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由登山位置看处世之道

2020-11-24 13:40:01
相关推荐

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60分)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这首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一材料作文题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1、高度

高度,一种丈量事物高低的尺度。

但不论做什么都一定要具备超越他人的“高”度么?我倒是不这么觉得。适合你的尺度才会是你真正的“高度”。

别爬上山顶

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为我们带来了高速便捷的生活。每个人都向往这么一个“高”字,“高分”、“高学历”、“高收入”……这就如同我们在攀爬“人生”这座高山,每个人都奋力的向山顶爬着,好像那山顶便是天堂。纵使不是,也大可尝尝“一览众山小”的滋味,全然不顾途中其他美景。

可是,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高度。世界在不断发展,就连起伏的山脉也是在地壳运动中不断上升着。如此,又怎么能保证“山顶”一定是最好的呢?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地追求高度这么一个“高”字,要知道昔日与美国争霸的苏联,解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僵化了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阿!

别站在山脚

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却也不能甘心的居“低”不上。有很多人随遇而安的生活,不愿“攀登”。就如当下就业压力十分大的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我想有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自己。或嫌薪水不多,或嫌工作环境不好。他们为自己找了一千个“不愿吃苦攀登,甘愿拘泥山脚”的理由,继而又出现了所谓的“啃老族”,目光短浅,无所收获。

从半高处看

说起“半高”,我绝不会认为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高不成,低不就”。我暂且把这种人生之“山腰”理解成适度吧。

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我想那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也会更加的踏实、满足。

还是用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举例。能够考上哈佛这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无疑是众人心中的“高度”。可就在盖茨爬上山顶之际,他却又退了下来。他从哈佛辍学,从山顶下了山,但成就他的却是另一个高度。他的微软公司建立了,并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资产。

也许你会问:“这世界上能有几个盖茨呢?”

我的回答是:“没错,盖茨只有那么一个。但成功的却可能是无数个不同的‘盖茨’!”

把适度转化为自己的“高度”,这样才会看见你世界中的最美好!

【点评】(1)中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怎样找准最佳立意点?这是考生必须思索的问题,材料作文分三部分:引入材料、阐释性话语、写作要求。阐释性话语比较重要,它暗示文章的立意方向。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2)作者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对尼采意思诠释,好处是:站在山腰看世界,是一种通达圆融处世之道,是一种博大睿智人生观,与人亲切而不失自我,对人不卑不亢。是一种平和、中庸心态,不露锋芒,积极稳重。(3)三个小标题,层层分解,联系现实,篇末回扣中心。

2、中庸

过刚易折,过柔易曲,唯有中庸之道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题记

老子提出“自在无为”的道家思想,就是中庸。中庸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一种体现,意思是既不站在风口浪尖之上,也不陷入于井底低洼之中,不偏不倚,中正独立。

过刚易折

中国人都知道楚汉争霸中,为了争夺霸业,项羽处处都要比刘邦强。自封西楚霸王,“霸王”多么威风霸道的一个称号。它代表着人们必须对他的能力的认可,也是他霸道的人格体现。可是最后却被一个市井无赖逼上绝路而自刎于乌江之滨。这是因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太过刚强,宁折不弯,因而容易折断。古人云:摇摇者易折,佼佼者易污。

楚汉争霸之初,项羽是占尽了优势,他有着优秀的个人能力,和大批的追随者。更可以借着鸿门宴除掉刘邦。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因为他的过于好强,好胜,又具有妇人之仁,而错过了大好时机从而一败涂地。过刚易折,项羽从不分权,他认为自己有才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而大失是人心。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切也是应为他太过于强势,过刚易折——项羽这位时代的枭雄折翅在了乌江之上。

过柔易曲

历史上不光有项羽这样因刚而折的人,也有一些因为过于柔和而一无所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可是后来为什么让秦国一扫六合,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呢?是因为其它六国的国君太软弱,不强硬。秦国开始之时,在七国之中并不强大,可是后来却完成了大一统之前无故人的壮举呢?就是因为六国的软弱给了他发展的机会。等到秦国强大到无人能敌的时候,把他们一一吞并,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局面。

六国,柔柔弱弱,唯唯诺诺。过柔易曲,有时候一味的柔和,就会放纵敌手,养虎成患。

中庸不败

中国古代皇位之争,不一定是当时最有实力的皇子能上位,也有可能是当时不太得宠的皇子当上了皇帝,这不是一种反常的举动吗?为什么呢?因为他懂得中庸之道,知道韬光养晦,不树立强敌。所以,在王的血腥位争夺中保全了自己,最终伺机夺得皇位,成为君临天下的强者。

