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民间故事之穆生华起义与莲花城

2020-11-22 19:20:01
相关推荐

导读:本文由赵江东作者挖掘整理,微信公众平台陇上一民、专业老司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由于民间故事大多题材是通过老人以及部分人口头相传,因此存在实事夸大甚至歪曲等情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海涵,一起交流探讨,想看更多的秦安民间故事,可以关注专业老司机或者微信陇上一民。

穆生华阿訇,(1820-1865),平凉东关人,哲赫忍耶学派(创始人马明心,又叫新教)第二代教主穆宪章(平凉著名的穆大阿訇)之堂孙,又名穆三,他弟兄四人,两兄早亡,他和四弟生辉共同生活。当他年轻念经的时候,伏羌(甘谷)南关有个马二阿訇(现莲花城拱北)很有名,回民通称为关里爷,从甘肃各县远到云、贵、川、陕很多回民青年到伏羌来求学。生华也在他门下受教,因而交识很广。毕业后被哲赫忍耶派的第五代教主马化龙派往秦安、甘谷地区做“热依斯”。秦安莲花城的同学邀请他到莲花城去游玩。这里是秦安有名的镇子,东连马家河、龙山镇、马黑瞒,川里王;西连上下梁山、杨家去、杨家崖边、斜头上、樱桃沟一带。过龙山镇则属清水的张家川、马家窑、甘头川、李家山、白沙镇;北连静宁属之仁达川、雷大湾、滚八儿川等地。虽然山谷错杂,有九沟十八岔之称,但四通八达,土地肥沃,人物殷富。生华一到,看中这里的风景优美,人情浑厚,就卜居在距莲花城东二里多路的杨家店子(也叫古把川即拱北川),做开学阿訇,深得远近回民的信仰,大家呼他为“平凉三爷”或“杨家店子三爷”。

清同治元年,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末期。太平军赖文光部从湖北进入汉中,攻破阶州(武都)。同时,甘肃、西宁回民起义未平,陕西渭河南北回民起义又起,甘肃清水李德仓、固原纳三、盐茶(海原)田成吉、预望(同心)马兆元一时俱起反清。在这种情况下,宁夏金积堡马化龙派长子耀邦和固原王家团庄的王大桂阿訇同来莲花城和穆生华商议对付办法,约定各自集众准备,秋天,耀邦从灵武南下,生华从莲花城北上,取得平凉再定行止。耀邦等走后,生华在莲花城作军事部署。因回民中世传“十回保朱”的故事(常遇春、胡大海、沐英、铁铉等10人都是明初勋臣),对明代重用回人有好感,遂以“抗清扶明”作起义的宣传,所用文书,都以崇祯纪年,不用同治年号,挑选各庄青壮年为战斗兵,以原有的头目人为带队头人,戴白帽为标志,饮血为盟,他们筑城池,建堡垒,派要员与太平天国及各路回民取得联系,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准备,云南杜文秀通过马志麟(哲派创始人马明心之孙、马化龙在云南的热依斯)派纳尚邦等精通武术的十多人到金积堡联络马化龙起义反清之事,马化龙派纳尚邦作穆生华起义军的先行官。湖北的赖文光(太平天国将领)委派部下一个叫柳师爷(汉族)的湖南秀才前来莲花城为举义反清作参谋,穆生华听从了柳师爷建立王国的建议,就任“抗清扶明平南王”,封柳师爷为谋主,纳尚邦为抗清回民“南八营”元帅。原拟从张家川东赴平凉,因为在“抗清扶明”的号召下,曾联系伏羌、巩昌、岷州、西和、礼县一带的回民同时并起。由于行动泄密,不料起义的群众尚未完全集结,镇压的清军和民团已经在分头防堵。穆生华决定首当要攻破清水河一带城堡。距离穆生华王城最近的冯沟堡的民众同回军和谈后互为友好。十月初三回军向西攻打莲花城,破城后,转向东进,攻打郭河堡。郭河堡由清军副将李玉真、参将范铭把守,对阵后,他们用大炮展开激战三个昼夜,双方伤亡惨重。郭河堡攻破后李玉真、范铭败奔常营堡。常营堡位于回回城东十五公里处的清水河南岸的常家坪山头,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回军追至常营堡,集中火力连功三昼夜,伤亡特重,未能攻破。转而向东功陇城城,陇城城城廓坚固,防守森严,经过几次战斗未能攻破。回军东进受挫,穆生华下令北撤。十月,莲花城回民军配合张家川回民军经秦安锦带峡一带进攻通渭县的高山镇、黄家窑及南家石堡等地。十一月,甘肃总兵杨永魁率兵东讨,会同李玉镇协剿回民军。张家川,莲花城回民军联合应战。杨永魁率领三千清兵进至陇城镇常营堡下,回民军诈降,杨永魁信以为真,懈而不备,深夜被回民军全歼。几路增援的清兵均被回民军击败,回民军继续攻打龙山城,未克。十二月回民军继续攻打龙山城不克,东进张家川受阻。生华以为这样步步作战,损失大、费时久,为了不延误进攻平凉的作战日期,穆生华将东进张家川到平凉的进军路线该为北攻静宁到平凉。于是,下令撤回莲花城。考虑部队北进后清军到莲花城抄家,即扶老携幼,拔眷而行,决定留其弟穆生辉以莲花城为基地,继续联络陇南各县回民抗清。行抵莲花城西北扯弓塬山,地形异常险恶,在高山深沟中遭到伏击,团练据守高山,矢石如雨,清军又尾追其后,穆生华陷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回民起义军个个奋勇冲杀,白刃交锋,眷属也拿起刀矛自卫,这一残酷的厮杀双方伤亡万余人。最令人毛骨悚然者,是起义军约数千口老弱妇孺,行动困难,又怕作清军的俘虏,大多投崖而死。经此一战,义军损失惨重,清军也停止了穷追,义军才获得了一个休整机会。在休整中,除收集了一部分被冲散的起义群众外,由于各地人心动摇,新参加的人也不少,因此部队很快得到了补充,声势又壮大起来。过静宁阳三川时,攻破堡寨,烧了团头王瞎熊母亲的牌坊,提取了堡内的存粮,枪支弹药和钱财,得到了补充,进入固原,联合固原回民,直奔向平凉。

