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习上“庸懒散”的孩子 消极情绪缠身 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引导

2020-11-26 07:30:01
相关推荐

“我家的孩子,如同一头‘倔驴’,拉着不走,赶着倒退,学习上太懒散了!”

“和这孩子的姐姐比起来,他真的很让我失望,我每天忙得要命,他却优哉游哉,做作业都拖拖拉拉,不让我省心!”

“听老师说,孩子上课的时候从来没举过手,他的手好好的,干嘛一整节课都没举手呢?”……

学习上“庸懒散”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做作业“磨洋工”的有之,性格执拗和家长对着干的有之,面对家长“狂风暴雨”式的谩骂体罚依然我行我素的有之……出现这种“油盐不进”的孩子,有些家长被气得身体某个部位“搭支架”也于事无补。可以说,这类孩子的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甚至比其他“学霸”级别孩子的家长还要多得多!

“我家女儿上学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来都没有为她操心过,而这个儿子从幼儿园到现在的这些年时间里,我每一天都督促他做作业,每一天都陪他写作业到很晚才睡觉,看到他现在这个没心没肺的样子,我真的好想哭!”听到一名家长的诉苦,我心中也不是滋味。但是,家长的眼泪如果能够唤醒这种孩子那颗“庸懒散”又冷漠的心,我相信大部分家长愿意以泪水浇灌孩子的成长。

孩子学习态度上“庸懒散”,消极情绪缠身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一: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太过“在意”,让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有一种倦怠感。

“马上去做作业,不要逼老娘动粗!”

“今天考试考了多少,考不好别怪老子翻脸无情!”……

一些家长,一天到头对孩子的学习总是采取“严防死守”的方式,哪怕做作业的时候也是一刻不停地紧盯着,生怕孩子偷懒。而对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更是非常在意。孩子做作业磨蹭,“含铁量”比较多的衣架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孩子考试完之后,“80分女子单打,70分男子单打,60分男女混合双打”,这正应了一句话——孩子是“铁打的”,家长是“打铁的”…… 在这些孩子看来,学习是为家长的“面子”而学,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而学,至于学习的其他意义,对其来说比一张从未涂抹的白纸还要“洁净”。

在长期压迫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可能孩子的成绩会保持在某一个阶段,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否持续到孩子读初中、上高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家长跟得了孩子一时,无法跟着孩子所有的学习时光。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这种“望子成才急躁症”很多时候等同于“揠苗助长”,在这种“高压紧逼”的监管下,孩子不知道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懂得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何来学习上的主动积极?

问题二:家长本身的生活态度并不积极,很难为孩子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一些家庭可能家庭出现了一些变故,比如与配偶离异的家长,往往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而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上或者是在生活上都比较消极颓废。这类家长的“标配”是这样的:女性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抱怨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男性家长则每天都可能过着“酒精考验”的生活,在酩酊大醉中甚至对孩子拳打脚踢……而家长自己的这种状况,却想要让孩子出人头地,甚至光耀门楣,轰动身边之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知道,消极的情绪会传染,家长工作上很有上进心,生活态度也非常积极乐观,那么孩子也可能承受得了“大风大浪”;而家长如果每天都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般只懂得抱怨,而把孩子当作自己“咸鱼翻身”的“底牌”,则注定此生要失望。

问题三: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漫无目的地混日子。

学习目标,如同孩子学习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孩子在接下去的学习中具体要做什么事都了然于心;学习目标,对孩子而言如同行学习过程中的“导航仪”,接下去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一清二楚。

一个没有教学目标的老师走进班级,肯定不晓得这节课要上什么内容,接下去照本宣科,其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是必定的;一个不懂得学习目标的孩子回到家里,不懂得接下去要干什么,那么在家的每一分钟都会如同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甚至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是必然的。

孩子在学习上“庸懒散”,家长该怎么办?针对以上这些原因,要想让学习上“庸懒散”的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改变,消极情绪不再缠身,家长朋友们不妨听听我这个一线老师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试试这样引导孩子:

(一)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要在“扶”与“放”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⑴把家长的强迫转变为孩子自己的需要。

曾经有一位校长在自己学校的教师面前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把一只公鸡抓到老师们面前,然后一只手抓住公鸡,另一只手把稻谷狠狠地塞进这只公鸡的嘴巴里。这个时候,那只公鸡拼命挣扎,死活不肯咽下稻谷。接着,这位校长把公鸡放下,把稻谷撒在离公鸡不远之处,并轻声呼唤公鸡过来进食。结果,30秒不到,公鸡就小跑过去,兴高采烈地啄起稻谷来。

