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房间里 听到命运在敲门

2020-11-27 02:05:01
相关推荐

左起:作家朱文颖 作家、翻译家于是

女作家的人生命题——《查无此人》新书分享会

9月15日下午,作家、翻译家于是携最新长篇小说《查无此人》与作家朱文颖来到苏州诚品书店3F艺术书区阅读现场举行新书分享会,从“女作家的人生命题”角度出发,与读者共同探讨写作者如何面对激情与衰老、爱情与亲情、个性与责任、遗忘与记忆等人生的重大命题。

当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分享会当天,作家朱文颖穿了一件十年前的裙子。于是说,她大学毕业之后曾有一个机会去采访一些已经有成就的年轻的70后女作家,朱文颖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她们两个人的形象跟今天完全是相反的,于是的发型和朱文颖如今的很像,是一个呈放射式,爆炸式的黄颜色的非主流头发,穿的也是非常宽松的牛仔裤、拖鞋、吊带背心。当时找的摄影师,是专门给地下乐队拍照的。合影的时候,她问朱文颖想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去拍照?朱文颖说我们要选一个酷一点的地方。然后她们就去了一个安全门的楼梯间。当时朱文颖穿的是一身非常修身,非常漂亮的高跟鞋配旗袍发型是中分的,吹非常好的一个蘑菇头。二十年之后她们再见面的时候,朱文颖变成一个爆炸头,而于是却是一个非常乖顺的形象。是怎样的二十年导致两位作家的外在形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作家朱文颖的爆炸头

朱文颖说,二十年的时间,每个人生命里肯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事情,只不过作家有这么一个可能性,用他的文字,把他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曲折的,或者100%,或者80%,或者是20%真实的呈现出来。虽然比起作家,常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可能更精彩,更有力量,或者更有颠覆性。

于是生活中最跌宕的一部分都写在了《查无此人》里。《查无此人》写的是一对父女关系,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女儿本来是一个挺野的姑娘,梦想就是能够在全世界各地走来走去,能够走更多的地方,能够看更多有意思的人,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父亲得病完全打断了她的个人生路径,她必须从国外飞回来,照顾父亲。

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大脑会被一种淀粉化的蛋白质慢慢吞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患者会失去语言功能,有些可能是方向感,以现在的养老社会来讲,就是子女负担父母养老的这个问题。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很特殊的病症,得病的人已经没有记忆,没有功能,也没有痛苦,所有的痛苦和所有对记忆的追寻其实都落在了照顾病人的人身上。照顾病人的人,可能是家人,可能是伴侣。这本书里面是女儿照顾父亲,女儿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事情,包括爱情,包括事业,她的人生因为父亲的病走了一个非常大的弯道,她是怎么接受这样一种命运的?这是《查无此人》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对于书中记忆这条线索,于是说父母的记忆或者祖辈的记忆,在她们这一代人来讲,很少有机会去刨根问底的问。于是20岁出头的时候,是中国发展第一个高潮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比自己家的世界要精彩,所以都想往外跑。《查无此人》中的女孩子在跑了一圈之后,发现回到自己家里面,自己家的后花园其实已经埋藏着一些她不知道的故事,父母所经历的前面50年的中国历史,比于是这一代人经历的要更加的精彩和跌荡。这是《查无此人》的另外一条线索。

作家、翻译家于是

一个女孩面对一整个世界

朱文颖认为《查无此人》也可以说是一本追寻家族史的小说。朱文颖写过类似的长篇小说,写的是她妈妈家族的故事。书里写她非常小的时候,知道外婆忧郁。当她长大以后,知道外婆为什么忧郁的时候,却已经太晚了。朱文颖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迟到的世界里。当我们都还小的时候,当我们父辈都年轻力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并不懂事,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很懂事,其实我们并不懂事,而当我们真正知道生活大致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父辈已经基本上接近衰老,他们的精力在衰退。

于是面对的是一个极致的境况。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父母的衰老,他们的记忆力突然不行了。两代人其实永远是错位的,朱文颖觉得这是两代人关系里面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可能也是永远的一个痛处。

