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张俊:周先慎教授晚年的一个红学心愿

2020-11-22 21:20:01
相关推荐

我和周先慎教授是同龄人,我比他齿长几个月。30年前,我们是在大连一次明清小说研讨会上相识的。这之后,我们又多次一起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多次互相参加对方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结下真诚友谊,成为好朋友。

在各自学校,我和先慎都讲授第三段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北大是宋元明清为一阶段,北师大是元明清为一阶段),都比较偏好明清小说。

他尤其钟情《聊斋志异》,同时又喜欢《红楼梦》。他曾说过:“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是我平日读得最多,也是读得最有兴味和最有心得的两本书。”(《周先慎细说聊斋》“后记”)

我则钟情于《红楼梦》,同时也喜欢《聊斋志异》。我们的研究领域相重合,学术志趣也很相近。这样,在交往中,我们谈学说文,便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渐渐地,我和先慎已步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我们已不再招收研究生,也很少离京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但在北京曹学会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仍可以经常晤面叙谈。

朋友们都知道,先慎曾动过心脏手术,身体并不很好。他曾对我说,人年过八旬,便会感觉精力体力明显下降。我也有同感。但他却不断有新的学术追求,依然孜孜不怠,读书写作,笔耕不辍。一天,他告诉我,他晚年有一个《红楼》心愿……

那是2015年岁尾,周门弟子为给导师80岁生日贺寿,编辑、出版了《周先慎先生八十寿诞纪念文集》;同时,先慎的新书《周先慎细说聊斋》也由上海三联书店隆重推出。次年春,他将两本书一并签赠给我。3月10日,我给他打电话,表示祝贺和感谢。

那天,他兴致颇高,通话中,我们说到《聊斋》稿本与刻本的关系、《红楼》脂抄本与程高本的关系、文献考据与文本阅读的关系,畅意相谈,有许多共识。

谈到以后写作心愿,他说,自己长期研读《聊斋》,积累很多资料,现在整理出其中一部分,辑集成《细说聊斋》一书,今后还要继续写下去。

又说,他也积累不少《红楼梦》资料,也计划整理出来,写一部《细说红楼》。并恳切对我说,你一直讲授和研究《红楼梦》,校注过程甲本,评批了程乙本,积累《红楼梦》资料肯定更多,更应该把它整理成书。我们都已80岁,应该考虑为后人留点什么,不要把这些材料都“带走”。

我深深为先慎这番话所感动,“为后人留点什么”,表现出他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我告诉他,我正在梳理程乙本材料,想写点丛谈一类的东西。

先慎的心愿, 在他《细说聊斋》一书的“后记”里也有明白表述。他说:“只要身体条件许可”,“《细说聊斋》将写出四集”;如果“还活得‘好好的’,那就开始继续写作《细说红楼》”。

我衷心祝愿他身体真真“好好的”,顺利实现他的心愿,企盼他的《细说红楼》早日问世,奉献给读者。

2016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北京曹学会举办“重阳节曹学雅集”活动,主题是“曹学、红学研究的现状、反思、期待”。先慎在发言中,批评了红学界的一些乱象,并说到他的《红楼梦》写作心愿;我随即插话,说了我们3月10日通话时他讲的《红楼梦》写作计划。

会后,大家兴致勃勃,漫步植物园中,悠然赏菊。层林尽染,菊花飘香。我和先慎两人,因年老力衰,步履缓慢,老态尽现;但心情很好,似乎仍然意犹未尽,不时笑谈红学那些事儿。

后来,我们同车回家(他住回龙观龙腾苑,我住林萃路京师园),临别,互道珍重,相约来年“雅集”再见。

去年4月25日,曹学会又在北京植物园举办春季“曹学雅集”,座谈“感悟红楼”。活动照例由段启明教授和我两人主持,我们照例约请先慎参加,聚首闲话。先慎答应了。

谁知,那天他因偶感不适,未能应约而来。又谁知,今年4月20日,先慎竟因病溘然长逝,走得有点突然,离我们去年春季相约小聚,差五天满一年;而我们前年的重阳雅集、游园赏菊,竟是最后一次晤面了。

抚今追昔,能不戚戚。而他的《细说红楼》,当然亦未能如愿面世,成为难以挽回之憾,不胜痛惜!

