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成年人要不要读汪曾祺?

2020-11-23 03:00:01
相关推荐

前段时间,和朋友聚餐。大家聊最近在读什么书,我说在看汪曾祺,朋友们有些诧异,“汪曾祺的作品不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吗?”,另一个朋友也淡淡地说“我读初二的儿子也在读汪曾祺呢?”

言下之意,大概就是像我这种成年人,读汪曾祺的作品,有点low。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遗憾,在我的整个中学时代,都不曾有过“推荐书目”和“必读书目”这样的关键词,我绝大部分的阅读体验都是语文课本,所以,中学时期,我对汪曾祺唯一的了解,便是语文书上的《北京胡同》。而且有一段印象特别深。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

老师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瞧瞧跟同桌嘀咕,“要是我,可能会掉床,因为我不分东西南北”。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写作课老师特别推崇汪曾祺,多次建议我一定汪曾祺的作品,对我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但这一切都如耳旁风般拂过。

最近一两年,我开始加大阅读量,耳边竟然浮现出十几年前,老师说过的“耳旁风”,于是我便来了汪曾祺的几本作品集,开始拜读,真的是越读越喜欢。

汪曾祺的作品,大都是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80年代,但是,今天读起来,竟没有任何违和感。他小说里写的那些事情,比如《鸡鸭名家》里讲的“炕鸡子”、“赶鸭子”,《大淖记事》的打锡器、挑稻子,离我的生活很远,小时候没听说过,长大了没见过,但我仍然看的饶有兴趣,因为汪老先生写得太细腻,太鲜活,太栩栩如生,读起来眼睛都舍不得眨,生怕漏下任何细节。

或许,这就是大作家的过人之处。不管时光怎么流逝,他们留下的作品却永远不会过时。

01 热爱生活的汪老

汪老先生的文章里,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如果对生活没有足够的热爱,根本写不出这么热气腾腾的文章。

他在散文《随遇而安》里提到,1959年摘到“右派”帽子的后,他被安排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全站只有他一个人,主要任务就是画马铃薯图谱。

这个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汪曾祺却形容的“神仙般的日子”。

“我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这时正是马铃薯开花,我每天趟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我曾经给北京的朋友写过一首长诗,叙述我的生活。全诗已忘,只记得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能把苦闷的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这就是对生活的热爱,恐怕这也是随遇而安的精髓所在吧。

02 “吃货”汪曾祺

如果用当下的时髦的词来给汪老贴标签,“吃货”肯定是第一标签。在他的作品了,和吃有关的不在少数。作家舒明月在她的书中写过,读汪曾祺的《黄油烙饼》,治好了她的厌食症。让我们也来重温一下。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有动过的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

再看看汪曾祺在《昆明的果品》中写的“糖炒栗子”:

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第一,栗子都很大。第二,炒得很透,颗颗裂开,轻轻一捏,外壳即破,栗肉迸出,无一颗“护皮”。第三,真是“糖炒栗子”,一边炒,一边往锅里倒糖水,甜味透心。在昆明吃炒栗子,吃完了非洗手不可,──指头上粘得都是糖。

寥寥数字,把糖炒栗子,果壳的脆,果粒的饱满以及味觉上的甜,都写出来了,读完竟有种舔手指头的冲动。读汪老先生的作品,经常会把自己读饿了。

美食文章渊源已久,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报纸、杂志上就有美食专栏,如今靠着美食火起来的自媒体账号如雨后春笋,但是不管是吃的内容还是写的水平,能达到汪老先生这水准的,寥寥无几。

03 幽默的老汪

汪曾祺的幽默,作品中随处可见,经常会被这个老头子逗乐。他的幽默很简单,虽是都能get到他的点,和当下的青年人竟没有半点隔阂。

他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金岳霖先生: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被汪老先生的语言以及金岳霖先生的可爱戳中笑点,读一遍笑一次~~对我老说,金岳霖的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如此真实的金岳霖,还是第一次“见”。

04 “爱美”的汪老先生

汪曾祺的文章里。对美的描写,让人陶醉。他在《大淖记事》里写小锡匠:

他长得挺拔厮称,肩宽腰细,唇红齿白,浓眉大眼,头戴遮阳草帽,青鞋净袜,全身衣服整齐合体。天热的时候,敞开衣扣,露出扇面也似的胸脯,五寸宽的雪白的板带煞得很紧。走起路来,高抬脚,轻着地,麻溜利索。

这么帅气的小伙子,看的人心里发痒。再看看《大淖记事》里的巧云:

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

妥妥的郎才女貌!虽是看书,却又一种视觉享受。汪老先生文章里的美,不光体现在人模描写上,而是在贯穿在全文中。他的小说,尤其是结尾部分,总能给人留下无限的美好遐想。

汪曾祺的作品很多,如今我读到的,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对他的认识也仅限于次。再回到一开始我们讨论的问题,成年人要不要读汪曾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想,汪曾祺的作品别列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并不是因为他的水平之适合中学生读,恰恰相反,只能说明汪曾祺是大家,他写出来的作品,大人小孩都能读懂。

《墨客挥犀》里称: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取了。只有真正的大家,才能写出平实易懂的文章。这也正是汪曾祺的特色:没有华丽的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就能把文章写好写透。

中学生读汪曾祺,其实也是一种阅读审美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好文章不是咬文嚼字、故弄玄虚,而是贴近生活,平淡朴实。正如汪曾祺所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汪老先生的作品是一座宝库,孩子可以读,成年人的我们更可以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能读出热爱,读出恬淡,读出快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