于是认同朱文颖的看法,《查无此人》中有关于代际关系的问题。她的一个编辑朋友也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说《查无此人》看起来是一个讲代继关系的书,但其实从头到尾仍然是一个女孩子在面对一整个世界。在这本书里,她可能会跟她的父亲有一个交流,她可能对照顾父亲的阿姨或者是医生有一个交流,她可能跟她远在加拿大的姐姐有一个交流,她可能跟她的同学有一个交流,但是所有的这些交流都是无用的,尤其是对这个女孩子她如何处理当下的问题和处理她自己本身内在的这些矛盾,包括代继关系这些问题来讲都是无用的。甚至于这个女孩子为了了解更多她父亲的故事,当她去找父亲年轻时候认识的那些人的时候,她就会发现她跟那些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无用的,你永远没有办法从一个跟你的父亲有直接接触的人身上了解到你父亲的真相,所有的事情都好像变得像罗生门一样,尤其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在父辈年轻的那个年代,整个时代的动荡决定了这种罗生门的大背景。

一切的寻找,包括寻找家族史,寻找父辈母亲的家族史,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寻找自己。作家写作的起源有时候就是你生命里碰到了一些跨不过去的坎,你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查无此人》的起源就是于是父亲的这个病,朱文颖没有把《查无此人》看成是照顾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她把《查无此人》看成一个人类近况的故事,鉴于父亲的病,拓宽了主人公自己生命和父辈生命的宽度和精确度。《查无此人》也不仅仅是一个凡人的结局,到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是查无此人。但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想更多知道一点什么,知道一点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真相,其实是没有答案的,但你会看到在追寻中这个人本身在变化。

诚品书店,于是新书分享会现场

平庸的杀伤力

《查无此人》出版的非常晚。于是说,父亲生病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写这本书。当你的生活当中发生一件重大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可能是创作,而是接纳、解决这件事。接纳整个事情当中你自己的一种改变,这个过程很漫长,阿尔茨海默症这个病它本身就很漫长,它不是一个突发性的急性的疾病,这个病从一开始你接触到它一直到最后你彻底的理解,要花将近十年。一开始,于是想过在很多现场留下一些小的笔记,比如他走失的那段时间,她挨家挨户去问,去找一个失踪的人,非常无助,比如说她在外面奔走了一天,她想随便吃个饭,就去了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当时她记得非常清楚,肯德基里面那种气味对她的冲击相当大,她从来没有进过一个肯德基,会觉得里面的油的气味那么重,冲击她整个身体。当时她在手机上记了一笔。后来到一个很大的绿地,走一圈大概要四五个小时,因为担心走失的人在里面,就只能靠两条腿去走,走了几个小时后,停在路边终于坐下来的时候,她觉得世界一下就静下来了,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想到,它们其实是一个文学的观察,不是所有的病人家属甚至去找走失的父母的这些人他们会感受到的。她是一个文学的观察,她决定还是要把它写下来,但是决定要写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觉得好漫长,她等这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要等那么多年。在那么多年当中这个文本一直堆积在那边。

最后迫使于是写作的动力,是她父亲快要走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情积压在那边已经将近有七八年。

如果用一个非虚构的手法去写一个女儿怎么照顾父亲,那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打折了。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她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迷雾,她已经走到一个快要看到结果的地方。整个过程都已经在脑子里面,她感受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关于病,不仅仅是关于父母,于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个文本当中注入新的内容。这个二次创作又过了大概有一年多,所以一直到父亲去世之后,这本书才真的写完了,才去找出版社。整个过程大概将近有八年。

于是讲述《查无此人》创作经过

朱文颖认为在处理一些人生问题的时候,对作家反而没有难度。她曾写过一个有些自闭症的小孩,他有和外界交流的特殊方式。这是一个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表现方式,主人公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外界有任何交流。但是可能有一天主人公会打破这样一种境况,如果突然把他扔到一个对凡人来说如此困难的处境,和一个失去记忆,可能生活也不能自理的人生活在一起。她说作家的好处或许是当他碰到巨变的时候反而冷静,但是他困难的地方在于他难以去对付一些异常的,或者说平庸的生活。平庸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朱文颖认为作家和艺术家身上,对抗这种意志的能力是比一般人要强大,对抗的力量也是一切艺术和文学的一个起源点。

一般常人会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作家会觉得不能忍受。他一定要打破点什么,这个东西是双刃剑。

于是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会有这样的爆发力。这是朱文颖觉得人性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东西,于是是把这种东西放在一个巨大的变故里来叙述,但是如果在平凡中再把这个东西揭露出来,就更好了。比如小说开头就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一个房间里,然后听到命运在敲门了。

于是赞同朱文颖说的平庸的杀伤力。在《查无此人》当中,没有一个作为戏剧性的变化,她还是她,这个女孩还是这个父亲的女儿。真正发生变化的是她的内心,她的内心至少有一部分,跟日常生活和解了。这个对于一个曾经想要浪迹天涯,想要叛逆,想要不走寻常路的女孩子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她的内心因为父亲,可以跟日常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和解。

