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该有多变态 才能出这些整人为乐的考试题

2020-11-23 03:00:01
相关推荐

那种坑娃式的试题与教材不仅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是对一个人想像力、创造力的禁锢与扼杀,更是一种犯罪,将教育带进了沟里。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李跃

近日,南京江宁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测试卷中,出现了一道神题。该题列出凤姐、芙蓉、如花和语文老师四人的照片,让学生从中选出"谁最美"。

据悉,命题者并非答案选项中的“八班语文老师”,而是学校另外一名男教师。这道神题迅速传遍网络。

1

我当然理解命题者的想法,欲以此给沉闷的考试增加一点新鲜感。但是,且不说此举有假公济私、借机向该女教师示爱之嫌,这样的题目本身也显得恶俗,想玩点小花样,却给人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也许,一些教育者已经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幽默了。

▲南京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走红网络

不由得想起,前几天,有个视频在网上很火,一教授在武汉大学进行讲座中说到,某地曾出现了这样的高考历史题——第一道题:黄花岗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A. 宋教仁 B. 孙中山 C. 黄兴 D. 徐锡麟 。考生选C。

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考生傻了,选了个B。

接着看第三题,黄花岗起义第三枪谁开的?考生蒙了,胡选了A。结果标准答案全是C,因为书上说了,“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这类似于很多人小时候听说过的一个脑筋急转弯:“树上有五只麻雀,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虽然,这道题很快被证实只是一个网上的段子,该教授等于拿了一把假枪向应试教育开火,但我由此想到的是,这个视频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它确实戳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现实生活中,各种奇葩的、颠覆人们想像的考试题目,是一种坚硬、锐利而真实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教育的疼痛。

比如,2017年12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研讨会上,一道小学加减法题目就让会场数百位校长、名师全军覆没,其中包括一些数学特级教师。

▲杭州一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研讨会上“难倒”众人的题目

还有人谈到,曾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水浒传》第102页的内容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被这样的“神题”雷倒。《水浒传》有不同版本,字号大小会影响“102页”的内容;是否缩减版、纸张大小、有无插图等都会影响“102页”的内容,叫学生如何作答?再说,即便是统一版本,让学生知道“第102页内容”的意义又在哪里?

同样,2017年浙江高考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也让许多考生苦不堪言。文章描述一个农村家庭吃鱼的经历,以那条鱼眼里“闪过一丝诡异的光”结尾,要求考生对此进行赏析。比那丝“诡异的光”更为诡异的是,报道称,该文作者巩高峰面对这道题也是一脸茫然,称“解释不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我的一个朋友,有一篇文章入选某省中考语文试卷,但他坦陈,文后的那些诸如“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之类的题目,他大半做不出来,因为他在写作的时候,哪里会想到那么多宏大的牵强附会的意旨啊——这样的现实场景,比那个著名的黑色幽默“卓别林在谁最像卓别林大赛中荣获第三名”,显得还要魔幻与荒诞。

2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一大通病就是,将一篇好好的文章粗暴肢解、大卸八块,再挖空心思、掘地三尺寻找各种“意义”、炮制各种“为什么”,并为此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

正如有考生抱怨说,“在做题时,你要分析的,其实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你需要猜的是出题老师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一种美味》作者巩高峰回应“诡异的光”

在我眼里,某些奇葩试题命题者,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而不自知。他们擅长的就是挖坑、下套,在平地上设置重重障碍,卖弄自以为是的智力,以“为难”答题者为能事。

我甚至可以设想,当有人在试题的迷宫中晕头转向,或者掉入试题的陷阱中摔得鼻青脸肿,躲在暗处的他们便会洋洋自得,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不用说,这是病,得治。

颠覆想像的,不止是试题,甚至包括教材。

请听我来给大家读一段:“力衰昏晕身晃荡,肠膜发炎腹肿胀。滚到厕所排屎尿,脉停丧亡尸骨寒。”“凯旋归来心舒畅,甩臂盟誓嗓洪亮。申访欧洲俄罗斯,茫茫宇宙任飞翔。”

这种无法归类、生硬拗口、甚至“有碍观瞻”的文字,既不是顺口溜也不像打油诗,更不是写作新人类的后现代文本发明,而是前些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辽宁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韵语教学课本第三册中的内容。这种被编者称之为歌谣的东西,占据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当然这背后也是有着强大理论武器为支撑的,如编者声称它应用了快速记忆原理,不求理解而旨在让孩子尽早大量地熟悉汉字。可是,编者有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喜欢还是排斥?

它们不仅毫无美感与韵律感可言,而且有生造词语之嫌,对判断力与鉴赏力尚且低下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形成某种误导?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学校在引进这套教材后,实验一段时间便进行不下去了。请告诉我,这种低劣的实验,是不是教育的一种耻辱?

记得当时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课本后,错谔之余,奋笔给该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表达对这种匪夷所思、不负责任的做法的惊讶与不解,只是,那信最后到底还是没有寄出去。

3

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曾经感慨说,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在我看来,那种坑娃式的试题与教材不仅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是对一个人想像力、创造力的禁锢与扼杀,更是一种犯罪,将教育带进了沟里。

刚刚看到一个小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 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露丝告诉妈妈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该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

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露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

不管这则故事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源自虚构,但它传递的一种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审思:那就是,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未经污染的想像力更宝贵。

我借此想说的是,教育改革是个太大的题目,千头万绪,但我们总可以从一些可操作的小切口入手,起码,可以从一张试卷、一本教材开始,使之更好地与想像力、创造力相对接,引导人们的预期。

不由得想起遥远的孔子时代、苏格拉底时代,那时没有固定的校舍,没有固定的教材与试卷,先生带领弟子行走在大自然中,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现场,一点一滴就完成了教育的流转。

钱穆先生曾回忆他在做中小学教员时,带学生到野外上写作课,比如碰到下雨就在凉亭里以雨为主题现场作文、现场批改,并且“咏而归”。

那样的景象,真让人心向往之,不胜为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洗碗400字作文 冬日里的温暖作文600字 校园生活作文800字初中 温暖的旅程800字作文 我们班的牛人 作文 全国科幻科普作文大赛 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凡人小事的背后作文600字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快乐的端午节200字作文 我学会了包饺子300字作文 心里美滋滋的作文600字 我的新年愿望作文600字 倾吐心声作文4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三百字作文大全300字 什么的滋味作文500字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4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我毕竟走过作文600字 难忘的假期作文600字 除夕之夜作文600字 春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必写作文题目 遇见你真好作文800字 五一节作文800字 我的新年决心英语作文 百字作文大全100字 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