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都兰河村:善作“盐”文章

2020-11-23 11:20:01
相关推荐

都兰河村鸟瞰图。

村民正在制作盐雕。

蜿蜒的都兰河一路往北,在距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城15公里处转而向东,宛如一双手臂将铜普镇都兰河村“拥”进怀抱。盛夏时节走进都兰河村,和风习习,溪流潺潺,穿过绿荫环绕的乡间小路,可见白墙和砖混结构的院落错落有致,整洁宽敞的硬化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一幅新农村画卷入眼而来。

种植花卉、制作盐雕、加工热敷盐、开办农家乐……村民变股民、村民变工人、村民变老板……都兰河村富起来了。

村党支部依托茶卡盐湖旅游资源,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深挖产业集群优势,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后续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都兰河村不仅是脱贫户实现了人人参与产业发展,全村361户、1144人都加入到产业发展的新路上,有劳动力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从2553元增加到1787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1.24万元,都兰河村正从结构单一的种庄稼变成了以村集体产业为主、特色经营多元发展的致富村。

集体经济鼓起村民“钱袋子”

“扶贫先扶志,我们要想办法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如何带领贫困户、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摘掉贫困这顶帽子?为“撑起”村民和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都兰河村党支部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帮贫困户寻找脱贫门路,根据实际为村民“量体裁衣”,制定产业发展方案……

“把调好的盐放入模具里,把模具每个角落彻底按实、以防止加热成型时出现不完整、粗糙现象……为了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每次拿出盐雕后尽快把模具放入冷水中降温……你看,刻刀这样拿可以勾出更细的线条,造型也会更生动一点。”走进村里新建的盐雕加工厂,400平方米的厂房内人头攒动,盐雕老师正给20多名妇女细致讲解制作盐雕、雕刻、塑模和加工热敷盐袋的操作过程,展示台上摆放的人物、生肖盐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都兰河村第一书记高伟国介绍,随着茶卡盐湖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产品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而都兰河村原有的制作加工点已无法满足全县旅游市场的需求。为了提升都兰河村特色产业竞争力,2019年,都兰河村利用中央财政下达的50万元资金和浙江援青资金100万元,在村内建设了盐雕加工厂。

“厂子就在我们村,在这里加工盐雕,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既可以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在盐雕加工厂工作的村民张贵莲告诉记者。

“一个熟练的劳动力一天可以做10多件小型盐雕,3天可以完成一件大型盐雕,算下来一天能挣70至80元。”高伟国说。

坐在桌前,村民龚秀萍一边娴熟地雕刻刺猬一边说:“第一个月干活,动作有点慢,挣得不多,现在技术越来越熟练,5、6分钟就能完成刺猬和小乌龟的制作,一个月能拿三四千的工资。”龚秀萍脸上流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与龚秀萍一起在盐雕加工点的还有本村20多名妇女,这些妇女大多为家庭主妇,看到自家门口办起了加工点,便积极报名参加岗前培训并实现了就业。

为了发展好盐雕产业,铜普镇因势利导,专门聘请了盐雕制作老师对都兰河村村民进行培训。帮扶企业还提供盐、微波炉等原材料和加工设备,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盐雕制作的积极性。2018年,该村盐雕加工收入达到9.6万元。去年,都兰河村与帮扶企业又签订了10万件盐雕生产加工协议,村集体收入达到1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

曾经靠天吃饭的都兰河村村民,在摆脱了结构单一的种植业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路子。

庭院经济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漫步在树荫环绕的村庄中,盐敷袋、农家火锅、农家院等招牌林立,高伟国说:“我们鼓励村里有想法的人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村民刘元德正在自家的农家乐前卸货,他告诉记者:“最近来的游客挺多,除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每天还要到县城进货备料。”

农家乐内热闹非凡,客人们围坐在明亮的铜锅前,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香气四溢。老板娘张花香正在厨房准备当地特色农家饭。

“当初开店时没想过生意会这么好,多亏了高书记带我们去考察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店里每天都有好几桌人。”张花香说。

“菜是自家地里的,像鸡呀、猪呀、羊呀都是从村里养殖户那买的。如今生活水平好了,各方面条件都上去了,冰箱、彩电、电灶、油烟机一应俱全,自从开了农家乐,每天六七张桌子都订得满满的,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挣2万多元。”刘元德开心地说。

