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片伤心画不成”——悼亡诗词的前世今生

2020-11-23 20:30:01
相关推荐

悼亡诗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中国诗词领域的“悼亡诗”和大众理解、西方文化所指的是有区别的。

我们现在一般理解“悼亡”就是指追悼亡人的意思,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亡人”特指先自己故去的妻子,配偶之间活下来的才自称“未亡人”,所以“悼亡诗”在古诗词领域就是特指写给已经不在的夫人的诗歌作品。

而朋友之间,一般用“怀友人”等其他说法,“悼亡诗”是有特指的。

这种特指是从西晋潘安这里开始的。

貌比潘安

这个潘安,就是我们常用成语“貌比潘安”的潘岳。

他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而之所以被称作潘安,是因为杜甫诗中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将他摆到了卫玠之前,其实这未必不是为了平仄,取了潘岳的字“安仁”的首字。

这是“以辞害意”吗?按照今天那些对格律怨恨不平的诗人来说,杜甫这简直就是胡作非为,居然为了格律,把天下第一美男的名字都改了。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只记得潘安,谁熟悉潘岳?——这就是典型的以大欺小,强行平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潘安县”念起来比“潘岳县”要有起伏,清朗得多。

李白因意废律,杜甫因律改名——所以说,格律与否其中是有个度,这个度就是诗歌的基本特色,以节奏感和通顺清朗为第一要义。合不合格律,都得在这个大原则下进行。

说回潘安,他不单长得好看,还是太康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这个时期的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陆机、潘岳以及锻造“左思风力”的左思。

诗风流派的诞生

诗歌在汉魏时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曹植的文辞派的诞生。在曹植之前,诗歌虽然用来情感表达,但是大多修饰天成,所以质朴、天然。曹植不但发明梵呗,启动文字音韵学研究,为格律打下基础,文学的修饰特色也从他这里发端。

诗人的个人特色文风终于慢慢开始在作品中显现,随着一些新的手法诞生,很多后来者追随,也逐渐开始了诗的流派区分。秉承汉魏遗风,这一阶段的流派划分虽然以文风特色为纲,但更多的还是以书写内容来区分,没有晚唐入宋之后的个人崇拜。

当然,描写内容和书写风格本身也是互相结合的。

而在诗文的黄金汉魏时代,诗风在“三曹七子”之中,大致为魏晋南北朝的诗坛分化出三大流派。

一是上承曹操,王粲的骨力雄健。

一是铺陈修饰,曹植的华美文辞。

一是朦胧悲观,阮籍的玄言冥思。

潘江陆海

随着曹植派的强势崛起,整个南北朝以追求形式美为主,而王粲的雄健派只剩下左思一人支撑,而且即便是“左思风力”,也更多地囿于个人愤懑,缺乏汉魏大时代的风骨,对社会的关注。阮籍的玄言诗,发展成为后来的游仙诗、田园诗,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个中翘楚。

而陆机、潘安都是曹植传人。两人都以感情细腻、文辞华美传于世,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所以初唐王勃在《滕王阁序》最后请大家展示文采的时候说: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所以潘安,绝对不只是长得帅啊。

陆机,在前面一篇说“华亭鹤唳”的文章里面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今天的重点是悼亡诗。

悼亡诗的诞生

潘岳的诗,因为承袭曹植的文采铺陈特色,所以在描写上不但细腻,甚至会有些过。

因此我们才能称之为“铺陈”。这在我们今天是很常见的,甚至作文中要比较注意的一种问题,不能言之太盛,满了就会溢出来。

而曹植、陆机、潘岳的诗就是这种满满的铺陈味道,这在这种写法刚刚出现的时候,对于长期诵读《诗经》、《古诗十九首》的文人们来说,无疑是新奇而赞叹的。一种新的文学手法,在任何时候都是潮头,所以流行得非常快,直到发展成为空洞无物的宫体诗,才成为诗词史众口批评的标靶。

不过其时文辞虽美,情感却不空洞,细腻而真实,达情而动人,这就是早期曹植诗风和后来的“徐庾体”差别所在。

潘岳虽然长得很帅,于情感上却非常专一,与妻子二十四年始终如一,妻子去世后悲痛欲绝,孤身一人直到被杀。

他为妻子写的《悼亡诗三首》是发自肺腑的情感爆发,佐以极具特色的细腻铺陈描写,让人触目生悲。

这几首诗里面的铺陈,因为是对生活细节的怀念,所以是必要的,和其他同时期同风格的诗人,为了铺陈而铺陈,为了细致而细致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因此奠定了潘岳在“悼亡诗”类别上的开山地位,并且直接定义了“悼亡诗”专指追悼亡妇的题材类别。

