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标点符号不懂运用 逆袭作家富豪榜 余华:我只要写作 就是回家

2020-11-25 07:25:01
相关推荐

2019年4月18日,第13届作家榜揭晓,让人没想到的是余华凭借着已经出版26年的《活着》,取得第二名,版税高达1550万。

余华取得如此成就,可知道,他当初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标点符号都不懂得如何运用。

余华,(来源于父母的姓)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迁居海盐县。

余华的父母是医护人员,余华从小是在医院环境中长大的。在余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家搬到了县医院的职工宿舍楼,在他对面就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旁边就是医院的太平间。

往后的日子里,余华时常听到悲惨的哭泣声。男声女声,男女混声;有苍老的,有年轻的,也有稚气的;有大声哭叫的,也有低声抽泣的......

也许是习惯,也许是感悟,余华慢慢地觉得这哭声不再是哭声。他觉得漫长持久哭泣声里充满难以言表的亲切,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为动人的歌谣。

那时的医院宿舍楼没有单独的卫生设备,唯有公共厕所。余华每次上厕所时都会经过太平间,他都会好奇地望里面一眼,太平间只有一张水泥床,很干净整洁。

炎炎夏日午觉时,余华被热到汗水浸透了草席。他想到经过太平间的凉爽,竟然直接跑去太平间午睡,躺在象征着死亡的水泥床上,感受着活生生的凉爽。

余华有时睡着了,被外面传来的哭泣声吵醒,他知道又有新的主人要进来入睡了,他该离开了。

也许是余华童年时期时常近距离接触死亡,让他早已没有其他一般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也无形中影响到余华的生死意识,进而影响他的小说创作,使得他的作品中时常会有各种死亡的叙述。

1977年,余华高考落榜后,在卫生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来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医院做一名牙医。

第一天上班,余华便被师傅安排给人拔牙,“你看一遍我给别人拔牙,下一个你上。”

从此,余华开始了无聊的牙医生涯,他整整做了5年,给人拔掉10000颗牙齿。

空闲的时候,我就站到窗口,看着外面的大街,有时候会呆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后来有一天,我在看着大街的时候,心里突然涌上了一股悲凉,我想到自己将会一辈子看着这条大街,我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

这样的感悟,让余华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他当时极其羡慕县文化馆工作的自由,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到县文化馆工作。

想进入文化馆工作,有三条路可走:写作、绘画、作曲。识字只有五六千个的余华,发现自己除了写作之外,其他的要从头开始学,太麻烦。

于是这样,余华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刚开始写作时,余华都不知道小说该怎么写,用引号来干什么,引号应该怎么打......于是余华找来一本《人民文学》来了解研究标点符号的运用,大概看了2页,就开始了创作。

通过语言简单的范本边学习边写作,余华懂得了应该怎么样换段,他的写作风格也受到影响而追求一种比较简洁的语言。

对于二十岁出头的余华,开始写作不仅面临着要静下心来长时间写作耐性的考验,更要面临着一次次的退稿打击。

面对种种困难,余华毫无泄气,依然不停地写作。1983年,余华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要求他去改稿,他的小说终于在《北京文学》期刊中发表。改稿回来后,余华得到海盐县宣传部领导所赏识,如愿以偿地调入了文化馆工作。

1993年,余华辞去文化馆的工作,去了北京追求更为自由的写作生活。

刚到北京的余华,只能从《收获》领取稿费400元,和二婚妻子陈虹挤在9平米出租房的单人床上。

也在这一年,他听到一首美国民谣《老黑奴》,心中好像有股强烈的召唤声,脑中一直出现“活着”两个字。他觉得这个会是一个很好的小说题材,他在要写一个人和命运的关系。于是,《活着》便这样在他的笔下出世。

让余华没想到的是,《活着》遇上了张艺谋。张艺谋许诺《活着》改编费25000元。当先支付了2万元给余华,他一边激动,一边担心张艺谋会不会赖掉那剩下的5000元。

1994年,《活着》被张艺谋拍成了电影。

《活着》彻底地火了,当时被翻译成英文、德文、俄文、法文、韩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并在1998年,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活着》讲述了一位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坎坷人生故事: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败光家业,气死家父。在贫困生活之中,母亲又生病,前去镇上请大夫的福贵没想到在半路被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当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当他回到家时,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一家团聚本是喜事,但没想到悲剧连续上演。妻子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几个月后,妻子家珍也相继去世;女婿二喜又被水泥板夹死;没想到跟着福贵的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伴随福贵。

刚开始阅读《活着》时,也许会觉得有点悲苦,但随着理解的加深,才发现这才是余华所要向读者表达的生活态度。

小说中有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通过《活着》,展现了人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只有活着的意志,是人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这也激励着陷入人生困境,感觉人生迷茫的我们。我们常常感慨生活艰难、悲苦,可与福贵的人生对比起来,我们幸运多了。只要坚强的活着,用意志与精神去与命运斗争,乐观地承受生命的重量,才能圆满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活着》对于平凡人的生活,是一种困境中的鼓舞;是艰难中勇敢活下去的勇气。这本书充满着朴素的处世哲学,即使出版二十多年,仍然在世界各地畅销不止,甚至打破了纯文学的销量记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一本好好感受一番。

活着/余华作品 正版包邮/余华原版长篇小说¥28度小店月销3购买

也许是和余华的童年经历相关,余华对朋友说,“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虽然二十多年过去,曾经的童年小镇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心中始终有着家的概念与画面。他在写作时,会对自己有一个心理暗示作用。

不仅如此,在余华作品中,也会有着诸多父亲的经典形象。《活着》的福贵;《许三观卖血记》的许三观;《在细雨中呼喊》的孙广财;《兄弟》中的刘山峰、宋凡平。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生命的张力,以及个人对命运的不屈服。阐述了人性为了生存,在苦难中自我救赎的积极主题。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四本余华经典著作集成珍藏版的《余华作品集》同样值得期待,4本才88元。

一顿饭钱,让你跟随着余华笔下的故事,逐步去了解领悟自己的一生该如何走才更有意义。

余华经典小说4册活着兄弟许三观卖xue记在细雨中呼喊【黑白精选】¥88度小店月销25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篇400字的作文 作文家乡习俗 教育作文800字 去超市作文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 真情实感作文 小作文格式 写同桌的作文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