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走笔(记忆中的传统文化)

2020-11-24 13:55:01
相关推荐

两千三百年前,秦将白起率大军攻破郢都,屈子惋惜地看了一眼动荡的河山,满腔热血渐渐冷却,一步步走向汨罗江边,投身湍流,结束了他失落而诗意的一生。

那时,历史悲怆的泣声,分明化作江水的低吼,诉说着他的心有余憾。

憾不能周全国土,憾不能辅佐君王。

时隔千载,我们再读《离骚》、《天问》和《哀郢》,依然能读出他当年的悲愤和无奈,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能与污浊同流,何不葬身清波的遗响悲风。

而五月初五这一天,不知何时开始,已作为一个节日,以怀念屈原的亡魂,寄托生者的哀思。如今,在汨罗江边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祭祀屈原的活动,推广楚辞文化,背颂《离骚》篇章,这一切,或许屈原完全没有料到,他的故事会一代代流传,他的楚辞会被人争相吟诵,而他的死,会被华夏儿女代代惋惜。

汨罗江水日日东流,端午节年年流传不休。

在各地的风俗里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追慕古风,会在门前摆上艾草、菖蒲,喝雄黄酒以祛邪。大多数地区会有两个流传甚广的主要活动,吃粽子和竞龙舟。

记得家乡每逢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备上芦苇叶,五月初正是芦苇茂盛的季节,许多小河沟都会生长出大片的芦苇,嫩绿嫩绿,一丛一丛的。靠近时你会嗅到沁人心脾的清香。裹粽子用的芦叶不要太老太嫩,嫩的太窄,且没有韧性。老得太干,裹了粽子会染上枯干的味道。只要那些肥大鲜绿的芦叶,一张张叠好,扎成捆,悬在门前晒干备用。

据说,这粽子原先是用竹筒来装,沉入汨罗江,给鱼虾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们食粽子而不食屈原沉入江底的身躯,这个传说既诗意又悲情,恰似离骚的风韵。南方多竹,而且生长快,材料自然不缺。但北方,竹子就少见得多,生长速度也不如南方,那就就地取材采用芦叶来代替了,而且,芦叶裹好的粽子,有种特有的清香,比竹筒还有滋味。

但是光吃粽子也闹不出啥声势,既然要搞得隆重一点,那就竞龙舟吧,民间风俗里也许要数竞龙舟最声势浩大了,我们习惯性地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于是,竞龙舟的目的就传说成当地人听说屈原要投江,便乘龙舟搭救,也有人说是为了驱逐江中的蛟龙鱼虾,不使侵犯屈原的躯体。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里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水旱之灾。

关于端午竞龙舟这项风俗的考证极多,绵延数千年,争论不休,也让它的真实起源变得扑朔迷离,无法深究了,在民间,已渐渐地统一为用来纪念屈原。民俗慢慢演变之后,龙舟活动也由最初的几艘小渔船的嬉戏,演化为今天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

比起吃粽子这项全民参与的活动,竞龙舟的参与度确实要小一点。因为竞龙舟须得有大的湖泊才能施行,十余艘龙舟一字排开,绵延几百米。南方多湖泊还能施行,可到了北方,大水面河流湖泊少,参与难度就比较大,在这一天只能神往那壮丽的景象,顺道去看看春光了。

在我们家乡,人们在端午节前后喜欢踏青游玩。整个寒冷的冬天,只能在室内躲避酷寒,到了端午节前后,天气暖和起来,万物生长,空气中弥漫出花草的清香,此时,走出家门,去原野上游玩,心情会格外舒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田野一片麦儿黄,家家户户过瑞阳。”

神思未定,耳边又再次回荡起这个童谣,这个几乎跨越整个中华历史的古老风俗,还如过去一样深入了民间,流传于孩童的口中。

我想这个节日还会一直绵延下去的,但我们也发现,这个节日的参与度已比不上我们小的时候那光景了,新的文化形式对旧的风俗带来的冲击,让节日氛围变得更淡薄。但是端午节的寓意还是要流传下去的,地深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其实,它一直表达着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华气节的传承和弘扬。

千载之前,屈子投江,时至今日《离骚》依然传唱,也愿千载之后的端午节,依然能粽叶飘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手写 追 作文 拒绝 作文 传递 作文 竹林 作文 敬畏 作文 影子 作文 作文 狗 如果 作文 教师 作文 一件事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事英语作文80字带翻译 这一路风光正好作文600字 记一次家务劳动作文500字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作文600字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600字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作文400字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500字作文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作文300字 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作文300字 我作文上的红双圈代表着什么 感受什么的美好作文600字 史上最牛高考零分作文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80词初二 我需要这样的平台作文400字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六一游园活动作文300字 我生活在鼓励之中作文600字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