同样的稻谷,同一只公鸡,为何这只公鸡对待食物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答案很简单,刚开始公鸡是被强迫进食的,这让公鸡非常不爽,那么它在被迫进食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会反感,也会反抗,哪怕稻谷真的是传说中的“美味佳肴”。同样的道理,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家,家长就发出“狮子吼”:“兔崽子,马上给我去做作业,磨磨蹭蹭的干嘛?想挨揍吗?”孩子在家长这样的“语言暴力”下,还会对作业产生好感吗?家长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戒掉这种语言暴力,把原本强迫的方式改一改,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比如在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循循善诱,让孩子懂得刻苦学习不是取悦他人,而是充实自己,擦亮自己的人生底色。

⑵让孩子在学习中有主动权。

上述的那只公鸡为何在第二次“进食”的时候,会在那位校长的小声呼唤中屁颠屁颠地过去啄稻谷呢?那是因为它有了主动权:地上刚好有食物,而它刚好又饿了,不吃白不吃。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也同样拥有主动权呢?举个例子,孩子刚回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好多话要告诉家长,比如老师今天夸了他,比如今天他又帮到了某某同学,比如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讲了哪一句有趣的话等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其去做作业,而是让孩子把深藏在心中的所见所闻说得差不多了再引导孩子:“你们老师上的课确实很有意思呀,那老师还要求你们做什么呀?”孩子可能会说,“老师要求我们完成一份手抄报,老师说应该这样画……”

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孩子甚至会把老师交代的如何完成作业的方法都侃侃而谈,这为孩子接下去做高质量的作业起到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在家长的注目倾听中,孩子在家有一种“存在感”,在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上有一种亲近感,在学习上自然而然也会有一些主动性和自主性。

⑶学习方法上的“扶”与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放”要相得益彰。

在很多时候,孩子的作业中有背诵、复述课文、写小练笔、数学题之类的作业,那么怎样让孩子背诵一段内容,怎样让孩子复述一个故事,怎样让孩子撰写一次小练笔,怎样让孩子完成几道数学题,家长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扶”是必不可少的。举个例子,孩子要背诵一篇文章,按照孩子平时死记硬背的方法,可能读上二十多遍还是背不了。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问孩子:“想不想知道快速背诵这篇文章的技巧呢?”孩子当然会随口应允。

接下去,家长可以用自己比较拿手的背诵方法教导孩子,比如关键词记忆法——把每一个段落中的关键词画出来,记在脑海中形成识记一篇文章的“骨架”,再用文中具体的句子给这些骨架“增添血肉”(熟读两三遍),那么一个段落很快就背下来了;其他段落可以同样如此“炮制”,在把前一段的最后一句和后一段的第一句连起来读上两三遍,一篇文章差不多就能连贯地背下来。当然,除了关键词识记法,还有卡片记忆法、线索记忆法、“脉络”记忆法等多种背诵课文的方式让孩子尝到用具体方法快速背诵的“甜头”,那么孩子就不会对背诵类的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反而会在学习的积极性上“更上一层楼”。

当孩子习得学习方法之后,家长就要大胆放手让孩子用学到的方法去实践,而不要全程如同“移动的监控探头”般紧跟在孩子后头。在孩子用家长教给的学习方法之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修订”自己正在借用的学习方法,力求“修订”后的学习方法与孩子学习的“契合度”更高一些。

(二)孩子的课余生活,既要有学习的乐趣,也要有目标的牵引。

⒈让学习与趣味活动“同频共振”。

课余生活如果只是干巴巴地做题目,未免会太过单调。在孩子的一些作业中,就算是味同嚼蜡的书面作业中同样潜藏着一些“趣点”和“乐点”,比如老师布置了一篇《一件难忘的事情》的作文作业。孩子回来之后耷拉着脑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作文范文中的套路写出来太无聊,自己肚子里也没有多少“干货”,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急着逼迫孩子去“憋”出一些文字来,而是干脆让孩子暂停做作业,可以直接陪孩子玩孩子喜欢的某个趣味活动,比如和孩子玩“贴鼻子”的游戏:家长和孩子分别蒙上眼睛,并在原地转上几圈,然后把相关动物的鼻子贴到动物画像的相应位置,接着轮孩子“上阵”……当类似的亲子趣味活动结束后,让孩子回忆家长和自己的一些动作、语言、神态、内心体验等方面,一一记录下来,并精准用到《一件难忘的事情》这篇作文中去,就算孩子写得不是很精彩,但也可以写出真情实感,孩子的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孩子学习上的积极性也会拾级而上。

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家务中习得学习的条理性,获得学会本领的成就感。

“孩子做好作业,把书读好了就可以了,家务什么的我全包了!”

