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契丹简史:一篇文章看懂《天龙八部》里的辽国

2020-11-23 17:55:01
相关推荐

《天龙八部》三兄弟

提到契丹(也就是后来的辽朝),我们首先想到,他们是北宋的外敌,杨家将一门忠烈,在雁门关镇守边疆,抵抗的就是辽国。更著名的,是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本是丐帮帮主,结果竟是契丹人,最后为了阻止辽帝侵宋,在雁门关自尽身亡。

这种视角,都是把契丹看成一个宋朝的对立政权,我们对他的认识,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而对契丹内部的历史,大家知之甚少。

事实上,《辽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宋朝建立时,契丹已经立国50年左右。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其统治范围东起高丽,西至阿尔泰山。虽然这只是中国北边的一部分边缘地区,但却阻断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直接联系通道,以至于当时的亚洲国家,误以为辽朝才是中国的代表,“契丹”一词,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个历史论题:宋朝和辽朝,谁才是中国正统?

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讨论,本文要聊的是另一个问题。

看《辽史》时,我有个很深的印象:在辽朝209年的历史上,其实进攻宋朝的时间极少,辽朝皇帝的多数精力都花在一件事上——平乱。今天兄弟造反了,明天叔叔造反了,后天叔叔和兄弟一起造反了……造反频率之高,人物之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感觉造反在他们那儿,跟出门买个菜一样正常。

《天龙八部》中,萧峰一到辽国,就碰上了义兄耶律洪基的叔叔叛乱,危急时刻,匹马出阵,万军丛中直取统帅,帮皇帝迅速平定了叛乱。这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的情节,不过这样的叛乱,在辽朝历史上,不过是N次中的一次。

为啥契丹这么乱呢?根源其实就是始终困扰辽朝的继承人制度,是游牧民族传统的部落选举制,与王朝世袭制之间的反复拉锯。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耶律阿保机雕像

辽太祖阿保机的崛起:从部落到王朝

如果不算小说中的契丹人萧峰,单论正史,最出名的契丹人,当然是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唐朝初年,突厥老大哥称霸北方草原时,契丹只是个弱小的民族,共有八个部落。平时各部落在自己的领地内放牧、狩猎,只在有战争的时候,部落首领才聚在一起,临时推选一位盟主,带领大家打仗。

大家注意这个情形,这是后面契丹建国后,反复内战的一大根源。

等到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把突厥一顿猛揍,成为天可汗时,契丹自然也开始依附唐朝,向唐称臣。话说,太宗征讨高丽时,契丹还曾参与其中。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大大削弱,回鹘汗国趁机崛起,成为了突厥之后的草原霸主。依然弱小的契丹,只能转而依附回鹘,没办法,离得近,不当小弟就只能挨打。

到840年,回鹘解体,契丹族在熬走了一个个大哥后,终于迎来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时机。这时候的契丹八部联系逐渐紧密,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制度。每三年,八部的酋长会聚在一起,选举其中一位作为联盟可汗。可汗的任期制还不是终身的,干得好,您可以三年后连任,干得不好,那对不起,各部可以联合起来罢免您,换一个新可汗。

大家仔细想想,这种制度挺有意思,都有点现代政治的雏形了。

我们看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关注点都在衰微的皇权,和强大周边藩镇上。可是将目光放远一点会发现,在北方藩镇之外,契丹已经悄悄咪咪地壮大起来,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权。

在打败了同为游牧民族的邻居“奚”和“室韦”后,契丹已经控制了今天长城以外的广大草原地区,成为了继回鹘之后的又一个草原霸主。

这时候,契丹的可汗,一直在部落“遥辇氏”中世袭。

到唐朝末年,征战更加频繁的时代,注定要改变契丹族历史的一位英雄出现了,他就是——阿保机。

阿保机的部落,开始只是八部中普通的一个:迭剌部(后来改名为耶律氏)。

如果不出意外,阿保机将继承父亲的首领位子,成为迭剌部酋长。

可阿保机本身就是个意外,他有个特殊的能力——能打,特别能打。

按照《辽史》记载:身高九尺,额宽颊瘦,目中神光照人,能开三百斤大弓。

嗯,妥妥的一位猛人。

从他成年开始,阿保机的生活只有一个字:打。

打乌古,打室韦,打奚,打女真,后来胃口越来越大,竟然侵入中原,打到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地盘上,占领了几座城池,俘虏了近十万人,以及大量牛马羊。

由于战绩太过辉煌,年仅31岁时,他已经被推举为整个契丹军队的统帅,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高富帅!