幸运的是,先慎在研治明清小说的过程中,也撰写有多篇红学论文,广为传播。今天重温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他明晰的红学理念和研红思路,是值得很好总结的。

我想,如果将先慎的这些研红成果总结出来,则他《细说红楼》的写作虽然未能如愿,而喜欢他的读者当也会感到欣慰的。

比如,先慎发表在1991年第9期《群言》上的《琐碎中有无限烟波——<红楼梦>艺术漫笔》一文,当是他写得比较早的一篇红学论文。他借用明人袁中道评《金瓶梅》的一句话“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作标题,点出《红楼梦》的总体艺术特色,切中肯要,非常精当。

文章从映射、细节、语言三个方面举例,赏析《红楼梦》艺术,处处突出一个“细”字。后来这篇文章,也曾刊载于韩国延世大学《人文科学》(1991年第81期)、《名作欣赏》(2002年第1、2期)等刊物上,产生广泛影响。

先慎对曹学与红学的关系,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座谈会发言,撰写文章,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以为,这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一种学术自信。

2013年1月25日,北京曹学会在颐和园举办首次“红学沙龙”(后改称“曹学雅集”)暨2013年新春团拜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曹学、红学研究现状”畅谈各自看法。

先慎与北京市文联作家赵金九、赵大年围绕“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这一话题各持己见,展开了有趣对话。

会后,先慎写了《书里和书外——关于曹学与红学的断想》一文(刊载于《曹雪芹研究》2013年第一辑),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曹雪芹?因为他写了一部《红楼梦》;要不是写了这部《红楼梦》,谁去研究他?研究他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说,“研究曹雪芹就是为了研究《红楼梦》”,曹学只是正宗红学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与红学分庭抗礼”,曹学和红学研究的路数和取向是不一样的。

张毕来先生曾用“先从书里说出来,再从书外说进去”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先慎很赞赏张先生这句话。他用“书里”和“书外”作文章标题,以之譬方红学与曹学关系,用词很形象,题旨很明豁。

同年5月8日,曹学会在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举办第二次“西山曹学雅集”活动,我提议,将先慎文章题意“曹学与红学关系”作为座谈会议题之一,展开进一步讨论。

会上,先慎讲了自己文章的观点,有些学者表示赞同。而赵大年、赵金九先生则从文学创作角度再次提出不同看法。赵金九先生认为,“为什么研究曹学,是因为有了《红楼梦》”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因为有了曹雪芹,才有了《红楼梦》”。

大家争论热烈,而态度平和,气氛轻松(详见位灵芝、顾斌《“曹学、“红学”路何方——第二期“西山曹学雅集”述要》,《曹雪芹研究》2013年第二辑)。

先慎的这篇文章,引起学界关注,后被收入张庆善任主编、张云任副主编的《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文集》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9月版)。

此外,先慎晚年还写有《学术规范与学术品格——评刘心武的“秦学”及其论争》、《圆融的自叙说给我们的启示——对<红楼梦>文学的研究的一点感想》、《论张毕来“红学四书”》等红学文章(以上三文,分别见《红楼梦学刊》2006年第2期、2006年第5期、2012年第1期),表达了他对红学研究历史的思考、对红学研究现状的关注。

其中,评述刘心武先生的“秦学”及其论争时,提出了一个“学术品格”问题,这很重要。先慎说:“只有坚持和遵守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才能获得真正的学术品格”;如果“出于某种利益的驱动,学术是可以被扭曲,可以变味的。”所言甚是。

