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20-11-23 03:15:01
相关推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同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中医药、武术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总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

材料二: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事实证明,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引领着全球发展。

当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对此,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乙】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

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居世界第一位。[丙]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丁】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历史基因,曾经遭受的苦难境遇和渴望发展的现实愿望,以及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都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目前,中国累计派出3.6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彰显了我们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摘编自孙敬鑫《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

材料三:

国家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呈现的,其形式有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和作为传播客体的他者形象塑造。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坦诚地向世界讲述延安故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今天翻阅这段历史,足以让人思量中国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取得重要成果,但在世界上有时仍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我们要把“道”融通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之中,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用外国人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人认可认同并自觉践行,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客观分析。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国家形象的真实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我们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述故事。

近些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热点问题上,我国主流媒体主动发声,主动出击,快速发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已成为常态。但也要看到,在目标国家的落地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这个实情出发,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仍然是必要的。

(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世界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

B.只要中国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各国联动发展,就可彻底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C.中国出兵和出资进行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重大实践。

D.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中国的整体形象稳定上升,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B.海外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能给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带来积极意义。

C.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塑和他塑方式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对于目前中国形象的展示仍有借鉴意义。

D.因为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所以我们要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

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证明“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

A.【甲】 B.【乙】 C.【丙】 D.【丁】

4.目前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展现丰富多彩的自我形象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

5.新冠肺类炎疫情发生之后,西方有些国家对中国有不实报道,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该怎样具体应对,树立好中国形象。(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别 茶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一支部队过江,粗布军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贾,推门一看,都大吃一惊!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的话与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去过,倒是课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之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人们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去了英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南的水,江南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但是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树叶上,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道茶是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佛入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成群结伴,向山上的茶园走去。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翠欲滴的茶树丛中,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诗经》中体验“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捣、拍、烘等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软润滑,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有空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升腾起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绿意盎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女,活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石板街,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七八十度的温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茶园,品茶谈心,那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4期)

[注]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鹏城:深圳的别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同样的部队驻防一事,前后相隔四十八年,当年爷爷所说的富商巨贾的心理状态是惊讶,而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

B.小说多处写了爷爷要钱之江到内地看看,这既体现了爷爷的思乡情怀,又强化了钱之江前往内地看看的原因和心理状态。

C.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不忘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D.小说结尾写钱之江带着“爷爷”的嘱托,来到期盼已久的江南,尝到了江南的茶,呼应标题,突出了钱之江的喜悦心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但自始至终都围绕“想去看茶”这一线索展开,其中如“四十八年前”等,让读者可窥见相关历史背景。

B.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直接刻画了钱之江爷爷和钱之江妻子的形象,二人都对钱之江前往内地有促进作用。

C.小说的结尾极富有画面感,其风景风物、人物相欢、品茶氛围均美不胜收,让读者读后如身临其境,恍如梦境,惬意无比。

D.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多处运用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8.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的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荫入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雱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欲先用之。希哲辞曰:“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曰:“是亦来知其子矣。”

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郎。范祖禹,其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令方将引去窃谓无嫌诏以属崇政殿说书。其劝导人主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论,况天下乎?”擢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曰:“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来之邵为首。”既而不拜。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

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徒邢州,罢为宫祠。羁寓淮泗间,十余年卒。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吕希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B.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C.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D.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如“封妻荫子”“荫庇”。

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时,“省”有中书、尚书、门下三省。

C.说书,一般指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宋朝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的职官也叫“说书”。文中使用的是后一义项。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希哲才名卓显。吕希哲师从焦千之、孙复等人,后又与二程、张载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声,想先任用吕希哲。

B.吕希哲无意仕途。其父曾官至宰相,且与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吕希哲却无意于官场,并推辞相关任命,这一点吕希哲的母亲比较了解。

C.吕希哲注重修养。吕希哲被皇帝下诏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君主以修身为根本,修身以正心诚实为主,并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

D.吕希哲操行不改。绍圣和崇宁年间,吕希哲都受到政敌的谗言攻讦,仕途受阻。吕希哲晚年时却名声更高,远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4分)

(2)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4分)

14.绍圣时期吕希哲为何“但守本秩”,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经火山

岑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注]经火山: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长安赴安西上任,大约次年途经蒲昌,看到火焰山的壮丽景象,顿时诗兴大发,于是创作了这首《经火山)。虏云:指西北的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阴阳炭:由阴阳二气结合的熔铸万物的原动力。西汉贾谊在《鹏鸟赋》中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比喻成金属的熔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突兀”意为高耸,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

