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点赞|谢谢您!我的青春引路人——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优秀毕业生教师节深情表白谢恩师

2020-11-24 11:30:01
相关推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华民族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憧憬着“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梦想,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培养治世良才不懈求索。“一群好老师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的教育理想中,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重庆十八中正是因为有了一群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才得以成就重庆十八中。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在重庆市江北区教委“三名工程”引领下,重庆十八中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战斗团队,演绎出各具人生底色的教育精彩。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重庆十八中毕业学子们站在人生新起点上回望来路,深情表白那些年一起走过的恩师们。

学生:黄子悦,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清华大学2020级新生

教师:詹远美,重庆十八中数学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敬业爱生

宽严并济的“詹詹”仙女

“3年里,我非常感谢詹老师,感谢她作为一名班主任,对每一位同学所作的贡献。她在我们运动会夺冠时的笑容,在疫情期间百日誓师发言时的哽咽,在我路遇低谷哭泣时的鼓励,在假期无微不至的牵挂……如此种种,点缀在我的高中生活中,成为黑夜中最闪亮的星,照耀着通向黎明的前方……”

不久前,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清华大学新生黄子悦同学在收到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詹远美老师发来问候,感谢她在3年里的辛勤付出。

“您学识扎实,传授给我无尽的知识;您悉心关怀,为我送上贴心的温暖;您善于启发,引导我走出绝望的瓶颈……”短短几百字的文字信息,勾勒出詹远美孜孜不倦、敬业爱生的剪影。

从教20余年,“宽严并济”是詹远美老师最显著的代名词。

严于律己,她始终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尽管已经是教育战线上的“老兵”,她也从未放弃过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写详案、研究教材等途径提升自我;教出的学生一届比一届优秀,她依旧潜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结构及框架、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钻研,只为教给学生的知识再精一点、全一点、细一点;尽管自诩只是个平凡的老师,但数十年如一日的早出晚归和严苛到“超乎常人”的自我要求,让她成为年轻老师们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的膜拜对象。

宽以待生,她用全部的爱心铺就学生的成长之路。每当叫起“詹詹”这个名字,学生陈欣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冷静严肃、风趣智慧、认真果敢等形容词;每当失意时,学生翁雨钒总会想起詹老师“切不可脱离经历去空想”的提醒;每当迷茫时,学生杨杰总会想起詹老师冒着40度高温守候在校门前的身影。

“榜样无声却立而有形,谢谢您,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

学生:朱子怡,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武汉大学2020级新生

教师:舒伟,重庆十八中英语教师,全国第四届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

守望初心

润物无声的“小小舒”

9月的天气微凉,一场淅沥的秋雨为中式园林般的铁山坪校区平添了些许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初见舒伟老师,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一身简单干练的蓝黑色运动服让人误以为这是位体育老师。但正如这9月的天气一般,舒伟老师一开口便真如“传说”中那般温润儒雅、谦逊从容,着实是一位“治愈型”的老师。

从教14个春秋,舒伟先后获评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骨干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但不变的是他“让学生感知温暖,感知幸福,做学生梦想和青春的合伙人”的教育理想。

一片丹心尽付三千桃李,十年光阴承载青春记忆。从学生为舒伟起的昵称“小舒”“小小舒”就能看出,他做到了。

回想起高中三年,学生朱子怡记忆犹新。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同学们的情绪时有波动,舒伟老师没有苦口婆心地说教或是用焦虑情绪影响学生,而是抓住时间的缝隙与每一个同学忆往昔、看当下、聊未来,一次又一次为同学们打开心结,更好出发;临近毕业,“小小舒”仍坚持为学生播放新闻周刊放松心情,为同学们买来“金榜题名”的蛋糕,制作写着梦想大学的红色条幅……一件件“小事”刻在学生心中,成为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舒伟老师在学生和家长们的眼中就是那棵树、那朵云。十多年间坚持无偿献血、支教,抗洪抢险挺身而出,乐于奉献是他留给学生最宝贵的榜样力量;带领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高中英语课程创新基地,敢想敢做是他回报学校最真切的扎实贡献;创设多样活动推动家校共育,开放包容是他陪伴成长最生动的育人实践。

“他是严师,是良友;有坚硬的棱角,却也无限温柔。”

学生:张洮莼,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浙江大学2020级新生

教师:汪婷婷,重庆十八中语文教师,国家级赛课一等奖获得者

言传身教

播撒希望的“婷婷姐”

“20班是一本书一列火车一棵树,你是前言是发动机是土壤。”回想起汪婷婷老师有意无意说起的句子,班里的不少同学都开玩笑说可以出一本“经典语录”了。

一个小细节,足以说明汪婷婷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汪婷婷有自己的热爱与坚持。课堂上,她自信优雅,脑子里似乎有奔涌不尽的知识储备,带领学生领略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课堂外,她温和知性,办公桌上总备着鲜花和零食,为学生送上殷切的声声鼓励,温软的知心话语。

“培优补差”,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是汪婷婷坚守的基本教育准则。班里曾经有一名叫张洮莼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的日常生活基本由汪老师照料。进入高二,孩子的文理偏科愈发严重,一度徘徊在一百零几分。为帮助孩子提升劣势学科,汪婷婷老师特别为张洮莼制定了培优课,针对薄弱板块精心编写教案,优选典型试题,挑选拓展资料,真正做到讲、练、思结合。

“你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一起克服。”每当张洮莼想要放弃,汪婷婷老师总能用赞赏鼓励的话语帮助他树立信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张洮莼同学逐渐从语文学科中找到自信,高考轻松拿下130分,最终圆梦浙江大学。

