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管仲和鲍叔的情谊 “管鲍之交”背后的故事 远比史书精彩

2020-11-26 23:25:01
相关推荐

因为今年高考作文,管仲、鲍叔和齐桓公火了一把,在高考材料里面,管仲有才能,鲍叔能知人,齐桓公有气度,三人合力让齐国成了春秋五霸之首,看起来每个人各司其职,形成一个win-win-win的局面。

有个成语 “管鲍之交” 就是讲管仲和鲍叔牙互相信任的关系。

但很奇怪,你看材料里说,做生意的时候管仲给自己分得多,打仗时管仲三战三走,鲍叔仍然坚持信任他。管仲差点射死齐桓公,最后鲍叔还推荐管仲做相邦。临了,齐桓公问鲍叔是否能接替他做相邦?管仲居然还说不行。

好像一直是鲍叔单方面无条件信任管仲,管仲似乎不太够意思。

中国人一直提倡德才兼备,“德”是放在“才”前面的,管仲虽然有“才”,但“德”似乎欠缺点,所以司马迁最后也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那为什么他们两人能被作为知己的典范?

故事要从管仲和鲍叔牙早年说起。

管仲的谋略

管仲,又名管夷吾,姬姓,据说是周穆王的后裔。不过在春秋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孙子弟家道中落也比比皆是,至少管仲家到他这代和平民也差不多了。

这就有了早年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想来鲍叔应该家里条件还不错,所以也不在意管仲老占便宜,反而认为他要赡养老母,多拿些钱也无可厚非。

后来管仲和鲍叔参与了齐国和卫国的战争,管仲贪生怕死,三战三走,别人都看不过眼,还是鲍叔为他解围,说管仲尚有老母要赡养。

鲍叔凭借不俗表现,当上了齐国大夫,而管仲仕途相当不顺,三次当官都被罢免。

古人说三和九,并不一定指精确的三次或九次,三是多次,九就是很多次的意思,可见管仲混得相当失败。即便如此,鲍叔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维护他。

到这里,一直是鲍叔在关照管仲,直到鲍叔遇到了一次人事任命。

话说管仲和鲍叔刚进入齐国政坛时,正是齐僖公时期。先要说明一下,春秋五霸并不是同一时期有五位霸主,而是不同的五个阶段,你方唱罢我登场。

齐国是周天子给姜太公的封地,所以齐国国君都姓“姜”,齐僖公时期正是齐国跃跃欲试的时候,当时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姜诸儿、姜纠、姜小白。

另外齐僖公还有两个女儿更有名,就是宣姜和文姜,据说都是大美女。当然有时候美也是一种罪,关于这两位,诗经里专门有她们“红颜祸水”的记录,我们先按下不表。

齐僖公想让鲍叔当公子小白的辅佐大臣,鲍叔却认为这是齐王对自己能力不满意,不让他辅佐嫡长子,于是故意躲在家里不接受任命。

当年周公旦分封天下时为了避免继承问题,所以制定了“嫡长子”制度,也就是不管有多少个儿子,不管能力怎么样,第一继承者就是长子。

但是,春秋战国是乱世,各国之间都是通过互相联姻来巩固势力,很多都是政治婚姻,往往一个国家的继承人问题会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

此时管仲特地去找鲍叔,帮他分析当前局势,他说齐僖公的三个儿子中,公子诸儿是长子,但他的母亲出身并不高贵,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母家都是贵族,所以最终齐王只能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产生。

“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

而剩余两位公子,管仲继续分析:

“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 而怜小白之无母也”。

公子纠的娘家是鲁国,公子小白的娘家是莒国,我们今天讲山东是齐鲁大地,其实齐国和鲁国一直不对付,所以齐国国内对于公子纠的母亲没什么好感。而公子小白母亲早逝,国人都可怜小白的身世。

另外管仲还有一个惊人的洞察,“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所以管仲认为,最有机会成为齐王的是公子小白。

于是,管仲极力劝说鲍叔去辅佐公子小白,自己去辅佐公子纠。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政治投机,风险对冲,两边下注。这是没错,但要注意到,两边下注必须是信任度极高的人才能执行,历史上干这种事一般都是血亲,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管仲和鲍叔的关系不一般。

