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GDP总量近百万亿元 人均GDP破1万美元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说明白了

2020-11-23 14:45:01
相关推荐

摘要: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突破1万美元,创造了人口超10亿的大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线的成功典范,刻写了我国富起来到强起来进程中的重大标志。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GDP总量近百万亿元、人均GDP破1万美元,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说明白了。文章认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跃升,改变了全球人口收入分布结构,筑牢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开启我国现代化建设由“追赶”转向“引领”的重大转折。我国将更有能力为全球做出更大贡献,更有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能力改善居民福祉。

国家统计局今天(1月17日)公布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达99.08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实现了新的跨越。

从1980年经济总量0.46万亿元和人均195美元,到2000年10万亿元和人均959美元,再到2019年的“双万碰头”,既是经受住历史检验的有力证明,又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对全球和中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球人口收入分布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8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有84个,但基本上都是小国或城市型经济体,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8个,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俄罗斯,而人口超过一亿的仅有美国、日本、俄罗斯。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的10亿人口大国。除中国外,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人口约16亿、占全球人口的19.3%,而我国人口14亿、占全球18.3%,这意味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使全球生活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家的人口由16亿增加到30亿,几乎翻了一番。

对改善全球人口的收入分布结构带来历史性影响。人均GDP与国民收入直接相关。我国在1980-2019年间的快速发展,使全球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成为全球第二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带动了全球人口收入分布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如果以20年为观察期,将全球人口按照人均GDP进行排列,分别观察1980、2000、2018年全球人口分布(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全球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L型,生活在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在L的左端,大量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人口在L的底端。1980年中国人均GDP仅有195美元,当时低于这一水平的国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2%,这意味着中国人民是全球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图1)。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959美元,当时人均GDP超过这一水平的全球人口为37.2%,将近五分之二。尽管如此,从人口分布图来看,我国仍处于L型的底端(图2)。而到了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除我国外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家的人口为19.3%,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已经进入全球第二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行列。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彻底改变了全球人口分布结构,我国开始进入到L型左侧,而且L的形状也由陡峭变得比较扁平,这意味着全球人口的贫富分化得到了缓解(图3)。

图1 1980年按照各国人均GDP计算的人口分布

注:1、1980年前苏联及对应国家的人均GDP数据难以获得,不在上图中显示,这些国家人口约占全球10%,且人均GDP均高于当时的中国,并不影响上图的结论。2、1980年人均GDP最高的摩纳哥为5万多美元,但高于1.4万美元的人口仅占全球0.72%,为图形美观,特截取1.4万美元以下人口分布。

图2 2000年按照各国人均GDP计算的人口分布

注:2000年人均GDP最高的摩纳哥为8万多美元,但高于4万美元的人口仅占全球0.0001%,为图形美观,特截取4万美元以下人口分布。

图3 2018年按照各国人均GDP计算的人口分布

注:中国用1万美元,其他国家用的是2018年数据。

二、为全球做出贡献的能力大幅增强

我国将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更大贡献。近年来,我国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全球价值链为世界带来了强劲发展动力。据测算,自2005年以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1.9%,尤其是2011年以来年均保持在30%以上,连续1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2018年我国GDP占全球比重达到15.9%,比排名第一的美国仅低8.03个百分点,高于排名第三的日本10.07个百分点。未来一个时期,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和新科技产业革命尚在孕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迫切需要动力源和火车头。基于全球经济增长存在向长周期均值收敛的规律,并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研究,2020-2050年全球年均经济增速约为2.8%。采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经济增速的测算表明,2020-2035年、2036-2050年将分别达到年均5.5%、4%。到2025年、2035年、2050年,我国GDP占全球比重将分别提高到19.77%、24.89%和29.73%,2020-2035年、2036-205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分别达到41.1%、39.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火车头。

我国将更有能力带动全球贸易和投资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全球进出口贸易和FDI的贡献都在10%以上,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在全球化形态日益向数字化和知识化转变的大背景下,“双万碰头”将带动我国商品贸易提质增效、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我国仍将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支撑。随着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和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我国仍将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引进外资保持稳定,对外投资大幅增加(表1)。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0.1%提升至2018年的12.8%。“双万碰头”后,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对外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将为低迷的全球经济注入动力。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前后对外投资比较

