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问题 文学创作领域与语言的碰撞 知识界对文化进行的争辩

2020-11-22 20:30:01
相关推荐

百家原创作者:欣彤谈历史

知识界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一直都是争论很热烈的,这些争论经常是由于同邻国的比较而引起的。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布拉斯科·伊巴涅斯、克拉林、华金·科斯塔为西班牙的改革和对欧洲的开放政策辩护,而其他人则坚持文化孤立主义,认为过去向殖民地的文化分散是丧失民族本质的根源。在一些协会的倡导下,当时兴起了很多民间教育运动,如克拉林在奥维耶多发起的大学附校运动,它以英国的大学附校为楷模;1890—1910年,萨拉戈萨、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和巴伦西亚也展开了这场运动。

弗朗西斯科·菲蕾尔在巴塞罗那创办现代学校,布拉斯科·伊巴涅斯在巴伦西亚开设公共课堂,随后萨拉曼卡、格林纳达、马德里、科尔多瓦和拉科鲁尼亚等地也纷起仿效。1891年教皇列奥十三发出《劳工通谕》之后,天主教士们也设立了很多大众化的天主教教育机构。当时大部分欧洲国家出现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激烈辩论,与对知识的社会角色的集体追问存在对应关系。欧洲各地的人们都认识到,为了适应现代世界的要求,教育必须现代化,但人们也担心这种现代化可能造成的后果。

要在这里准确地列举出欧洲使用的各种语言是件困难的工作。语言的分类更多是个意识形态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即使以那些以其使用的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为标准来看也是这样。很早人们便发现,政治边界与语言的地域之间从来没有达到精确的吻合。各国总是包含着人数或多或少的语言少数派,即便它们以其疆域之内占支配地位的语言为官方语言(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另外,大部分语言同时在好几个国家使用。从这个方面来看,世纪之交欧洲的语言状况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

民族性的复苏导致了19世纪末一些被统治语言的政治权利的恢复,如匈牙利的马扎尔语,它自1867年之后成为“民族语言”,但是,在这个根据1867年妥协案恢复的匈牙利王国的各个属地,还有人在说塞尔维亚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乌克兰语和德语。此外我们已经看到,有人从被遗忘的方言出发,努力恢复多少已被废弃的民族语言,如挪威、芬兰和爱尔兰出现的情况。但意第绪语的情况相反。这种语言与一个历史和宗教群体相连,但不能确定它是哪个民族特有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操意第绪语的人口超过1000万,20世纪初,它实际上已得到文化上的认可,中欧意第绪语戏剧的繁荣和1908年的采尔诺维茨大会就表明了这一点,在这次大会上,意第绪语被采纳为犹太“民族”语言。

这种文化认可还因为世纪之交一些重要的文学创作而进一步强化,如科伦阿莱哈姆和伊萨克·莱布什·佩雷茨的作品,以及布拉格、华沙和维也纳十分活跃的戏剧运动。语言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中无疑起着首要作用,我们似乎可布堡帝国唯一的官方语言,虽然从使用人数上以从语言种类出发,考察文化生活领域如此复杂的地域分布状况。但是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它们经常与此前的权力格局有关,因而我们的工作不可能这么简单化。

在文学创作领域,人们习惯于根据作品使用的语言和作家的民族属性来区分英语文学、德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甚至还有加泰罗尼亚文学、布列塔尼文学、普罗旺斯文学…但作品的语言和作家的民族属性这两个因素并不总是吻合的。作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运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创作。有的国家—如比利时和瑞士同时存在两种或好几种主要语言,一些流亡者会继续用母语写作,但也会使用多种语言,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了这些分类方法的武断之处。

“世纪之交”的欧洲作家在选择在自己的表达语言时,通常遵从一些相互矛盾的原则。虽说多数人肯定是用母语写作,但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使用了文化上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如斯特林堡1897年出版的《地狱》是用法语写的;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关于尼采的论文最初是用德文发表的;1897年,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宣言是以法文发表在《费加罗报》上;波兰人约瑟夫·康拉德定居于英国并以英文进行创作;希腊诗人让·莫雷阿斯在德国和意大利游历之后选择在法国生活,并以法语写作;弗兰茨·卡夫卡生活在捷克语环境中,他的家庭讲的是意第绪语,但他选择以德语进行创作,德语是他攻读法学时使用的语言,也是奥匈帝国的官方语言。

在那些不断发展的大城市,来源不同的居民往来频繁,如果这些居民继续操持他们独特的方言土语,就会造成一种语言共生现象,但这通常是社会分裂和排外情绪的根源。在巴黎、柏林、布达佩斯和布鲁塞尔等大都市中,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艺术界必然是多语种并用。“巴别塔”问题被视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障碍,在我们关注的时代,它仿佛也是个中心问题。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22 05:25幻★☆听[重庆市网友]IP:1848652999
    教育问题是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文学创作领域与语言的碰撞能够带来思想的碰撞,知识界对文化进行的争辩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我的好朋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