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周末访谈·两代人②」父女俩因为同一爱好而成为诗友

2020-11-22 16:20:01
相关推荐

编者的话:

“有一个作家爸爸或诗人妈妈,不一定是件快乐开心的事,因为这些命定有些古怪性情的家长,喜欢熬夜写作,喜欢友朋欢聚,喜欢心血来潮,没准有的还喜欢拿小孩子恶作剧。”

著名作家高洪波的这段话,形象地概括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代人”的文学情与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轨迹和文化心得。很多作家并不太希望子女从事写作,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如果作家爸爸或诗人妈妈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进而有兴致辅导他们的作文写作的话,子女肯定受益匪浅……”

“周末访谈”栏目推出“两代人”系列专访,以此展现的是文学的魅力,搭建的是沟通的桥梁,追寻的是内心的萌动,弘扬的是文化的传承,敬请关注。

【周末访谈·两代人②】父女俩因为同一爱好而成为诗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司舜与司念,这父女二人经常在报刊选集“同框”、参加笔会同在,父女俩创作风格迥异。司舜是传统乡土作家,习惯了用唯美的笔调、微小的视角,呈现诗意与美好;女儿司念的作品则带有强烈的颠覆和叩问意识,追求语言的鲜明个性和思想的激热质地。但这不影响父女之间的对话。

“我看女儿作品的第一感受一般是惊多于喜,这种喜一层层增添之后,就开始考虑她的写作方向和文学研究这条学术道路,并默默地祝福。”司舜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司舜(右)与司念(受访者供图)

“你不用走我走过的路”

司舜:司念是我的女儿,她的出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我家祖上一直是书香门第,我的父亲是乡村教师,是安徽宿松一带有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我也曾是一名乡村教师,家学渊源和耳濡目染,童年的司念牙牙学语时满嘴的唐诗宋词。

司念幼年时期,她爷爷刚退休,饱读古典的老爷子,对孙女开始长期的、细致入微的国学启蒙,我也因为参加工作不久,乐得让他们爷孙俩在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

在其后的十多年里,我呵护她的上学、就业,期盼她岁月静美。中间仅有的一次鼓励,是将她的一首小诗发在当地一家小报上,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

在她大学时期,我无意中发现她放在家里的笔记本,留有几首诗,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在写诗。

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点意思,偷偷拿去发表,开始凝视她的成长。

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感应和基因无法改变的存在。

父与女的关系,是坦诚、耐心、尊重、理解。就像我们父女经常所谈论的,“你不用走我走过的路”。女儿是听我话的,一直在读书,学校生活成了她的长期习惯和非常依恋,她的生活简单而安静。

司念:我自小在爷爷的启蒙下,对诗歌有着深深的依恋。

小时候,爷爷手把手教我书法,练习颜体字。爷爷的蝇头小楷是我对文字的最初记忆。

爷爷每日早晨喊我到书房,背诵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除了背诵,需要把诗歌唱出来,他拖长音节,以独特的唱诗法,教我把《登鹳雀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名诗唱诵记忆。

毕业后的一次书法学习上,我才得知古人写好诗后,会以读诗的形式“唱诗”,唱诗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原生态语调。爷爷的唱诗曲调,我至今还能唱出。

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参与我童年的学习和生活,说起来,那时候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哈哈。

与女儿同行,这条路意义似乎更为非凡

司舜:小时候与女儿一起的乡村生活,不经意间培养了女儿的文学素养。比如,夏夜散步的时候,爷爷会问:假如月亮是人,星星是人,应该怎样去描述?看电视的时候,遇到广告内容,爷爷会问:这个广告词换成哪一种更好呢?爷爷在不经意间给她种下了表达和创作的种子,以后的偶然成就,该是水到渠成。写作上要取得多维度的成绩,“童子功”是必须打下的基础。

我是以散文诗写作为主,出版过7部散文诗集,曾经参加过第四届和第十届散文诗笔会。司念的成长过程,就伴随着我一直的挑灯夜读,直到我发现一棵秧苗在我眼里长出,内心暗自欢喜。她的成长,某种意义上是圆我未曾实现的梦。

从她读中文系开始,我们父女的交集更是同频共振了。我会捧着大学书本再读,她会读着我的作品批点。

写作是诗人一生的事,我写了几十年,洞悉其中的甘苦,对司念来说,漫长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我能告诉她的是别人的品评不必在意,只要眼光向前,随时考察生活现场,思考写作的范式,你就是成功的。

我们父女俩因为同一种爱好而成为诗友,话题更多元、互动更频繁,我明显感觉出她对作家这个职业的亲近,她也明显感觉我之所以培养她的良苦用心。

她与文学的这份亲近,作为父亲也许起了最直接的作用。这样也很好,与女儿同行,这条路意义似乎更为非凡。

司念:乡村生活是宁静祥和的,爷爷是退休教师,父亲和母亲在离家十公里的中学教书,我随爷爷奶奶在乡村生活和学习。老师们慈爱温和,我每天课堂读书、课外做练习,与同龄孩子跳橡皮筋、丢手绢、扔沙包,幸福快乐着。