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灭亡。

这一年,契丹三年一次的选举,耶律阿保机众望所归,登上汗位。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以至于在契丹眼中,自己无缝衔接唐朝,开创了两百多年的王朝,自己才是唐朝的正统继承者。为了确立自己的正统性,后来耶律氏的氏系表,还将自己祖先追溯到了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农氏。

这当然是为了宣传瞎编的。

而且这时期的契丹,依然是一个部落联盟,称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正因如此,满腹雄心壮志的阿保机不满足。当契丹这个政权极度强大,足以与中原王朝“后梁”、“后唐”相抗衡时,他也谋划着建立一个平起平坐的王朝。

既然是王朝,就不能再照搬以前部落联盟那一套制度,他首先需要做的,是巩固权力,建立世袭政权。

所以在三年后,910年,按照惯例应该再次选举时,阿保机表示拒绝:不用选了,我继续干。

这下炸锅了,别说其他部落首领,他的兄弟们首先就不答应。

在传统的契丹社会中,可汗或部落首领不是父传子,更多是哥哥传弟弟。其实不只是契丹,多数游牧民族都如此,为啥?因为游牧民族生活很艰苦,随时要为了生存去抢地盘,碰到个天灾啥的,实在过不下去,还得跑到中原来抢物资,所以谁更能打,更能带领大家去抢一把,就选谁当首领。如果传位给儿子,一个小屁孩,能让那些虎狼之辈的叔叔们服气吗?得,干脆传给叔叔吧,等你长大了,也有机会哟!

这时候问题来了,阿保机不退位,还想建立父子世袭的王朝,这等于剥夺了兄弟们的继承权。

第一次叛乱就此上演。

911年,阿保机的四位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一起造反,意图谋害大哥。不过还没起事,就被举报了!

大哥也许自知理亏,赦免了他们。

第二年,弟弟们接着造反,阿保机派军队镇压,胜利后依然不杀,让他们改过自新。

到913年,又该选举了。阿保机先生故伎重演:说了不用选啦,我辛苦点,接着干。

这下连叔叔都看不下去了,联合侄子们,再次谋反。当然,等待他们的,是更血腥的镇压。结果叔叔被处死,弟弟们依然被宽恕了。

阿保机对弟弟们的宽容,在历代皇帝中,简直闻所未闻。

反叛者的一次次失败,加速了阿保机的集权进程。

916年,本该第三次选举,耶律阿保机干脆一步到位,不但不让位,还举行了一次汉式的登基仪式,正式称帝,建年号“神册”,国号契丹,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标志着契丹正式由一个部落联盟,转型为世袭王朝。

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传统的惯性巨大,契丹部族制度,依然是阿保机先生的绊脚石。

游戏才刚刚开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称帝后的主要工作:巩固世袭政权

称帝建立契丹国后,阿保机除了稳固边界、与后晋交战、征伐突厥、吐浑、党项、沙陀诸部外,主要工作都放在了巩固新建立的世袭政权,具体有几下几大措施:

一、设立“三父房”,补偿家族成员

让家族里的叔叔兄弟们放弃争夺皇权的念头,是阿保机建立父子世袭制度的关键。但权力的诱惑如此巨大,不让人当皇帝,就得给别人足够的补偿,以安抚人心。

为了拉拢家族成员,阿保机建立了一个皇族机构:“三父房”,即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

阿保机之父撒剌,有兄弟四人,他自己排行第四。长兄麻鲁早亡无嗣,二兄岩木的子孙后裔属孟父房;三兄释鲁的子孙后裔属仲父房;其本人子孙除阿保机一系外,皆属季父房。

“三父房”与皇室宫帐统称“一帐三房”,这个家族,被确立为四帐皇族,成为契丹国的特权集团。

换句话说,他的叔叔兄弟们只要不来争皇位,就可以世世代代做一个高官厚禄的富贵王爷。

换了张小渔这样胸无大志的懒散人,当个富贵王爷,好吃好喝,还不用负责任,这不香吗?反观皇帝这种高危职业,不但责任重大、累死累活,还总有刁民想害朕,何苦来哉?

可是古人好像不这么想,皇帝的位子像有魔力一样,大家都想坐一坐。

所以阿保机先生设计的这个特权制度,辛辛苦苦一场,最后绝望的发现,没用。

他称帝后的第二年,弟弟剌葛再次叛乱,并逃到了幽州。幽州是谁的地盘?后晋猛人李存勖啊!

