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千年牡丹 秀美垫江

2020-11-25 02:50:01
相关推荐

白家千岛湖 中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垫江 一座被牡丹托举的千年古邑,上接巴渝之雄,下揽夔巫之胜,是重庆东出的陆上交通枢纽。明月山西屹,精华山东立,黄草山南踞。三山环抱,溪流纵横;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国色天香,风景宜人。垫江自古就是巴渝地区的重要产粮区和人口聚居地,素有“牡丹故里”“巴国粮仓”“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等美称。

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从成都至忠州,经邻水入垫江封门关时,站在明月山上俯瞰雨后的垫江山青水绿,田园如画,炊烟缭绕,祥和宁静,情不自禁在垫江投宿一夜,并写下了《垫江县》一诗:“青泥没髁仆频惊,黄涨平桥马不行。旧雨云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鸣。百年心事终怀土,一日身谋且望晴。休入忠州争米市,暝鸦同宿垫江城。”几天后,返程再过垫江县,感慨良多,他又即兴写下了《过垫江》:“百日蓝舆困锔辁,三辰泥板兀跻攀。睨睛幸自垫江县,今雨奈何巾子山。树色于人殊漠漠,云容怜我稍斑斑。如今只忆云溪句,乘兴而来尽兴还。”

垫江,就是这样一块富庶美丽、人杰地灵、文脉昌达、让人流连忘返的土地。

毕桥村油菜花大观园 中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一名冠三县 巴渝古韵长

在古老的巴渝大地,有一个地名从远古走来,从江河名到县郡名,先后被三个县使用,绵延数千年,见证了巴渝的历史与变迁,这就是“垫江”。

“垫江”作为地名,文化渊源十分久远。最初为古水名,古西汉水(今嘉陵江)下游经今重庆市合川区汇入长江一段称为垫江。其上源古桓水(今白龙江)、白水(今白水江)及西汉水上游,也有垫江之名。“垫江”作为地名,最先是用在今重庆市的合川区。据考证,“垫江”原名“褺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县。”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嘉陵江、涪江、渠江会于此入大江,水如衣重复然,故以褺江名县。”可见最初“垫江”之名,有水道汇集,如衣重叠之意。之后以“垫江”名县的两地,均与水相关。《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说明垫江可能曾经作为巴国国都存在过,距今大约3000年。

“垫江”最早作为县名是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设巴郡,置垫江县,以原巴子城一带(今合川区境内)为县治,辖区包括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等区域。其后,东宕渠郡曾一度改名垫江郡。这第一个垫江县名,使用了800多年。

南北朝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治所在今渝中区,辖区包括今重庆市主城及周边巴南、璧山各区。至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改垫江县为巴县。这第二个垫江县名历时仅74年。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今垫江县从临江县分置,辖区为明月山以东、高滩河(今龙溪河)以西的区域,治所在今垫江县的桂溪街道。这第三个垫江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但在置县之初,有5年时间与第二个垫江县重名,纵观中国历史,同一个县名被三个地区连续使用,且还被同时使用,唯有“垫江”。

作为巴渝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垫江”由渝西移名渝中再移名渝东,见证了巴渝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巴渝文化,在巴渝地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鉴于此,2008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垫江“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

一脉传千年 耕读耀家邦

垫江人素来尊崇“耕可立家,读可荣身”的耕读文化,崇文重教之风甚浓,“家有余粮,便有学童”蔚然成风,“穷要养猪,富要读书”的民谚流传至今。在耕读文化的浸润下,几百年来,大量的进士、举人、秀才层出不穷。据资料统计,明朝时期,垫江县的进士13人,举人81人,进士数列四川省第16位;清朝时期,垫江县的进士19人,举人146人,进士数列四川省第6位。厚重的文风、昌达的文脉绵延不绝,为垫江培育了济济人杰,也滋养出了垫江人勤劳善良、忠勇刚毅、好学上进、开放创新等优良品格。

明代进士夏邦谟受“耕读传家”的家风影响,自幼好学,才华出众。24岁中进士,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他推行的赋税和徭役改革,为明代改革家张居正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提供了借鉴。其德行与才华得到朝野的广泛褒扬。清代进士李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清史馆列传的教育家、文学家。虽身处乱世,却忧国忧民。他把救国救民、振兴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优秀人才身上,毅然从朝廷辞官,返川从教34年,获得了“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进士尽门生”的美好赞誉,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中国近代科学奠基人任鸿隽、化学家陈荣悌、数学家董泽清都是怀揣科学救国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垫江骄子。任鸿隽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创办了我国第一本采用西式标点排版的正式出版物《科学》杂志,撰写了《科学概论》一书,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成就被写入《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科学史》。世界著名的配位化学家陈荣悌本是“非常需要的科学家”,但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冲破种种阻扰,辗转多国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推进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还有一批垫江人,为追求真理和民族独立而以命相博,在生死面前仍风骨傲然。皖东北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兼泗县县长黎纯一,带领泗县人民与日军进行了长达6年的浴血奋战,最后牺牲在抗日前线,年仅46岁。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策划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200多名革命志士遇难,仅15人脱险。在这些革命志士中,就有肖中鼎、刘德彬、兰蒂裕、陈丹墀、陈鼎华、陈邦文、付伯雍等9人是垫江人。他们在特务的威逼利诱和死亡面前,坚守信念,绝不投降,保持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忠诚本色和刚直不阿的垫江性格。

