,以其忠义参天,受到儒家学子的信奉。民间信仰中,关帝君是专管文学的神灵朱衣神转世化身。如民间流传的“桃园明圣经”:“吾(关帝君)乃紫微宫里朱衣神,协管文昌武曲星。”,故被尊为“五文昌”之一。道教尊为九州社令烈雷义勇武安关圣大帝、酆都朗灵大将关羽、大威德大忿怒大勇敢大化身统天御地馘魔大将关圣大帝、轰雷摄正青灵上卫上将关圣大帝、三界都总兵马招兵大使统天御地诛神杀鬼关元帅高证妙果天尊、雷部斩邪使兴风拨云上将馘魔大将护国都统军平章政事崇宁真君关圣帝君等,面红紫色,红袍,金甲,长髯,手执大刀。

关圣帝君,即在中国道教尊崇和民间信仰的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五虎上将之首,字云长,美须髯,武勇绝伦,与刘备、张飞结义于桃园,即所谓桃园三结义。平定西蜀,督师荆州,曾经大破曹军,他的忠义大节,永垂青史。

关圣帝君,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有“武财神”、“武圣人” 、“关圣帝君”之尊,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关公文化体现了忠诚、信义、仁智、勇武的精神,这四种精神蕴涵着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

民间宗教信仰自汉朝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如妈祖属于道教,孔子属于儒教,观音属于佛教,神明的界限相当清楚。但是,关帝圣君乃儒、释、道三教均尊其为神灵者(很多商贾都会去洛阳的关帝阁专门请关公),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称,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护法伽蓝神、盖天古佛,於道教中,由于历代封号不同,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爷、关壮缪、文衡圣帝、崇富兵君等,民间则俗称恩主公。

关圣帝君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汉后主(260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後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1703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 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关圣帝君关公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将而侯而王而帝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数千年来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 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 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 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 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 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 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 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 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 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当代,关圣帝君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 封号——玄灵高上帝。此是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 ,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

台湾道教组织于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 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 ”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 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 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 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 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帝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持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神。高证妙果。无量度人。至灵至胜。至上至尊。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真元显应昭明翊汉灵佑天尊。

志心皈命礼

关圣大天尊。伏魔真上帝。灵着玉泉山。英风常震世。至大与至刚。浩然成正气。砥柱立纲常。日月揭心事。头戴九旒冠。衣穿龙衮袍。足摄紫云履。腰悬白玉绦。人间察善恶。雷部与天曹。生杀惟所令。青龙偃月刃。一念自灵通。不从修证入。非亥亦非牡。太极本无极。元始肇天尊。救苦同太乙。真君古来传。崇窗推至德。

关帝文化从古至今的存在着,并且将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定为之日,民间这日都会通过收集百家米、吃百家饭、参加放生、上香来向关帝圣君祈福、庆祝关帝寿诞。关帝诞辰当天人们会如同祝盛大节日一样纪念这一天,以表达对关帝的崇敬,并以祈福求平安、发财。

关圣帝君为我国重要神祇之一,信徒颇众,全国各地关帝庙数以千计。每逢六月二十四日关帝诞及其他节日,各地都有。关帝庙会,向关圣帝君进香祀奉、顶礼膜拜,官府也是如此。

关圣帝君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建立蜀汉政权。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故去后成为罕有的三教共尊之神:佛教尊称“僧伽蓝摩菩萨”,守护净土;儒教尊称“武圣人”,与“文圣”孔子并列;道教尊称“关圣帝君”,伏魔三界。关公“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数千年以来,关公文化精神倍受推崇,直至今日更是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顶礼膜拜。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圣帝君诞辰之日,这一天五湖四海共庆关帝诞辰,香火乃一年中最盛之时,关帝感知的最清晰,距离祈福者最近,心愿最易传达过去。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几乎每家都会供奉关公像。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亦称“关圣帝君”“关帝”。

据《地祇馘魔关元帅秘法》载,关圣帝君重枣色面,凤眼,三牙须,长髯一尺八寸,天青结巾,大红朝服,玉束带,皂朝靴,执龙头大刀,有赤兔马随。常风喜容,如馘摄怒容。

据《酆都西台朗灵馘魔关元帅秘法》载,主将酆都大威德统天御地朗灵煞鬼诚魔大将关圣帝君,戴青长结巾,重枣色面,凤眼,美髯,官绿雁花袍,袒襟露甲,绿吊椁靴,乘赤马,手提大刀。

据《酆都朗灵关元帅秘法》载,三十代天师虚靖张真君因盐池被蛟作孽,真君篆符文,行香至东岳廊下见关羽像,就作用关字,内加六丁,书铁符投之池内。即时风云四起,雷电交轰,关元帅斩绞首于池上,封之为崇宁真君,后为酆都帅,此法即斩蛟龙馘魔。

关圣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馘魔上圣,护法正神。昔为虎将之纲维,今作龙神之领袖。马骑赤图,刀拥青虹。日月山河长存浩炁,雷霆风雨大震雄心。满腔忠义,经万劫而不磨;寸灵澹寂,烛三天而自在。勋总五雷之枢机,泽流群生之覆戴。功德难量,法威莫测。协天大帝,辅道天尊。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封九州社令,烈雷义勇武安关圣帝君。

