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母校:湖南省立一中

2020-11-23 18:15:01
相关推荐

本文原载《长沙百年名校》

长沙百年名校:湖南省立一中

湖南省立一中今名长沙市一中,创办于1912年春季,位于今开福区清水塘路,今校区系1946年老校区原址。1912年初办时名为湖南省全省公立高等中校。这是湖南省创办的第一所省立中学,也是中国中学分高、初两级的开始。

湖南省立一中老校门

1912年1月1日,民国建立,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进入共和时代,需要有“多数具备完全普通知识之国民”,才能保证民主共和立于不败之地。在湖南,当时的谭延闿政权实行“开明专政”,对教育亦极为重视。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贝允昕、符定一、廖名缙、邱鹏万、郭向阳、胡兆麟、黄俊、吴静等人在《创办湖南省全省公立高等中校理由书》中认为:“欲谋吾湘中等教育之进步,非合各府州县合设一中学于省城,断难收学制统一之效果。”由此可见,在省城建一所像样的中学,做好全省的示范,成为开办全省中学的主要动机。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六大益处:可谋全省教育之统一,可谋学生程度之齐一,可谋中等教育之扩张,可省教育之经费,可谋教科之完备,可扩学生之眼界。

此外,解决湖南优级师范毕业生的工作问题成为学校创办的直接动机。清末办在贡院旧址的湖南优级师范选科毕业了博物、理数、英地三科学生145人,一时没有出路,都向教育司要事,办一个省立中学,也可以安插一部分人。

1912年3月,呈请湖南都督府及学务司拨款立案时,适遇学务司颁行《暂定湖南学制纲要》,规定“先由全省筹办高等中学校三校以为模范”,“须将中学校逐渐改为高等中学,以归划一。”该校因系公立,因而定名为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推举符定一为校长。

符定一(1877—1958),湖南省衡山县人,晚清秀才,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政治上他曾是一个主张君主立宪的人。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符定一参与组织湖南筹安会,并任副会长。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学术上深有造诣,在教育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他精通古汉语,对义理、考据、词章,都很有研究。他先后执教数十年,著作等身,最著名的有《联绵字典》30卷。

民国刚建立时,湖南公立的中学只有原属清末官办的府州县中学,因此,湖南省政府想在长沙设立一所省立中学,作为全省中学教育的示范。于是派符定一筹办省立高等中学。他租赁了长沙紫东园(今民主后街4号和5号)的两所新建民房为校舍,开始招生。当时新的学制未定,原有的湖南高等学堂已经停办。因此,全省公立高等中学创办时开设了高等科一班,招收中学毕业生50名;开设普通科3班,招收高小毕业生150名,于1912年5月12日开学。

毛泽东1912年在省立一中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手稿

当时报考普通科的有2000多人,经过考试录取了150名。当时,前来报考的青年中,毛泽东名列榜首,被编入普通一班学习(学习一个学期后退学),写下《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受到老师赞赏。40多年后毛泽东仍认符定一为他的老师。

40年后的毛泽东与符定一

当时报考高等科的人数很少,仅录取20余名。第二学期,学校遂将高等科停办。此后,学校改名为公立全省中学。到1915年,省政府又在衡阳和常德分别设立了一所省立中学,于是公立全省中学改名为省立第一中学。

符定一治校严谨,以“公、勇、勤、朴”为校训,勖勉学生敦品励学。后继的几位校长也都是教育界名流,办学治校,均有建树。该校刚创办时,教职员30多人,绝大部分是辛亥革命时期毕业的湖南优级师范选科毕业生。以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教职员也不断增加,并拥有袁吉六、彭泽陶、李肖聃、汪澹华、郭德垂、郭琴轩等一批名师。

当时该校所设各科课程中尤以外语科最具特点。符定一认为,要造就科学人才,必须广泛吸收西方文化,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同时,很多学生想赴欧美留学,也必须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因此,该校特别重视外语教学,其课时与国文一样,每周六小时;同时开设了英、德、法3个语种,不同班级开设不同语种,此为中学课程设置之独创。

省立一中校徽

该校素有民主、爱国的传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探索求新,追求真理,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其时,学生中曾有一句名言:“有理的服从,无理的反对”,一直流传了下来。1917年,该校就成立了学生学术研究团体,发表了大量研究“读书与救国”“文言与白话”“劳工神圣”等问题的文章。“五四运动”中,一中学生又在湖南率先响应北京学生的斗争,创建了“救国十人团第一团”,并发表《宣言》,发动和参与了反日救国和“驱张”运动;同时还组织了“文学研究社”、“求真学术社”等团体,研究和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时国学大师李肖聃题嵌字联曰:

一以贯之,自强不息;

中流砥柱,其命维新。

该校自1915年改名为省立第一中学后,又先后改名为全省高级中学、省立长沙高级中学、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中部。其校址也先后搬迁至荷花池、落星田、贡院坪、书院坪。

校歌前后有过5首,兹录前二首如下。第一首作于1916年以前,由周铁山作词,词曰:

步城南以瞻盼兮,问古渡乎朱张。

漱曩哲之芳润兮,光皪皪其弥彰。

春夏秋以弦诵兮,绵斯道于千载。

顾潇湘其北流兮,师百川之学海。

郁楩楠及杞梓兮,睇修柯之戛云。

信吾楚之多材兮,伫丕振乎斯文。

第二首作于1920年,傅熊湘作词,词曰:

浩浩兮湘流,搴兰芷兮中洲;

巍巍兮衡岳,育奇秀兮神州。

伊吾校之肇创兮,值民国之始谋。

惟天民之先觉兮,将置此其焉求?

