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官方解读!菏泽如何做好黄河大文章?

2020-11-23 19:40:01
相关推荐

黄河奔流,气象万千。菏泽市是黄河进入山东流经的第一市。黄河在菏泽市境内全长185公里,流经东明、牡丹区、城和四县区,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滩区内现居住14.7万人。黄河文明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菏泽文化,黄河精神也塑造了菏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做好黄河大文章,绘就时代新图景。如何深入挖掘、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黄河文化?在“诗与远方”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近日,菏泽市副市长侯婕在接受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娓娓道来。

01:50

黄河故事多得像流不尽的黄河水

对辛庄村的历史,76岁的村民李进城如数家珍。菏泽市东明县辛庄村,是黄河入鲁的第一村,村子就建在滩区。他还记得1958年黄河洪水泛滥,村里的水1米多深,淹了两个多月,村民投亲靠友,寄居在外4年之久。“我们这个地方,人穷志不穷。”李进城说,靠着这种精气神,村民陆续回来后,泥土垛墙建起小草屋,重新开始建设家园。村子不富裕,但重文化,村子重建不久,1964年,克服各种困难建起村小学。初中毕业的李进城从建校开始当老师,一干就是34年,“那时候一个月补助给我两块钱,大部分给学生买了铅笔等学习用品。”李进城感慨,辛庄是个有文化底蕴的村,老村习惯上叫斜辛庄,村址在现在的辛庄西北约三公里处,“斜”首先是依地势而建,没有正规定向,建成了“磨盘村”,外人来此三转两转就迷失了方向。另外,“斜”还有个典故,宋朝时,穆桂英与辽将白天祖的一场大战就在村南展开,当时穆桂英恰要分娩,急中生智,在这里摆开迷魂阵,一时天昏地暗,白天祖军不攻自溃,“如今,村南还有一片红茅草,传说那就是穆桂英生孩子的地方。”

像辛庄一样,菏泽市沿黄各地在岁月变迁中,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我们有机会在黄河岸边,欣赏风景这边独好。

记者:黄河从东明县进入山东,菏泽市因此成为黄河流经山东第一市。在挖掘、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菏泽市有哪些独特文化积淀,彰显出哪些当地文化特色?

侯婕: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滋养了菏泽这方热土,黄河文明孕育了以非遗为主要内容、以“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为品牌的多彩菏泽文化,黄河精神塑造了菏泽人包容、刚毅,淳朴、厚道,诚信、担当的品格。一次又一次黄河决口后的艰苦创业,也铸就了菏泽人不甘落后、顽强执着、奋勇争先的强大气魄。

黄河流域是菏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沿黄河故道县区有曹州牡丹园、水浒好汉城、孙膑旅游城、浮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4A级景区,东明黄河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单县浮龙湖湿地公园3家国家湿地公园。

沿现行河道分布着牡丹传说、尧的传说、庄子传说、鲁西南鼓吹乐、商羊舞、大平调、山东琴书、佛汉拳、曹州面人、鄄城砖塑、鲁西南织锦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孙膑传说、三皇舞、大洪拳、水浒拳、粮画、古筝制作技艺、黄泥古陶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39项;各级文保单位95处,已知文物点394处。

黄河故道东西长145公里,总面积2431.8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曹县、单县两个县,这里有曹县柳编、曹县江米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落子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曹县木雕、伊尹传说、山东渔鼓、花鼓丁香等省级非遗项目19项;各级文保单位80处。

菏泽市委、市政府统筹菏泽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资源,联合驻菏高校,刚刚成立了黄河研究院,启动了“黄河故事菏泽版”工程和“编制菏泽市黄河滩区(故道)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工作,讲好菏泽黄河故事,促进我市黄河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有声有色讲好“黄河故事菏泽版”

8月18日,站在东明县高村黄河堤坝上,看着黄河水奔流而下,即使风平浪静的天气,也能感受到那种撼人心魄的磅礴气势。

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建设在堤坝右侧高村险工淤背区内(“淤背区”是抽取黄河泥沙在堤背淤成的地块,黄河“险工”则是专指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堤防沿大堤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东明黄河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李永波介绍,文化苑以“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为主体,配套建设了治黄历史碑廊和现代治黄碑廊。历史碑廊内陈列历代碑刻14座,其中包括东明黄河水灾记碑、西汉贾让治河三策疏略碑、宋代苏辙、欧阳修治河疏略碑等,碑廊上方横梁上还描有抢险救险、黄河故事彩绘。“2019年,被命名为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

李永波说,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正计划扩建为“东明黄河文化公园”,规模由目前的20亩扩展为73亩,规划从北向南以“沉淀—传承—弘扬”为主线,依次设计黄河文化博物馆、文化广场、科普馆、黄河生态园等,“以此作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

为了有声有色讲好“黄河故事菏泽版”,菏泽市当地也整合黄河资源,建设起一批文旅项目、非遗主题项目和红色文化旅游项目。

记者:因地制宜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和“黄河故事菏泽版”,菏泽市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规划和举措?

