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获奖诗人作品选登

2020-11-24 09:00:01
相关推荐

编者的话:

近日,由青海省作家协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评选活动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落下帷幕。

植根于青海的诗人昌耀,以世纪风雨中的灵魂苦行和卓绝创造,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大量极具特色的优秀诗歌作品,是昌耀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设立昌耀诗歌奖,既表达了青海文学界对昌耀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也体现出青海积极参与新时代诗歌建构,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愿望和热忱。

“昌耀诗歌奖” 设立于2016年9月,以海内外的现代汉语诗人与诗评家作为评选对象,每两年评选一次,内设“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三个奖项。

本报“江河源”副刊特辟专版,选发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获奖者的作品,敬请读者关注。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获奖名单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获得者:

宋琳《口信》(诗集)

阿信《那些年,在桑多河边》(诗集)

陆健《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诗集)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获得者:

吴思敬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获得者:

张清华

旭日旅店(外三首)

□宋琳

作者简介:

宋琳,1959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宁德。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移居法国。2003年以来受聘于国内大学执教文学。现居大理。著有诗集《城市人》(合集)、《门厅》《断片与骊歌》《城墙与落日》《雪夜访戴》《口信》等。另从事随笔、评论的写作。1992年以来一直是《今天》文学杂志的编辑。曾获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奖、《上海文学》奖、东荡子诗歌奖、2016年度十大好诗奖。

一场秋雨把我们困在旅店里

不见旭日,不见旭日

窗外是澹泊的远山。枫林正晚

向隅的简易行囊被雨意尽情涂抹

我们的情绪被渲染,被渍化

又被另一场更大的秋雨,写进山水画境

我们是徒步进山去的

三个黑脸膛的矿工也被困在旅店里了

他们要赶回山那边的竹箦煤矿

他们揉搓着大手诅咒倒霉的天气

诅咒断绝交通的道路

他们的年龄和身高都与我们相仿

但对这场秋雨的率真

却与我们含蓄的嗟叹全然不同

(所不同的是否还有

对某一种距离的理解

对偶然夜宿一处的感遇呢

如同旅店之于远山

一场秋雨之于另一场秋雨)

那一夜我们不约而同想起了梵·高

他去过比利时北部的某一座矿山

1985年

城墙与落日

——给朱朱

在自己的土地上漫游是多么不同,

不必为了知识而考古。你和我

走在城墙下。东郊,一间凉亭,

几只鸟,分享了这个重逢的下午。

轩廊外的塔,怀抱箜篌的女人,

秦淮河的泊船隐入六朝的浮华。

从九十九间半房的一个窗口,

太阳的火焰苍白地驶过。

微雨,行人,我注视泥泞的街,

自行车流上空有燕子宛转的口技,

雾的红马轻踏屋顶的蓝瓦,

我沉吟用紫金命名了一座山的人。

湖,倒影波动的形态难以描述,

诗歌一样赤裸,接近于零。

对面的事物互为镜子,交谈的饮者,

伸手触摸的是滚烫的山河。

我用全部的感官呼吸二月,

我品尝南京就像品尝一枚橘子。

回来,风吹衣裳,在日暮的城墙下,

快步走向一树新雨的梅花。

1997年

博登湖

众鸟之钥突破黑森林的锁

水光压迫视网膜。渡船驶向城堡

并没有谁从太阳的高度坠落下来

人们面无愧色,斜倚栏杆

这片水域由色彩构成,陌生而浩瀚

细细描画出小山和葡萄园村庄

袖子高高捋起的健壮的洗衣妇

站在正午波动的阴影中

一次即兴游历始于多年前的

一次出走。坎离之家的浪子,自许的

帕西法尔,被奇迹的血放逐到

心跳像马达轰鸣的原始天空下面

晕眩的光景!鹿飞奔湖畔

浪花,瞬息的花,浸入我们的感官

远方仿佛一个召魂仪式

半个神的荷尔德林踏浪归来

眺望的人中哪一个是我?