马化龙约穆生华合攻平凉、固原,是想与宁夏、灵武连成一片,作为抗清的根据地,但当时,一方面由于穆图善率重兵至宁夏、灵武,马化龙不能出兵南下。另一方面马化龙改变了主意,只顾宁夏、灵武而放弃平凉、固原,遂导致穆生华为了践约而冒死驰抵平凉、固原,遭到惨重损失。是年十二月,生华部队到达平凉城郊时,东关回民群起响应,焚毁平凉城外的太平、岨峪二桥以阻敌人援军。穆生华兵临平凉城下时,平凉团练数千人,从东西两路来援清军,穆生华为了阻击援兵,设伏兵消灭了东路1000余团练,占有了大教场。来援的西路团练闻讯掘了穆生华的祖坟穆宪章拱北,以示报复。在攻城时,清军总兵吕元率援兵进城坚守。有人献计造木制大炮,内装弹药,支向城墙,炮后准备精壮兵士,乘炮火冲开缺口时涌进。不料数十门木炮炸开,弹药倒射,反受其害,一时陷于混乱状态,城内清军、团练乘机冲出,教场无险可守,阵角大乱。义军受到很大损失,纳尚邦等重要人物在这次冲杀中牺牲,义军士气受挫,遂决定去固原,再图平凉。固原城内外有回民3000余人,阿訇纳三已率领当地回民自卫反清。穆生华等到达固原后,合计起义群众万余人。他们于同治二年除夕,联络固原城内回民妥师,打开城门,占领了州城,进而击溃了援兵,巡道金万镛、千总张凌汉、朱殿勋等,拒降被杀,代理知州马维岳等参加了义军。

穆生华、纳三占据固原州城的同时,陇南各地起义回民如盐官的张满拉(原籍岷县)、伏羌的马圣洁、张家川的李德仓、龙山的铁正国、李成恩、秦安莲花的穆生辉等也纷纷出击清军、团练,攻破了不少堡寨、城池,有力地牵制了清军。