一场生死赛跑的背后

齐僖公死后,公子诸儿作为长子,成了齐襄公。

我们前面提到的齐僖公的女儿都是大美女,其中的一位,文姜,在未出嫁时就和哥哥齐襄公不清不楚,后来嫁给了鲁桓公。所谓好事不出门,八卦传千里。

这事情最后还成了《诗经》里的一篇《诗经·齐风·南山》。后来有一次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到齐国商谈,结果借此机会和文姜再续前缘,文姜干脆夜不归宿。

鲁桓公头顶一片草原,更是觉得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于是大骂文姜。可以想象,文姜如果回到鲁国,这日子肯定不好过。这齐襄公也是个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酒席上把鲁桓公灌醉,让自己叔叔彭生送他回去,半路就把鲁桓公给干掉了。

事情当然不算完,鲁国说要找凶手,文姜自然是不能送回鲁国,结果齐襄公就把自己叔叔彭生卖了,这场闹剧以彭生被杀了结。

普通人可以拿这事当八卦看,但管仲和鲍叔不行,今天可以把叔叔牺牲掉,明天干掉几个弟弟就更不在话下,况且,这两个弟弟还是潜在王位继承人。

于是他们就此分别,各自带着一位公子,回到了他们的母家避难。

之后的情况也正如管仲所料,对齐襄公不满的几个贵族发生叛乱,齐襄公被齐僖公的侄子,也就是堂兄弟,公孙无知给杀了。而公孙无知也很快被不满他的人给干掉了,于是就有了那场“生死赛跑”。

公孙无知死后,齐国群龙无首,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谁先回到齐国,谁就更有机会成为齐王。根据记载,公子小白和鲍叔先出发,管仲怕赶不上,于是自己先出发去追公子小白,管仲确实追上了小白,并且号称成功射杀了他,而实际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最后导致公子纠赶到齐国时,公子小白已然即位。

我们来细读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一个国家的国君,怎么可能以先来后到决定?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

当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部高、国两家贵族商议,把在莒国的小白召回来。联系到之前管仲的分析,公子小白在齐国有更高的声望和人脉,他得到的是齐国贵族的支持。

所以,齐国内部支持的是公子小白。

假如都内定了谁是齐王,那么这场赛跑到底有什么意义?

当然是有意义的,尤其对于鲁国来说,齐鲁一直以来关系都不好,趁着齐国内乱,鲁国当然要趁火打劫,况且,他们还有一个重要棋子,那就是公子纠。

假如公子纠能成为齐王,对鲁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即使落后,公子纠也必须出马。

然而微妙的地方在于,为什么只派管仲去拦截公子小白?一个更合理的方法是让管仲带着几个武士一起去,毕竟管仲又不是专业刺客,况且牵涉到王位,事关重大,理应更周全些。

事情后来的发展也很奇怪,管仲说自己射杀了公子小白,然后公子纠一行人慢悠悠地赶往齐国,不但没能阻止公子小白即位,还让他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管仲仅凭一箭就判断击杀成功,以他后来的行事风格看,这根本不像管仲。退一步说,即使小白被杀,那公子纠也应该尽快赶回齐国,以免夜长梦多。

结合之前管仲对未来齐国继承人的分析,有理由相信,管仲在这件事上做了“手脚”。

这当然是鲁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于是齐鲁又来了一战,有了充足的准备,加上本来国力就比鲁国强,这次齐国又赢了,公子小白终于成了齐桓公。

后面就有了鲍叔力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齐国开始强大。

假如我们复盘一下,你会发现,只有这个结果是对管仲和鲍叔最好的结果。

如果公子纠即位,公子小白肯定会死,而管仲也不一定能救鲍叔,因为公子纠的背后还有鲁国,管仲作为辅佐大臣未必能有多大的权力。

而对齐国来说,公子纠并没得到贵族的支持,况且还有鲁国的干涉,很可能会重蹈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的覆辙。

这会不会太阴谋论?管仲是不是在公子纠出发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我们不得而知,但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和管仲一起辅佐公子纠的还有一位臣子叫召忽,当年管仲和鲍叔分析齐僖公三位公子的时候,召忽也在场。

关于什么是“忠”,管仲和召忽各自有一段阐述。

《管子·大匡》记载,召忽认为:

“ 百岁之后,吾君下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

管仲则认为:

“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 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

