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东方红一号50载征文」杨南生:固体发动机助推东方红卫星翱翔太空

2020-11-26 08:40:01
相关推荐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四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对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院人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50年前,在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奠基者、开创者,四院老领导、老专家杨南生院士的主持和带领下,四院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发射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发展进步。

当年,杨南生副院长曾带领四院科技人员亲临发射场,全程参与了火箭的发射飞行任务。201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0周年时,已经88岁高龄的杨南生副院长应约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追忆了当年四院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的艰难历程。2013年3月5日,杨南生副院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全体四院人的心中。

今天,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重新刊发杨南生副院长的回忆文章,重温老一辈航天人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也共同感受四院人经历的那段激情澎湃的倥偬岁月。借此让我们向以杨南生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无数航天老前辈的默默付出,才有了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对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作为当时的技术指挥者,在这特殊纪念日到来的时刻,对当年研制、交付和发射时的情景作些回忆,以飧读者。

“干打垒”里搞设计

四院在建院初期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研究成功一种聚硫橡胶复合推进剂配方,进行试验型固体发动机研制。这种发动机直径只有大约300毫米,研制它的目的不在于实际使用,而希冀经历一个发动机研制全过程,积累研制经验,探讨研制规律,总结研制程序,掌握研制技术。1965年7月到8月,通过了6发飞行试验考核,胜利结束了该发动机的研制。

在300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四院开展了直径770毫米发动机研制,极力想把这个发动机用于实际使用。恰在这年国家制定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据此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部门决定使用固体发动机作为第三级。于是从1966年开始展开了我国第一种可用于实际的固体发动机研制。

这个时候四院刚从四川泸州搬迁到还在建设中的内蒙基地。当时这基地只是一片黄沙中点缀着几处空壳厂房,再加几栋单身宿舍楼和一个用芦席搭建的食堂。至于生产条件,则只有一条拼凑起来的临时装药生产线。内蒙基地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到不堪而言的地步,那几栋单身宿舍楼成了睡觉吃饭、学习办公、设计画图的“综合楼”;有家室的人员则分散借住在基地周围一、二十里范围的农户家里,这住房却是土坯垒砌的“干打垒”;一日三餐几乎天天是窝窝头就土豆或白菜;再加上塞外的气候,地冻天寒、飞沙走石,真够人受的。但这一切困难没有吓倒任何人,整个队伍满腔热情、乐观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

发动机直径从300毫米一下子跨到770毫米,无疑是巨大而艰难的一步;总体部门提出的总冲和质量比等技术指标,对于新生的固体发动机来说,无疑也是够严峻的;加之工作环境是高空,按要求旋转;而且要求1968年就得交付。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这困难同样没有吓住四院人,我们充满信心知难而进,奋勇攀登。

我们首先确立了: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力求先进而不盲目追求先进的设计指导思想。据此确定了选择技术和材料的原则,对于再努力一下即可拿到手的技术和材料,力争使用;对于虽然已有进展但离成熟还较远的技术和材料,不盲目使用。

“文革风暴”中忙攻关

设计出图后立即投人试制。此时是1967年,全国正漫卷“文革风暴”,正常的工作环境受到影响,致使本来就够困难的试制工作更加举步维艰,既要克服条件差带来的困难,求解技术难题;又要排除动乱的干扰,扫除人为障碍。在111厂和211厂协作的发动机壳体试制,因为所用钢的硬度大、焊接性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四院派往协作厂的小分队与协作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才攻克了这个难题。

在攻关的过程中,他们是要冒着动乱造成的生命危险的。在工作秩序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试制,我和机关的有关人员就搬到生产区域去,吃在那里,住在那里;汽车没有人开了,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在各厂所站之间奔波;工作场所里常常空无一人,都搞运动去了,但是像装药生产这样的事情,一旦开始了就不能断,必须有人在岗位上坚持,遇到这种情况,我和机关管理的同志就挨门挨户去动员人们上岗工作。试制工作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向前推进着,但是始终没有停滞,这是值得庆幸的。

与试制同时进行的试车条件准备,如高空模拟和旋转试车设施的建设,提高测试精度的研究等,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艰难地进行着,同样是一步前进一番辛苦。

在此期间解决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技术难题是装药裂纹问题。我们指导药柱设计人员引入了粘弹性理论,分析装药产生裂纹的内在原因,逐渐解开了这个谜,认识到复合推进剂在慢速变形下的延伸率低于某个数值时,便适应不了装药固化降温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应力,就会导致装药产生裂纹。基于这一认识,遂对复合推进剂增加了高温慢速拉伸下的延伸率这样一项指标,要求它必须达到发动机所要求的水平,从而保证发动机装药不会产生裂纹。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确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装药裂纹问题。

三年拿出“真家伙”

真是困难压不倒英雄汉。第一台GF-02厚壁发动机终于在1967年底研制出来了,基本上符合质量要求,只是有些局部脱粘现象。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三结合”攻关的努力下,摸索出一套修补脱粘的灌浆方法,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候卧式旋转试车设施还未建成,便用简易的立式旋转试车台于1968年1月26日进行了旋转试车。但是,试车失败了。于是大家认真地进行分析,结果找出原因是因为旋转致使发动机头部沉积了过量的来自燃烧产生的三氧化二铝颗粒,导致头部壳体过热而烧穿,燃气遂从这穿孔处喷射出来,便把发动机推离了试车台。随后针对这个原因决定对壳体绝热层的设计进行改进。