穆生华乘当时有利形势,联合部分陕回两万余人,于同治二年二月再次攻打平凉。四月在泾河沿击败清总兵熙麟的援军5000多人,包围了平凉城。经过一百多天数十次激战,平凉城内粮尽人困,外又无援军,穆生华遂于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用地雷轰倒了大片西南城墙,攻入城中,杀了总兵吕元、知府田曾寿,清兵、团练伤亡惨重。占领平凉后,穆生华在平凉建立“成正国”,建号“成正”,遥尊马化龙为国王,定同治二年为“成正元年”,但因马化龙拒绝拥戴,终成罢论。穆生华占领固原、平凉及陇东一些县城后,认为攻取平、固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一时放松了警惕和防范。此时,凉州镇总兵万年新驻防海原,暗派奸细,以高官重金收买了穆生华的谋主柳师爷和王家团庄起义军头目王大桂阿訇,在柳、王两人合谋下,杀了平原豫望起义军首领马兆元,准备降清。穆生华发现后,出兵击毙了万年新。柳师爷亦被正法,王大桂自知罪责难逃,纵火自焚。当时起义军编了个顺口溜,在回民中流传很广泛。这个顺口溜是:“王阿訇的心变了,柳师爷的头断了,大教场揭面了,王阿訇烧烂了,穆三爷的法散了。”这个顺口溜之所以流传很久很广,是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穆生华起义军当时的处境,而且也预测到义军失败的开始。

同时,在同治二年二月,秦州知州托克清阿说“不犁莲花城,则贼巢不掘”。于是,同张华、赵桂芳率领一千八百多官兵直扑秦安,围剿莲花城反清回众,也为龙山城增援解围。官兵行至秦安县城东十公里处的刘家铺,天降大雪,路滑难行,他们兵分三路扎寨。托克清阿为要冲,张华、赵桂芳为两翼。张华带领的黔军认为大雪盖山谷,回军必不来战,于是,不立营塹。集结在莲花城的回军得知此情况后,倾巢出动,突入张华军营,挥巨刀,殊死战,黔军大败。张华、赵桂芳速保中营,回军乘势合围中营,回军三百多人战死,料难取胜,渐渐撤退。托克清阿挥军追击中,在战壕中埋伏的回军用鸟枪射中了托克清阿的右目,托克清阿当即阵亡。赵桂芳率兵追击,回军败退。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廷调集大军进攻平凉。面对雷正绾、陶茂林所率重兵,穆生华急调各路义军增援。三月在泾河两岸的一次激战中,双方各投入了近万名兵力,经过一场白刃拉锯战后,义军惨败,清军兵临城下。四月穆生华又调集固原义军8000人增援平凉,但被清军阻截。继而清军又在纸坊沟围剿回军数千人,至此,平凉成为孤城。六月清军层层包围了平凉城,并用地雷炸开城角,攻入城内,平凉失守。与此同时,固原义军张保隆(王大桂的外甥)叛投清军,穆生华遭受重大损失,处于腹背受敌、全军覆灭之危。遂决定突围,北上金积堡,面见马化龙,再图良策。穆生华率领的这支义军,经过泾河血战、三关口突围、固原冲杀,到了固原三营,才走出了包围圈,经清点不到一万人。到了金积堡后,不仅马耀邦冷淡,而且当地回民也持不欢迎态度,在食宿供应上又很勉强。这样引起穆生华义军的抱怨,后悔当初不该听信马耀邦的话,牺牲几万义军和家属,孤军北上,到头来落了个兵败家亡。穆生华一面看到马化龙面有难色,一面看到自己率领的义军士气十分低落,再难重振,反清事业已无成功之望,遂忧劳成疾。据穆氏家族证实,穆生华于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病逝灵武,终年45岁。至于同治四年六月后一些史籍中还有穆生华在灵武活动的记载,以及左宗棠的奏报中提到穆生华于同治九年病殁或服毒而死于金积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就以服毒来说,更不可信,因为穆斯林不允许自杀,作为一个大阿訇更是不可能的。穆生辉在其兄穆生华病危时,曾赶到灵武,处理了穆生华的后事。随后率穆生华的大部分人马南下,转战于秦安、清水、静宁、伏羌、陇西、通渭等地。其间除平凉再没有被回民军占领外,固原、盐茶、张家川、盐官等地时而陷落,时而为义军夺回,打了多次拉锯战。

