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庆北碚:5代人对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众阅读变迁

2020-11-26 18:40:01
相关推荐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这是许多跨时代阅读者读书的动力,而如今,新时代的阅读者则认为,读书让人自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成长故事。近日,一场跨越年代的对话在西南大学展开,从“60后”到“00后”,5代读书人分享自己的阅读记忆,解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大众阅读变迁。

阅读分享会现场。

蒋登科:读书对我来说是很幸福的事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小的时候无书可读。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全班二三十个孩子只有三本教材,当时老师用装订的草稿纸,给我们每个人抄了一本书。”1965年出生的蒋登科曾两次荣获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作为“70年代”阅读者,他更习惯阅读纸质图书。现在,他的家中堆满了书,堪比私人图书馆,每一本书都舍不得丢。从无书可读的童年到“如饥似渴”的青年,仿佛就在昨天。

“70年代”阅读者蒋登科进行分享。

没有课外书,他就读词典和旧报纸。“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从扉页开始读,还有一个办法是去生产队找没人要的旧报纸读副刊,读完还要抄下来。”大学时期,随着大量书籍引进,蒋登科与同学们利用一切休息时间阅读,“过去听都没听过的图书突然引进了,我们真是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周末、晚上都在读,有关个人情感、恋爱的问题都不在讨论之列。”经历过书籍匮乏的年代,他养成了爱书惜书的习惯,读书对他而言,是件“很幸福的事”。

郑劲松:读书让我们真正不孤独

“我们的读书视野非常开放,大学一年级就有很多同学在读康德、黑格尔的书,寝室经常因为对书籍的不同看法展开辩论。”“80年代”阅读者代表郑劲松,1991年毕业于原西南师大中文系并留校工作至今。他的大学时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国内外优秀丛书相继涌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阅读。

“80年代”阅读者代表郑劲松进行分享。

可读的书籍越来越多,但购买前总要思量再三。“那时候我们师范生每月有三十四斤半的粮,就在饭票背后写上日期,省着吃,攒钱买书。”回忆起那段时光,郑劲松印象最深的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当时那本书一块七毛六,买不起,就每天去新华书店‘蹭书’看,看久了还要被营业员赶。”就这样一眼又一眼,把《百年孤独》读完了。后来,这本书他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因为“读书让我们真正不孤独”。

“1991年涨到七块六,我买了一本。前几年这本书正式获得中国授权,我又买了一本,只要二十几块就能买到精装本了。”郑劲松感叹,过去一本新书发行,第二年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现在新书出来,很快就能在图书馆看到。

秦红雨:读书改变命运

秦红雨1999年上大学,属于“90年代”的阅读者。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而他正是被书籍改变命运的人。

“我生长在农村,小学出过最远的门就是县城。”如今在西南大学任教的秦红雨回忆年少的读书时光很是感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应该为自己的世界而奋斗,让我看到了我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该怎样去努力。”书中描绘的世界和道理激励着他不断去阅读、去学习。“买一本喜欢的书要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地方。”一天天坚持下来,书籍让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也给了他勇气,为自己添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面对读屏时代的到来,他建议阅读者学会“穿越”,看到屏幕背后的本质,借助媒介找到自己生命的钥匙,获得阅读的巅峰体验。

郭帅:读书是生活方式,是自由

生于1988年的青年教师郭帅代表着“00年代”的读书人。与前辈不同,他的读书环境更加宽松自由,书籍种类繁多,可供阅读的渠道也更多了。对他而言,读书意味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真正的文学阅读体验是从金庸开始的,一本400多页的《倚天屠龙记》,我们全班拆成几十页轮着看,把书看得油汪汪的。”郭帅说,读书对他而言意味着自由。在他的回忆中,《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那时候郭敬明、韩寒这些名字在同学之间很有人气,大家写作文总要模仿引用几句。”

到了大学时代,郭帅重点学习了鲁迅与王小波的文章。“到我们大学的时候,书太多了,有点自由到盲目。”经历了从海量盲目阅读到有针对性选择阅读的转变后,他强调,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也不能忽略精神世界的丰满,“要精读、细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孙澜僖:通过阅读看世界

生于2001年的孙澜僖代表着“10年代”的读书人。在成长过程中,她的阅读并不局限于纸质书籍,阅读选择也更加注重个性与共鸣。

“书中世界很重要,但我们更要认真体验生活。”在孙澜僖看来,阅读是个广义的词,除了纸质书,网络、音视频阅读甚至生活感悟力都是她的阅读方式。2018年到西南大学文学院就读前,她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个人文集。

从小受到热爱文学的父亲的影响,她的阅读始于咿呀学语。纸质图书中,她最喜欢《中国神话故事》,书中浪漫的想象,激发了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要保持具有想象力的能力,不仅要看到书中世界,也要用心去看世界、看生活,要重视阅读环境的选择。”她希望,每个同龄人都能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找到能够引导自己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

阅读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大学生。

70年,中国人的阅读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不仅阅读书目走在百花齐放的路上,书籍形式也从纸质变为电子。阅读场所由家庭、图书馆延伸到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新型阅读空间,而且与公益、电影、社交等领域玩起了跨界。目前,我国有近600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超过40万种。新一代的阅读者,面临的烦恼是选择困难和阅读碎片化。

面对当下的阅读新变化,蒋登科建议新一代阅读者要有选择性的去读书,要注意难度阅读、专业性阅读。“不要随便去读鸡汤文,这会消磨人的思想轮廓,也不要碎片化阅读,尽量系统的、完整的读完一本书。

(作者: 李嘉会)

(作者单位: 北碚区融媒体中心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