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英伦四强不能组成英国队?是他们不爱国吗?

2020-11-26 09:55:01
相关推荐

“危机恰恰在于,旧的正在消亡,新的尚未诞生,许多病症纷纷在这青黄不接的事情冒出头。”——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

记者:“首相,您圣诞节想要什么礼物?”

戈登-布朗(Gordon Brown,1951-):“我希望2012年奥运会,有一支代表英国的球队。”——2008年,唐宁街记者会

布朗首相为组建一支英国代表队操碎了心

“四国分立”有缘由

在哈布斯堡王朝日渐衰落的年代,波西米亚(Bohemia)以独立国家身份申请加入国际足联的会员,希望国际间认可其在运动赛场上的主权,有意以此作为捷克独立建国的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竞技(Athletic Bilbao)两支俱乐部一直是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建构民族认同,与西班牙王国对抗的主力角色。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迪纳摩队(Dinamo Zagreb)和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Red Star Belgrade)也在足球场上拉开克罗地亚独立战争的序曲。这不是比喻,他们真的开打,球赛演变成一场全武行。克罗地亚极端分子群体攻击他们的塞尔维亚对手和南斯拉夫联邦警察。

萨格勒布与贝尔格莱德的比赛引发足球战争

除了上述案例,想象的共同体也曾在更正式的场合上演其它形式的公开行动,但很少能像足球一样盛大且自动自发。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推行过更多有意识的文化介入和文化发展,但就某种程度而言,只有真正回到大众层面,国家才是活的,才能够被发明出来。

新时代的国家意义为“想象的共同体”

在大英帝国的垂暮之年,不列颠群岛的足球场内也上演着追求国家认同的政治观。并非所有征兆都是病症,但期间不乏短暂的新气象,但衰败的迹象确实存在。一个堂堂奥运主办国,足球是国民运动,怎么会连组织一个国家队都这么困难?对英国这个病人来说,更大的警讯在于,这件事竟然是首相最大的政治愿望。这有部分固然证明了布朗首相对足球的热爱,以及他孜孜不倦钻研细节的工作狂倾向。但他这番话并不只是作秀,还表现了深谋远虑的政治观,如同布朗本人曾主张的:“关于英国的未来,所有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几乎都与‘何谓英国’脱不了干系。”

旗帜之下,何谓英国?

当初之所以会产生国家队争议,乃是因为世界足球的运动地理学脉络,与奥运的发展有所不同,不列颠群岛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的足球总会分别成立于1863年至1880年间。当年似乎没有谁会建议足球应该照一个英国的基础经营,新成立的足球总会如同圣公会(Anglican Church)一样,皆依循文化/国家的界线组成。英国的这四个构成国,被很古典的合称为“家国”(The Home Nationas)。

严格上讲,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代表队并不是国家队,而应被称为“家国队”

整个19世纪,所谓国际足球就是这四个家国间的竞赛。1886年,他们共同组成国际足球规则的制定机构,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简称IFAB)。现今统筹世界足球赛事的国际足联则一直要到1904年才成立,创始国也未包含英国。眼见7个欧陆国家足球机构才刚展开翅膀,就孵出这样一个碍眼的计划,四个家国讲好听是不感兴趣,讲难听则是心怀敌意。刚刚萌芽的国际足联不像现在地位崇高,他们急欲拉拢英国的所有构成家国入会员。四个家国向来没有认定会合并成一个“英国足球总会”。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享有如此待遇。波西米亚要求脱离奥匈帝国加入的提案遭到拒绝;德国要求按照每个 “邦”都有一个席位,同样也遭到驳回。

IFAB目前也在正常运作

1947年,“大不列颠队”(Great Britain)与“欧陆联队”(The Rest of Europe)举办了一场友谊赛,为战后经费拮据的国际足联募款,同时庆祝家国回归国际足联管辖。他们在两次大战间期两度脱离足联,整个1930年代都避不参与国际足联事务及世界杯足球赛。国际足联本来有“一国一队”的规定,但作为交换回归的代价,国际足联制定的新章程破例允许联合王国的四个家国分别加入,成了规定的唯一例外。从此之后,“大不列颠队”只再出现过一次,1955年他们穿上北爱尔兰的球衣对阵欧洲联队,庆祝北爱尔兰足总成立75周年。

