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看中国高考

2020-11-27 08:30:01
相关推荐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杨娜、潘男 等 责任编辑:王俊

芒种时节,我们迎来2018年高考。对全国近千万考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时代大潮,风云迭变,不变的是高考引领更多人走上求知的道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把他们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每一段泽被后人的历史,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历史。当年,伴随着恢复高考的脚步,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打开。如今,从之前的一声“春雷”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如火如荼,从千军万马相争的“独木桥”到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全球化背景下越发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

历史的长河中,点滴浪花汇聚成汹涌奔流。回首来时路,这段历史刻印下一代代人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带给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与启示……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6月1日,安徽省歙县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课后走出教学楼。方君尧摄

肩负起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节点看中国高考

■杨 娜 潘 男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恢复高考重启个体“命运之门”,也为国家发展积蓄新能量

1977年,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多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在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他叩开了大学的校门,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像黄大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通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春季的两次高考,全国共有27万考生迈入大学校门。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19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寥寥无几。

“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不可能在大学里做学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事实上,恢复高考不仅是这些“追梦人”改变命运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转折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回想40多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聊起难忘历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很有感触。他说,而今,教育改革在人民群众期待中砥砺前进,在国家发展实践中积极求解,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高考制度将不仅为个人成长,更为国家发展进步积蓄更多能量。

考试内容和学生专业选择的变化,折射经济社会发展脚步

有人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的确如此!事实上,大幕拉开后的40多年来,高考考试内容和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更印证着时代的进步,折射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高考试卷。从那以后,他上瘾一样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1岁老人,无疑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多年的见证者。

闲暇之际,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的时代印记。“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毁树容易种树难”“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他反复翻阅这些年的语文试卷——从恢复高考当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十几年——随着时间推移,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作文题逐渐从宏大的政治命题,转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当下、关注个体。

除此之外,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同样见证着改革不断前进的浪潮。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13个学科门类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经济学。然而,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到,在恢复高考之初经济学并不受欢迎。

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前任主席肖钢曾透露,他高考志愿填报的是中文专业,录取未果后,自己被调整到金融专业。其实,当时他“搞不清什么叫金融”。北京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朱苏力曾在其博客中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学科逐渐站立时代潮头,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考生专业选择冷热的变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周孝正说,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高考仍肩负人才培养和选拔重任

恢复高考,夯实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教育基础。40多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公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

“表面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进入大学深造,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后三年的考生中,有90多万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支柱力量。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近几年,我国关于高考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涉及高考的改革事项稳妥推进,这既反映了高考改革的国家意志,也反映了人民意愿。今天,975万考生将走进考场,接受人生大考。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

“从历史进程中,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甚至可以说,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进行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制度将继续肩负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戴家干说,他相信已经驶入改革快车道的中国高考,一定能够答好改革这一时代命题。

个人成长·时代迭变

■洪 辉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安徽省歙县中学家属院内,住着一户特殊的家庭:爷爷程松柏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上大学的“老三届”,父亲罗潇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受益者,孙子程子彦则要参加2018年高考。祖孙三代人,见证着中国高考的时代变迁。

1977年,中国百废待兴。恢复高考的消息从大城市传到安徽歙县小山村,一颗颗年轻的心躁动起来。早几天,30岁的程松柏就听说要恢复高考。在偏远山村小学当代课老师的他,做梦也没想到好事会轮到自己。

“12月10日就要考试,复习时间不到一个月。”惊喜之外,担忧又浮上心头。1967年,程松柏的高中时代被突如其来的文革阻断,很多课程还没学完就拿起锄头当起知青。10年过去,忘得差不多了。

“一定要抓住机会。”程松柏白天忙着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回到宿舍又燃起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补习功课。按当时的政策,要适当控制大龄高中毕业生的录取规模。全县100多名大龄考生,只分配到5个录取名额,其中文科4人、理科1人。通过一番努力,程松柏被安徽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县里唯一的理科幸运儿。

1982年,程松柏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歙县总工会任职。一直心系教育事业的他,工作不到2年就主动申请调入歙县中学做教师,一干就是24年。

程松柏的第二个高考记忆,发生在2001年——小儿子罗潇赶上实行“3+X”高考模式第一年。当年,搭上高校扩招“顺风车”的罗潇,顺利考入安徽大学电子系。与他同期考入大学的全国有260多万考生。研究生毕业后,罗潇进入华为公司海外部,成为一名IT精英。