悼亡诗(其一)

悼亡诗(其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魏晋诗歌,于我们今天看惯唐诗宋词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有一些阅读障碍。因为不是格律诗,不押平声韵,对于我们来说,语法结构和用字有些高古。

全诗较长,我们就不一一详解,只看他的细节描写。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这里足足八句,就是写诗人准备离开房间时的所见。

看到共同居住的房间,就想起这个人来。进入室内,就想起过去一起的生活经历。

但是床头、窗帷下都看不到你的身影了,而那副字画就好像刚刚写就,还有墨香浸染。

你身上的香味还在房间内飘荡,你穿过的衣服还像过去那样挂在墙上。

看到这些,感到一时的恍惚,好像你真的还活着。

突然醒悟,你已经不在了,不禁有点惊讶、恐惧。

这种细致的回忆细节,生活场景的描写,让人真实地进入到诗人的回忆和现实,感受到他的无奈和悲伤。

有句鸡汤叫作“成败在于细节”,虽然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但在感情的传递上,细节越丰富,越容易打动读者,这倒是文艺创作中的必然手段。

是否铺陈过度就在于细节是否真实,潘安的悼亡诗无疑就做到了真实这一点。

《诗经·邶风·绿衣》

虽然潘安首开悼亡诗,而且这种诗属于小众题材——因为书写对象被锁定为亡妻,但是两千年下来,文人中遇到这种事情,并以各自真情和华美辞章写下的悼亡诗也有不少,其中更是不乏佳句。

其中最早,比潘安更早的是《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作品今天解读出来,是故人对亡妻的思念,但是前人认为是庄姜因失位而伤己之作,宋代朱熹《诗集传》:

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使我忧之不能自已也。

到底是争宠还是悼亡,并没有一致的说法。而且《绿衣》是采诗官的采风,没有详细作者,所以如今还是采用公认的潘安是“悼亡诗”的首创者。

沈约《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沈约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是南朝文坛领袖。但是我们更熟悉的是他与周颙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沈约是“永明体”的代表人物,也是音韵学,格律诗的祖宗级别人物。

我们看到沈约的《悼亡诗》,很明显的比潘岳的就更好认,文字习惯慢慢向隋唐转化,更重要的是好读,这就是音律的作用。

虽然还没有平仄关系,但是单句,甚至整首诗都是通顺清朗,念起来口舌生香,在音律上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

内容当然还是悼念亡妻,不过这种音律形式上的变化,让诗更加朗朗上口。

为什么我们说魏晋南北朝是盛唐的基础和准备,从这些诗的变化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没有音韵学的发展,各类诗风的拓展,盛唐诗歌的高峰必然要晚很多年才能到达。

元稹《离思五首》

唐朝悼亡诗很多,毕竟这是个无事不诗的时代。

不过选元稹《离思五首》中一首,就足够代表整个唐朝的悼亡诗水平了。

元稹这个人其实非常渣,但是渣男除了渣,什么都好。

渣男有文采,情感的泛滥和细腻真不是老实人能够匹敌的。

他和薛涛、刘采春打得火热,丝毫不妨碍他为亡妻写悼亡诗时的情真意切。

他是真爱过的,只是每一段都是真爱。读了他的作品,有时候会觉得真的不是他感情渣,而是老天负了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到了唐诗,就不存在音律和读不懂的问题了。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二文”部的格律七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说潘安是“悼亡诗”的开创者,那么苏轼就是“悼亡词”的先河了。

词牌发展到宋初,已经逐步摆脱了歌女代言体,开始表达诗人自身情感,词牌的内容也逐渐从羁旅闺怨往情感的各个方向拓展。苏轼“以诗入词”,在格式上没有音乐人那么讲究,却将万事万物,各种情感写入词牌。

除了开创“豪放派”之外,他以婉约词牌表达对亡妻的哀悼,思念显然更符合普通词人对这一文学体裁的认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被王国维称作宋以来第一词人的纳兰容若,也是用情极深的情种。爱妻卢氏亡故之后,悲痛欲绝,为她写了不少作品,这首《南乡子》是其代表。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首词化用了元好问的“一片伤心画不成”,下片中“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总的来说,悼亡诗词的开创、发展相对简单,关键人物就是潘安、苏轼,因为悼亡诗作为诗词种类主要是内容的限制,于格式倒是随意的。

而寄托情感,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便独坐月下,滴两滴清泪,亦是情深所至,非言语可尽叙也。

正所谓:“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创作近体格律诗梧桐树边羽购买专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作文3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 反省作文 秋作文 景色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三年级300字 那一刻我长大了免费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自我介绍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 初三生活作文 童话作文4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 好习惯作文 传统节日的作文 小乌龟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