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用二水编剧创作套表解读《少年的你》学习电影高潮的创作手法

2020-11-27 05:55:01
相关推荐

解读电影学编剧,类似于传统的“拉片子”,这是编剧学习中不可绕过的一步,从经典的影视作品中吸取创作的精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个编剧的专业使命。

本公众号不同之处是利用我独创的“二水编剧创作套表”对于电影作品进行解读。

这样的做法,能很直观的看出来,整个电影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而且,通过系统的学习套表的运用,还可以快速上手编剧创作,快速创作剧本作品,这些都是每一个编剧新人最想做到的,也是最希望学到手的。

之所以做这些推文,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个编剧新人,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达到行业基本要求。

完全能够做到“三天创作一个大纲,一周完成一个剧本”,成为创作常态。

二水编剧创作套表,是我自行研发的一种整合编剧创作普遍规律的表格化创作模式。

此套表研发之初,主要是为了将学习编剧创作中应该掌握的那些关键知识点统一在一起,形成系统记忆。

正常文学创作,不应该有套路可言,那样,只会限制住创作者的思维,使所有的作品都趋向于雷同化。但是,电影发展百年来,不管是前人的总结,还是后人的传承,电影的一些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还是被业内所认可的,并且也是百用百灵的。究其原因,电影是一种创作形式,而观众观看电影时,是被电影的外在表现所吸引,不太会关心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也不会很专业的评价这个电影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又因为,电影所呈现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在观众看来,每一个电影,它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套路的电影。

其实,做为我们编剧行业来讲,很清楚的能够看出大部分电影都遵循着一个套路,这个共识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有麦基的《故事》,有菲尔德的《救猫咪》,还有各个国家的专业编剧的书籍,我们国内的有近代的顾仲彝,当代的杨健,他们都写了很多,很专业的编剧创作教材。

在这些教材中,都会提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创作理论,他们不约而同的将电影创作手法去进行归类,去进行剖析与运用。为什么电影创作可以找到规律,这是由电影的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电影做为一个观赏介质,它更多的是为观众的情感服务的。而观众的情感走向,就是电影设置的依据,而这样的情感是共通的,所以,编剧创作手法,也就会形成规律。

所以,我创造出来的《二水编剧创作套表》既把这些规律都融合进来,同时又给予了编剧创作者更大的构想空间。

此套表由简单的EXCEL表格构成,主要有“故事生成表”“结构创作表”“场景创作表”“对白创作表”四大版块组成。“对白创作表”正在研发中。

今天,我就利用这个套表分解《少年的你》这部作品,从中引领同学们学会编剧创作中的高潮的设置技巧。

首先,我们从“结构创作表”开始分析。

第一列是主题,《少年的你》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影片人物所承载的部分,主题是由人物去阐释的,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人物。

影片中主要的人物,有陈念、小北,他们的对手是魏莱,还有侧对手是郑易。

陈念是受到了压迫如何反抗。

小北是保护陈念,其实,他也是受压迫,是受着社会的压迫,他也一直在反抗,并且帮助小北一同反抗。

魏莱,她是一个施暴者,但她同时也是一个受压迫者,她是在家庭的严格要求下,和暴力的父亲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她要将压迫转移到了别人的身上,从胡小蝶到陈念到小渺,她不断的选择着压迫的对象,以此将自己凌驾在中层压迫者的位置上。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出来,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压迫与反抗。

在总结主题时,我们不要被电影的表像所迷惑,而去想欺凌是不是主题,少年教育是不是主题,这些都是事件,而主题是藏在事件背后的东西,是一种全人类与全世界都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同时,它一定是正反两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十五个情节点”与“幕”

“十五个情节点”,就是影片中推进剧情发展的十五个关键点,其中有三个关键点,实际上一个段落。而“幕”的概念,就是影片中的故事进展阶段的分割。在分析这部电影时,先要搞清楚,这部电影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也就是这部电影它是戏剧性的,还是叙事性的。戏剧性的一般是三幕设计,而叙事性一般是四幕设计。

很明显,这部电影是一个戏剧性电影,节奏感强,冲突激烈,事件集中。

我们就以“十五个情节点”为依据,来分析这部电影。

开场:陈念领学生朗读英文,发现一个小女孩低着头,神情紧张,随之她的思绪也变得飘摇起来,嘴里读着,心里却想着事情。

这里,显示了影片应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的回忆。主角是陈念,她是一个英语很好的人,并且她是一个教师,教师的行业,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去从事。

这里就引发了一个悬念,她在想什么?这个也是全剧的一个总悬念。

然后,我们再对应着,看一下结尾。

结尾是陈念陪伴着小女孩,小北跟在他们的后面。这之前的场景,是陈念领读,与开头是一模一样,这就仿佛是影片又回到了起点。

这就是创作中,要遵循的开头与结尾相对应的规律。

主题呈现:这部电影里面,主题呈现的不明显,我找了几遍,最后把主题呈现,定在了胡小蝶死后,警察第一次来到学校找陈念谈话的场景。

这个场景,揭示了,受到压迫后,是应该自救,还是应该他救的问题。

铺垫:对于主角缺少什么或需要什么的展示。这场是在小北来还钱,然后领着陈念去修手机的场景,他们互相说出自己心中的愿望,陈念是要上北京大学,而小北是要打架,人生轨迹完全不能重合。

催化时刻:是魏莱在看到陈念给死去的胡小蝶盖衣服,准备接近陈念,没有得逞之后,她对陈念的第一次伤害。她把陈念踢下了楼梯。这个事件,促使陈念选择了不再沉默。

第二幕衔接点:是第一个班主任离开,三个女生被停学。这是第一阶段的陈念起来抗争的胜利结果。

B故事:是郑易来找陈念,从而两人有了一段深层次的对话。往往这样的故事,是游离在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之外的,但是在最后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郑易只在影片结尾时起了很大作用,他作为陈念人生选择的引导者完成了陈念向大人成长的过程。

