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议论文得高分的秘诀:学会议论文段落的分析说理

2020-11-24 04:45:01
相关推荐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无非有三者:透彻的说理,丰富的材料,有文采的语言。这三者里面,“丰富的材料”是骨架,“文采斐然的语言”是外貌,而“透彻的说理”是灵魂。很多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堆砌论据之感,使整篇文章缺乏思想性。

病文1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分论点)“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叙述例子)可见缩小痛苦对一个处于坎坷中的人来说很是重要。(议论单薄且虚浮)

优秀文段:

原文部分(第一段)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论证充分,显示思想深度。)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方法一、假设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假设条件下得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试想……” “假如……那么……”“倘若”“若”等。

注:假设论证法可以灵活使用。假设的内容常用排比句、反问句表达,不但能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以是“一句话”,比如:

“古往今来,大凡有建树者,无不是临渊羡鱼之后退而结网者。如果麦哲伦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劈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海洋相通的秘密?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会写出《天体运行》这一巨著?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又怎么有西域那鞍前的潇洒?”(假设论证+排比+反问,非常有力量也非常有感情。)

练习1:请用假设论证法加强对事例的分析说理,使论据更好的证明观点。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论据: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如

参考答案:

1、 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反而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假如李世民不敢直面魏征的批评而掩饰自己的错误,假如李世民不能勇于对镜自责,没有以人为镜时刻对照,他怎么能开创影响深远的贞观盛世?正是他学会了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成就了一代圣君的美名。)

病文2:《自信,但不能盲目》的事例段

三国时,马谡被委重任,镇守要塞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法被斩,身首异处。可见,人要自信,不能盲目。

用据果探因法提升后: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分析:反面例子+问句+探究原因+结论

方法二、据果探因法

优点:议论文写作的根本,大都是论证“为什么”,据果探因法正好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让文章更具有深度、思想性。

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

练习2。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

论据: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助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

(参考例文:原文部分 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是对手带给他的压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练自己、强壮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病文3、 沉稳从无欲而来。(分论点)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而西楚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严重缺少分析论证的过程)

用正反对比法提升:

沉稳从无欲而来。(分论点)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正面分析)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反面分析)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可见只有不为私欲所牵制,才能保持宠辱不惊、从容来去的沉稳,才能于纷乱熙攘中闲庭信步、静观云卷云舒。(结论)

分析:分论点+正面分析+正面例子+反面分析+反面例子+结论

方法三、正反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关联词:反观……,而……,相反……

练习3、请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凡事在于“为”

彭端淑在《为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边远地区有贫富悬殊的两个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几年间一直打算雇船顺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终没有去成;穷和尚却凭着一只盛水的瓶和一只讨饭的钵,步行到达了南海,并且胜利返回。

(参考:富和尚本可轻松到达南海,但他却没有采取行动,最终只是空想而已。穷和尚虽然缺少凭借,但他敢“为”,能“为”,最终实现了梦想。漫漫人生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你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如果“不为”,也只能庸庸而已;如果你敢“为”,那么即使路途上充满险阻,你也终会找到属于自己花开的季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题 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优秀作文素材 月亮的作文 故乡的作文 疫情作文 写事的作文100字 作文纸模板 礼物作文600字 材料作文题目 多彩的活动作文400字 留在心底的风景作文 春游作文300字三年级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作文 年味儿作文 知足常乐作文 读后感400字作文 童话作文300字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假期英语作文 人生如戏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小荷作文网 亲情作文300字 我的卧室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范文 一件小事作文 珍惜时间 作文 校园生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