他的兄弟宁愿投敌,也不甘心当个王爷。

二、修筑皇都城,建立孔庙

我们知道,游牧部落是没有固定居所的,牧民不修房屋,一顶帐篷走天下。

游牧民族的可汗也一样,不修皇宫都城,住的也不过是豪华帐篷,霸气点说,叫金帐。

到了阿保机时代,情况不同了。他想建立一个中原王朝一样的世袭国家,就需要一个固定的都城。

918年,阿保机下令,修筑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皇都城,后来改名叫“上京”,成为了辽代五京之首。

上京的地址,大概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郊,这是契丹八部古老的中心。

光有城还不行,文化上也得向中原靠拢。同一年,都城内还建起了孔庙、道观、佛寺,甚至宫殿、官署、驿站等等,都完全按照汉式的设计风格。

都城,是皇权的象征。但也仅仅是象征,实际上,皇帝的宫廷依然是以大帐为主,政府跟着他四处巡游,往返猎场或出外征战。

都城南面是一个汉城,住的多数是汉人;北边呢,则是一个贸易集市,活动的是回鹘等少数民族商人;其间还有一些外国使臣居住的馆驿。

这里多说几句汉城。在契丹境内,汉城不止在都城里,其他区域(主要是南边)也有大大小小的分布,风格都仿照中原城郭,有城墙,有城楼,有街道市场。最开始,这些汉城是用来安置被契丹在战争中俘虏的汉人,阿保机早期进攻中原,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抢地盘,而是抢人口,更准确的说,是抢人才。

没错,汉人在契丹就是人才,他们懂先进的种植技术,制造工艺,这正是阿保机发展壮大需要的。既然是人才,就要好好优待,他们通常被很好地安置在汉城,并被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农耕。慢慢地,这些汉城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贸易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吸引了很多饱受中原战争之苦的流民,自愿跑来定居。

从这个角度看,阿保机先生也是一位非凡的皇帝。

不过,作为契丹人,阿保机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学习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但另一方面,他又生怕契丹文化被同化,丧失了游牧民族的血性和勇武,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于是,这位伟大的契丹人,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竟创造出了契丹文。

在他的统治后期,契丹文已经广泛使用,北方各部落用契丹文处理政务,记录文件,南方汉人区则两者皆用。

进一步发展,就是管理体制的革新。

南院大王萧峰

三、建立双重行政管理体制:北面官和南面官

还记得《天龙八部》中,萧峰帮助皇帝平定叛乱后,被封了个什么官吗?

听起来很威风——南院大王。

有南院,就有北院。这是辽朝的两套管理体制,源于阿保机时代,所设立的北面官和南面官。

北面官,用传统的游牧文化方式,管理北边的部族事务;而南面官,则模仿唐朝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以汉人为主的南方事务。

1000多年前,就因地制宜,灵活地创造出“一个国家,两种管理方法”,真想套用李云龙的一句台词评论阿保机先生: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

厉害的还在后面。926年,雄才大略的阿保机,盯上了他的邻居,东北地区的渤海国。这个国家不大,但很富裕,很先进。他们不是一个游牧部落国家,而是一个中原式的集权国家,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境内多数是定居的农业人口,相当于一个迷你版的中原王朝。

但富归富,文明人干不过野蛮人,仅仅两个月,就被阿保机同志给灭国了,渤海皇族全部被迫迁往契丹。

有意思的是,阿保机并没有吞并渤海国国土,而是把它改名叫东丹国,让皇太子耶律倍来做国王(称“人皇王),其他的一切不变。从此,东丹成了一个国中国。

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太祖阿保机这一通文化和制度建设,在他生前,确实起到了效果,世袭政权得到巩固,部落选举开始弱化。可是他一死,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契丹人生活场景

悲催的皇太子,输给了弟弟

征服渤海不久,阿保机病逝,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强大的契丹国。

按照中原王朝的继承制度,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合理合法。

但现实狠狠抽了太子一耳光。

太子耶律倍,虽是契丹人,但从小受汉文化影响,温文尔雅,精通绘画、诗文、音乐,更像一位才子。可是这些艺术气质,在契丹贵族眼里,简直是大大的缺点。

我们前面说了,游牧民族很实际,谁能带大家去抢一把,就选谁当老大,所以老大一定要具备一个素质:能打。

在这方面,他的弟弟德光明显更强,这位仁兄有个更拉风的头衔: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太祖阿保机后期的几年中,德光作为统帅,统领军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就尴尬了,一个是法定的皇太子,按照世袭制,应该继位;但按照契丹传统的部落选举模式,大家显然更拥戴能打的大元帅。

于是,历史上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从太祖驾崩的926年七月,到第二年冬天,契丹国没有皇帝。

太子耶律倍想继位,但皇太后和部落首领都不同意;大家都同意的大元帅,也不能继位,因为还有个皇太子在呢。

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契丹国在继承制度的困扰下,竟然一年多没君,神奇!