回想当年红坛之所以一时乱象丛生,症结之一,就是因为真正的学术品格的缺失。及至今天,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仍屡禁不止,如何保持一种真正的学术品格,不要让学术被“扭曲”“变味”,也还是需要时时警惕的。

还应提及的是,先慎晚年还有一个未曾公之于众的座谈会发言,亦当注意。2013年8月,我和几位学生合作搞的《新批校注红楼梦》(程乙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年12月15日,商务印书馆与北京曹学会共同举办了“《新批校注红楼梦》暨第四期‘曹学雅集’座谈会”。先慎在会上的发言,有两段直接涉及对《红楼梦》的评论,现摘引如下:

《新批校注红楼梦》

我过去给学生讲《红楼梦》,我就老用苏轼写西湖的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这个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常常跟学生讲,每个人都会体会、认识《红楼梦》,但是也只是一个方面。专家学者也是一样,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把《红楼梦》都分析透了,认识全了。吴组缃先生说,他研究《红楼梦》,是跟普通读者一起读。

我认为,这体现了学术著作、学术研究里面的群众观点。就是说,《红楼梦》是大众的《红楼梦》,不只是专家学者的《红楼梦》,不只是红学家的《红楼梦》。老实说,我看个别红学家的红学著作,他的口气,他的架式,就让人觉得《红楼梦》只有像他那样的专家学者才看得懂,别人看不懂。

第二方面,版本的研究和整理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我刚才说过,程乙本过去也出过,但是在学术界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

到现在为止,在座的各位对后四十回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个看法是很难统一的,将来也很难。但是,没有后四十回,没有程高本,《红楼梦》能像今天这样流传是不可能的。

我在北大的老师吴组缃先生说,如果没有后四十回,就像一个人只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而后四十回就是两条假腿,总算能走路了。他这样来评价后四十回,我完全赞同。

后四十回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文献的意义。什么版本最早,它的文献价值很高,它在校勘上的价值很高,但是未必在文献上就是最好的。如果作者不是有一定的水平,而且是非常严肃的,那么后出的版本,在文献方面往往就有优长之处。

北大的赵齐平先生,他就认为程乙本的某些文字,它的水平超过庚辰本。我觉得,这个真的要采取一个客观的态度。(《新批校注红楼梦》座谈会发言记录,商务印书馆陈洁女史整理)

先慎的这个发言,我以为,有这样三点值得思考。

其一,他再次引用苏东坡《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句(他首次引苏轼此诗,是在其《琐碎中有无限风波》一文中),以之说明,《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接近它、欣赏它,都会从中获得不同乐趣,但任何人都不能说他已认识到《红楼梦》的全貌。

其二,明白提出学术研究要有“群众观点”。这里引述了吴组缃先生例,六年前,他还引述过张毕来先生的一句话:“我是要跟《红楼梦》的读者一起来读《红楼梦》这本书。”(《论张毕来“红学四书》)强调说明,写作红学文章,要重视读者,尊重读者,与读者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

先慎自己确实也是这样做的。记得一次在扬州参加《红楼梦》研讨会,友人闲谈中,一位学人对先慎说:她读中学的儿子,很喜欢读周老师写的古代小说艺术赏析的文章,能看得懂,很崇拜周先慎老师。可见,先慎的文章,是老少皆宜的。

其三,他赞同吴组缃先生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肯定了后四十回的文献价值。这种态度是平实的、客观的。

我们今天重新梳理、捧读先慎这些红学文字,可以清楚知道,他对《红楼梦》艺术、《红楼梦》版本、曹学与红学关系、红学研究历史和现状诸多方面都有涉猎,都有思考,都有文章发表。

于是我想,若天假其年,依先慎的红学根柢,依他的学术自信,依他的坚毅精神,他的《细说红楼》写作一定会顺遂心愿,奉献给读者;他一定还会写出更多、更丰富的红学著作,为红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怀念先慎老友。

2018年11月29日于京师园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