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玉林市福绵区探索创新“六大扶贫模式”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2020-11-27 19:55:01
相关推荐

本网玉林讯(宁剑萍) 玉林市福绵区现有人口42.4万,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893户,贫困人口21473人,农村贫困发生率7.35%,具有点多、面广、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等特点。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福绵区委、区政府在统筹实施一系列扶贫举措的过程中,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探索创新出“六大扶贫模式”,以产业助推脱贫,成功带动25000多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一、主要做法

为使扶贫精准到户,切实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玉林市福绵区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发展“六大扶贫模式”,以产业扶贫资金撬动贫困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催生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户创业致富。

一是“产业扶贫资金+合作社”模式。以福绵区成均镇安田村为例,该村充分利用水质好的资源优势,通过落实产业扶贫资金7.5万元,将全村67户贫困户纳入安田村台湾泥鳅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分红制,67户社员平均享有相对应股权的权益和义务,通过股份分红户均年获利增加800元以上。又如,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爱心扶贫”模式,福绵区安排30万元扶贫产业资金,扶持六龙村福龙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将全村28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合作社作为“帮扶人”对贫困户进行兜底帮扶,即不论盈亏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再帮扶六龙村集体每年不少于5000元,用于发展村中公益事业。

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协会”模式。如福绵区新桥镇永宁村,该村79户贫困户每户派出一名代表,成立玉林市福绵区乐善果蔬专业合作社,与玉林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并以福绵区永宁村东昌生态田园观光农庄的桑葚果采摘园作为基地,福绵区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建设桑葚果生态观光采摘种养扶贫项目,开展桑葚果生态观光采摘种养经营活动,合作社项目基地所产出的桑葚果及附属产品由电商行业协会平台统一收购销售。桑葚果生态种养所得收益分别按15%的比例计提发展基金、村集体收益,其余70%利润平均分红给79户贫困户,该项目实施后,预期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三是“产业扶贫资金+公司”模式。以福绵区成均镇井龙村为例,该村通过引进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龙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采摘的核心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主要采取公司投资为主、福绵区产业扶贫资金为辅,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为发展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撑平台,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种植—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摸索创建新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16年,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61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又如,福绵区成均镇至六万山绿色生态水果种植示范带,也是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公司”的模式,在福绵区各镇分别成立一个合作社,将全区建档立卡得分在40分(含40分)以下的贫困户纳入其中,引进广西央投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打造成均镇至六万山绿色生态水果种植示范带。福绵区本级配套部分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合作社入股示范带建设资金,由公司对示范带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分红,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产业带规划建设3000亩,一期计划建设500亩,吸纳贫困户1395户,预计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多元。

四是“帮扶人+贫困户”模式。如福绵区石和镇长发村,该村由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单位提供采购鸡苗费用,由村委统一采购鸡苗、统一发放。鸡苗由贫困户负责养殖,鸡出栏时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等人员负责帮助贫困户以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销售,实现短期内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016年,为全村28户贫困户发放鸡苗570羽,促使每户贫困户增收1000多元。

五是“公司+农户”模式。福绵区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户创业致富。目前,全区已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190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如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打造玉林凤鸣八桂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实施规模化养殖三黄鸡,辐射带动100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增收10000多元。

六是“基地+农户”模式。福绵区围绕特色产业,按照“突出特色、连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促进规模经营,围绕基地做文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区已建成100亩以上种植基地500多个,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6.5万亩,形成了优质谷、中药材、八角、香蕉、果蔗、香葱等作物特色种植业,柑桔、粉蕉等产业快速增长,打造了天冬村、香葱村等特色产业村。其中,全区种植中药材6.25万亩,八角11万亩,果蔗1.7万亩,香蕉1.4万亩,香葱0.3万亩,辐射带动10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多元。

二、主要成效

(一)转变了贫困户思想。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贫困户作为生产的主体,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再把商品变成财富,实现贫困户增收,同时刺激和带动贫困户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发展生产,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市场、学会致富的本领。通过农产品销售的刺激,贫困户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动员家中剩余的劳动力将家里荒废的土地和资源利用起来,主动摆脱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生产,自主脱贫,成功从“你要我脱贫”转变成为“我要脱贫”。

(二)壮大了农业特色产业。福绵区以加快土地流转为重要抓手,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目前,福绵区有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3家,家庭农场24家,已获得市级示范性农场7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种发展模式,按照“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 要求,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三)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我们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充分发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将贫困户手中的闲置土地集中到合作社中,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缓解农村闲置土地问题,实现了土地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过渡,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同时,一部分不愿从事种植业生产的贫困户逐步让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贫困户以出租形式流转出耕地,每年每亩可获得1200—1800元不等的租金收益。流出土地的贫困户,有的被返聘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就近打工,每人每天能够获得100—200元不等的收入。

(四)增进了党群干群感情。福绵区出台了《福绵区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全区1900多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增进了党群干群感情。很多部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销售农产品。通过“福绵善诚”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100余万元;近段时间,通过第一书记、帮扶人帮助群众销售马铃薯60000多斤,为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效益,干部职工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广大贫困户的认可和好评。

三、主要经验

(一)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就福绵区来说,要想让有发展意愿和发展潜力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重要的是挖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二)坚持优化产业格局。产业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不断优化产业格局,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施连片开发,构建产业支撑。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坚持“一村一品”的布局实施连片开发项目,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主导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种养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产业扶贫、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市场主体,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构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公司(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基地与贫困户、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进一步提高福绵产业扶贫成效,必须引入外力、激活内力,变简单给钱给物的“授人以鱼”为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和效益的“授人以渔”,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贫困户)”的理念,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扶贫体系,推动市场主体和贫困户双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李白的作文 描写环境的作文 节约的作文 300作文大全 简单的英语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 广告英语作文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