最近一次英国代表队出战于1955年

奥运会与我无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创立于1894年,没有比它更早成立的奥运委员会需要它去协商,也没有任何机构比它更悠久、更有实力,需要它去配合。事实上,是先有国际奥委会,各国的奥委会才应运而生,不像国际足联只需要管好足球,国际奥委会要管的运动项目范围更广,但其中多项在英国已有全国性的组织。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就与国际政治情势有更密切的关系,向来处理国家认可的问题,必须步步为营。因此,在国际奥委会由上而下建立了全球运动秩序的同时,派队参加奥运会的,一向是英国奥委会,而不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奥委会。其中,英国的足球代表队在其他本土足协的默许下,历年都又英格兰足总主持出赛。但因为奥运足球赛的形式尤未成熟,赛事的重要性也低,也没什么好让任何足球行政官员操心的事。况且英国代表队表现太差,1860年是最后一次通过资格赛,1972年后更索性放弃参赛。

英国媒体曾幻想出2012年强大的英国代表队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格兰足总小心翼翼的支持组成“英国代表队”的构想,但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足总并无此打算。不止如此,他们还坚决反对这个构想,理由也很充分。因为过去30年来,英国在统管足球的委员会里占了太多席次。国际足联高层不论于公于私,都已经对此表露出明显嫌弃,英国不只一个国家内又有四国四队,而且每个家国还必须保证拥有副理事长的职位,在国际足联理事会八个席次中就占了四个,理事会又到现在还是足球比赛规则的监管单位。英国的各个足总十分在意这种指责,即使职业球员在1984年获准参加奥运会(不过只能组成U23队伍),四个家国都表示绝不参赛。1992年和1996年奥运会,苏格兰队两次靠着U21青年队在欧洲赛事的表现取得奥运资格,但拒绝出赛。英格兰队在2008年也是一样。

英格兰青年队相当具有竞争力

尽管国际足联发出声明,布朗首相也在三保证,凯尔特地区足总(The Celtic FAs)一样不领情,认为自己要是现在低头,合组了英国奥运足球代表队之后,在奥运以外的赛事压力也会节节攀升。对某些人而言,这攸关的并不只是个别足协的存亡。前苏格兰教练克雷格-布朗就说他“宁可以苏格兰的身份输球,也不想以英国的身份赢球。”苏格兰足总明确表示,足总不会阻止任何苏格兰球员加入英国代表队,但是球员会受到“教育”,让他们知道在球迷眼中,这是叛国的行为,是为了一己之利罔顾群体利益。

苏格兰球员被警告不得代表英国队出战

从英国最后一次参加奥运足球赛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事都有所改变。一方面四家国在国际足联内的地位越来越岌岌可危,使得英国代表队的提议在凯尔特地区足总眼中都像是“诱人上钩的骗局”。除此之外,自从爱尔兰独立以后,“英国特色”从未像现在一样,那么泛政治化且争议重重。布莱尔与布朗首相执政期间,在苏格兰与威尔士推行权力下放,在爱尔兰也推动和平发展有所成就,使移交政府重回北爱尔兰的议会大厦。

但工党政府这时候发现,自己官方上领导的大不列颠王国,不论人口组成或制度面上都越来越英格兰化。由于极端的英格兰种族民族主义规模虽小,但活动频繁。工党政府一方面担心这一点,一方面又清楚知道,若是少了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广大民意支持,只有英格兰的政治体制,对工党大为不利。布莱尔和布朗因此都积极提倡所谓的“英国特色”。他们最成功的策略是和王室成员保持友好,下自带安娜王妃去世后进行公开操作,上至热情举办2002年女王在位50周年的纪念活动。相较之下,面对盛极一时的“酷不列颠尼亚”(Cool Britannia)风潮,工党政府笨拙的想加以利用,试图靠文化产业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重新打造英国的品牌形象,结果并没有那么顺利。更失败的是千禧年空洞的庆祝活动,活脱脱只是在强调伦敦不成比例的财富和权力,在这样的时空脉络下,组成一支英国足球队参加英国奥运会的想法,不仅来得太晚也过于理想化。

