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谈一谈“渴求文章传百代 成一家之言”的曹丕文学家一面

2020-11-24 04:45:01
相关推荐

说起曹丕,大家更多了解的是其承继父亲基业,以魏代汉的历史。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曹丕作为文学家的一面。

曹丕剧照

魏文帝曹丕,身历建安直到三国,文采斐然,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篇。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评论的开山之作。在这篇文章中,他特别肯定了文章的家国之用,把文章的地位空前提高,他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长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呼时之过矣。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逐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曹丕把文章的作用和影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他认为文章可以传之于百代。就个人而言,一切荣华富贵都将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逝,只有文章可以永世流传。

“成一家之言,”就是体现创作者独特的人生价值。他认为荣华富贵宦海沉浮都是过眼烟云,而精神层面的文学追求才是人生不朽的意义所在。人生应当追求的是靠文章而名传千载,不是靠一时的荣华富贵,这种观点的提出在汉末三国中有着拨云见日的重大影响,这也代表了士人自觉意识的觉醒,和汉末多元人生观的不断丰富和深化。

典论

再来看其代表作《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本诗不但在文学史上开七言歌行之滥觞,单从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来讲,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诗歌是作者经历和心情的集中反映,曹丕随着曹操东征西讨亲历战火,又在复杂的夺嫡斗争中惨烈胜出最终称帝,他的经历之丰富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

本诗所描绘的是汉末非常普遍的“征夫思妇”场景。“君何淹留寄他方?”这是思妇的无奈之问,其实谁又知道征夫为有家难回呢?前方有多少一去不返的征夫,后边就有多少独守空闺的思妇。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下层百姓的悲剧。时局的动荡、大小军阀的割据导致各地都有征夫游子一去不返,空闺少妇雨泪涟涟的惨景。士人把对社会的思考融化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著名的“建安风骨”。

社会普现的场面,不可能对士人的思想没有影响。百姓的悲剧和揪心的呼号,对士人产生了强烈刺激,曹丕亲历战火多年,所以对“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深闺梦里人”的凄惨有一种格外的同情,心中又有无助的纠结。曹魏集团打出的是一统天下平定四海的大旗,标榜的是要平息荼毒民生的战乱。可他们自身又是一场又一场惨烈大战的发起者。

曹丕的内心是复杂而纠结的,所以他用文学这种他认为传之不朽的形式来记录了自身的纠结。经历的丰富,会影响文学造诣,这也是千百年后人们评论曹丕与曹植的文学成就时,往往认为丕胜于植的原因(呵呵,这点估计要引起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曹丕的经历是复杂的,其内心也是复杂的,所以其精神世界就不再是一元的儒家传统精神了,而必然形成多元的,既有对功业的渴望,又有对战乱的排斥,既有位高权重的风流,又有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的忧惧。既有称帝的强烈野心,又要受对汉室是否忠心地拷问。所以曹丕就是一个由一元的儒家精神转向多元的道家精神的范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