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的文章被删除 是时代的潮流 还是时代的悲哀?

2020-11-25 13:05:01
相关推荐

在中小学生心中,鲁迅的文章是语文课本中的荆棘――难、暗、不可逾越,深深刺痛着学习厌恶的神经。

年轻人似乎因为特赦而减轻了负担,但这一举措却招来了被残酷现实折磨的成年人的批评,被视为阉割民族精神的巨大悲哀。忧国忧民的人仰望着漫长的日子,想象不到几代人之后,这个社会的未来应该由什么人来支撑。

过去的鲁迅时代

鲁迅所处的那个荒诞而麻木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还有多远?吃人的疯子不存在,麻木的阿Q不存在,迂腐的孔乙己不存在。买人血做馒头的老华栓是不存在的。疯狂的祥林嫂是不存在的。甚至连叉夫和捕鸟人的童年时光,或者有两棵枣树的院子都不存在了!。

中国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中国人不再挣扎在生死线上,受压迫、受迫害。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繁荣与文明正在崛起,每个人都在为财富和名利而忙碌。短短几十年,在屈辱中重生的时代被推到了千山万水,阳光下成长的青春似乎成了尘封的、不痛不痒的插曲。

鲁迅的批评和讽刺离我们很远。还有多远?神智清晰的游方高手沈伟,被一群真正的傻子喊成了迂腐的孔乙己,走到哪里都没有充满欢乐的笑声,只有一堆高举的相机;心直口快、大大咧咧、见不得人的兵被抓了一点缺点就做不了兵,一路被黑成烂人;贤德的明星就像珍贵的苍蝇,即使臭气熏天,仍被供奉在祭坛上;横眉冷对,被视为不识时务的疯子;那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被视为可以被欺骗、被欺骗的老实人。从来如此,未必对,但大家还是"如此",因为没有必要承担责任。随着鲁迅时代的结束,我们的所见所闻也随之结束。

社会发展得越深入,分工越细致,人的思维越懒惰,文化越浅薄,批判、讽刺这样深刻的东西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失去市场,反而不如一句"奥利"或野蛮的骂人来得有效,容易普及。时间冲淡了痛苦,伤筋动骨的伤不能传给下一代。每一段历史都将成为过去,鲁迅正在被时代掩埋。

鲁迅的作品,过去的黄金,今天的黄花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带一丝奴性和媚骨,批判一切可以批判的东西。这是对一个作家和革命者的最高评价,鲁迅理应得到这样的赞誉。时代、社会、阶级、人民是他批判的对象,也是他同情的对象,他的一生没有讨好任何势力,始终致力于唤醒一个麻木沉睡的民族。

长工、保姆、穷女工、落魄书生。他写出了最底层人的故事,以最讽刺的方式写出了人性最深刻、社会最真实的一面。鲁迅的文章是那个时代宝贵的金子,需要鞭笞和呐喊,需要改革和觉醒,值得放进教科书,警醒一代又一代的新年青年。

难以理解,与时代脱节,敌意太多。近年来,鲁迅作品总是被家长和一些专家批评为青少年学习的绊脚石。

事实上,鲁迅的文章确实超出了中小学生的范畴。从文体学的角度看,鲁迅以白话形式写作,对已经适应现代语言模式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理解能力是一种考验。从内容上看,鲁迅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发生在国家积贫积弱的上个世纪,出生在富裕时代的青少年,没见过砖瓦,很难理解文本中故事和事物的背景,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使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也觉得模棱两可、荒诞不经;从写作风格上看,鲁迅善于讽刺和批判,字句之间隐藏着深意,需要仔细琢磨,成年人不易理解,年轻人更难捕捉到精髓。

读不懂、消化不了的作品,无法实现其作为教材的意义,鲁迅的作品也就成了弃儿,一再被删减。

时代的潮流打死谁都不打招呼,今天轮到鲁迅了。

21世纪,我们在世界地图上飞驰,20年后,我们将走完别人200年的路程。在整个国家的飞驰中,打败一个人的不是对手,而是时代车轮扬起的阵阵黄沙,鲁迅也在这黄沙之下奄奄一息。

鲁迅是一把豁豁生风的大刀,生在麻木和觉醒的时代,切割着社会的创痛和人性的脓疮。我们曾经是可怜的打工仔,只能拿着一把大刀鼓励自己。但经过两代人的奋斗,我们富裕了,安宁了,换上了体面的新衣服,一副体面的绅士模样,一心一意谋发展。

有人觉得鲁迅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在和谐盛世中漫无目的,只剩下蛊惑人心的大刀吓人,跳过去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自己的伙伴。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浪潮下,鲁迅的地位怎能不被侵蚀,鲁迅的作品又怎能依然占据神龛!

明天的我们可能是今天的鲁迅。

隐藏批评,隐藏黑暗,隐藏罪恶,他们不存在吗?不是!那些恶心是最无法逃避的真相,见或不见,不增不减。

茫茫人海,人的悲欢离合总不一样,英雄的鲜血总是淡而无味的盐土,飞蛾总在轻盈中死去,自暴自弃的谣言总在盛行,总有年轻人做火炬,绝望与希望同在。鲁迅给我们看到的,是不受时代局限的真实和血性。

安逸中的人总是最容易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纸醉金迷中的人最容易死于纸醉金迷。把鲁迅的文章从书本中剔除,看似是为了青少年教育,实际上等于从基础教育中挖出了反叛和批判的精神。

溺爱孩子的家长乐于给孩子一个200%的安乐窝,让孩子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时,为应试教育而努力。当从未见过风雨,甚至从未从书本上听到过风雨味道的青少年长大后,完全失去了狼性,当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时,就会被时代默默淘汰,就像我们在这个时候选择默默淘汰鲁迅一样。

中小学教材删除鲁迅作品是时代的趋势,但也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删除文章容易,却很难教人认清社会的黑暗和生存的艰难。

迎合时代的方式有很多,但弱肉强食是丢弃盔甲和钢铁代价最大的一种。如果仅仅为了难懂而删除鲁迅的作品,倒不如将其从中小学课本转移到高中、大学的语文书中,让能懂的人读懂的书,人尽其才,文尽其用。

国家在发展,我们在爬山,过早的自满就会跌入深渊,时刻战战兢兢,自我激励才能走得长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30 13:36lightning[内蒙古网友]IP:3407646978
    他作品应该被珍惜和传承不是遭受删除和遗忘。
    顶0踩0
  2. 2020-06-21 01:31浅唱*小时光[重庆市网友]IP:3407085469
    鲁迅文章被删除是代悲哀!
    顶8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myweek英语作文5句话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左右 国庆小记作文 游白帝城作文 c位现象作文 古筝考级作文 晚霞的作文300字 普通话作文 美丽花园的作文 学期计划作文 会动的植物作文 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 寓言故事作文200 校园里的记忆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小康社会作文 早春作文400字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课间趣事600字作文 爱国故事作文400字 总分总结构的写景作文 读着作文 写麻雀的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重拾友谊作文600字 以排比句开头的作文 攻克难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