与此同时,在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清廷不顾固原城吃紧,急调甘肃提督雷正绾、帅督总兵陶茂林、曹克忠等精兵良将筹攻张家川,一时大军压境,旌旗密布。自七月十四日起,大雨连绵,二十八日始霁,清军不顾道路泥泞,进军急切,八月初一日即拨劲旅,先夺取田家山制高点,又转攻木城。回民军在城头用炮石纷投,清军猛攻不克,范玉春头部受伤,因暴雨忽至,清军传命收兵。初二日,清军全部出动,攀拽木城,裸体奋进。城内起义军照例以石块、火炮猛攻,加之龙山镇回民军在城外支援,又使清军大败。初三日黎明,清军部署战术,由总兵谭玉龙、胡大贵等去南山列阵,以截上山之路;派总兵张在山、陈开泰等率兵越壕狠扑,派副将刘效忠等各带队往来游驰,以引诱而防援,陶茂林率余部高踞田家山制造声势。清军按既定方略同时行动,鏖战一天,清军用火器焚毁木城,一齐拥上,双方激战,各死伤 1000余名。至晚,清军遂架云梯,火器竟发,不料城中回军火药库引爆,起义军烧毙无数,其余惊溃不已,开西门直奔龙山镇。清军乘机攻入城内,“并拦途截杀,前后夹攻,约死五六千名,投井自缢、焚毁者更难以数计。”从攻城至城破,回民群众死亡将近万余名。

当张家川城吃紧之时,龙山镇一带的回民曾前往支援,在城外与清军周旋。城破后,他们又与城内突围的回民群众一起连夜退守龙山城内。雷正绾与陶茂林商定:趁其疲惫,疾驰追击。遂抽出三成部队由陶茂林指挥,留驻张家川继续镇压,其它七成清军由雷正绾带领跟踪追杀至龙山镇。因龙山镇地形复杂,城坚壕深,孤立无连,周围将及10里,进攻非易,遂驻城外各关口把守,轮番进攻。起义军一面与清军作战;一面在城内稍事休整。后见清军又增派兵马压境,“自知难敌,遂于初七夜开门潜遁”,直奔莲花城,与莲花城回民军汇合,官兵分道步步追击,莲花城地处山沟,易守难攻,回军埋伏在莲花城东的前沿阵地,待官兵进入埋伏圈时,炮弩齐发,伏兵俱起,双方在莲花城到郭家河中间地带展开激战,雷正绾受重伤,将士战死一千多人,回军大胜。李德仓自张家川失守后,重整旗鼓,与败退的曹、陶二军在陇城镇西至五营乡蔡河村中间地带对阵,激战三昼夜,清军大败。督办甘肃军务的钦差大臣那拉搭·穆图善闻讯后,速扑莲花城救援,后来,清军在雷正绾再次率领下,调集大队人马,首先攻克了邵家店子,福祥沟等堡垒,经过两个月鏖战,十月初六日穆生华王城破,回军大败。幸免于难的回民群众纷纷投靠李德仓部。李德仓率部进入陇西,陆续汇合两当、盐关、伏羌、巩昌、莲花城、龙山镇等陇南一带的回民群众,在陇西之豹子川休整半年,整编为八个营,号称“南八营”,公推李德仓为大帅。此后,李德仓便率“南八营”转战于张家川、秦安、平凉、固原、宁夏、灵州等地。后因清军大兵压境,李德仓约于同治六年、七年间惧而降清,并被清廷诰封为武翼都尉,赏戴红顶花翎四品衔,准其有越级禀告之权。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族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政府把被迫投降的官兵安置到甘肃清水、秦安两县境内的张家川镇、恭门镇、龙山镇、胡川、刘堡、平安、张棉驿、川王、连五、梁山、阎家等15个乡镇。他们大多利用已逃亡或迁徙汉民所遗留的村庄或屋舍居住,被安置在张家川的降清回民军共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便是号称“南八营”的李德仓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伙伴的作文500字 描写微山湖的作文 家风家训作文700字 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 我迷上了画画作文 吹牛大王作文 一篇600字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200字 忙碌的生活作文 小制作作文300字 幸福的作文450字 保温杯的作文 考试之后作文300字 作文结尾的方法 汉字的趣事作文 眼界作文 给力青春作文600字 蜡笔小新作文 关于爱好的作文400字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一天》 抽阴的作文 没想到我如此作文 我不再偷懒作文 日落作文600 女孩挠脚心作文 和平作文 有关精神的作文 描写语文书的作文 假面骑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