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共同写好大湾区世界级文章

2020-11-23 05:45:02
相关推荐

不久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从开局起步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一湾汇三地,粤港澳人民心怀同一个梦,铆足干劲,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纲举目张带动其他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说。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广东将印发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等配套文件,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进行远、中、近期谋划,确定66项重点任务、100条举措,形成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大湾区建设,最大的挑战在“融合”。如何补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短板?如何在“一国两制”下推动规则衔接?如何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广东已明确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携手港澳写好粤港澳大湾区这篇世界级文章。

设施互联:“1小时交通圈”将成现实

经常往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人们,大都体验过堵在虎门大桥上动不了的郁闷。

目前,作为贯穿广深莞交通咽喉的虎门大桥,日通行量高达12万辆次,远超8万辆次设计标准。

这一困局很快将成为历史。3月14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珠江口东西两岸新过江通道虎门二桥已完成通车前的“体检”——荷载试验,将在5月1日前通车。作为《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即将投用的“超级工程”,虎门二桥设计日均车流量达10万辆次,通车后可有效疏解虎门大桥压力,极大便捷广州到东莞、深圳之间的交通。

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时空上真正融为一体,基础设施的高水平互联互通是第一关。虎门二桥的贯通、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开建,都让人们憧憬着大湾区城市群的“血脉”更加通畅。“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辐射国际、连接国内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标志着粤港澳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公室主任葛长伟说。

如何尽快补足短板?下一步,广东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求,携手港澳共同推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推进3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区域快速交通网建设,完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布局,最终实现大湾区内部1小时交通圈。二是携手港澳共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增强大湾区国际客货运枢纽竞争力。三是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发挥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运行效率。

规则互通:“过河”创业者日渐增多

香港与深圳隔河相望,港人习惯称到内地为“过河”。曾经,香港青年想“过河”到内地创业但顾虑重重,如今,在大湾区过着“双城生活”乃至“多城生活”的创客青年越来越多。

每周至少有3个工作日,香港青年林恒一都会从位于新界的家中出发,花1小时赶到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办公室,傍晚再返回香港。2016年入驻前海梦工场,林恒一有着长远的设想:利用大湾区各城市的优势资源,以前海为踏板,让公司的智慧城市技术产品走向广阔的内地市场。“我在深圳招纳科研人才,在深圳周边城市生产硬件,在珠海、广州等地做销售,香港总公司则发挥管理优势。”林恒一说。

“前海梦工场的一些管理模式贴近香港,而且在租金、税收等方面给青年创业者政策优惠,有助于香港初创团队成长,在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上谋得一席。”林恒一说。

据统计,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创新创业平台落户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达360多个,从业、就业人员近4000人。他们的创业勇气,不仅来自交通等“硬设施”的互联,更在于规则等“软环境”的日益衔接。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这既是大湾区的特点,也是大湾区的优势。实现好规则衔接,就会有效实现三地优势互补,充分激发三地合作的潜力。”葛长伟说。

为此,去年以来,广东将规则互相衔接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与港澳政府充分沟通,推动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介绍,随着营商环境加快对接,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部门达到153个,涉及世贸组织服务贸易160个类别中的95.6%;随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银联云闪付APP落地港澳,粤澳两地保险业在横琴率先实现“两地保险、一地购买”;随着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逐步落实,目前广东已受理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超过9万张。

下一步,广东将着眼促进大湾区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共同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机制。比如,对标港澳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内地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制保障等方面制度安排,着力解决企业在开办施工许可等方面的“痛点”;推动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保待遇等。

创新合作:加速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志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进一步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创建力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通过建设国际水平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等举措,粤港澳三地密切配合,将产生“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

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广东各节点城市都已行动起来,立足自身定位,积极投身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

作为大湾区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探索与香港协同创新方面成绩斐然,已经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与香港已在深港边界规划建设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希望探索在科研物资通关、科研资金流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未来,合作区还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合作机制,为大湾区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抢占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探路。

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荟萃的广州,正聚焦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力培育提升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介绍,广州正重点推进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的“四核十三节点”建设,加快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联合港澳共建国际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组建穗港澳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院广州科学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随着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地处广深之间的东莞也开始全面提升创新量级。“散裂中子源这些大科学装置对于聚集高端科学家团队的作用是我们想不到的。”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随着大湾区时代的到来,东莞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将迎来澎湃动力,香港、深圳、广州都会把科技成果在东莞这片有制造业优势的土地上施展出来。未来,东莞将着眼于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

下一步,广东将在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林少春介绍,一方面,广东将联合港澳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支持在大湾区布局更多大型科学装置,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将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广州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为重点,争取开展粤港澳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不断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合作。

(经济日报 记者:庞彩霞 郑杨 责编:胡达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三年级上册 外婆作文 味道的作文 作文要求 作文记事 作文结构 作文优美句子 如果作文 英语作文小学 的日子作文 作文积累素材 50字的作文 食物作文 运动的作文 作文结尾摘抄 英雄的作文 作文题目有哪些 有我作文 写什么作文 作文结尾怎么写 健康作文 作文写什么 作文照片 电影作文 照片作文 三年级作文怎么写 人生的作文 作文 坚持 作文叙事 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