谈谈桑社,雩祭,或贤者的击壤歌

房星南曜的农事诗时代

如今我们遁迹域外,形如野鹤

以山水为药,亦可刮骨洗心

彼何人哉!披发佯狂,奥渺不测

深藏起孤绝的辞乡剑和一双红木屐

伫立船头,俯身于滟潋碧波

满空皆火,湖心燃烧着七月

船在移动中击碎了过于明确的东西

诸如必然的遭遇,不死的陈词烂调

将一次横渡引向一生的慈航

1999年

忆故人

我牵挂的客人披着雪斗篷,

说他来自某个久远,

从寒武纪,从伯吉斯页岩

和刺胞动物的嘴,

经历了最凄苦的流亡。

说他是我的同族,长着与我

相似的颅骨,浓浓的,纠在一起的眉毛。

他声音柔美胜似当初。

我请他坐下,谈谈,他脱口说出醉人的话语:

雪普降的天下盐

我抽象地尝了尝。我的舌头纯化了

人对世界的终极评价——甜。

夸克,那只虚空的核桃,

我剥开它,宇宙的心,就在黑云母的

心中砰砰跳。

鹤,我的姐妹,刚洗了澡,喷了点

彩虹牌香水,正在夕照的那边等着。

我宁愿赤足蹈雪,也不要伪装成真理

混入永恒。

有福的人哪,勾魂家,不可测度的亲人,

在元诗矿山上熬炼着

云、药片和沥青铀里的女巫,

他走过的离乡路迤逦在长庚星的望远镜里。

我问他那边的清凉世界有什么不同,

雪花是否呼啸,如酩酊的蝴蝶?

他缄默不语,并起身告别,

四周顿时弥漫奇异的薄荷香。

而话语的余温如三叶虫的眼皮,

将埋入颅骨的脉状矿床下,

封存在乌有乡的失物招领处。

更多留给死亡破解的字谜,

漂浮着,被误解,被流传,

在大江南北。

2014年

天池边的一丛白桦树(外二首)

□陆健

作者简介:

陆健,祖籍陕西扶风,1956年出生于河北沧州,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出版诗集《名城与门》《日内瓦的太阳》《不存在的女子》《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34份礼物》《马赛克拼图》《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诗坛N叟》等20部及文艺评论集多部。有作品被收入《中华诗歌百年精华》等多种选本。

天池边的一丛白桦树

在山坳未能遮住的斜面

叶子落尽

身躯斑驳

树们在剥着自己的皮

他们正倒下去

横七竖八

裸露出黑黢黢的骨肉

树们在揭着自己的疮疤

好像已经不知道痛

他们低着头

风也停滞了

那干裂的嘴唇

眦裂的眼眶

2013年

——写给海子

我的朋友在那片麦田里

下午的太阳不得不

到山岗西边渴死

男男女女

不复站立

乳房好似戴红色草帽的坟墓

朋友一定不在那片麦田里

鹧鸪飞走

蝶蛾飘去

灰鼠钻入地下

他就少了

很少人进驻时间之内

有梦正缠绕着脚印丛生

根本不存在那片麦田

小麦醉了

疯狂地向自己的皱褶中

装填水和空气。它旋转

它的初衷在石磨间

一次次破裂

它哭泣着

麦苗指着夏天护卫的

依旧是这条道路

1991年

身世

和朋友一起来访的

陌生人。乍一见我

异常吃惊的样子

“你真的不是老家

俺隔壁的李哥啊?”

我凭什么是你什么李哥?

他握我手,捏捏我手心手指

要找一个接头暗号似的

我说,“你家乡没去过啊

就连我父亲那一代也没人去过”

他咂咂嘴,“像,真像

那可是少见的好人吶”

我连忙点头

很感谢那位李哥

以我的名义埋首乡间

一直在做善事

“不过李哥死了十年了。可惜”

这次我更是惊掉了下巴

他看看我左脸

又转到一边

看右脸。“兴许别人传错了呢?”

我半晌没回过神来

我终于明白

我是

挂着别人的一张脸

在这个城市活了那么些年

2017年

河曲马场(外六首)

□阿信

作者简介:

阿信,1964年出生,甘肃临洮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在甘南藏区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参加诗刊社第14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阿信的诗》《草地诗篇》《致友人书》《那些年,在桑多河边》等多部。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西部文学奖、敦煌文艺奖、诗刊社首届“中国好诗歌”提名奖等。

仅仅二十年,那些

林间的马,河边的马,雨水中

脊背发光的马,与幼驹一起

在逆光中静静啮食时间的马,

三五成群,长鬃垂向暮晚和

河风的马,远雷一样

从天边滚过的马……一匹也看不见了。

有人说

马在这个时代是彻底没用了,

连牧人都不愿再牧养它们。

而我在想:人不需要的,也许

神还需要!