B.三、四句意为: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

C.“蒸”字化静为动,夸张地写出火焰山热气由低向高,由近及远,威力蔓延远塞之猛势。

D.五、六句中有象征意味,“烧此中”影射当时边塞战乱不定的现实,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16.请赏析诗歌的后四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 ”的观点。

(2)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批评“秦爱纷奢”时,“,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柚树惊蛰始花,三月是我们赏花的时光;而于果农,便是农忙的开始,。摘掉一些挨挨挤挤开得过密的柚花,( )果实更加饱满充盈,即是疏花环节。将一树一树的柚花疏理至最合理的状态,然后再进行授粉。授了粉的柚子花,更容易招徕嗡嗡飞舞的蜜蜂。这些聪明的小精灵,在这朵花吸吮一下,再到那朵花逗留片刻, ,柚花的受孕率也会明显提升,大自然神奇的魅力真是( )。

疏花、授粉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除草、施肥、控梢、除虫、包裹、摘果、疏枝,每一项都不是省力的活儿。一年到头,人们的身影都在柚树下( ),他们也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努力耕耘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月时节,柚花飘香惹人醉。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在那一片春光里,让人( )。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便 无所不及 穿越 乐而忘返

B.以致 无所不在 穿越 乐以忘忧

C.以便 无所不在 穿梭 乐而忘返

D.以致 无所不及 穿梭 乐以忘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大家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从语意来看,二者大致相同:但从表达效果来看,原文更好,试分析。(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至少98.0%左右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防疫期间,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借助这次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了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此前,数次有关部门整治随地吐痰,但未起到根治之效。“公筷公勺”数十年前便已倡导,但难以撼动传统习惯。疫情过后,全社会要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及时引导人们转变观念,也要更加重视开展文明生活教育。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新华社香港2020年4月15日电,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网站15日10时开通,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问答游戏等多种形式,介绍国家安全涉及的国防、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卫生、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内容,以及香港特区在相关方面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采取的应对举措。为使更多市民参与其中,网站还特别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征文比赛,以“在疫情影响下,我对国家安全和香港社会安定的体会”为创作主题,欢迎全港市民参加。网站由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愿景计划”主办,得到特区政府和香港中联办的支持。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新高考”生物考试结束,山东聊城一中考场外,一名考生从考场跑出来,突然向班主任下跪表达感恩之情。据报道,这位下跪的学生很感谢班主任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当时没有多想,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刚刚走出考场的考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班主任下跪,这样的场景确实挺惹眼。这种表达感恩的方式被各大媒体报道转载,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有人点赞,有人反对,有人虽赞同他的做法却觉得这种感恩方式不宜大力宣传提倡。

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在高考结束后会对平日对你照顾有加的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以跪拜礼的方式表达感恩吗?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合文义。原文为“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并不意味着“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B项,表述绝对。“只.........的说法太绝对。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问题,还涉及其他各国的问题,而其他各国的问题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C项,分析错误。中国进行维和行动的事例,只能证明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无关联。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比较对象错误,从原文“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可看出这里是将“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和海外其他国家受访者进行比较。

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丙处前面“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居世界第一位”内容可知,这些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体现,再根据后面“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信息可知,本段的论点是“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因此,丙处前面是事实论据,丙处后面是道理论据,一起为论点服务。

4.提出经济发展新理念,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维护世界和平,决不走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材料二摘编自《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主要从经济、全球治理、对外援助和维护和平四个方面阐述论点,故从这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5.(1)自塑:用中国之“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客观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好中国故事。

我国主流媒体要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第一时间发声,表达自己观点。

(2)他塑: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发声,让外国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自塑4分,他塑2分;其他应对措施合理亦可,但要依据材料内容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紧密结合当下实际,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进行处理,给学生一定的开放答题区间。

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有误,从文中相关信息可知,富商巨贾感到惊讶的是“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而不是“部队驻防”;另外钱之江也不是紧张,应是“激动”。

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主要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直接刻画”分析错误,文中这二人并未直接出现。

8.既强化了茶香的浓郁,也全方位展现了制茶、品茶等茶文化及茶人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质。

强化了主人公前往内地看看的愿望,引发了主人公钱之江沉浸在茶之氛围中以及由此带来的想象,从而丰富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也使文章有了诗情画意之美感。(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引用诗句,一般有以下作用:

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9.小说以“想去看茶”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高度浓缩了两代人几十年的人生,且脉络清晰。

结尾以完成了心愿作结,与开头形成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中间插叙了爷爷相关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交代了钱之江想去看茶的原因,还揭示了做人要有家国情怀的主题。

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感受,使行文有了波澜,又强化了江南之茶的魅力与在钱之江心目中的分量。(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情节构思的能力。小说情节构思特色一般从线索、记叙方式行文特色和开头结尾等角度来考虑,答题时从这几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为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士之死称为‘卒””错误,士之死称为“不禄”,大夫之死称为“卒”。

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于文无据,且从原文“辞”“既而不拜”可看出吕希哲并没有担任右司谏一职。

13.(1)当代好的读书人,我都提拔得差不多了,你却唯独因为我的缘故不被任用,这是命吧!