纵观垫江耕读史,从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杰如珠似玉,世代辈出,他们让垫江文脉千年传承,让垫江精神永续不息。

一花沁山水 国色秀垫江

垫江是山水牡丹之源。这里的牡丹生长于山野之中,竹石之间。千百年来,与山相伴,与水相依,与竹同生,与树为友,与石相亲,自然质朴,生命力强。每年的三四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明月山麓绵延三十多公里的低山丘陵地带,数万亩牡丹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绿的如珠,粉的像霞,或一片一片,或一丘一壑,或一山一岭,五彩斑斓。山水熏润了牡丹的香味,大地浸染了牡丹的颜色。

垫江牡丹本不是用来观赏的,它是古代山民用来制药养家的经济作物。牡丹的根叫丹皮,是一种药用价值十分广泛的中药材,药农只取根不要花,所以,垫江的牡丹花在明月山中沉寂了上千年。

关于垫江山水牡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天庭御花园看守牡丹的姐妹犯了天条,被责罚到明月山中为民。她们发现这里的山民身上都长满了大小不等的包块,长期受病痛折磨。姐妹俩便教山民们种植牡丹,用牡丹根煎水服用,山民的病全都好了。从此,姐姐取名太平,妹妹取名墨玉,在明月山中居住了下来。后来,隋炀帝在东都洛阳建立“西苑”,招募一个四品牡丹夫人。妹妹不听姐姐的劝阻,凭着自己漂亮的容貌和种植管理牡丹的技术,轻易当上牡丹苑的四品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不久,隋末农民起义军攻破洛阳,血洗宫廷,墨玉也未幸免。而姐姐太平一直在明月山种牡丹、制丹皮,为乡亲们看病制药,深得山民的喜爱和尊敬。姐姐去世后,人们厚葬了她,并把这里土著的红牡丹取名为“太平红”,将紫黑色的牡丹花取名为“墨玉”,以纪念姐妹俩为当地百姓做出的奉献。

垫江牡丹品种很多,有以太平红为主的本地品种三十多个,加上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品种,共有一百多个。这些牡丹集天地之灵气,得山水之厚养,具有野性奔放、自然清新、花大色艳的特点,让人养心怡情,流连忘返。从本世纪开始,全县先后建立起了太平牡丹园、华夏牡丹园、牡丹樱花世界三个以牡丹观赏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景区的道路系统、公共设施都很完善。太平牡丹园的恺之峰景区是观赏本地品种太平红的最佳景点;华夏牡丹园的绿色牡丹和黑牡丹及其珍贵;牡丹樱花世界是全县首个AAAA级景区,牡丹与樱花间种,次第开放,绚丽无比。这些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丹皮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历来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霸主地位。近些年来,垫江牡丹的综合开发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发了以牡丹为原料的食用牡丹油、牡丹香皂、牡丹护肤品系列,牡丹鸡、丹皮兔等餐饮品牌也应时而生。垫江牡丹从单纯的药用价值到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牡丹产业。

牡丹从沉睡千年的深山中被唤醒,洗去风尘,绽放芳姿,这个过程是垫江人与牡丹穿越千年的缘分,彰显的是垫江人创新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

牡丹为垫江增色,垫江为牡丹生誉。一年一度的垫江牡丹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为垫江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搭建了重要平台。垫江牡丹诗会、牡丹笔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为牡丹而歌,为垫江而文,全国各地的大批作家、诗人、书法家留下了大批作品和墨宝,为牡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垫江,牡丹是城,牡丹是人。牡丹与这座城市和城市的人密不可分,好似语言相通,生活相融,血脉相连。牡丹油、牡丹饼、牡丹城、牡丹湖、牡丹大道、牡丹中学、牡丹小学……只要与人的生活相关,只要与城市发展相关,都可以用牡丹命名!

在垫江,牡丹是诗,牡丹是情。山水成诗,牡丹传情。山水牡丹承载着垫江人的情感,托举着垫江这座城市,装扮着垫江这块土地,让山水辉映美丽,让土地开满国色,让城市充满天香!

恺之峰旅游区 中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一磨转乾坤 豆花天下香

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垫江石磨豆花的招牌随处可见。作为一种地方传统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垫江石磨豆花已享誉巴渝,走向全国。

垫江石磨豆花是指选用垫江黄豆做主料,以石磨、滤具和相关厨具为工具,以盐卤为凝固剂,利用传统制作技艺,把经过筛选和浸泡的黄豆磨浆、过滤、煮沸、点制而不经压榨,直接配以佐料食用的豆制食品。

垫江石磨豆花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融合创新,形成了四大特征:色泽乳白、絮状如花、绵软嫩滑、窖水回甜、入口留香的性状特点和口感特征;材料齐全、风味各异、自助调配、各取所需的佐料特征;荤素搭配、品种众多、选择性强的配菜特征;丰俭由己、廉价省时的消费特征。

