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韩愈字退之 可在百姓利益 国家利益面前他何曾退过?

2020-11-23 18:25:01
相关推荐

作者:张东晓

唐开国三百余年,历经贞观之治、开皇盛世、元和中兴,风流人物,璨若星河。但要说谁最牛?当属韩愈韩退之。

韩愈,这个可以称“子”的男生,堪称唐代第一牛人。他到底有多牛?看看“韩吹”的队伍有多长就知道了。

诗坛巨擘白居易说,“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称韩愈有太史公司马迁之风。

诗豪刘禹锡更堪称唐代“韩吹”盟主,“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直接视其为“孔子”。

一代宗师欧阳修称其文“天下至工”。

苏轼天纵奇才,更很少拍人马屁,可吹起韩愈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这个“韩吹”队伍还可以排很长很长,王世贞、王夫子、沈德潜、曾国藩,等等。

韩愈,一介书生,凭什么让后世诸多牛人顶礼膜拜?他为什么这么牛?

(一)正师道振臂高呼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什么是老师?孔夫子当了一辈子老师,但没有搞明白啊。到底什么才是老师呢。韩愈说了,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何为传道?传授圣人之道,使圣人之学得以普照四方,得以永世流传。

何为授业?传授生活之本领,让世人学得一技之长,让圣人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何为解惑?人谁无惑?朝闻道夕死可矣。有惑,就要请教。就要遵循圣人之道“不耻下问”,就要以“无常师”!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之势渐起,所谓师道不过是谁兵多谁为之。朝廷之上,科举腐败,师道更是无人提及,谁权力大谁为之。

师道不存,斯文扫地。韩愈拍案而起——这怎么可以?他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高呼“尊师重道”,犹如一道闪电照亮黑暗的中唐天空,一扫颓废与阴霾,到今日仍熠熠生辉。

谁可为师?非贵者,非富者,非掌权者——人人皆可为师,“闻道”先即可!

谁人拜师?孔夫子等圣人尚 “未有常师”,尚“三人行必有我师”,何苦我等世俗之人?人人应当以人人为师!

伟哉,伟哉,韩子言!

且不说千年前中唐往事,但说今日,师道何在?

官位高者,权力大者,金钱多者,放屁都有理,放屁都可“以教世人”!三寸讲台,本是圣地,但衣冠楚楚而禽兽者,相貌堂堂而追名逐利者,仁义道德而男盗女娼者,屡见不鲜,

师道沦丧,比中唐甚矣。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韩愈,需要他那面“尊师重道”的大旗!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篇《师说》,成百代之师,韩愈不牛,谁牛?

(二)革文风以身作则

今日写文章,必先带帽,曰上级之精神,曰权贵之言论。中间以数为砖,层层垒砌,洋洋洒洒。收尾名曰自我批评自我改进,实则表决心喊口号。

新八股之害,毁人不倦。

中唐时期文风习六朝旧气,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犹如一个小姑娘,浑身脂粉味,让人掩鼻而逃,不忍直视。

韩愈不能忍!他大声疾呼,文章不可这么写,一场持续数百年的古文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文章该怎么写?要用心写,用真心写。

韩愈的诗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心,付满腔热情于字里行间,读其诗文犹如和师长面对面交谈。

在《崔山君传》中,他感慨,“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善恶岂能以相貌取之,韩愈笔锋一语中的!

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他更是为其遭遇不平而鸣,一片真心,流于笔端,处处可见。“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屡试不第,这赤诚之心,使吾等掩卷叹息。

韩愈的真心还体现在他对待青年学生方面。韩愈一生桃李满天下,李翱、李贺、孟郊、贾岛等人都是他的弟子。在《孟东野书》中,韩愈更体现了对学生亦师亦友的那种赤诚境界。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这一段是思念之语,俨然已经超出师徒,近乎兄弟了。韩愈在自己学生面前就是一个大哥哥,最后更是拉起家常。

“李习之娶吾亡兄之女,期在后月,朝夕当来此。张籍在和州居丧,家甚贫。恐足下不知,故具此白,冀足下一来相视也。自彼至此虽远,要皆舟行可至,速图之,吾之望也。”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句“张籍家甚贫”。张籍也是他的学生,在此时此刻他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希望孟东野(孟郊)去看一看,能帮就帮一帮。

张籍读此文,应哭也。

在一篇名为《进学解》的文章中,韩愈更是将真心发挥到了极致。他犹如苦口婆心一般,劝解后辈要认真学习,用心写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韩愈文思若海,精妙之论,层出不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真是让人迷恋文字之美。这篇文章更是早就了诸多成语,如 “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等,可谓千古奇文。

韩愈的努力没有白费,持续百年的古文运动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就中华文化史上最牛的八位作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你说牛不就?!

