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杨启刚:“背篼干部”见报记|创刊70年·我与《贵州日报》征文

2020-11-22 18:30:01
相关推荐

讲述人杨启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对外大传播》《中华儿女》《焦点》等报刊,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蒙古文等文字对外推介。公开出版有《落日越过群山》等7部文学专著。

有文友说,作为一个贵州作者,如果没有在《贵州日报》发表过文学作品,那你作品的质量是要打折扣的。《贵州日报》副刊老品牌“娄山关”培养了一大批作者,现在的《27°黔地标》文化周刊更是名声在外。作为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我也在《贵州日报》上发表过散文、诗歌、评论等数十篇作品,也发表过新闻通讯等作品近百篇,2005年还被贵州日报社评为“2004年度《贵州日报》通讯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但现在我要讲的是2012年春天我与《贵州日报》的一段情缘,一个通版(两个整版)发表报告文学《背篼干部:穿行在麻山腹地》的故事。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暮春时节3月24日的清晨,我驱车从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出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位于麻山腹地的长顺县敦操乡乡政府所在地采访“背篼干部”。我带着一身疲惫刚下车,就看见一群乡干部,他们统一身着烟灰色的制服,左胸前印着“人民的公仆·敦操”,背上赫然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鲜艳的大字。当时,他们背着当地群众常背的用竹篾编制而成的“背篼”,正在准备着给村里的群众送去当地独有的绿壳蛋鸡苗……

这里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麻雀都不拉屎的地方”,生产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我前后在这里采访了一个多星期。每天与乡政府的干部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进村入户,亲身感受他们的顽强与艰辛,也感受着他们的信心和志气。我深深地被他们为当地群众服务的精神所打动。

乡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心甘情愿地背着背篼,坚持深入偏远村组为群众“跑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山里的群众代购生活用品,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从细节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一天天地拉近了和乡亲们的关系。用竹背篼双肩背走了贫困,背回了人心,背出了与百姓的“鱼水情深”。在敦操乡,“背篼干部”已经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有事找干部”成为了当地群众办事和解决问题的最好,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这也是敦操乡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缩影。

尽管乡干部们平均每周要步行上百里山路,一些路险坡陡地段要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敦操乡的34名乡、村干部,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他们坚持走村入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质,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之中。

在敦操乡,我真实地看到了“背篼干部”背着沉甸甸的责任,背出了浓浓的干群鱼水情。他们用宽厚仁慈的心,装着山村群众的期待,用满是老茧的双脚,丈量着敦操的每一寸土地,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这些可亲可敬的兄弟姐妹们,他们选择行走在麻山腹地,谁也没想过出名获利,因为他们一直低调行事,默默工作……报道“背篼干部”,把他们的事迹宣传出去,这是我作为一名业余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采访结束回到都匀后,我奋笔疾书,4月2日,仅用一个晚上就写了15000余字的报告文学《背篼干部:穿行在麻山腹地》,接着又用几天时间反复推敲打磨,定稿后我当时想投《中国报告文学》杂志或《中国作家》杂志“纪实版”,但转而一想,杂志出版周期太长,最后还是当机立断,决定投到本省的《贵州日报》。《贵州日报》“视点”,每周三出版一期。这是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

4月8日,我把《背篼干部:穿行在麻山腹地》一文电子邮件发出去之后就投身到其它工作中去了。没想到在投稿的第二天中午就接到了“视点”主编明晓可女士亲自打来的电话。她先询问我这篇稿件投其他报刊没有?我回答说:“专门投《贵州日报》的,其它的报刊都没有投!”

随后明主编兴奋地说,这篇稿件转给报社领导看后,社领导非常高兴,并要求次日发表!明主编又激动地说,在编前会上,经过她的争取,而且这篇稿件将用一个通版(两个版面)作为“本期视点特别报道”全文隆重推出,这也是“视点”开办以来第一次一篇文章用两个版面推出!这是“视点”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后来的几年里直到现在,“视点”再也没有用两个版推出一篇文稿!

这篇报告文学在《贵州日报》2012年4月10日第六至七版“视点”首发后,随后当地的黔南州委机关报《黔南日报》也开始分六期连载,州文联主办的《夜郎文学》杂志也随后全文刊发。

《背篼干部:穿行在麻山腹地》在《贵州日报》发表后,随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网站纷纷转载。对敦操乡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乡干部们看到报纸后干劲倍增,纷纷收藏本期报纸。

很幸运自己参与过如此重大选题的宣传报道,经过之前与之后一段时期以来,《贵州日报》等省内外媒体,甚至中央媒体的连篇累牍的报道,“背篼干部”的事迹很快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今天的敦操乡,与我7年前采访时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相比,城镇建设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这其中的发展繁荣,有我那篇报告文学贡献的菲薄之力。

文/杨启刚

刊头制作、相框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实习编辑/王西

编审/李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