志心皈命礼。

大圣馘魔,纠察三界。鬼神刑台,提辖使者。三界采探,捕鬼使者。元始一炁,七阶降龙伏虎大将军,崇宁护国真君。雷霆行符,罚恶招讨大使。三十六雷总管,酆都刑台御史。提点三界鬼神,刑狱公事大典者。提督刑案,神霄大力天丁。三界都总兵马,招兵大使。统天御地,诛妖杀鬼关圣帝君,高证妙果天尊。

张仙又称送子张仙。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吉祥神,传说能够赐给世人儿女后嗣的道教男性神祇,类似于送子娘娘、鬼子母神,此神来源有多种说法:《金台纪闻》认为张仙是孟昶。后蜀君主孟昶之妻花蕊夫人,为纪念孟昶,故向宋太祖假称祭拜送子之神“张仙”。金台纪闻: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续文献通考》认为张仙是指四川仙人张远霄,可为人消灾避邪且助人得子。《历代神仙通鉴》则认为张仙还有以弹弓逐打凶神“天狗”,保护世人生儿育女的能力。中国民间流传的《桃园明圣经》则认为张仙奉天帝指派为关帝君的属神。

民间信仰

送子神是主宰并赐佑中国民间生育子嗣、繁衍后代的神灵。旧时,中国民间崇尚 多子多福,重视传宗接代,把有无子嗣继承家业看做一个家庭兴衰的标志,因此对送子神灵格外信奉。中国民间除了到天后宫向天后娘娘祈求子嗣外,还创造了为其分劳的泰山娘娘(即碧霞元君,俗称“侉娘娘”。传说她是泰山上的女神,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能“滋生万物”)、子孙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百子娘娘、送生娘娘、催生郎君、送子观音、张仙等众多可满足人们求子保幼愿望的神灵形象。

民间传说

蟆颐观又叫重瞳观,因为是重瞳仙翁的道场。重瞳仙翁叫陆修静,据说是陶渊明的挚友。他的眼睛和西楚霸王项羽一样,共有四个瞳仁,所以叫“重瞳仙翁”,又叫“四目仙翁”。五代时期,有一位少年叫张远霄,在山上遇到一位老人,拿着一张竹弓,几只铁弹,要卖给张远霄,索价却高得没有道理。还说弹弓能辟疫病,是个宝贝。张远霄本是个弹弓发烧友,平时玩弹弓百发百中,出神入化,他相信老人的话并要购买。老人又传给他度世之法。这时张远霄才注意老人眼里有重瞳。多年后,张远霄路过白鹤山,看到一座四目仙翁的石像,有人对他说:“这是你的师父啊!难道你不记得竹弓、铁弹了吗?”前尘历历,顿时,张远霄猛然大悟,遂证仙道。

关于张远霄初遇四目仙翁的地点,有灌县青城山、眉山蟆颐山、邛崃白鹤山三种说法。其实张远霄是后来在白鹤山看到的仙翁石像,《续通考》《有象仙人列传》都这样说。蟆颐山既有重瞳古观,而张远霄又是眉山人,因此两人在蟆颐山初次相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周游人间

张远霄得道成仙后,依然经常周游人间,这也是道教神仙的普遍性格。据说他只要看到谁家有灾气,就用弹弓发弹击之,将其驱散,是一位用弹弓为人类造福的正直善良的神仙。很快他的威名便传遍了人间。

宋朝统一全国,后蜀覆亡,蜀主孟昶深爱的花蕊夫人被掳至宋宫。花蕊夫人国色天香,才思敏捷,冠绝宋皇后宫。但她内心深处,依然眷顾那个风流倜傥的亡国之君孟昶。于是,花蕊夫人经常偷偷地在屋里悬挂孟昶狩猎时的戎装画像,并焚香暗诉衷肠。终于有一次让宋太祖发现了,问她为何终日默对一个男子的画像发呆。花蕊夫人骗他说,这是张仙的画像,你看他不是背着弹弓吗?蜀人认为向张仙祷告能求子求禄呢。

画像碑

在张仙的故乡眉山,有一位博学鸿儒苏洵,也曾因艰于子嗣而发愁。后来苏洵到蟆颐山烧香,回来后晚上果然梦见张仙,对他笑笑,向天发了两枚弹丸。再后来,苏洵果然得到了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张仙对故乡也真是一往情深,一送就送了两个大文豪。苏洵还写过《题张仙画像碑》(《全宋文》作《题张仙画像》)。下面是《题张仙画像碑》内容实录:

洵自少豪放,尝於庚午重九玉局无碍子肆中见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洵尚无嗣,每旦露香以告,逮数年乃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乃知真人急於接物,而无碍之言不吾诬也。故识其本末,使异时子孙求读书种者,於此加敬焉。

《眉山县志》还加注说:“张仙,指唐眉山人张远霄,曾师事陆修静,后居邛崃崇真观,观中有石刻像,相传有求嗣者,祷之则应,此为苏洵在庆历八年(1048)所写。”

宅址诗

野草闲花不计年,亭亭双桧欲参天。

读书却得骑鲸老,买药来寻跨鹤仙。

——(宋)李石《题眉山张远霄宅址》

加奉神祇

仓颉先师:是中国古代人物,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至圣先师:即是孔子。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代朝廷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奇思妙想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争论作文500字左右初一 这样想象真有趣300字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三年级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500字优秀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英语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 一言一行总关情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向雷锋学习作文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美丽的浪花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 童年趣事作文350字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friendship英语作文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 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100字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 21年高考作文 他一一了作文 为别人喝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