“家家有石磨,户户有石缸,石磨推豆花,石缸装口粮。”这是一首在垫江流传千百年的民谣。垫江人做豆花、吃豆花都很讲究。做豆花坚持用石磨推,尽管费力耗时也乐此不疲。垫江石磨是选用当地坚韧耐磨、硬度适中的青砂石制作而成的,这种青砂石是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的上等优质石材。用这种石磨磨制的豆浆原汁原味、豆香浓郁、新鲜、口感好,保留了豆浆中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用石磨推豆花,做的是一种情怀,吃的是一种乡愁。

垫江石磨豆花品种繁多,有素豆花、菜豆花、瓜豆花、荤豆花、工艺豆花、宴席豆花,不一而足。素豆花简约实惠,荤豆花搭配合理,工艺豆花美观好看,宴席豆花品种齐全……垫江石磨豆花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菜品体系和国家标准。如今,垫江石磨豆花已走出垫江,走出巴渝,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花开天下,形成了一个数十亿的产业。

和石磨豆花一样走出去的,还有垫江角雕和酱瓜、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垫江人把角雕和酱瓜、竹编也做到了极致。在一个小小的牛角上,雕刻下了山水风光、生活百态的大千世界,走出国门,远赴欧亚国家,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传统技艺的重要载体。垫江酱瓜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凭着精湛的腌制技术,垫江人把一根普普通通的花瓜做成了传承三百年的美食,成为“中华百年老字号”。竹编本是生活用品的编织技艺,但善于创新的垫江人却把它编织成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品,充分展示了垫江人的聪明智慧和深厚情怀。

垫江人对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把其留存在博物馆、记载于书本上,而是将其根植于生活中、壮大于产业间,将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深深融入垫江人的血脉之中。

迎风湖湿地公园 中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业美乡村 全域兴康养

当日历还停留在20世纪最后一页的时候,垫江县太平镇龙华村的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9年春天,时任太平镇党委书记的邓正友到龙华村调研工作,发现老百姓种植的药材“粉丹”漫山遍野,其花艳丽无比,酷似牡丹。邓书记没见过牡丹,便采了几朵带回去验证。验证结果让其兴奋不已,“粉丹”正是牡丹!他萌发了搞乡村旅游的想法,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如何把公路修进山里,说服山民整治房屋办民宿、开农家乐。

经过一年的准备,2000年春天,垫江县第一届牡丹节在该村的楠竹山举行。从此,山水牡丹在药用价值上兼具了观光价值,垫江的乡村旅游业以此为标志应运而生,让垫江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龙华村已更名为牡丹村,这里村容美观,交通畅达,乡风文明,以牡丹观赏为内容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以“康养”为内容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牡丹村乡村旅游的火爆,开启了垫江农旅融合发展的大幕,开创了垫江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引燃了那些想回乡创业者的热情。付志刚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春节,35岁的付志刚回到家乡乐天村,用自己做医药生意赚来的3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了全县最大的一个乡村旅游景区“乐天花谷”。50多个品种的鲜花在春天竞相怒放,让乐天村美不胜收,每年吸引300多家影楼来此拍摄婚纱照,50多万游客来此休闲观光。经过几年的打拼,付志刚的乡村旅游事业已具规模,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共享庄园+康养服务”综合体。

与付志刚同时想到做乡村旅游业的还有新民镇的建筑商、46岁的陈禄。陈禄是中医世家,传到他这一代是第五代。他回乡租赁了320亩土地,建立起了“中华仙草园”,专业种植铁皮石斛、灵芝、黄精等名贵药材,集医、养、药、旅、教于一体,园区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五洞镇月江村是优质李子产地。每到春天,李花怒放,峰峦之间,银装素裹,好似雪花飞舞,有如地覆白霜。村民过去只管收李子,不去理会春天的风光。当乡村旅游业兴起的时候,月江村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李花节”和“采果节”,拓宽道路,整修民居,挖掘文化,美丽的风景与靓丽的村容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来赏花采果,休闲旅游。

沙坪镇毕桥村是重庆市最早搞油菜花旅游的乡村。十多年前,这里的油菜花大观园游人如织,乡村旅游搞得如火如荼。后来,因为市场竞争加剧,逐步陷入困局。但随着全县乡村旅游业的勃兴和“康养垫江”战略的实施,毕桥人坐不住了!去年便重新开始筹划恢复以油菜花观赏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业,今年油菜花大观园又重新开园。5000亩金色的油菜花再度与游客见面,吸引了20多万游客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乡村振兴,“康养”并行。垫江县在精心打造以牡丹花、油菜花、李花、柚花、荷花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的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和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县为支撑,依托建设明月山康养旅游示范区、精华山康养旅居度假中心、明月山温泉康养小镇和中华太极养生园等项目,积极探索“养+医”的康养模式,奋力打造全域旅游、全域康养。

“康养”已然成为垫江旅游产业升级的最好注脚,已然成为顺应旅游消费升级的鲜活范例。垫江,一个“养眼、养生、养心、养老”的旅游胜地正在巴渝大地蔚然成形。

来源:华龙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