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开考首日 专家解析——今年高考题 看点在哪里

2020-11-25 20:00:01
相关推荐

核心阅读

高考作文题要求写主持词,考查的是什么能力?有些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数学卷文理不分科,命题趋势走向如何?2020年高考开考,今年的高考试题情况备受关注,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析。

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肩负各方期待,走进考场。

针对今年的高考试题情况,首日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年的高考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稳字当头,增强学生作答信心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Ⅱ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专家们评价:语文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

“稳预期,符合学生对试题的期待。稳难度,利于学生正常发挥。稳情绪,照顾学生的考场心情。”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陈志文分析,语文试卷结构稳定,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全国Ⅰ、Ⅱ、Ⅲ卷试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新高考Ⅰ卷、Ⅱ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同时,试题从素材选取、题目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不回避热点话题,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热点,都纳入作文命题的范围。

紧贴时代,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语文试题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很好地体现于语文素养中。”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谈道。

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视角提出写作任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北京卷大作文题中的议论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命题素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取自当下最新科技发展,并由此引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何杰分析。

据介绍,数学试题也发挥学科特色,将“战疫”入题。如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六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关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

全国Ⅲ卷文、理科第四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数学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九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考查,突出知识运用能力

“今年很多题目带有综合性,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做答,较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王宁谈道。

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语文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

如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等相关信息,试题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再如,全国Ⅲ卷作文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引导学生体会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上海卷作文题“转折”,引导学生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思维品质和能力。

记者了解到,数学试题也在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对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数学全国Ⅲ卷文、理科第十八题,给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人次的数据表,重点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统计模型的理解和运用。

“试题强化了对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陈志文分析。

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高考试题既要服务大学选材,又要对基础教育起到引领作用。”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谈道。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

比如,语文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设计了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对接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使教考衔接。

同时,语文科目新高考Ⅰ卷、Ⅱ卷,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在试卷的结构上,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试题也做了相关考虑。“2020年山东、海南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将有8个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依据《新高考过渡期数学科考试范围说明》,科学设计考试内容,重点关注实验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公共内容。同时,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关注新高考数学卷文理不分科的特点,关注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要求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专家分析。

原文转自:人民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 秋游作文400字 我爱老师作文 抓娃娃作文 350字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材料 初三学生作文 走亲戚作文 反省自我作文 培训英语作文 观后感600字作文 作文国庆见闻 挫折作文600字 高尚的作文 四级考试作文 成人高考作文 北京中考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银杏树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 小考作文 雾霾作文 高三语文作文 我的名字作文 工作文件 童话故事 作文 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