“大孙子这两天就要高考了,他的目标是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提起家里的小考生,程松柏笑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2000年后出生的“千禧一代”赶上了好时代——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大幅度提高,再也不用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境;另一方面高校学科门类更加齐全,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回顾三代人的经历,程松柏颇为感慨。他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着这样一个把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的考试制度。在他看来,祖孙三代人的高考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毫无疑问,高考见证着个人成长,也见证着时代的迭变,必然成为人们记忆中最难忘的那一抹。”程松柏说。

高考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以缓解紧张情绪。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火热时节话“高考”

■周 颖

6月,酷暑初来,一场举国关注的考试迎来最“热”时节。

高考,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又千回百转的词汇。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1977年8月,一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果断拍板,决定就在当年而不是等到下一年再恢复高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当梦想照进现实,人们内心积聚太久的渴望得到释放,在迷茫和困顿中苦苦求索的数百万青年涌入考场。现在看来,恢复高考不单单让参加那场考试的570多万考生燃起信心与希望,更吹响了一个国家推崇知识、尊重人才的序曲。正如有人说,恢复高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数据显示,40多年来,超过1.3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从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扩大高考招生人数,到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宣告高校大规模扩招走到终点,再到国家挥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高考不断呼应时代跳动的脉搏,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中积极求解。从1983年面向农村和艰苦行业定向招生,到2012年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再到2015年为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高考回应着群众的期盼,不断朝着以人为本、更加公平的方向努力前行。

当年,恢复高考为千万青年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今天,这个国家离她的梦想如此之近——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关口,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人生处处是机遇,高考不再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唯一钥匙。但无论如何,高考依旧寄托着无数学子的青春热望,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变期许。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同样迎来新的改革。对此,人们寄予厚望,满怀期待……

愿知识的春天永放青春芳华

■尹 鹤 魏玉文

“高考就像我生命中突然出现的一道光,追寻更多知识、更好的出路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曾深有感触地对人说。1978年,他和很多人一样,怀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参加了高考。

1977年,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停止10年之久的高考。此举,让许多人重启“命运之门”,他们从农村、工厂、牧区走向考场,放下农具、模具,拿起了纸笔。10年的艰辛与自然灾害带来的悲怆,都化为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动力。时至今日,有很多人都难忘那样一段浸透着汗水的经历,甚至几十年后回首,仍能清楚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因为,它见证过一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

事实上,高考带给人们的价值思索远远不止一场教育考试这么简单。高考制度恢复的40多年,是知识点亮希望的40多年,也是我国人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的40多年。从高考的维度出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依靠教育支撑发展的坚定信念,见证着一个又一个通过改革所奏响的时代音符。尤其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考制度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以至于有人评价说,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回首走过的历程,一代代青年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勤奋的汗水,改变了人生的命运,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步多元化,“一考定终身”的价值观念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越发淡化。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命运”也不再是高考的主基调。我们只有去全面认识高考40多年的探索历程和实践经验,才能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拓展新的视角,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

今天看来,恢复高考连同后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知识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今天之所以难忘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因为它重新确立了“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重新浚通了人才流动的渠道。

人才是时代的翘楚,人才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到党管人才的原则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在国家战略层面日益凸显。当“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航程,人才对于党的事业,对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大势作出科学判断,鲜明指出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在知识推动生产、生产由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支撑、人才凭实力选拔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知识、创造和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又是一年高考时。在“知识的春天”里,高考曾放飞亿万个青春梦想,也仍将继续承载起为国选人育人的神圣使命。今天,全国975万青年学子走进考场,共同迎接人生中的一次大考。梦想的旅程已经开始,请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国家蒸蒸日上提供的更大舞台期待你的闪亮登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先抑后扬的作文400字 运动的好处作文 万圣节作文 武汉科技馆一日游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诗歌 ...依然作文 爸爸是大厨作文 关于进步的作文 描写校园操场的作文 读书的苦与乐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 学校秋天作文 我的农民父亲作文 上学的目的作文 与好书交谈作文800字 迪士尼英语作文 保护环境50字作文 往事依依作文 作文纸表格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 西瓜作文100字 小动物童话作文 我的理想考上高中作文 我的不足作文 作文写一首诗 情感类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500字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作文 疫情作文评语 六年级三单元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