僵持到最后,估计太子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于是主动退出,将皇位让给了弟弟。

耶律德光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大辽”,成为了辽太宗。

当了皇帝,还是不安心,毕竟,哥哥还是东丹的人皇王呢,这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因此我看《辽史.太宗本纪》一章时,感觉太宗继位的前几年,干的最多的事有两件:拜太祖庙,去人皇王家里做客。

嗯,有点变相监视的意思。

气氛越来越压抑,人皇王耶律倍终于受不了了,在930年的一个晚上,渡海逃到了中原,在洛阳受到了后唐明宗的隆重接待,开始了异国流亡生涯。

这位悲情太子,最后的结局很惨:937年,石敬瑭在辽国的帮助下,代唐称帝,建立后晋。他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主子还觉得不够,为了讨好新主子,杀害了耶律倍。

客观说,皇权争斗,中原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遥想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不但杀了太子和齐王,连他们的儿子也杀了个干干净净。

唐太宗像

比起唐太宗,辽太宗仁慈得多。

在他入侵后晋、攻陷开封后北撤的路途中,突然病死。最有意思的来了,继位的辽世宗耶律阮,是前太子耶律倍的长子。

也就是说,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大侄子,还给了哥哥一脉。

你以为是太宗无子?或者觉得亏欠哥哥?不,理由还是那么纯粹,因为耶律阮勇武善战,太宗像喜欢自己儿子一样喜欢他,打仗也总是带着他。

多年磨砺下来,耶律阮受到了众多首领的拥戴,一如太宗当初被拥戴一样。

你看,部落选举制又一次占了上风。

中原王朝也经常为了“立嫡”、“立长”、“立贤”而争论不休,事实上,草原部落选举制,遵循的逻辑就是“立贤”。

按理说,这很先进,皇帝这种关键职位,就应该谁有能力谁上啊。

可是朋友们,事情没这么简单。

嫡长子继承制,由于非常明确,其他人没有非分之想,国家就会安稳太平;

可是“立贤”就不明确了,你说你贤,我还觉得老子更贤呢?于是无穷无尽的内乱就开始了。

困扰契丹的,正是这个问题。

辽世宗耶律阮灵前继位,消息传到上京,应天皇太后不干了。她支持已故皇帝的弟弟、自己喜爱的三儿子李胡继位。

这也不算无理取闹。

虽然太祖阿保机竭力想建立一个父子相传的中原式世袭王朝,但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是兄弟相传。更关键的是,这位李胡兄弟,早就被立为了皇太弟,是指定的继承人。

这下好了,被拥戴的实力派,又遇上了继承人。于是内战再起,李胡和太后先后率军阻击世宗北返,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失败,被世宗从宫廷流放。

历史一再证明,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但新皇帝从此就能安稳了吗?想得美。

太宗的弟弟闹完了,儿子天德又来闹:“我爹的皇位,凭什么不传给我?”于是准备谋杀世宗,败露后被处死。

总之,在辽朝当皇帝,只有两个字:心累。

你身边那么多叔叔兄弟,都想弄死你,然后自己上位。

世宗最后也没逃脱这个命运,仅仅当了四年多皇帝,就在醉酒后被杀死。凶手是谁呢?阿保机弟弟——安瑞的儿子察割。太祖这一脉都传了三代了,他们依然不死心。

但他们忽略了部落选举制的精髓,即便你杀了皇帝,得不到朝臣和部落首领的支持,依然上不了位,而且后果很严重:处死。

由于世宗没有成年的儿子,皇位被太宗的长子璟继承,是为穆宗。

嗯,一位酒鬼,历史上叫他“睡君”。

将造反进行到底,直至毁灭

本文的主旨是讲述困扰契丹的继承人制度,所以没有过多涉及辽朝各位皇帝的功绩和得失。

接下来我们简略点介绍,暴君穆宗被侍从杀死,世宗的长子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景宗,就是把宋太宗赵光义打得狼狈逃回的那位。这是辽国的全盛时期,景宗以其个人威望,让一直处于下风的父子世袭制雄起了一把,死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子隆绪。