中庸是道家的思想,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别爬到山顶,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世界需要和谐,人类需要和平,和谐与和平才是世界的终极目标。

【点评】1.题目“中庸”,很切合材料的中心,符合文章的题意,但是题目有些过大,不能于展开论述。因为这个题目简直太大了,弄不好没法收尾。应该找准小的角度,以小见大。2.三个小标题“过刚易折”、“过柔易曲”、“中庸不败”,两个反例,一个正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紧凑,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最后总结全文,总结收尾。

3、处世之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处世之道不易,青年朋友,我们该如何去走?尼采用他的诗句,帮助我们解决了疑惑。

高处不胜寒

“别爬上山顶去”,这是诗人哲学家尼采给我们的忠告。

从山顶向下望固然是一片美景,但是我们却永远无法见到在黑暗中挺立的磐石,在峭壁上挣扎的青松。我们只看到快乐美而忽略了那些困苦与坚难。我国古代有不少这样的事例。秦始皇统一天下,但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又不体恤民情,最终在秦二世时,大秦帝国轰然倒塌。汉代武帝虽在他年轻时缔造了大汉盛世,但他连年派兵征战四方,男丁大量减少,田地无人护理,以至于他晚年之时,整个国家人口减半。隋炀帝兴修运河,争抵民力,国民苦不堪言,最终揭竿而起,刚刚稳定的中华大地又少一次陷入战火纷飞之中。这都是这向上攀爬,而不顾向下俯看造成的后果。

井底之青蛙

“也别站在山脚”,这也是诗人的尼采告诉我们的道理。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正如庄子寓言中说的那样,河流不知大海的宽广无边,小小的麻雀又怎知道鸿雁的志向?我们不应该被局限在狭小的天空中,要向上看,向远看,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天地之大任我遨游。从井底中蹦出就是更大的天空,小河注入大海,便有了更宽广的前方;燕雀成为鲲鹏,便有了更美好的天地;我们站在合适的空间俯仰天地,便有了天顶蓝天脚踏大地的豪迈。

拨开那迷雾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诗人尼采已经给我们答案:“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在半山腰看,既能将山间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又能将山脚的细微之处尽察。登山不必上顶峰,在半山腰处你已经将全部景色都印入脑海中了。就像那些被贬谪之人,如李诗仙,苏轼、杜诗圣,他们虽被贬但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也不低,正好可以遍观社会,他们的所见所闻,便写入了诗中,所以现在的史学家们如想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社会概况,只要读一读当时被贬诗人的诗歌,就会了解当时社会的大概情况。

处世之道不易,尼采已向我们传授了他的经验,但这些远远不够,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曲,过于圆滑则会世故,刚柔相济,阴阳调和,中庸之道,才能产生和谐之美。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我都会有自己的处事方法,问曰:怎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呢?答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就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人生的道路吧,请谨记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点评】1.深刻地解读材料,准确地提炼概括。题目“处世之道”在命题立意方面比较准确而凝练。2.首尾呼应。开头提出问题“处世之道不易,青年朋友,我们该如何去走?尼采用他的诗句,帮助我们解决了疑惑。”结尾“处世之道不易,尼采已向我们传授了他的经验……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曲,过于圆滑则会世故,刚柔相济,阴阳调和,中庸之道,才能产生和谐之美。

4、适合自己的高度

不一定是最美的,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题记

繁华的世界,行行色色的人不停变换,就在这座闪烁的都市之光中,人们不再讲究质量与心理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追逐名利及所谓的效率增长,这样繁快的步伐,扰乱着人们的心,我们总是羡慕着看着别人已拥有的高度,所以便盲目的效仿,谁知,别人那样的高度,就一定会适合自己吗?

高端处兮可胜寒乎

虽然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流传于世间,可是,那山峰顶端充满寒冷,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的吧!有多少人,为了爬到人生所谓的顶端,在乱世之中不随波逐流,而成为一世枭雄?又有多少人,追求名利,到头来还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如果一味着只是向上攀爬,那沿途一定会错过许多美景,途中那些美妙的风景自然就会被忽略,就算我们最终得到了高度,却因此失去了对亲情友情和至爱的呵护,那么这样的高度又会有什么用处,你还会不停地追求吗?