诚品书店活动现场

每个人身上有很多镜像,好的作家都是把他身上可能达到那么多的镜像——就是不同的故事,或者说是方式呈现出来。什么东西都是要还的,身边好多人,包括朱文颖自己,年轻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管,但是到了一定年龄这些东西都会回来找你,没有一个东西是可以逃过去的。这也是生命很有意义的一个部分。

花瓣被虫蛀过,但花还是香的

《查无此人》里是有爱情的,这个爱情不是纯粹的爱情故事里的爱情。主人公要探究的自己爱情的部分其实很少,像她这样自以为是的一个女孩子,她应该不认为自己的爱情有什么问题,她觉得自己一切都能解决,但是她唯一一点,她不能够去理解或者说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是她父母的爱情。

当于是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她陷入一个非常大的迷茫当中,她不知道应该怎么把在60年代末那样的一种年轻人的爱情写好。她也去看了以前的那个年代的人,但是觉得她没有办法进入那个状态,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于是处理的方式,还是让他们之间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爱情线索,但是细节给的非常少。一些读者看完了之后,反馈认为父亲母亲青春时候很爱,所以这个父亲才会跟着母亲到了上海,但是这个恰好跟于是的本意相反。在那样一个年代,尤其在文革后期那个年代,有一些像革命委员会这样的一些组织,得到了一部分的权利,在得到权利的基础上你可以自己操作自己的未来,你的事业,你的爱情,婚姻。这个父亲的形象,在当时在那个大环境下面,他做出了一个选择,做出了一个并不是特别明智的,对他自己有好处的选择。他接受这个女朋友的连累,整个一家人的命运因为这一个决定而改变。

朱文颖觉得每一代人他生活的场地,价值观,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她的父辈,他们的爱情或者婚姻,比她们更近。他们更传统,没有什么自由去选择,但是有时候反而造成了某些天长地久,因为爱情这个东西如果有了太多的自由和选择性,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人其实跟容易喜欢那种瞬间的东西。有时候需要有一种规范,有一种理性或者有一种责任去约束他。如果说你一辈子要和一个人生活在一起,或者说是对一段关系有一个长期的负责任的过程的话,你是要的这个东西来束缚你的。当你得到这个的时候你可能失去了那个,当有太多选择的时候有一天你也会觉得很空虚,朱文颖认为这个事不仅仅是对于爱情,对于一切的自由可能也是。如果太轻了,其实是虚无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挺矛盾的,人生就是一个人生选择,特别勇敢的人其实也会面对困惑。

现场观众

朱文颖是喜欢勇敢去选择的那种人,但有时候她也会觉得每个人并不那么能够了解自己,你以为你能改变自己,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这种不断乱七八糟改变自己也是生命前进的一种动力。其实讲到底,以后,我们就是查无此人,那我们生下来什么都不干,那肯定也是查无此人,还是要干点什么。

于是也说,她们都是在一个历史的大漩涡的边缘来挣扎的一些凡人,那与其不干什么为什么不干点什么呢?《查无此人》这个名字其实是很后来才定的一个名字。她们这一代人,天经地义的认为自己所经历过的每一步都是有历史可循,有档案可循的,因为她们从小老师就说把档案保管好,不要做坏事,会留在档案里的。从小就被这么骗的,但是后来于是发现像她们父母这一代人,并没有档案的,他们正规进入一个单位去工作了之后,所谓这个人生档案才是一个完整的,在之前,比如说在一个时代动荡的情况下面每一个人是没有档案的,所以就是如果你到他当时去读书的那个地方去找的话,就是查无此人。父母跟你信誓旦旦的说我是在哪个大学毕业的,我们在那里读了什么,但是你到那个大学去查,什么都没有,而且不只是他没有,连那个年代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老师都没有,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于是受那件事情的启发,意识到像她父亲这样经历过了那些动荡的年代,然后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安定下来了之后,他们其实是非常谨慎的生活了一辈子。然后又得了一个丧失记忆的病,所以从主观上来讲,客观上来讲都在辅助他这样的一个凡人变成查无此人,每一个人一辈子走过的路可能到后来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没有一个所谓完整的档案能够告诉你真的走过一些什么,就比如说爱情,像《查无此人》里的女主人公她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她以前有的爱情因为家里面的这个世故,她没办法再进行下去了,只有告别。