这位新皇帝继位时只有11岁,在辽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未成年皇帝——圣宗。其在位期间,多由大名鼎鼎的萧太后摄政,我们敬佩的北宋名将杨继业杨老令公,就在圣宗时期被俘获,最后绝食而死。宋辽澶渊之盟,也发生在圣宗朝。

圣宗死后,由其指定的继承人——皇太子耶律宗真继位,年仅15岁,是为兴宗。

接下来是重头戏,好不容易安稳了两朝的辽国,又埋下了内乱的种子。

兴宗年幼,由太后摄政,但太后不信任这位从小没长在身边的儿子,意图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

意外的是,耶律重元是位护兄狂魔,转身就把妈妈卖了,将消息告诉了皇帝哥哥。

兴宗一怒之下,率先发难,废除了太后,亲政夺权。

看惯了老祖宗们互相争杀的历史,兴宗对不争的弟弟相当感激,一激动之下,将耶律重元立为皇太弟,表示将来要传位给他。

这可把儿子耶律洪基坑惨了。

耶律洪基,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没错,就是《天龙八部》中萧峰的义兄,大辽皇帝。

在兴宗朝,他是辽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子。

可我们知道,大元帅都是不好惹的,加上兴宗后来冷静了一想,从爷爷到父亲再到自己,已经实行了三代父子世袭制,难度自己又要倒退回部落兄弟继承制吗?嗯,历史不能倒车,他决定还是将皇位传给儿子。

1055年,兴宗病死,道宗耶律洪基继位。

皇太弟耶律重元感觉自己被涮了,很不爽。

道宗对叔叔的不满心知肚明,为了安抚,又将其封为“皇太叔”。

但没用,人家也不傻,皇太弟都继不了位,皇太叔是什么鬼?

终于,1063年,辽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重元叛乱”爆发了。

皇太叔重元与他的儿子楚国王涅鲁古,以及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等等一大帮人,趁着皇帝去打猎,率领弓弩手伏击皇帝营帐。

危急关头,萧峰一招降龙十八掌,先镇住敌军,再只身骑马冲出,活捉了太叔父子。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辽史》记载,叛军是被皇帝的宿卫军击退,涅鲁古赶马前来交战,被侍卫射杀;重元逃往大漠,无路可走,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史称“滦河之乱”。

道宗对待叛乱,比祖先阿保机狠绝多了:所有参与的叛乱者,族灭。

但在他这一朝,辽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不理朝政。而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

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

他迎来了北方草原上的另一位枭雄——完颜阿骨打,女真族崛起,大金国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女真攻打辽国时,天祚帝在前线打仗,家里却再次后院起火——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

都火烧眉毛了,家族内部依然在争夺皇位。

1125年,天祚帝在应州被金人所俘,辽朝灭亡,共历时210年。

小结

在辽朝的历史上,继承人制度是困扰始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部落选举制、兄弟继承制与父子世袭制之间矛盾冲突,使得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反复陷入内斗之中,最后由盛而衰,走向终结。

这样的难题,不独为契丹所有。事实上,这是北方所有游牧民族政权共同遭遇的问题,辽之后的金、蒙古,依然常因继承问题而内斗不休,强大如元朝,也不过98年,就被朱元璋赶出了中国。甚至之后入主中原的满清,在康熙朝还上演了九子夺嫡的戏码,直到后来建立“秘密立储制度”,皇权才开始平稳交接,使清朝达到了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8 06:00宇宙黑洞[浙江省网友]IP:1966456031
    这篇文章真是解开了我对历史背景的困惑,写得很清晰易懂!
    顶2踩0
  2. 2020-10-08 11:33※梦醒了※碎了[广东省网友]IP:2000613972
    太棒了,我终于明白了辽国在《天龙八部》中的背景了!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对网络直播的看法作文 写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九顶塔作文 同龄人的压力英语作文 善与恶作文素材 朝阳公园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学校 留点自信给自己作文 军训作文800字 模联工作文件 一次愉快的旅行作文 舞蹈考级作文400字 抽背课文作文 描写鲜花的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图片 有关旅行的作文 我们的新语文老师作文 高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童话伴我成长作文 我上6年级了作文 爬山比赛作文 最美人物作文 奶奶老了作文 坚持话题作文600字 生活的馨香作文 初中生活800字优秀作文 二年级作文点评 孩子作文写不好怎么办 2014江苏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