不奋斗会注定失败

不要站得太高,因为想要体验所谓过程的快乐,过程时时会存在。甘于山脚下原地踏步者,也是可悲之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因为父母的成就,所以不用去自身奋斗,就能坐享其成,一辈子也就这样平淡过此一生。青春之花,还没有盛开,就早早地枯萎凋谢。青春,使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辉煌的人生,可多少人那样的“二代”愿意去奋斗呢?终有一天,这样一事无成的人去仰望别人所得的成就,就一定会因为自己的懒惰追悔不已,可时光已去,有多少雄心壮志还会重来?

适合高度体验人生

或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可是,最好的未必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每个人心里都有那样的桃花之源。不趋炎附势,不追逐名利,只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付出,不一定要像那些伟人一样为后世流传,更不要留下一身污名被后世辱骂,就站在这恰恰适合自己的高度上,去体验人生的的真谛,去奋斗进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想必也是一样的幸福,等到老去的一天,不会因为错过的美好而暗自神伤,在奋斗中满足,在满足中陶醉自己。因为自己的奋斗结果,正好是自己期望的高度。

若果把人生比作一座高山,山顶与山脚都过于偏极,半山腰才是最佳的位置。不要羡慕高处的人,只要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攀爬,就一定会到达属于自己合适的高度,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不败繁华。

【点评】1.对材料解读准确深刻。题目“适合自己的高度”十分切题,满足“题好一半文”的要求。2.从三个角度对题目解析:高端处不胜寒;山脚下不奋斗自甘暴弃注定失败;只有半山腰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体验人生的高度。3.结尾善于总结全文,仍然是从三个角度收束文章,篇末扣题,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5、角度决定态度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用诗句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也许很豁达,但这也是一种逃避的姿态,这真的对吗?

身在高处向下看

从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心高气傲,居高临下,不可一世,觉得自己聪明无比,站在那里,如鹤立鸡群一般。所以他开始藐视所有的人,也从不努力,从不学习,但由于他的资质真的很优秀,所以他有了不错的收入和地位。直到有一天她开始迷茫了,迷茫于自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与他相约去爬一座高山。

那人心高气傲,在崎岖的山路上奋力前行,将智者远远落在来身后,可没多久,他感到自己身体乏力,四肢酸软。于是,他坐在了山腰处休息。不久之后,智者赶来,此时那名高傲的人满头大汗,而智者依旧神采奕奕。智者指着山顶说:“你向上看”那人向上一看,发现山顶处挤满了人。于是,他陷入了沉思……。

当我们身居高处时,需谦虚谨慎,切勿高傲自满。在我们心高气傲时,就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盲目尊大,俯下身躯,降低身份,才能保持平等的姿态,获得他人好感。

身在低处向上看

从前也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短小,资质平庸,没有高人的才智,也没有丰厚的家产,所以他很努力,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他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但自卑的种子已在他心中萌发,他总以为自己很差,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他自卑自弃,失去来与别人竞争的勇气。这时他遇到来一位智者,他们俩相约去爬山。

二人站到来山脚下,自卑的人举目眺望,看到此山高千尺。自卑者想到了放弃,智者却鼓励他努力去攀登,终于二人来到了半山处。自卑者向上望去,发现山峰高入云端。智者告诉他向下看,那人看到了山脚下站满人,他陷入了沉思……

当我们身处低位时应该努力拼搏,切勿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努力成功的花一定会向我们绽放。请记住这副励志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身处中间俯仰天地

尼采说“打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最美好”这就是处世之道。当我们心满意足时,向上望去,我们会发现前方的路还很远,我们还有更大的追求空间。于是我们就会产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就会激发无尽无穷的创造力;当我们心灰意冷时,当我们自卑自贱时,我们要向下望望,就会发现我们已将很多人甩在了身后,就会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我们坚信舍我其谁?

向上看,上可攀登决定;向下看,下可俯视群小。角度决定来心态,态度决定来未来。这就应该是我们的处世之道吧!

【点评】1.从题目“角度决定态度”来看,作者很好地解读材料,准确地把握了材料中心,命题准确地切入,旗帜鲜明。2.三个小论点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首尾照应自然,紧扣论点。引用贴切有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花果山作文 介绍家人的作文 写西瓜的作文 快乐的什么作文 糖葫芦的作文 关于美好的作文 最好的什么作文 求职信英语作文 200字写景作文 冬天的英语作文 微信小作文 雪300字作文 遛狗作文 第一次什么作文 童年的记忆作文 关于足球的作文 五台山作文 实现梦想的作文 有趣的活动作文 千岛湖作文 我的亲人作文 写季节的作文 穿越时空作文 写坚持的作文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