扬国光兮商周,输新化兮美欧。

藏修息游,藏修息游,光阴逝水兮,一去而不可留。

努力奋斗,平等自由,努力奋斗,平等自由。

俾吾校与共和永固兮,与民国同休。

1938 年,日寇逼近湖南省境。5 月,一中迁宁乡高桥复学。11月12日长沙“文夕大火”,书院坪校舍被焚,残存校舍转借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使用,该校由宁乡高桥再迁安化驿头铺。1939年春,为适应抗战形势,该校奉命再迁安化七星街(今属涟源)。7 月,岳阳、临湘等县沦陷,省府将省立长沙高级中学、长沙女子中学、第一师范学校、高级工业学校、邵阳初级金工应化科职业学校、省立长沙初级职业学校等七校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分设高中、初中、师范、高职及初职五部,由校务委员会总揽校政,省教育厅长朱经农兼主任委员,熊梦飞为副主任委员。校本部设安化桥头河双壁园(今属涟源)。高中部为主体,设在桥头河归盘园,部主任为罗希柏;初职部由长沙初工职、女职及邵阳初职合并而成,设于桥头河;高职部设在湘乡永丰,以高工职校为主体。

1942年省立一中高中毕业班同学录封面

1941年1月,奉湖南省政府分区设学令,全省仍按行政督察区划分十个中学区,分区设学,临中改组。高中部改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师范部恢复原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初中部改为省立第五中学分校(1942年春又并入一中初中部),初职部改为湖南省立第五职业学校,高职部改为湖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吴晦华仍为一中校长。l944年2月,张梅逊接替钟期伟任校长。1945年春,张梅荪继任校长。

1945年,在抗战胜利前夕的5月,张梅荪奉令开始筹备迁返长沙复学事宜,校长由龚励初代理。因书院坪校舍毁于战火,初拟在城厢附近租赁临时校舍未果,几经周折,最后于小吴门外甘家台(今清水塘路北段),觅得湖南省长沙女子职业学校旧址,并收购相邻的原私立南华女子初级中学校舍共五栋作为该校迁回长沙的新校址。1946年8月,师生员工1200余人,由安化七星街迁回长沙。

省立一中老操场

省立一中老图书馆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学校。1950年,湖南省临时政府正式委任陈润泉为校长,黄实君为副校长。

1947年一中演出《春雷》剧照

1949年8月部分一中学生参军后合影

今长沙市第一中学还有一个前身,即长沙清华中学。清华中学位于岳麓山南麓今中南大学之处,校舍系1937年清华大学决定迁往长沙时所开建,即今日中南大学所谓“和平楼”和“民主楼”。但校舍未建成而战火南延,清华大学便随各高等院校一同迁往昆明。1946年夏天,清华大学迁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决定将长沙的清华地产交给清华大学湘籍校友创办清华中学,指定清华大学校友、重庆清华中学校长傅任敢担任长沙清华中学校长。傅任敢受命后,请清华校友易仁荄、旷璧城襄理校政,得到中国银行经理廖芸皋、交通银行襄理赵夔、长沙钱庄老板袁庆辉、长沙营造厂负责人俞言昌等清华校友之襄助,数月内建成校舍。1946年10月,长沙清华中学正式开学,招收高中一年级学生两班共72人。1947年,傅任敢校长赴重庆清华中学主持校政,长沙清华中学由教务主任旷璧城任代理校长。

位于今中南大学的清华中学旧址

1949年7月,长沙清华中学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成为民国时期湖南省最后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定名为“湖南私立清华高级中学”。1952年长沙清华中学并入省立一中,改称长沙市第一中学。

几十年来,一中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著名专家学者黎澍、孟少农、陈述彭、廖山涛、唐稚松,著名文学家周立波、康濯,国家领导人周谷城、朱镕基,海外知名人士曹圣芬、楚崧秋、周策纵、杨小凯等都是该校校友。

陈先枢附记:我的母亲常友芳(1922—2015)为省立第一中学校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省立第一中学迁徙到安化七星街(今属涟源),母亲在高11班读完了高中。50年后她与几位老同学,重返七星街,写下了这两首《醉花阴·忆省立一中抗战时期安化七星街岁月》:

劳燕东西离别久,情系涟河柳。旧雨梦魂萦, 雨泪盈盈, 点点灵犀守。 七星岁月堪回首,人约黄昏后。相聚苦甜中,蚕老丝绵,欲醉无多酒。

涟水滔滔暗昏晓,旦夕烽烟绕。学子踏征程,载月披星,又被啼鹃恼。 流水高山琴共抱,杏苑春来早。问字子云亭,黾勉殷勤,桃李丛中笑。

我亦为一中校友,1957—1963年在一中读完6年寄宿生。初中在43班,高中在67班。

1960年一中初43班毕业照前排右四为作者

那时校长为袁宗凯,教导主任刘湘皋(后来的长沙市副市长)。40年后,刘老师约我写了一本《高继青烈士传》。高继青是长沙解放前夕在刘湘皋领导下的进步青年、克强学院学生会主席,因协助地下党做宣传工作,被军统特务暗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伙伴的作文500字 描写微山湖的作文 家风家训作文700字 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 我迷上了画画作文 吹牛大王作文 一篇600字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200字 忙碌的生活作文 小制作作文300字 幸福的作文450字 保温杯的作文 考试之后作文300字 作文结尾的方法 汉字的趣事作文 眼界作文 给力青春作文600字 蜡笔小新作文 关于爱好的作文400字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一天》 抽阴的作文 没想到我如此作文 我不再偷懒作文 日落作文600 女孩挠脚心作文 和平作文 有关精神的作文 描写语文书的作文 假面骑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