(三)对朋友赤诚相待

君子不平而鸣,韩愈就是不平而鸣的君子。对朋友忠肝义胆,无怨无悔。

著名诗人李贺因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与“进”犯讳,而不得考进士。韩愈闻之,疾呼,岂有此理?所谓犯讳的世俗,在韩愈看来真真的可笑至极。

韩愈立即上书朝廷,更是写文驳斥。一篇《讳辩》,直接刺破所谓“犯讳”不过是妒忌贤能的面具,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的态度对所谓的“犯讳”进行了鞭笞。

他的师友孟郊,屡试不第,韩愈心知苦楚,宽慰之余更是想方设法助其脱困。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在这首《赠孟郊》的诗中,他情真意切的安慰孟郊勉励孟郊,更鼓励孟郊,给于他最大的信心。

他更是向各方积极推荐孟郊,一首《孟生诗》,云“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洋洋洒洒,两百多字,字字真情,拳拳之心,字里行间,处处皆是。

孟郊中举之后,他高兴,比孟郊都高兴,唱曰“吾愿生为云,东野变为龙”!他是心甘情愿如此的。

他的侄子十二郎,虽是其晚辈,但两人自幼一起玩耍,称兄弟亦不为过。十二郎先他而去,韩愈哭诉哀祭。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追忆往事,痛心疾首。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感情至深,期待来生。

此时的十二郎已经不是什么韩愈的晚辈,而是他的兄弟。他见兄弟早去,又自伤身世,犹如风烛残年,交代后事;更弱期盼早去,与其团聚。文辞凄婉哀绝,不忍卒读。

(四)为社稷义不容辞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韩愈参军,孟郊作诗,云:“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又云:“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

诚如孟郊所言,韩愈本可以建功沙场的。元和十二年(817年)韩愈随宰相裴度出征淮西。韩愈建议裴度偷袭蔡州,但裴度以为这只是书生之见,没有采纳。

可后来,李愬雪夜偷袭蔡州,一举拿下吴元济,评定叛乱。

此时他又建议裴度:“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果不其然,韩愈修书一封,王承宗举旗投降!

谁说书生之见?岂不知书生心中自有百万雄兵。项羽之败,乃败给刘邦乎?非也!败给张良也!

长庆元年(821年),韩愈转任兵部侍郎,适逢镇州王庭凑兵变,朝廷欲派人安抚,但无人敢前往,韩愈挺身而出。

君子岂可置国家与不顾?他韩退之,在国难面前,焉能退去?

止,君之仁;死,臣之义。这就是韩愈的回答。

韩愈可惜。元稹叹乎,以为韩愈此行凶多吉少。

皇帝唐穆宗也心惊胆战,怕韩愈出意外。但没有办法,为了江山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

韩愈自己呢?在这首题为《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的诗中,韩愈写道:“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他是坦荡的。他担心的是自己如果去晚了,会生意外,会有战事,会连累百姓。

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概就是如此。因为君子心里装的他人是国家,而小人心里只有自己。

到镇州后,韩愈真正体现了一个君子的胆色与才智。

对叛军将领王庭凑,他义正辞严,道:“朝廷以为你有将帅之才,才命你为节度使,现在你连一帮小儿都管不住!真是枉顾天恩,让天下人小瞧!”

对士兵,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恩威并施、慷慨陈词,道:“自古叛乱之军,不仅惹祸上身,更殃及妻小。朝廷亦知尔等皆忠君之士,尔等不知叛乱,更不会叛乱。一切回头是岸!”

就这么三言两语,王庭凑服气了,士兵也服气了,更是“任其吩咐”!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丈夫,当如是!

返回京城之际,韩愈亦是淡淡一笑,似乎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回到京城,他赋诗一首,甚是惬意。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

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

一介书生,独闯龙潭,三言两语,天下安定,你说他牛不牛?!

(五)为万民以命相搏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百姓流离所失,苦不堪言,一时之间更是饿殍偏野。韩愈亲赴灾区,目睹百姓如此,韩愈痛心疾首。但此时京兆尹李实却瞒报朝廷,更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焉能沉默?韩愈化愤怒为文章,一篇《论天旱人饥状》直达天庭。

他知道,这一文未必会有用,他也知道,这一文也可能让他革职罢官,但是他不能退!

果不其然,韩愈反被贼咬一口,更被贬出京城。

但有些事,他不能坐视不管。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敬迎佛骨于长安,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人人言佛。

这怎么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

这事儿韩愈得管。他上《论佛骨表》,驳斥“迎佛骨之荒谬”,言“佛不足事”!更是怒怼宪宗,高寿者非因信佛;信佛者常多祸乱。

韩愈深知此文一出,自己必定大难临头,在文末他写道,“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他是无怨无悔,尽管此文给他换了个潮州刺史。

从长安到潮州,何止千里?他出京城,侄儿韩湘前来送行,韩愈于悲愤之际,写下这首名流千古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窃以为为韩诗第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我常读之,每每读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一句时,总会不自觉的闭上眼睛,去想——大雪纷飞,韩愈立马蓝关。他回望长安,心头愁绪万千;远眺远方,前路生死漫漫。

韩愈以文入诗,文章宏博,犹如该诗,境界宽阔。

被贬又如何?韩愈还是一腔热血。

任职之后,见有鳄鱼行凶,危害百姓,韩愈又作《祭鳄文》,一句“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更彰显其出去鳄鱼之患的信心。

也许韩愈真是文曲星再世,文章动天,鳄鱼竟然从此远去,百姓更是欢呼,以为神也。

为民请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韩愈,你说他牛不牛?!

(六)后记

世人常言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下立言。

韩愈正师道弘儒学,为百代之师,可谓功德无量;韩愈自动请缨,一介书生,独闯敌营,评定叛乱,可谓立功;韩愈文章千古,至情至性,可谓立言。

宋人张载有言,圣人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当此赞誉者,中华民族历史上亦不过数人,但韩愈必在其列。

韩愈字退之,可他在百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何曾退过?这就是唐代第一牛人的境界与风格!

呜呼,大丈夫,当如是。是为记。

(2019年5月8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张东晓,男,1983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现定居于北京。喜欢读书,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以文会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 感恩母亲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 温暖作文600字 规则作文 挨打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600字 冬至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 高考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