“酷不列颠尼亚”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布朗首相不在其位之后,还是收到他的圣诞礼物。2011年,英国奥委会宣布四支足球家国队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2012年将能够看到英国的男女足球代表队出赛奥运会。饭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讲。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足总一听到就立刻跳出来打脸说:“根本没有和我们讨论,哪来的什么历史性协议。”事实上,组成英国代表队是英格兰足总单方面的责任,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都通过了这项动议。

英国最终派出了一支没什么竞争力的球队出战伦敦奥运会

代表队制度上的英格兰特色,在任命斯图亚特-皮尔斯(Stuart Pearce)出任主教练以后昭然若揭。球员时代的皮尔斯以身披英格兰战袍时如疯狗般凶猛的表现文明,自家院子里还会定期竖起巨大的圣十字旗。当时的女子队教练霍普-鲍威尔(Hope Powell)是个伦敦黑人女同性恋。这就是英格兰。保守党的体育大臣休伊-罗伯特森(Hugh Robertson)被迫拉下脸乞求:“我知道有政治因素,我知道道德敏感,但拜托行行好,我们能不能先把政治摆在一边,专心谈谈运动员的事。”他的恳求没人理会,各家国的球迷团体也都猛烈反对这项计划。某些地方也是听得到支持者声音的,尤其是英格兰与苏格兰混血的族群,他们不屑于支持英格兰队,认为英国代表队会是更自在的归属。只是他们的族群人数太少,分布也太稀疏。

皮尔斯来当英国队主教练,这个意图太明显了

办奥运,激发爱国情

2012年伦敦奥运会必然会为想象的英国共同体带来集体回忆,但这个角色不会由英国足球代表队来扮演。事实上,成功粉碎英国民众对奥运会的淡漠嘲讽、麻木无感和批评炮火,激起人民情感与爱国潜力的根本不是运动赛事。西蒙-库珀在观赏开幕式典礼时形容:“我发觉自己怪怪的,胃里面一阵翻江倒海,一开始还以为是运动卖场的可疑鸡肉三明治害得我吃坏了肚子,但后来我认出了那是什么感觉,那是英国人的爱国情操,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著名足球作家西蒙-库珀

导演丹尼-鲍伊(Danny Boyle)别出心裁的用英国庶民文化史上的种种场景,编排出一连串表演场面,运用了电影、有线电视和马戏团的视觉语言,半是浩大的西区音乐剧,半是壮观的摇滚演唱会。典礼开场首先出现的是一段英格兰乡野的景象,好像儿童频道会看到的一样,讽刺味十足。接下来进入现场表演,用音乐剧《雾都孤儿》(Oliver!)的风格展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艰苦与奇迹。之后快速带过战争与哀悼,有凯尔特诸国串场演出,由蒂姆-伯恩斯-李(Tim Bernes-Lee)代表的英国科学研究者也登台亮相。不过,情感最高峰是留给了王室与名人,流行音乐和公费医疗:魔法保姆玛丽-包平斯(Mary Poppins)与国民保健署联袂现身,詹姆斯-邦德带来的女王跳伞入场,贝克汉姆划船传递火把,保罗-麦卡特尼和憨豆先生粉墨登场。到头来,整场表演的意义含糊,但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十分像是民众日常对于“英国特色”的片段认知,因此能引起共鸣。

女王跳伞成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噱头

这个国家已经准备好透过奥运看见自己,只差在赛场上获胜就能让刚燃起的爱国火苗熊熊燃烧。接下来两个星期英国奥运代表团摘下了国家自1908年以来最多的奥运奖牌,包括29枚金牌。BBC运动台的爱国火力全开,董事长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甚至不得不提醒他们,奥运会有205个参赛国,别忘记多报道一些其他国家的动态。