改进之后试制了两台发动机,分别在1968年7月和11月,用抢修起来的立式试车台进行了试车。7月的试车,发动机全程工作正常,时间达41.8秒,唯一遗憾的是因试车台线路故障使发动机未能旋转。11月的试车获得圆满成功。但结果分析表明,三氧化二铝的沉积量仍然有些偏高,隐藏着一定危险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改进,推进剂研究人员突击做了实验,据此决定对推进剂配方加以调整,在确保稳定燃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铝粉含量;同时与总体部门做了协调,把发动机旋转速度减小。此后的多次试车结果证明,这样的改进可使三氧化二铝的沉积量降低到合理程度。另外,1968年,在当时的八院协助下,并使用探空火箭发射到高空,完全验证了点火系统的高空工作可靠性。

1969年开始发动机正样研制。这年是“文革”动乱最厉害的年月,所以这一年是我们最紧张、最艰难的一年。我们的研制队伍迎着困难,排除干扰,坚定步伐,奋勇前进,硬是在这一年里试验了15台发动机,包括在卧式旋转架上和高空舱内的热试车,当年9月如期给总体部部门提供了3台发动机,参加了在北京进行的全箭联合试车,结果表明发动机全部合格,可以完全满足总体要求。

1970年初,我们又进行了一台高空模拟条件下的旋转试车,依然获得圆满成功。此后即开始了交付状态发动机的生产,完成之后便结束了该发动的研制工作。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一共进行了19台试车,其中有5台是高空模拟试车,特别是最后5台是连续成功的。作为从直径300毫米的试验型小发动机一步跨越到直径770毫米较大型实用发动机,能达到这样高的成果,使科研人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从研制启动到发射成功,仅仅只有3年时间,这样快的研制速度,在世界航天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东方红卫星发射在即,4月中旬,我和钱学森、李福泽、杨国宇、任新民、戚发韧等同志一道从发射基地赶到北京,向周总理等领导同志汇报关于卫星、火箭发射前的测试与准备情况。此后,中央批准了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那个让中国人自豪和振奋的日子。那一天,我率四院试验队在20基地参加了卫星发射,圆满完成了发射准备工作。当长征一号火箭轰鸣着升上天,在一定的高度上,四院提交的发动机最后有力的一推,使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方案设计,进人轨道,环绕地球飞起来,一曲《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播撒人间,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太空时代揭幕了!此时万众翘首,欢呼雀跃。我站在寒风飞舞的沙漠中,凝目长空,心潮澎湃:我们航天人要为祖国做出更多、更大贡献,创造更多奇迹的誓言,油然荡漾在心海中。

他是我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

他是我国首批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他是被钱学森誉为“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

他是四院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永远的导师”。

供稿:杨南生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曾任四院副院长

编辑:林钰昆

审核:荣元昭

疫情防控

1. 院党委致全体四院人和家属的一封信

2. 院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 节后复工“秘籍”人手一份

4. 阻击疫情,我们全力以赴

5. 这些举措正在落实,这些人们正在坚守

6. 四院让疫情防控与科研生产“双赢”

7. 复工复产,四院开启加速度

8. 四院复工提速喜迎开门红!

9. 形势向好,防控要求绝不降

10. 四院驻京及外地企业生产经营加油干

11. 地处湖北襄阳的42所复工啦!

12. 奋力谱写四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3. 四院降半旗,悼念烈士、祭奠英灵

◆ ◆ ◆ ◆ ◆

战疫故事

1. 四院二月“封面人物"

2. 四院三月"最美面孔"

3. 四院职工捐款72.7万元支持抗疫

4. 战“疫”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

5. 战“疫”一线,党员冲锋在前

6. 战“疫”一线,他们是最美丽的风景

7. 抗击疫情“急先锋”复工复产“排头兵”!

8. 四院人宅出“人生新高度”

9. 离退休职工,你们安全了,我们才安心

10. 你们是四院“两大战役”中最美的女神!

11. 让青春在两大战役中闪光

12. 扶贫干部:不忘“战疫” 惦记“春耕”!

13. 四院白衣战士:妈妈,我不能碰您么?

14. 你为航天铸剑,我在火神山与死神赛跑

15. “你放心援鄂,这场仗咱俩一起打!”

16. 等你凯旋,我再做你的新娘!

17. 鄂陕交界上演的一次航天产品交接

18. 四院产品紧急驰援多地送上及时雨!

19. 这有一群给战疫送“弹药”的人

20. 他们奔驰2500公里把产品送到了文昌!

21. 航天薄膜擦亮“雷神山”天使的眼睛!

22. 7天6夜,一场不能输的售后“战疫”

23. 航天医院这些值得记忆的数字密码

24. 中天火箭紧急驰援四川凉山

25. 航天职工家属的战疫情书

◆ ◆ ◆ ◆ ◆

专题宣传

1. 固体动力拓宽星宇深空

2. 固体动力让生活更美好

3. 有一种幸福叫“有人牵挂”

4. 四院与载人航天那点事

5. 四院与长征火箭那点事

6. 邓红兵院长寄语班子成员和机关领导

7. 邓院长任书记与院属单位党政正职谈话

8. 大兴机场高速用上了四院航天“黑科技”

9. 四院“法宝”护航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10. 今年形势任务的这8个问题你必须回答

11. 面对艰巨任务型号两总该这么办

12.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院这么办

官方网站:www.aaspt.net

官方微博:http://weibo.cn/aaspt

投稿邮箱:htgtdl@126.com

主 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企业文化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