“干嘛要让孩子学家务,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家长做家务,孩子是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在做家务这件事上,有很多家长都“不舍得”让孩子接触家务活。但我觉得,让孩子学习家务活,学会一些生存的本领,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在家里的成就感,让孩子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吃白饭”的,在家中有着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就拿洗衣服这种家务活来说,让孩子先浸泡衣服,在抹上肥皂粉,接着不断揉搓,然后针对比较脏的地方“重点照顾”,最后再用清水把肥皂泡全部清洗干净。洗衣服的整个过程讲究条理性,讲究“点面结合”,比较难洗的可以最后多花时间人珍惜。家长也可以趁机引导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要有条理:会做的题目先做,比较难的题目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最后认真思考。而孩子如果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何愁成绩一团糟?当然,让孩子学习做饭、学会整理房间,对孩子学习条理性的培养同样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⒊让孩子在目标的制定中拥有紧迫感。

某富豪给自己的孩子定了“挣上一个亿”的“小目标”,同样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定下某个“小目标”:比如让孩子在接下去一个月的时间内考出85分及以上的成绩。那么,为了这个“小目标”的实现,让孩子给出具体的计划,写在纸上,贴在墙壁上,一旦实现,家长立即兑现相应的奖励,这样孩子的学习动力马上就“满血复活”了。

(三)多与孩子积极互动,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1】让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多向孩子“请教”学习中的问题。

“孩子,今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些什么,能不能教教我呀!”

“课本中的这一题看起来挺难的,能不能给妈妈说说怎么做?”……

家长放下大人的“架子”,俯下身子倾听孩子这个“小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解题思路,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马上就会有所“回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该有的“演技”要具备,不能以敷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传道授业”。

【2】家长与孩子互相监督,在互相查摆问题中,共同消灭消极态度。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庸懒散”的“基因”,家长自己也不例外。节假日赖床、经常发牢骚、时不时把沮丧失落的神情挂在脸上,一回家就“机不离手,人机合一”等等“沉疴宿疾”不少家长都会具备。基于此,家长可以与孩子互相监督,孩子指出家长的不足后,家长欣然改过;家长点出孩子的“短板”,孩子自然也会痛快地采纳家长的意见。在互相查摆问题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消灭消极态度,让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用表扬之“光”驱散孩子心中庸懒散的“阴影”。

“你怎么这么粗心,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了!”

这一句话想必是很多家长都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如果把这句话稍微“润色”一番:

“一共10道题目,你居然做对了8道,进步挺大的,比上次好多了!”

后面这句话的“表扬”会让孩子心中产生一种无法言表的自豪感,并可能会再反省自己:“如果我10个题目全对了,应该比妈妈刚才夸的更棒才对!”

孩子学习上的消极情绪,源头在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负面评价,负面评价一多,消极情绪就溢满孩子的脑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会降到冰点。而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和他人的肯定,用表扬之“光”驱散孩子心中庸懒散的“阴影”,孩子的责任感也就上来了,其效果应该会比“当头棒喝”式的批评要强很多。

总而言之,改变孩子“庸懒散”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在学习方面积极上进,我们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但必须抓长抓常。在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方面做到“扶”“放”结合,既要有学习兴趣的浸润,也要有学习目标的倒逼,家长通过与孩子的积极互动、对孩子多鼓励与表扬等方式让孩子在学习态度方面逐渐走上正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片段 我美丽因为我坚强作文 那一次我真高兴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踢足球 锲而不舍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可爱的弟弟 一个拥抱作文400字 老师生病坚持上课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写事 综合素质作文立意 这是我的作文 四级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留点回忆给自己作文 写爱的作文450字 三年级课余活动作文 勤劳的人作文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与父母相处的英语作文 六年级上一单元作文 英语名片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题目 什么也是我的老师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 难忘的时刻作文 暖作文800字 开学的作文700字 我是向日葵作文 去天津旅游的作文 开学了作文200 关于雨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