注: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

我国将对全球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创新能力随着发展水平提升而提高,这一规律在我国得到印证。在经济实力的带动下,我国日益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主要策源地之一。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已经从1996年的0.78%提高到2017年的13.88%,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0.8%已经提升至2018年的21.1%,同期美国占比则从40.8%下降至22.2%,创新领域“东升西降”态势十分明显。“双万碰头”后,我国有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和技术投资实力,预计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的19.5%以上、2035年的26%以上,将更有能力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对全球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将有能力对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参与国际事务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将更有能力在多边双边协商、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制修定等领域发挥作用,更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更有能力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多元化的国际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更加牢固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将更加坚实。根据我们的预测,高收入国家人均GDP门槛值将从2018年的12375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14215美元、2035年的17328美元、2050年的23321美元(2018年不变价美元)。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表明,到2025年,我国人均GDP将有望达到14391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跃过高收入国家门槛。我们采用大样本随机抽样法、高收入区间法、典型样本法、中三分位法等四种方法综合预测高收入国家人均GDP的平均值,表明到2050年全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平均水平将升至43000美元。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45205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有望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将实现追赶现代化到引领现代化的重大转变。迄今为止,在技术创新这一核心动力的驱动下,世界现代化运动经历了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变革为标志的四次浪潮。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处于前几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命的外围,一直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赶超者和追随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命由孕育走向高潮,将开启新一轮现代化浪潮。而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现代化主体。今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我国不少领域将处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前沿,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现代化运动的引领者。这不仅将开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赋予新内涵,而且为全球现代化运动提供新模式、新方案和新选择,从而带动中国发展理念和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球广泛传播。

四、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经济运行更趋平稳。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运行更趋平稳,在许多国家得到印证。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前五年到之后的五年,美国经济增速波动幅度由5.56个百分点缩小为3.65个百分点,日本由3.73个百分点缩小为3.62个百分点,德国由5.82个百分点缩小为3.21个百分点。我国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更有能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更有能力在经济增长速度规律性下降过程中抵御外部风险冲击、应对周期性问题,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我国经济增速在由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前五年的年均6.86%降至后五年的6.1%过程中,经济波动幅度将由0.7个百分点缩小到0.2个百分点,发展稳定性更高。

部分国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前后5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消费主导型增长特征更加明显。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突破1万美元后,在消费主导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近年来,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趋势已经出现,消费率从2010年的48.5%持续提高到2018年的54.3%。今后,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将改变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从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弹性平均在1.1左右,高于低收入群体的0.83,也高于高收入群体的0.85,平均高出二者0.3。如果未来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将从当前的30%(约4亿)提高到60%(约8亿),将释放出更大消费潜力,实现由消费驱动的内生增长。

质量效益型增长特征更加突出。从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前五年到之后的五年,德国全要素生产率(TFP)从美国的69.4%升至70.6%,法国从美国的98.6%升至101.9%,韩国从美国的59.8%升至62.1%。我国TFP占美国比重已从2000年的29.7%提高到了2018年的46.7%,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2.4%提高到39.2%,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未来一个时期,在新科技产业革命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望保持年均2.5%左右的增速,预计TFP占美国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的51.7%、2035年的62.4%、2050年的8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2025年的42.3%、2035年的55.5%、2050年的66%,质量效益型增长态势更加稳固。

部分国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资料来源:PennWorldTable,version9.0。

五、居民福祉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产出增加值增加必将带来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增加。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占GDP比例分别为61%、21%、18%。可以看到,GDP接近100万亿元形成的国民收入财富效应,将大幅提升居民福利水平。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将大幅提高。发达国家的发展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空前提高,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近年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后带来的政府收入将更多用于公共服务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大幅提高、全面覆盖、标准统一、均衡分布。

消费将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享受型。居民收入增加将带来消费能力大幅提高,美国、日本等人均GDP先后突破1万美元的时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体增长2倍-4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1.3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99万元,五年增长了50.2%。“双万碰头”带来的财富效应将带动人均消费支出进一步增加,预计10年后可再增长一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以满足人的更高需求为导向的各种新型消费(如文化娱乐、健康服务、培训、旅游等)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我国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享受、发展型服务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2310元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3911元,五年增长了69.3%,增速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也从17%提升至20%。在“双万碰头”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和“互联网+消费”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将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势头。(来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作者:郭春丽 陆江源 易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