中点:小北保护陈念后,陈念的生活一下子云开雾散,同时她也承担起了保护小渺的责任。这是一个伪胜利,更大的风雨马上到来。

一无所有:陈念自己坐在隧道的地上,绝望的痛哭。这时主人公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被毁之一瞬。

灵魂黑夜:郑易来告诉小北被判死刑,陈念心中的希望彻底破灭。

第三幕衔接点:是陈念与郑易一起去看狱中的小北。影片的大的方向再次发生巨大变化。

最后是结尾,这个上面已经讲过了,这就是“十五个节拍”所在,其中“争执”“精彩画面”“坏蛋逼近”“处理坏人”这些节点,都是一个区间段,是在这几个基本点里面的。摸清了它们,这个影片的创作思路,也就基本上理清了。幕的划分,也就迎刃而解。

之后,是设计环节,这部影片的高潮,是通过事件“突转”营造出来的,虽然这是郑易说的一句慌话—“小北被判死刑”,但是,它却完成了整个事件的大的转折,使陈念与小北所设想的出走,变成了一种虚无。

接着,是悬念的设计,与高潮的确定。

悬念,在陈念给胡小蝶盖上衣服后,有人在偷拍她,镜头后面是谁,引发悬念。

其余部分,悬念很小,不足为提。

第一幕的高潮是,陈念被踢下楼梯,男同学来看望她,与她对话。这里,她的情感发生变化,她的命运也发生改变,主题被提了出来,她说所有人都是懦弱的。她的性格变得坚强。

第二幕的高潮是,小北劫持了陈念,装作强奸她的样子。这里,陈念的命运再次发生变化,她洗脱了罪名。她的情感是激烈动荡的。主题,再次凸显了抗争就要有牺牲。动作是两个人关系的升华。同时配乐也使整个场景变得神圣。

第三幕的高潮,也是总的高潮。是陈念来看小北,情感最强烈。命运转变,陈念服法。主题,反抗不能违法。性格,陈念成熟了。

然后是从场景,看人物角色创作。

陈念从最初的,对受压迫同学的悼念,到对于围观人群的绝望。然后在警察调查中极力撇清自己,在自己遇到欺凌时,同样选择了不发声、躲避、逃脱。对于母亲的错误,选择了销毁。对于小北的接近,选择了远离。

她逐渐成了被孤立的对象,这让她不得不自救,不奋争反抗,同时她也在不断的寻求母亲的安慰,寻求警察的保护,最终她选择了小北的保护。

直到,她再次受到了伤害,并且她也伤害了伤害她的人。

她才真正的成熟,开始坚强起来,开始有了信心,同时对于自己的所为有了反思,悔恨,以至于,最后选择了一条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道路。

再来看,影片中的经常出现的符号,也就是“线索”

影片中有很多的特写是手机,道具中用到最多的也是手机。

这部影片中的手机,担负起的使命并不是正面的,它更多担负起的是一种丑恶行为的负载。

从最初的陈念被拍,那是一个邪恶向她挑战的信号。然后是胡小蝶被拍,这是丑恶事件的呈现,然后是陈念与母亲的沟通,陈念与警察的沟通,都是在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是完美的缺席。接着是陈念的被拍,将丑恶再一次深化。

不过,手机,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陈念与小北的情感联系,也让手机里蕴含了一些温情,而不至于一直冷酷无情。

接下来,是场景作用,这里运用最多是“伏笔”的手法。

陈念在背作文,小北问她,她说是老师押题,这个与结尾时小北问她老师押对题了吗,形成呼应。

小北被警察做为强奸案嫌疑人抓了去,这里与后面小北主动装成强奸案嫌疑人形成呼应。

陈念在警察监督下去考试,与陈念在半路被小北劫持形成呼应。

至此,大的结构,已经全部分析完毕。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高潮”的设置方法,之所以学习“高潮”的设置,就是因为这部影片,看似技巧不多,却非常的感人,那么它感人在哪?就在于那几次高潮设置的好。

高潮,承担着“情感”“性格”“命运”“主题”“动作”“视听”的功能。在高潮时,这六个功能,都会有着不俗的表现。

这个阶段,主人公情感一定是波动最强的,主人公的命运是发生转折的,主人公的性格随着事件发生改变,故事的主题在这时,全面或者局部的得到阐释,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在这里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中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就是高潮应该涵盖的内容所在。

接着说一下高潮是怎样产生的,它一般是通过“发现与突转”的方式,产生高潮。比如在影片的前面,一直展示的是一个好人,可是到了最后时,他被发现为一个坏人。这时,就给了观众心灵上的一个震撼,彻底颠覆了对之前的认知,从而把观众的心理也带入到了一种高潮的情境中。

再比如,影片一直在寻宝,但是到了结尾却变成了救人,这样,整个影片的大的方向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观众也会惊奇于剧情的转折,而引发心灵的强烈变化。

同时高潮里面,还能看到整部电影的统一性,这是戏剧性影片,所独有的,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与细节,都是为了高潮而服务的,如果在设计高潮时,主题不能被揭示,那么一定是结构出了问题。

高潮有主高潮,次高潮,还有并列高潮。

高潮完成不了整个主题的全面阐释,这样就需要次高潮做为补充,并列高潮也是主高潮的一种补充方式。

文无定法,书不尽信,创意天成,手书不尽——二水

扫一扫,欢迎交流,领取套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