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歌鉴赏与写作:读《春晓》学写作

2020-11-26 03:45:01
相关推荐

就像这一片雪,白茫茫,什么都没有,却又暗藏生机;就像这一地落花,粉艳艳,任人践踏,却又化作春泥护花。大自然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却又韵味无穷。

《春晓》一诗,初读平淡无奇,反复读之,却又“语淡而味不薄”,让人回味无穷。

一、选材点要小

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是我们常写的题材。可越是这种常见的题材,要写出新意就越难。在面对这样的题材时,我们不要着眼于面,而应从侧面或一个点出发。

比如写“春花”,选材时我们不要从“春天有什么花”,“春花如何美”这个大的面出发,而是选择一个小的点。我们可以把地点范围缩小,不遍写一国之内各地的春花,可写“院子里的春天”,“奶奶家的春天”等;还可以把景物变少、缩小,不遍写百花而只写最爱,如“一树梨花即城春”,“春之语——逃之夭夭”等;或者从“花开放的姿态”这个点入手,着眼于“落花”或者“花骨朵”。总之,选的角度一定要小,不要求全,把一处景一个点写好才是关键。

你看《春晓》就是这样,写春景不写百花开放之态,而是捕捉自己晨醒时的所听所感,从春鸟、春雨入手,让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感官,写出画面感

写景状物,要善于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入手,写出画面感。

《春晓》一诗,诗人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春日迟迟,好梦刚醒,耳边听到的是处处鸟鸣,可能是燕子低喃,可能是斑鸠回巢,可能是布谷啼叫……回想起夜间的潇潇风雨,哗哗啦啦,不禁想到那满院落花……还有什么呢?诗人却“迎风户半开”,只写晨起时那一刹那的所听所感,不铺陈展开,把读者带入自己所创设的画面后,就戛然而止,剩下的大片独白,让读者自己去填充。而纵观全诗,却又有声有色,读者读之,就好像站在作者旁边,听到了、看到了诗人的心思一般。再看一例,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则是从视角出发,用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把读者的思绪引入墙内,让人情不自禁地设想墙内的春光;孟浩然则是用屋外的声音把读者引出屋外。寥寥几笔,便让春景冲破屋室的空间限制,活生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写景状物之时,要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充分用上,把读者带入我们所创设的画面后,也可留白,让读者充分想象。

三、自然真实,曲折多变

孟浩然的诗作,极其自然,所写之景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所用之词也极其常见、平凡,没有“奇”“硬”之感。

你看首句,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睡醒了,要知道,春天睡觉可最舒服啦,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是不是就像我们早起所说的一句:“啊,昨天说的可真好啊,天都这么亮了”一样,是不是说出了我们心里的感觉?再看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起床后会怎样啊,会发一会儿呆,发呆的时候便听到到处都是鸟叫声,那一声声“布谷、布谷……”是不是让人心生欢喜?听着这声声鸟叫,看着那半开的窗户,不禁想起了夜间朦胧时那淅淅沥沥的风雨声,那枝头上的花朵可又怎禁得起这潇潇风雨,想那院中定是凋落了无数花瓣吧!是不是极其平凡的词藻来描写极其常见的景象?更妙的是,只有短短20个字,诗人的情思却在不断变化。

由喜春到惜春,爱极了才会惋惜,惜春就是爱春。

《春晓》这首诗,孩提时代我们就会背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这首诗这么适合孩子呢?因为它打开了孩童的善良、关心之门。

为什么诗人醒来想到风雨就担忧那被打落的花儿呢?因为花儿也会疼啊!若是我们用此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是也会学着去珍惜身边的事物呢?这惜春、怜物之情,十分常见。再看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昨夜下了雨,那院里的海棠花可还好?想来叶子定是肥了,但那花却瘦了、凋落了,是不是就和孟浩然拥有了一样的惋惜之情。

诗歌中藏有情思,诗歌中有爱的身影,熟读之,我们也会变得像诗人一样多情、博爱。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树上的红花都凋落了,但我并不悲伤,因为,它们化作了春泥,明年还会盛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作文600字 描写人物的作文200 防溺水安全作文600字 六一 作文 对家规的看法英语作文 老师作文 作文用英语怎么读 校园题材作文 沙坡头作文 初中作文好句好段摘抄 少年的烦恼作文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作文 感谢自己作文600字 丰收的秋天作文三年级 介绍长城的英语作文 关于家长会的作文 初中作文随笔 梵净山景点介绍作文 春景作文400字 妈妈的小帮手作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文 狼山作文 假如我是市长作文 中国足球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怎么写 我爱吃的食物作文 一段特别的旅程作文 关于沉迷游戏的作文 初中生作文700字 生命的价值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