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一种失败的教育 是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

2020-11-24 02:00:02
相关推荐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龄小的孩子,一个不高兴就对父母撒气、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加;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跟他说话常常被无视、回怼,沟通困难;

经常对父母冷漠、顶嘴、吵架;对父母讲的道理、建议不屑一顾······

这让许多家长着实委屈:我这么爱孩子,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还换不来孩子对我基本的尊重?

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深爱着父母、尊重、信任着父母的。

之所以会变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认可的一言一行导致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败。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呢?

一、无原则溺爱孩子的父母

有一种父母,是能够把心都掏给孩子,却换不来孩子的尊重。

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没有规矩来规范孩子的言行,给孩子各种特殊待遇,倾尽所有给孩子创造快乐、舒适、没有一点不适的环境。

最终,孩子地位越来越高,父母却越来越卑微。

这样一种溺爱和过度保护,不会让孩子记得父母的爱和付出,而是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风唤雨;想要什么必须有什么,否则就是别人的错。

这类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心中没有他人,又怎么可能会尊重别人。

曾看过这样的新闻:

江苏一个12岁的小男孩,弄坏了茶馆里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偿还,妈妈说了他两句,孩子当场就对妈妈动起手来,当众死死掐住妈妈的脖子。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大街上暴打奶奶,他用腿压着奶奶的头,用脚直接踹奶奶的头和脸,面对路人的指责也是相当不屑,甚至破口大骂。

而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奶奶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还护着孙子。

父母需要明确,过度的爱,会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对孩子自身成长是一种伤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从中体会到失望感和挫折感,这是他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家长不能因为舍不得孩子难过、受挫而无条件满足他的任何需求,应当引导孩子在挫折中学习,认识和调节情绪,让孩子渐渐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可以随心所欲。

在一些事情上,有必要建立和善而坚定的规矩,让孩子心中有是非观、行为有界限。

孩子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打破婴儿期的“全能自恋”感,走向人格的健全与成熟。

他也会慢慢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白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逐渐发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珍惜、感恩和回馈爱。

二、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很多做父母的,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和自己同样平等、独立的个体,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任由自己安排、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

这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走入了误区。

在这种认知下,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对孩子的需求不重视,不满足;

嘲讽、打击、随意语言攻击、打骂孩子;

承诺孩子的事情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

不能认真地倾听和回答孩子说的话,敷衍、不耐烦;

包办孩子的一切,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

很显然,这些方式都违背了孩子自尊、自主、独立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健康独立的人格发展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亲子关系差,孩子必然也不会尊重父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明显变得爱顶撞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动手。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那个年龄段,自我意识增强,心理上渴望独立和更多自由空间、思想上又经常陷入迷惘。

当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时,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听话,总是故意跟自己“作对”。

如果这时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地和孩子交流、理解他,还是简单粗暴地用父母的权威“镇压”孩子,那么亲子之间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远。

于是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随之失去效用。

不管孩子在哪个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纳、理解和欣赏。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恰恰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孩子的时候。

把孩子看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懂得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和想法;

认真、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并积极回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了解孩子;

不管发生什么,好好地和孩子沟通,控制好自己情绪,不随意辱骂、责罚孩子;

不控制孩子,安全和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随着年龄的成长适当放手,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

三、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的父母

还记得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妈妈什么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

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小小年纪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嫌弃父母,固然是存在问题的。

但作为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有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在努力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莫言曾说: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很多家长,总是用双重标准来要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天天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孩子必须早睡早起,自己却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孩子要爱阅读爱看书,自己却从来不摸书不学习······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愿,非要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就让孩子苦练钢琴、舞蹈,多才多艺;自己学习不好,就整天逼着孩子考第一考名校······

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的事情却不符合逻辑,经不起推敲。

我想,真正能够赢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有效指导。

有了孩子之后,不代表家长就可以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课题,都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交由孩子去完成,那是不对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课题。

有了孩子,家长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经营好生活,给孩子传递勤劳、积极向上、坚强、不放弃等优秀的品质,而不是散漫、懒惰、消极、爱抱怨。

诚如李安导演所说: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与大家共勉。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