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心经》里面都说了啥?看完这篇文章大悟 心经竟然不是经

2020-11-25 06:05:01
相关推荐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最重要的经书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几部经之一。

因为《心经》全文不到三百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很多人都会念几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就出自《心经》。

那么,《心经》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先从名字开始解释。

先说名字,“摩诃”“恢宏、广大”的意思,“般若”,梵文音译,是“智慧”的意思,而且还是很强大的那种智慧,“波罗蜜”最接近的意思是“到达彼岸”,“多”是梵语里的语气词,相当于汉语里的“了”,用在句尾当吉祥物。

整句就是,这是一个“恢宏广大、非常智慧”能够让人到达“修行彼岸”的经书。

多心经

眼(抬)尖(扛)的人一定会问,“心”怎么没有解释?

唐僧和三个半动物从印度拿回的经书中,分很多部,其中有一部《大般若经》,这部经书有六百卷,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这六百卷的一个总结,或者是核心和精华。

也就是说这本书名翻译成普通话应该是《非常恢宏非常有智慧能教你顺利成佛的那本经的核心的经》。

“心”,核心的意思。

名字解释完了,看正文第一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的别称,观音菩萨也叫观自在菩萨。

般若波罗蜜多,上文已经解释过,但只是广义上的解释,还有狭义上的解释。

修行,就是修“波罗蜜”,前面加上定语就变成“修般若波罗密”,狭义上,一共有六种修波罗密的行为,至于哪六种,我们不去管他,我们只要知道观音菩萨现在说的这个《大般若经》就是教导佛教弟子修行这六种波罗蜜的经书。

“行”,行医、行军打仗,行,进行、从事,也有研究、修行的意思。

观音菩萨在深入地修行这种成佛方法(大般若经里的方法)的时候,

或者是观音菩萨在研究《大般若经》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

菩萨修行时看见啥了呢?

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看到后,菩萨告诉了他的一个弟子。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里的舍利子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种实物,而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佛教人物,十大佛门弟子之一,也是观音菩萨的弟子。

大般若经里面有菩萨与舍利子探讨佛经的情景,原话就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是菩萨告诉舍利子。

“舍利子呀,我研究《大般若经》时,悟出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不是好色的色,是代表物质的,就像“花花世界”表面上是花花绿绿的世界,实际上是指拥有各种各样物质的世界,唐长老翻译的时候,就把“色”来表示佛经里的物质,“色”也是上文中“五蕴”之中的一蕴。

佛塔

“空”就是没有物质的意思,色不异空,就是有物质和无物质是一样的。

按理说,色是色,空是空,为什么变成了色和空一样,空也和色一样呢?

用佛教的解释,一只手握成了拳头,那么就叫“有物质”,张开手掌,就叫“无物质”,但不管有物质还是无物质,都是手掌,只是形态不一样。

另一个例子,就是佛教的“放生”,你拥有一条鱼,就叫“色”,放生了,就叫“空”,但是,以另一视角看,你虽然没有鱼了,但鱼仍然还在,接下来菩萨又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同样,五蕴中的另外四蕴,“受”“想”“行”“识”,和“色”的道理一样,即“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接着又告诉舍利子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舍利子呀,所有的法则都是空的啊!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是空的,所以才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垢”,脏的意思。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正因为这样,“空”这种状态,也没有“五蕴”在里面,即五蕴皆空,空无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

前六个东西佛教称为“六根”,后六为“六尘”。

现代僧人

不仅无六根六尘,还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睛看到的界限也是空的,甚至意识能想到的东西也是空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样的话,都是空的,就什么都能了解了,“无明”,不明白的东西,疑惑的事情。

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这种说法了,“无明尽”,不明白的事物的尽头,能搞懂的事情的临界点。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对于我们修行的人来说,就是连“老”和“死”都没有了,自然没有“老的界限”和“死亡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苦、集、灭、道”是佛用语,统称“四谛”,即四个佛教的真理或四个佛教的现象描述,类似我们道教的“五行”,是描述的一种说法。

苦,即世间众苦,是由前世造成的现在的果。

集,即造作诸业,可以简单理解为造孽和做好事。

灭,就是死亡。

道,佛教里修为讲究“六波罗密八正道”,限于篇幅,只能说是一种佛教修行方式的总要。

没有四谛,又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什么也得不到。

佛教寺庙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因为什么都没得到,“空”的原因,想修行的人,依靠这部经书修行,心里就没有挂碍了。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涅槃”,这里是指修行成功。

以上,从和舍利子刚对话到现在,都是告诉舍利子,修道的人如果通过《大般若经》悟出“空”的意义,就很容易得道了。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是用另外的事实加以证明,不仅我观音从《大般若经》里悟出了点东西,“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等级的所有已经成功到达“佛”的,也全是通过这部经书得到了最高智慧的。

“阿耨多罗”,梵语,无上,没有比他再厉害的意思。

三世佛代表

“三藐三菩提”也是梵语,指非常正确和优秀的智慧和觉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所以说,这本经书是非常厉害和高明的咒。

这里要说明的是,每一本佛经都有相应的咒语,前面说的是经文,现在开始描述经文的咒语,经文那么厉害,咒语当然也厉害。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是没有比它在厉害的咒,因为厉害,连等级都没法排了。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能解除所有的苦难,真的不骗你。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所以,你要想念这本经书的咒语,就按下面的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那么这条咒语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呢。

“去吧,去吧!快去彼岸吧,快去修成我佛吧,赶快用行动去寻找无上智慧吧。”

佛教别一著名咒语

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实际上是《大般若经》下属的600多卷经书的一个概括和总结,本身并没有关于修佛的具体方法,只有一个总纲,告诉大家领悟到“空”的重要性,具体怎么领悟,就是靠深入的研读《大般若经》。

换句话说,这部经书虽然也叫“经”,实际上是《大般若经》的广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植物的作文400字 我不再依赖作文 争 作文 七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600字 身边发生的新闻作文 方特的作文 感谢中国作文 雪景作文200字 祖国我为你骄傲的作文 让座位给老人的作文 那天阳光好暖作文 她最美作文500字左右 爱的馈赠作文600字 作文美好的时光 以宽容为主题的作文 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 圣诞节英语作文80词 我的小表弟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400字 观后感300字作文 二年级清明节作文 新年第一天作文 秋天的什么作文500字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我的长处和短处作文 学校桂花作文 超能力 作文 不能忘记你作文 作文周记500字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