父亲忙于日常教学,很少注意我的学习情况,第一次关注我的学习是1997年的夏天,香港回归前夕,一天下午父亲接我放学,班主任老师把我的作文《一件难忘的事》在班里朗诵,文章写的是家里新添置了一台冰柜,冰柜里有雪糕、三明治,有奶奶种的蔬菜,冰柜为家里带来了多种便利,在购买冰柜前与母亲商量,在不被同意的情况下据理力争,最终赢得胜利的复杂心绪。班主任夸赞文章有心理描写,矛盾和挣扎在一个小孩的内心如此丰富,建议父亲将文章看一下,认为可以发表。父亲看了作文,改正个别字词后,将作文本还给我,并没有拿去发表。这是他第一次看我做功课。

父亲带完毕业班,调动工作进城,把一家老小接进城里,开始注重我的学习。在每天的考试卷上签名,看考试分数和班级排名。突然的注重令我陌生,他从日记本上将我写的诗歌抄下来,拿到《周刊》发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 把发表样刊送到面前,才深刻体会到原来文学和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内容本身,还能拉近父女之间心灵的距离,从此,热爱上写诗。

女儿的一点心意

司舜:对于女儿,我是把她当做我这一生要去雕琢的作品,以满足一个父亲巨大的虚荣。现在的情况是:女儿在很多方面纠正我、引导我,甚至重新塑造我。我明白她的心思,小时候对我的崇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得开始向她的标准努力靠近。

她读我的作品,会指出文学性有了,思想性在哪?这时她会找来很多名家名作,用专业的角度矫正我的不足。我觉得很受用,也很折服,这个时候,我为女儿开始成熟感到欣慰与骄傲。

我父母对她这个掌上明珠进行悉心养育,作为父亲的我感到惭愧,从来没有手把手地教她做过任何一件事,也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不厌其烦地给她传授过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个时候,我总是太忙,忙写作,忙采访,出新闻。忽然就觉得她对我的工作好奇不已,开始注意我所喜好的报刊和我喜欢的诗人群体。

因为是两代人,女儿的写作注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这是我不可企及的,看着她渐渐转变成一种热爱,我是由衷地高兴,以至于到现在,她已经把写作当作生命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部分,她实现了我年轻时候的梦想。

司念:父女两代人因为散文诗经常碰撞到一起,经常不期而遇。许多老师和师友投来羡慕的眼神,在受到鼓励的同时,我却感到惭愧,自鲁迅先生写作《野草》散文诗开始,新时期的散文诗备受“忽略”,文本不被重视,除了本身的写作短板,更多的原因是新诗备受推崇。散文诗一直在自我成长,是真正的“野草”。鉴于此,对老一辈以散文诗为文体进行耕耘的作者,我充满敬意。父亲是这一批人里面较为执着的,此前总以为他的写作有些许浪漫的影响力,此时,对他的文本有了全面的阅读理解,才深知这一文体存在些许问题,与此同时又有巨大的潜力,在阐释在场性时有其他文体无法达到的表述空间,亦有充分的余裕来演绎诗歌的主体性。

这几年与父亲的沟通集中于文本间的互释,如写作《秋天的思念》组章,他深刻理解我的童年生活;《乡土的芬芳》写的祭祖和怀念,他深知祖先的往日生活……父亲总是以鼓舞的姿态出现,其实,我对之前的写作有很多不满,所以不断地修正结构和语言。如今写作博士论文,亦习惯用诗意的语言去立论,当然,与海德格尔、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前辈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是我写诗之外努力的方向,而写诗的范式升华了我写论文的高度。所以,诗歌给予我太多的领悟,我深怀感恩。接下来,打算给父亲的7本诗集做一个整体的观察和评述,这是女儿的一点心意。

阅读是个非常宽广的存在

司舜:“阅读本来是个非常宽广的存在。”静心阅读、审慎思考、吸收文字的滋养才是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得到自由的手段和方式。

信息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手机成为日常生活工作必需品。“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等类似的“标题党”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

司念:这极大地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和娱乐,一方面无空闲或者舍不得去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宠。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欲速不达、南辕北辙。

司舜:快餐文化的特点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我还是非常喜欢捧着书本的感觉,细嚼慢咽,流连于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

司念:移动互联网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害处是快速浏览中容易迷失,思维趋向于表面化。

父女二人一致的看法是:如果远离丰富多彩的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责任编辑:谢宛霏)

受访者简介:

司舜,1964年生,安徽宿松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对岸》《五种颜色的春天》《嘴唇上的河流》《与风一起流动》《乡村物语》《流淌或者停顿 》《遍地乡愁》等7部。诗歌、散文、散文诗、评论、戏剧等散见于《诗刊》《散文》《文学报》《青年文学》《中国文化报》等报刊。现供职于安徽宿松县融媒体中心,《安庆日报·宿松周刊》记者、副刊部编辑。

司念,1988年生,安徽宿松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诗歌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潮》《扬子江》《散文诗》《诗选刊》等期刊,荣获第12届全国散文诗“天马奖”。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