召忽觉得既然自己是公子纠的辅佐大臣,那么自己就要为公子纠一个人而生死。管仲则认为,尽忠不是对公子纠一人,而是对齐国尽忠。

最后公子纠被赐死,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则返回齐国。

管仲的所有行动似乎都印证了对齐国的“忠”,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把“生”的希望都留给了鲍叔,至于他有没有算到鲍叔会救他?也许有,也许没有,不管如何,这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但这次管仲赌赢了。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经过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之后,很懂得知恩图报,要立鲍叔为宰,这个宰也就是后世的宰相。但是鲍叔拒绝了,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齐桓公虽然答应了鲍叔的推荐,但并不像史书里说的,管仲一来就得到齐桓公的信任。

相反,齐桓公刚即位的时候,和管仲的理念是有冲突的,管仲推崇“霸王术”。

所谓霸王之术,就是内使齐国百姓生活安定,外使诸侯各国和平相处,攘夷狄,共同拥戴周天子,尊王攘夷。

但年轻气盛的齐桓公觉得,在这种乱世,谁拳头硬就听谁的,费那事干嘛,干就完了。

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于是刚上任的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而是把目光对准了鲁国。

鲁国是齐国的老对手,按理说此时鲁国不是齐国的对手,假如齐国能打赢,一口吃掉鲁国也不无可能。

结果齐桓公对鲁国发起的战争,成了我们语文课本上的名篇,也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论战,后世称之为“长勺之战”,齐桓公成了著名背景板成就了曹刿。

之后,齐桓公还直接或间接发动过数次战争,但都没有太多建树,他这才意识到,齐国还不具备争霸的实力,此时才彻底信任管仲开始改革。

我有时候怀疑,管仲是不是一个穿越者,因为实在太超前了,太开挂了。

关于管仲的改革,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讲了,我们就拿“女闾业”来举例。

为了充盈国库,管仲在临淄最繁华的地方开设风月场所,于是齐国的“夜生活”丰富了起来,而由此产生的“夜合之资”则成了一笔重要收入。

后世青楼业以管仲为祖师爷,也是源于此。

但是这不光是风月收入,在临淄消费的不仅是齐国人,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也来到齐国享乐,而针对这些商人,管仲还在周边开设了七处市场,由此带动了商业流通,商业流通又带动了人口的流动。

而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管仲还下令铸币,这就有了“刀币”,还一度被燕赵等国采用。

所以你看,这不仅是一个个“产业链”,还有货币改革,可以说是一揽子金融发展政策。

管仲后来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拿现在话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你说管仲是不是开挂了?

管仲为何不让鲍叔做相邦?

在管仲、鲍叔和齐桓公三人共同努力下,齐国终于成就霸业。

然而在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询问他,是否让鲍叔做接替他,管仲却说不行。这也是管仲被后世诟病的地方。

鲍叔对管仲那真是没话说,为什么临了,却不让鲍叔风光一把呢?

我觉得,这恐怕是对管仲最大的误会,管仲的拒绝恰恰是对鲍叔最后的报恩。

根据《管子·戒》的记载,管仲对鲍叔是这样评价的:

“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

作为个人,作为朋友,鲍叔的人品绝对是没话说,但他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尤其在官场上。

好官未必是清官,清官也未必是好官。

鲍叔当时的职位是卿大夫,担任大谏之职,是为齐王谏言和推荐人才。

齐桓公有一次想铸大钟来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结果就遭到鲍叔的抗议。

《说苑·正谏》记载,鲍叔说:

“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于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袵,非文也。”

当时齐桓公还是很给鲍叔面子的,一来因为鲍叔是自己老师,二来齐桓公这时还算是明君。

但管仲看得很清楚,往大了说,春秋乱世,礼崩乐坏,各国都在进行各种改革,君子风范早已过时,各国之间明争暗斗,外交也好,战争也好,要让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总会用一些尔虞我诈的“手段”。

往小了说,各国都在拉拢各种人才,就算是“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他的作用。而这些不入流的人多半不是君子,和这些人同朝为官,那也是如履薄冰,复杂得很。

对于从小混社会,尝尽世态炎凉的管仲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所以管仲才能当好齐国的家。

但对于鲍叔来说,作为谏官提提意见是可以,但作为相邦,许多改革他下不去手,更危险的是,他会因此得罪许多人。

所以把手弄脏的活,由我一个人来做就够了,像你这样的人,就应该以君子的名声留在历史啊,这可能才是管仲最后的愿望。

历史不忍细读,许多被误解的人背后,往往会有该死的温柔。

参考资料:

1、《鲍叔牙事迹考从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谈起》郭丽

2、《论管仲之仁》尹清忠

3、《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李学勤

4、《司马迁笔下的两个贤相形象读史记管晏列传》田渝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