侯婕:菏泽市委、市政府认真做好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前瞻谋划、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扎实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科学引领,推进顶层设计。一是编制《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作为全省第一个地市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为专题打造,整合黄河沿线文化资源、创意策划一批文旅项目,沿国家级菏泽黄河水利风景区和黄河故道菏泽段打造两条夺目的精品文化旅游带。二是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力争将我市打造成为黄河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

整合黄河资源,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充分整合黄河沿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多姿多彩的的生态湿地资源,着力打造了包括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曹县华夏部落旅游区、曹县黄河故道康养休闲度假区、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巨野金山旅游区、郓城水浒好汉城、郓城县宋江湖生态康养小镇、艺术中国·牡丹古镇、黄河风情游览区、孙膑旅游城、鄄城濮水湿地公园、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定陶花舞世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61亿元。其中,华夏部落文化旅游区、印象金山旅游度假区分别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第二批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单县浮龙湖文化旅游度假区、菏泽花舞世界纳入20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

发挥文化优势,打造非遗主题项目。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打造郓城水浒好汉城、“中国鲁锦博物馆”等一批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革命纪念场馆。菏泽是革命老区。1947年7月,刘邓大军从这里突破黄河天险,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70年前,5900多名干部战士组织南下支队从这里出发,千里跋涉,接管云南、贵州。菏泽围绕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赵登禹纪念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纪念馆、湖西革命烈士陵园、鲁西南革命烈士陵园、“红三村”革命教育基地等一系列革命纪念场馆、纪念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构建黄河文明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

最近一段时间,菏泽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院长、教授刘杰专程到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等地考察交流、搜集资料。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动,有关黄河的史料菏泽当地少有保存,很多资料需要到河南省的档案馆、博物馆查找。

8月20日,刘杰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河文化本就是多元的,多种文化样式共同组成黄河文化,如菏泽当地的戏曲、书法、绘画、武术等都与黄河文化相关,“可以说,绘画里都有黄河的波浪、牡丹的花朵在里面,好多戏曲也是唱得黄河岸边的故事,流淌着黄河的人文气息。”

刘杰认为,黄河文化的底蕴还是其自然生态环境,因为正是在此基础上,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所以,自然生态可以称作黄河文化的“基底”。从这个意义上讲,准备从当地整体区情出发,广泛收集有关黄河自然的、人文的数据,建设起数据库,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这方面,比如黄河故道地质、地貌、植被、水文等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当前还很缺乏。

刘杰表示,当地以前的文化、现代的村台文化,都是古今人居环境可视性的空间表达,从建筑角度观察研究,可以揭示黄河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呈现特色。堌堆、村台如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记者:在挖掘、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推进诗与远方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有什么对策去应对这些挑战?

侯婕:菏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黄河故事挖掘不够;二是整体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以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抓手,注重品质提升、注重全域协作、注重文旅融合、注重共建共享,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沿黄和黄河故道6县区为载体,以黄河生态风景廊道为纽带,立足文物、非遗、旅游三大板块,着力打好牡丹、水浒、祖源、红色、非遗、生态6张特色牌,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体系,构建黄河文明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

树立大廊道开发理念,打造“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精品文化旅游带”。统筹沿黄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文物等资源,推动黄河文化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仰望星空露营地,黄河人家精品民宿,东流绿道,黄河滩区农耕体验,黄河滑沙、沙疗体验,黄河文明文博展示,黄河史诗舞台演艺等一批参与式、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推出黄河宴席系列美食精品和“礼出黄河”特色商品,筑牢黄河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构建黄河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

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系统梳理黄河农耕文化、水工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改革创新文化等文化遗产资源,深入挖掘菏泽黄河沿线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加大黄河古保护传承力度。根据地方发展意愿和工作实际,普查、筛选、确定一批适宜保护传承的旧村台,形成黄河文化村台保护名录。针对文化旅游禀赋高、交通条件便利、发展意愿强烈的村台,推动建设传统村台文化旅游体验地。在黄河新村台建设中,注重展现地域建筑风貌、良好生态环境、厚重文化色彩以及丰富的旅游元素,不断提升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发展多种文化旅游业态。整合资源,协作推动黄河文化与农业、水利、渔业、林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垂钓基地,开发各类黄河文创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建设后备箱工程;发展农业研学、农耕农事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和群众创业致富。

完善黄河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基础先行,加强黄河沿线的空间联动与一体化发展,支持在沿黄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步行和慢行休闲绿道,打造自驾游廊道、马拉松赛道等交通设施,配套建设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现黄河大堤公路畅行无阻,与沿线公路桥梁实现无缝接驳,优化黄河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与书为伴作文500字 成考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烦恼800字初一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600字 感谢生命中的美意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小黄车作文600字 首尾呼应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600字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600字 番茄炒鸡蛋作文300字 街头见闻作文500字 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寒假的趣事作文400字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文 菊花优秀作文300字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真想什么作文400字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myfamily英语作文5句 开学第一课作文200字 互联网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有朋友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