当一个人要在一个现代城市当中开始一段新的爱情的时候,他的手段其实是非常贫乏的。于是说在这个书里面她想写这样一个重点,当你在照顾一个病人的时候,你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时间其实是聚焦在那件很有负能量的事情上面的。这个照顾父亲的女孩子,有没有人去关心她?有没有人关心她一个三十多岁在照顾病人的一个人?她是怎么样来获得新的爱情的?她有什么办法?她没有办法,在小说里面最坚固的一个人际关系就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物设定呢?因为第一他是一个没有办法出去工作的人,第二她是一个很多年没有在国内生活的人,她是往返于很多国家之间,所以她在国内是没有固定的人际关系,那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又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正当年轻的一个年轻人,她到底应该怎么样,从哪里得到爱情?她当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很多在大城市当中的年轻人本以为自己有很多的机会去认识人,并不是。

作家朱文颖、作家于是和现场观众合影

朱文颖说《查无此人》给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爱情这一部分。主人公照顾父亲和这个病的那种可怕,像一个怪兽,它在我们平凡生活的一个一个场所里,白天黄昏,或者甚至你去做一杯咖啡,都会突然爆发。朱文颖说书中的主人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像一个很冷静的杀手,特别冷静。因此,她觉得这本书里的爱情完全就是一个附载,但是可能爱情对于一个人,整个庞大的生命来说确实就是附载了。和生命本身那种沉重感相比,在那个时候爱情太轻了。

于是说这个应该是女作家的人生命题当中一个重要命题,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处理很多爱情的主题,然后到了进入中年以后,你会发现比爱情更值得写或者说更能够吸引你的写作不是爱情故事。

朱文颖认为那是另一种爱情故事,不是青春小说,也不是琼瑶小说,也不是爱情连续剧,另一种爱情故事反而可能是真正的爱情故事,就是我们年轻时候看到爱情的光环,写她漂亮的那一部分。就像生活本身来说,肯定有花瓣被虫蛀过的那个东西,但花实际上还是香的,把本质的东西写出来是有分量的。

于是说到《查无此人》里面一个小的插曲,一个哑巴的爱情。这一段没有必要放到书里的,完全跟主线脱离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到后来出版前于是特别舍不得,她就想把这一段放进去,因为她觉得这个就是朱文颖刚才说的爱情意义。在一个养老院的环境当中,所有住在里面的病人都是已经失去自理能力,没有记忆。一层楼是男性,一层楼是女性,其中有一个哑巴,这个哑巴他的神智是清楚的,但是他是作为福利院收容的对象,所以就把他也招进来。在人手不够的前提下,这个哑巴就会去当作某一种护工帮助大家,比如说梳头,穿衣服,带你出去散步,做这样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个哑巴天天要照顾一个老太太,这个过程中他就跟这个老太太之间发生了爱情。这个爱情是所有护工,所有病人都没有办法理解的一件事情,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微妙的日夜牵绊,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只有他们自己,也许就是像那个老太太她每天都是这么坐在那里,然后这个哑巴会过来帮她梳一下头,然后帮她擦擦脸,像这样一些微小的动作可能对这个老太太来讲就已经非常温暖或者是她有感知的一种状态。在这个非常稀薄非常稀少的动作当中,她对哑巴有依赖性,她喜欢让这个哑巴送她去散步,或者去洗手间。

有一天这个老太太在睡梦当中走了,第二天早上这个哑巴失声痛哭,没有办法哭出来,但是他就一直在哭。他哭的时候,整个养老院的人才知道,原来他们那么要好,他们用的是要好这样的词,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天天这么出去散步,可能有了一种感情。这个老太太的家人来处理后事,处理后事的时候这个哑巴就转达了他的意思,他想送她最后一程,但是这个家里人没有同意,这个家属觉得对我们来讲你是一个陌生人,我们不希望你来参加这个追悼会,这个哑巴就离家出走了。他爬墙离开了养老院。这种照顾病人的养老院是完全封闭式的,没有卡出不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于是听到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她很想把他留在这个小说里,因为很多人觉得等病人老了,比如说家人老了,他们就已经感受不到爱了,他们连记忆都没有了,他们连感知都没有了,你把他送到养老院就好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哪怕在养老院这种地方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感情碰撞。所以当时她在出版前就特别想把这个故事放进去,虽然有一点累赘。

于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与书为伴作文500字 成考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烦恼800字初一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600字 感谢生命中的美意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小黄车作文600字 首尾呼应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600字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600字 番茄炒鸡蛋作文300字 街头见闻作文500字 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寒假的趣事作文400字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文 菊花优秀作文300字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真想什么作文400字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myfamily英语作文5句 开学第一课作文200字 互联网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有朋友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