一枚枚金牌激发了英国国内的爱国热情

不过,对大多数评论者而言,英国特色突然窜红,确实值得额手称庆。桑德布鲁克就是最开心的一个,他切身感受到那种喜悦,在《每日邮报》上写道:“看到这么多英国运动员,一边听国歌响起一边抹眼泪,那么多米字旗飘扬却无需为热情感到愧疚,实在是感人至极。”不论左派右派在报章媒体上都有许多相似的言论,奥运会与其展露的英国特色受到各种形式的赞美。奥运志愿工作者无偿劳动却亲切友善。军人也展现出国家的团结与服务精神,与低劣又爱钱的私人企业G4S形成鲜明对比。G4S在该年夏天居然未能履行与主办单位的合约,因而被刻画成反派角色。

虽然被指“寒酸”,但奥运开幕式仍有震撼之处

赛场上的胜利要归功于科技创新、技术专业结合上个人的努力,有时这也被视为是使英国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强项。所有英国赢得的奖牌当中,索马里出生的伦敦人田径选手莫-法拉(Mo Farah)在长跑项目夺下的金牌,最能反映出新时代英国特色。桑德布鲁克自然把莫-法拉摘金拿来影射政治:“后殖民年代,有什么比一个团结包容的国家更有象征意义?对于那些坚持英国特色已死,多元文化才是未来的人,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回答?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能打脸那些心胸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妄想分裂我们的国家,把英国拆成细小的碎块。”

法拉为英国获得的金牌成为新时期国家认同的一部分

被妖魔化的工人阶级

在各界沾沾自喜、大放厥词的时候,奥运足球锦标赛虽然也吸引了上百万观众,但几乎没有挤进主流奥运报道。英国男子与女子代表队虽然都通过了小组赛,但都在16强赛败下阵来。此后足球就从奥运新闻和奥运论坛上消失,一切都要到奥运结束后制作第一篇回顾报道,英超赛季也开打了,足球才重新回到奥运故事当中,只不过这时候足球没被当成“英国特色”的使者,反倒被视为索多玛和蛾摩拉,是万恶之源。杰弗里-惠考夫特(Geoffrey Wheatcroft)就恶毒的碎嘴道:“我们从自行车手、皮划艇赛手和长跑选手光明磊落的表现,回到一场巨大的嘉年华。那里会充满作弊、粗暴和贪婪,它名叫英超。”无数的文章曾责问道:“为什么足球选手就不能和奥运选手一样?为什么足球观众不多效法奥运观众?”

英格兰球员们被指粗野、贪婪,缺乏忠诚

这类说法当中,很多都存有隐而未宣的假设,奥运期间触发的一项类似争论说的比较明白。萨顿信托当时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奥运代表团内有近四成选手上过私立学校。奥运的国度尽管种族多元,偶尔也会出现工人英雄,但其实是中产和上层中产阶级的活动。可是足球的主要观众,最重要的是所有足球运动员,都来自工人阶级。在惠考夫特看来,既不文明也不爱国:“我们那些薪资破表、过度受宠的足球运动员对俱乐部都少有忠诚可言,对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哪里像奥运会把爱国主义的污名打磨得焕然一新。”

相比足球运动员,奥运选手的社会出身更高,受教育更好

当代英国普遍将工人阶级妖魔化,他们只不只被骂窝囊粗俗,现在还背负起叛国的指责。为足球与足球运动员辩护的人很少,《独立报》的记者山姆-华莱士(Sam Wallace)是少数深入探讨足球儿童生活的人。这些踢足球的孩子人生复杂且困难重重,从国内最弱势的村镇社区被征召进入球队,要在现代足球疯狂的世界里找到个人与职业生涯的道路。布朗首相的愿望成真,伦敦奥运帮助形塑了新时代的英国特色,但在这样一个英国,支持保守党与自由党联盟的人远远多过于新工党政府的支持者。英国特色未死,但以它现在的形态,不可能在足球界滋长。只要看看过去20年来英国四个构成国的国家足球认同,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奥运选手一定带着爱国情怀去参赛的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 三年级春节作文3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 改变作文600字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