像这样的案例,在汪婷婷老师这里并不算个例。今年高考中,汪婷婷老师所带班级44人全部升入重点大学,600分以上36人。

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和家长纷纷发来充满感激的话语。汪婷婷老师只是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莞尔淡然。

新的旅程仍在继续,正如有学生所言,“有婷婷玉立,自有桃李芬芳。”

学生:邱远航,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级新生

教师:周开陪,重庆十八中英语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

润砾成珠

暖心陪伴的“大哥哥”

“可能在外界看来,十八中的老师都有‘三头六臂’,但只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凡教育岗位上的耕耘者。”初见周开陪老师,便是一副意气风发中带着些许可爱的少年模样。

大学一毕业,周开陪义无反顾投身到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我喜欢学校,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从平凡朴实的话语中,能够看到周开陪在教师岗位上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见证与陪伴每一种成长,是周开陪工作的重心。

第一次见到学生邱远航时,周开陪有些吃惊——这个小小少年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和心仪的大学一片迷茫。一方面,为帮助邱远航打开心扉,周开陪特地联系了往届的优秀毕业生,请他们到学校展示和讲述大学生活里的种种精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周开陪利用丰富的网络、杂志、新闻报道资源,向孩子们展示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和实现理想的途径,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

一次次课后的暖心交流,一次次睡前的散步谈心,邱远航最终树立起信心,圆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启自由“远航”的新旅程。

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学生王润钦。刚进学校时,上课不听讲、爱做小动作、行为习惯差,都是王润钦身上的标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周开陪发现王润钦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一般,唯独比较喜欢英语。周开陪像一位大哥哥一样跟王润钦一起学习,一起做题,一起讨论,逐渐让王润钦找到了学习兴趣,规范了行为习惯。

高考结束,王润钦看着自己146分的英语成绩,衷心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大哥哥”的感谢。

学生:韩嘉钰,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新生

教师:陈杨媚,重庆十八中化学教师,重庆市化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潜心问道

亦师亦友的“摩尔姐”

“生生不息育花朵,日日夜夜勤灌溉。快然自得心满足,乐在其中摩尔姐。”生日当天,化学老师陈杨媚收到学生来自学生的一首藏头诗,幽默风趣的话语,足见“摩尔姐”和孩子们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

工科出身的陈杨媚不善言辞,但却十分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在她的理解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平等的沟通和相互尊重。

课前问候中,学生向老师鞠躬的习惯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但在陈杨媚的课堂上,课前面向学生鞠躬,是她给自己内心的一把标尺。或感谢或愧疚,陈杨媚九十度的鞠躬就像一把三角尺,校准着自己的教学,约束着自己的言行,赋予学生平等和尊重。

陈杨媚认为,与其说老师教导学生成长,不如说教师与学生相互成就。

一次因为工作中的误会,不善辩解的陈杨媚受了委屈,在办公室哭红了眼睛。到办公室办事的班长韩嘉钰看到了陈老师红红的眼睛,小声叮嘱她:“您平复一下,晚点来教室吧,我带同学们上自习。”

那一刻,陈杨媚没有想到,10多岁的“小朋友”居然有如此沉着稳重的一面,原来自己的一点情绪都会被学生察觉到。稍加整理后,陈杨媚准时面带笑容出现在教室,还大方地学生开了个玩笑,全然没有刚才红过眼睛的样子。

课后,班长韩嘉钰像朋友一样对陈老师说:“摩尔姐,你长大了哟!”一句话犹如重鼓击在陈杨媚老师的心上:教育无处不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某种程度上把孩子们当作朋友般平等地交流,自己也在成长。

从那以后,陈杨媚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像一朵向阳而生的向日葵一般用正能量去感染和影响孩子们,她所带的班级也形成精诚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风。

学生:李佳骏,重庆十八中2020届毕业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新生

教师:王雪莹,重庆十八中国际部主任,重庆市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以爱作舟

无微不至的“王阿姨”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冰心老人这句广为传诵的名言,也是王雪莹老师内心真实的写照。

18年从教生涯中,王雪莹先后获评重庆市骨干教师、江北区首批创新拔尖人才、江北区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但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始终是她教育生涯的底色。

与普高教育稍有区别,国际部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面向有留学意向的部分学生,作为“大家长”的王雪莹的工作相对复杂许多。从入口招生到校区管理、从教育教学到毕业工作,王老师的每一天都是连轴转。因为做事雷厉风行,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也施以爱心,她被同学们亲切地成为“王阿姨”。

在王雪莹看来,对每一个孩子的人生负责,是她对自己和团队最基本的要求。

每一届学生带到高二,都是王雪莹老师最忙碌的时候。为帮助每一个孩子选定发展方向、确定心仪大学、对接学校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前提下为孩子们找到最适宜的大学,每一个孩子沟通讨论10多次都是常态。

一方面,王雪莹带领的教师团队要时刻紧跟国际、国家留学政策和国外大学入口条件变化,适时把信息与家长、学生共通;另一方面,学校教研教学团队每星期分学科开展中外联合教研,调整教学进度、科目章节和个性化教学需要,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对于以王雪莹为代表的国际部老师们的付出,今年同时成功升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李佳骏、冯子容、庞礴、李思漫都深有体会。

进入高二下学期,全班20多位同学基本都确定了自己的大学方向,只有李佳骏一个人需要上物理课。在师资短暂紧缺的情况下,学校通过买网课、借教师等措施,充分保证了李佳骏同学的一对一物理课程。

在王雪莹老师的工作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尽管繁琐劳累,但她每天都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工作,面对学生。或许,藏在王雪莹心中的那份不变的爱就是唯一的答案。

【来源:重庆教育头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