如今,都兰河村旅游“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开办12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可实现经营收入40万元左右。通过发展“农家乐”,群众挣下了一份家业,日子越来越红火。

“噜噜噜噜,开饭啦!”脱贫户童知红提着青菜,走向鸡棚。散养的土鸡如同听到集结令,扑闪着翅膀咯咯咯叫着来到跟前,争抢进食。

“养了多少只鸡?”“已经养了几个月了吧,是不是可以卖了?”第一书记高伟国询问着。“去年,我们邻居养的鸡挺抢手,我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回来400多只鸡苗发展土鸡养殖,没想到挣了3万多元钱呢,今年我又买了400只鸡苗,现在一只鸡也有2公斤左右了,这种农家土鸡卖得好着呢。”说起土鸡养殖的收益,童知红难掩喜悦之情:“自家放养的土鸡不投放饲料,吃的是自家种的有机菜,为此,鸡肉无公害、肉质好,城里人还专门开车来这里买呢。”

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庭院经济已逐渐成为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效的好路子。“我们依托县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发展庭院经济产业为抓手,把扶贫‘输血’变成‘造血’。目前全县300余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接下来,在种植的基础上发展家禽养殖,鼓励种养并行,让农牧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乌兰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尹君说。

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后,思想观念也在慢慢转变,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大的期盼。

信心满满走向小康生活

沿着巷道走进都兰河村异地搬迁新区,第一书记高伟国和党支部书记刘立君来到脱贫户马玉英的家中,只见硬化的院坝干干净净。屋内,舒适宽敞的房间、干净明亮的厨房,各式家具一应俱全。“最近病情好着没?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刚坐下,高伟国便嘘寒问暖。原来,58岁的马玉英患有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儿子李桂山和孙女都是先天性糖尿病,治病让家里入不敷出。

“还好高书记帮我办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二次报销,去年我们家看病的医药费都解决了。”马玉英十分感激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驻村工作队对我们是倾心帮扶,我们自己不能拖后腿呀!”马玉英夫妇俩从手机、电视上了解到很多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他们暗自思量,为何不在自家门口搞点养殖呢? 说干就干。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家购买了200只土鸡鸡苗,夫妇俩严格按照科学养鸡的方法喂养,鸡苗全部成活,获得散养土鸡的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夫妇俩去年又买了200只土鸡鸡苗,争取到了30万元的助农贷款。

自从发展起土鸡养殖,马玉英夫妇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成天忙个不停,养殖规模一天天扩大,还养起了牛、羊等。“说心里话,党的扶贫政策暖人心,现在的日子过得亮堂堂的,我们干起活儿来浑身是劲儿,对今后的生活也充满信心。”马玉英感慨道。

“产业扶贫帮助了那些想通过努力致富的贫困户,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在全村形成了鼓足干劲奔小康的良好风气。”高伟国说。

如今,村容村貌整洁亮丽、人文风气积极奋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有这些坚实的脱贫成果支撑,都兰河村走向小康生活的发展脉络变得更加清晰。

作者:记者 王颖 通讯员 李文慧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9-13 17:27南方姑娘[新疆网友]IP:737303693
    “盐”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和人情味让人感到温馨,希望这样的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顶4踩0
  2. 2022-01-09 19:19北极熊之夏[火星网友]IP:3411754437
    喜欢这种以小地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章,期待作者能继续带给我们更多新鲜的内容!
    顶0踩0
  3. 2021-05-07 21:11oursurprise[四川省网友]IP:3407054128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对都兰河村的盐产业刮目相看,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和历史。
    顶9踩0
  4. 2020-09-02 23:03何可为[湖南省网友]IP:1731582556
    都兰河村果然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期待能够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蜗牛的作文 一年级植树作文50字 关于路的作文300字 传统风俗作文 走过春天作文600字 一件难忘的事700字作文 咸宁的秋天作文 4年级上册作文 泪水作文800字 有趣的游戏三年级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600字初中 名字里的故事作文 感恩在心中作文 描写桂林的作文400字 myjob英语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600字 大连棒棰岛作文 关于奋斗的英语作文 关于天赋的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桥的作文500字 在困难面前作文600字 作文高端词汇 故乡的河作文600字 观察金鱼的作文300字 黄山云海作文 参观水电站作文 藏在心底的记忆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