在天空,在高高的云端,

我看见它们在那里。我可以

把它们

一匹匹牵出来。

2016年

秋意

虎的纹身被深度模仿。

虎的缓慢步幅

正在丈量高原黑色国土。

虎不经意的一瞥

让深林洞穴中藏匿的

一堆白色骨殖遭遇电击。

行径之处,野菊、青冈、桤木、

红桦、三角枫……被依次点燃。

当它涉过碧溪,

柔软的腰腹,触及

微凉的水皮。

我暗感心惊

在山下

一座寺院打坐——

克制自己,止息万虑,放弃雄心

随时准备接受

那隐隐迫近的风霜。

2017年

草地酒店

漫天雨水不能浇灭青稞地上汹涌的绿焰,

也不能制怒——

乖戾厨娘,揎袖露乳,剁切一堆青椒

如某人频频现身微信平台,

臧否人物抨击世风。

只有檐下一众游客表情沮丧如泥。

只有院中几匹马神态安详,静静伫立。

河水涨至车辆却步。但对面仍有藏人

涉险牵掣马尾泅渡。

何事如此惶迫,不等雨脚消停?

我也有天命之忧,浩茫心事,

但不影响隔着一帘银色珠玑

坐看青山如碧。

2017年

那些年,在桑多河边

下雪的时候,我多半

是在家中,读小说、写诗,或者

给远方回信:

扑向灯笼,扑向窗户玻璃,

扑向墙角堆放的过冬的煤块。

意犹未尽

再补上一句:雪,扑向郊外

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

在我身后

炉火上的铝壶

噗噗冒着热气。

但有一次,我从镇上喝酒回来,

经过桑多河上的木桥。猛一抬头,

看见自己的家——

河滩上

一座孤零零的小屋,

正被四面八方的雪包围、扑打……

2014年

雨季

——给人邻

说定了,陪你去玛曲对面的唐克。

看亚洲最美的草原,看雨后河曲

壮丽的日出……

我闲居已久,懒于出门,心中长满蘑菇。

我们搭伴去唐克,是第一次。也可能

是最后一次。

雨季如此漫长,草原上的小路泥泞不堪,

我去屋后林中

砍两根顺手的木杖,趁着晨雾未散。

2013年

鸿雁

南迁途中,必经秋草枯黄的草原。

长距离飞翔之后,需要一片破败苇丛,或夜间

尚遗余温的沙滩。一共是六只,或七只,其中一只

带伤,塌着翅膀。灰褐色的翅羽和白色覆羽

沾着西伯利亚的风霜……

月下的尕海湖薄雾笼罩,远离俗世,拒绝窥视。

我只是梦见了它们:这些

来自普希金和彼得大帝故乡

尊贵而暗自神伤的客人。

2012年

在大海边

日落之前,

我一直坐在礁石之上。

墨绿的海水一波波涌起

扑向沙滩、岸礁,

一刻也不曾停息。

椰风和潮汐的声音,栖满双耳。

想起雪落高原风过

松林马匹奔向

荒凉山岗……我闭上了眼睛,

那曾经历的生,不乏奇迹,但远未至

壮阔;必将到来的,充满神秘

却也不会令我产生恐惧、惊怖。

日落之际的大海,

突然之间

变得瑰丽无匹。

随后到来的暮色,又会深深地

掩埋好这一切。

我于此际起身,离开。我的内心

有一种难得的宁静。

2017年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

获得者简介:

吴思敬,1942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著名诗歌评论家、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师范学院分院讲师、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诗探索》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作协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心理诗学》《诗学沉思录》《走向哲学的诗》《吴思敬论新诗》《中国当代诗人论》《中国新诗总系·理论卷》(主编)、《中国诗歌通史》(与赵敏俐共同主编)等。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

获得者简介: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县人,文学博士。曾任教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初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国内外数十家报纸杂志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400余篇,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内心的迷津》(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天堂的哀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文学的减法》(吉林出版集团2009)、《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猜测上帝的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穿越尘埃与冰雪——当代诗歌观察笔记》(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等著作多部。涉猎诗歌与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隐秘的狂欢》(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诗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边》(2010)。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批评家奖,第二届当代中国批评家奖。2010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满分作文600 奉献作文素材 柳树的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 过年英语作文 七年级下册作文 说写作文 红楼梦作文 玫瑰花作文 努力作文 初心作文 离别 作文 蜗牛 作文 孤独 作文 跑步作文 挑战作文 初中600字作文 阳光 作文 人生 作文 作文图片 生活 作文 抄一篇300字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初中 追梦 作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400字 初一英语作文范文15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600字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谁不说俺家乡美作文 妈妈的童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