(2).正逢绍圣时期党论兴起,御史刘拯说他不是科举出身做官,因此以秘阁校理身份担任怀州知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善士”,意为“好的读书人”;“不试”,意为“不被任用”;“命也夫”,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第(2)小题的关键点有“会”,意为“正逢”;“进”,意为“为官,做官”;“知”,意为“担任”。

[评分细则: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1分]

14.当时党论兴起,御史刘拯认为吕希哲不是科举出身;

中书舍人认为吕大防等人欺君卖国的事与吕希哲有关,故不能提拔吕希哲。(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推断可得出答案,注意先筛选,后概括。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曲解诗意,此句意为火焰山举世无双,为世上万物之佼佼者。

16.后四句运用了衬托手法。

作者从长安来边塞,一路上其他地方都是天寒地冻的,这儿却是热气蒸人,人马都大汗淋漓,从而反衬了火焰山的威势。

既抒发了对火焰山奇特怪异景象的赞美和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同时也激发出自己要在边塞施展宏图的豪迈情怀。(每点2分,如果从对比的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找出使用了何种手法,其次对诗中的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阐释该种手法如何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了。

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荀子《劝学》、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都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

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以便:指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以便”。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无所不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无所不在”。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穿越:通过;穿过。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穿梭”。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乐以忘忧:心情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乐而忘返”。

19.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

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

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三点都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型般从修辞和句式角度思考,要求准确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句式主要是对偶、排比、反问等等。

20.忙于疏花、授粉、除草等授粉就自然而然均衡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第处根据后面所写的疏花授粉内容以及“疏花、授粉仅仅是开始”可知这里应填“忙于疏花、授粉”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面在这.花...再到那朵花逗留片刻”和后面的“柚花的受孕率也会明显提升”可知,这里应填“授粉就自然而然均衡了”的内容。

21.第句,句式杂糅,删去“据”。第句,自相矛盾,删掉“至少”或“左右”。第句,缺少成分,删掉“借助”或“使”。第句,语序不当,“数次”放在“有关部门”之后。(每句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句“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因此删去“据”。第句“至少98.0%左右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至少”和“左右”自相矛盾,从句意可知应删去其中之一。第句“借助这次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了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缺少主语,要删掉“借助”或“使”。第句“数次有关部门整治随地吐痰”应把“数次”放在“有关部门”之后。

22.关键信息:2020年4月15日10时;

香港开通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网站;

此网站采取多种形式介绍涉及国家安全的多方面内容、香港特区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每点1分,语句通畅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事件、过程、结果等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时间是“2020年4月15日10时”,事件是“香港开通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网站”,过程是“此网站采取多种形式介绍涉及国家安全的多方面内容、香港特区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文为具有明示性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准确分析材料内容:某考生高考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班主任下跪表达感恩,而这种表达方式是考生自己当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就意味着对他而言,这种行为是发自肺腑的行为,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表演作秀。而这件事引发的媒体报道及人们的争议在于这种跪拜的感恩方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理念,这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觉得不宜大力提倡等。

其次是要注意任务条件:写作人的身份为“高三学生”,时间节点为“高考结束后”,诱因为“老师平日对自己照顾有加”,场景为“大庭广众之下”,动作行为是“行跪拜礼”。如果选择同意,可以从古人的尊师谈起,到现在的跪拜父母感恩等依然存在,论述这种感恩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同意,可从当今社会倡导人格独立平等价值观的角度切人,何况感恩的方式不止这一种;如果是觉得不宜大力提倡,可以强调这种跪拜的感恩方式仅仅是个人行为,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感恩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即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生活作文 节日英语作文 小学毕业作文 春游的作文 名人作文素材 关于我的作文 关于年的作文 友谊 作文 经历作文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你是我最什么的人作文 他生气了作文400字 我的发现作文300字 北京烤鸭作文 雨过天晴作文 吃团圆饭作文 关于故乡的作文 免费作文300字 牵牛花的作文 蚂蚁搬家作文 写景抒情作文 写事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大全 童话故事的作文 初二语文作文 春节的英语作文 包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