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为铁道兵骄傲》征文 真情慰忠魂

2020-11-28 02:25:01
相关推荐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481# 原创 作者:李家玉 铁道兵文化 2020.05.26

《我为铁道兵骄傲》征文 真情慰忠魂

1968年5月30日,我国援建的越南北方12号公路,奠边府至西庄路段竣工。我所在的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一团三营,开拔师部所在地——莱州省封土县整训待命,当时我在三营十连任副指导员。

12号公路从越中边境的班南贡起,到临近老挝王国的西庄止,全长217公里,其中改建103公里,新修114公里,为改建、新建这条公路,我们投入的兵员超过了三万人,十三师及兄弟部队共牺牲了172人,由于战斗紧张,部队流动性大,对牺牲者只能就地安葬,因此,这172名烈士安葬在沿线几十个不同区域的地方。

路修好了,我们要走了,那些烈士墓怎么办? 成为部队首长和战友们最牵挂的问题。

1968年7月,时任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在河内接见罗洪标将军为首的代表团时说:“请你们放心,中国军队牺牲的同志的遗体安葬在越南的国土上,我们会很好的保护他们的墓地的。”

根据胡志明主席的指示,中越双方达成了协议:在便于集中安葬的地点修建烈士陵园,所有分散安葬的烈士都转移到烈士陵园安葬。

西线总指挥罗洪标将军决定:在奠边府、莱州、封土修建三座烈士陵园,安葬已牺牲的172名战友,并将此项任务交给我们十三师(六支队)完成。

师长孙林泉高度重视烈士陵园的修建,在全师召开的专门会议上,他强调,要选拔政治思想好,作风扎实,敢打硬仗的部队来担当此项任务。我们团接受了修建封土烈士陵园的任务,最后这项光荣既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我们十连。

十连有170多人,其中连队干部 6名,他们是连长廖忠和(四川人)、指导员吴作富(四川人)、副连长唐金武(四川人)、副连长肖国胜(湖南安乡县人)、副指导员李忠仁(湖南安乡县人)、李家玉(湖南安乡人)。

根据上级要求,我连召开了修建封土烈士陵园动员大会,团、营首长亲自到会作指示,连长、指导员都在会上表决心,他们说,决不辜负上级首长的期望,全连干部战士一定以高姿态去战斗,以高质量完成封土烈士陵园的修建任务。

紧接是按上级的要求为烈士陵园选址,我们踏遍青山,最后定址在师部的材料仓库,茉州省封土县王窝村附近,这块地方的特点是地势高,不怕水淹,座南朝北,正前方是祖国云南省的金平县,让烈士的英灵遥望家乡,再是它背靠大山,山上树木葱葱,古木参天,正和烈士永垂不朽之寓意。

烈士陵园的建筑图纸是师部技术科设计的,为保证建筑质量,师部还指派工程师詹桂珠(女)到我连进行技术指导。

1968年7月中旬,我们拆除了师部材料仓库,用推土机将山坡推成一块平地,夯实土层,然后设计墓穴。根据上级安排需要,移葬到封土烈士陵园的烈士有16名,墓穴是这样规划的,靠陵园后缘,12个墓穴排成一行,两端各横排两个墓穴,正中是一块下宽两米多,高七米多,呈宝塔型的纪念碑,从陵园后山往下看,墓穴和纪念碑形如一个山字,寓意烈士与世长存。

烈士们原来安葬时有棺材,我们担心在转移遗体时弄坏,于是,连队木工班的战友们,用从国内运来的东北松,给每个烈士做了一副新棺材,并在里面铺上一床新棉被,战士们说,要让烈士们睡得舒服。

最艰巨的任务要算转移烈士的遗体,为此,我们连队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共产党员模范带头,要把转移烈士遗体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指导员吴作富说,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去转移烈士遗体,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他们在援越抗美的战斗中牺牲了,有的被炸得四肢不全,安葬时是拼装的“遗体”。我们转葬遗体时,一定要认真负责,哪怕是一节小指头骨也不能丢失。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烈士。

会后,全连的党员、团员纷纷写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参加转移烈士遗体的战斗。经连队党支部讨论批准,成立以副连长肖国胜为组长的突击组,战士许德甫(安徽人)、杨宝华、吴世著等20名战士为成员。

当时正值越南的高温期,气温高达40度,抬棺材、挖坟墓,打开棺材盖,战士们挥汗如雨,但大家没有叫苦,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战斗。

第一个被转移的是烈士赵保会,她是四大队(在战场上做后勤保障的民工)的炊事员,1966年8月8日牺牲,在16名烈士中,女烈士就这一名,所以优先转移,当战友们打开她的棺盖,只见遗体已高度腐烂,尽管战士们戴了两层口罩,但那种腐烂气味相当刺鼻,但大家没有退却,而是想办法如何转移好遗体。赵保会的遗体原来被一床毛毯包裹着,好在毛毯还没有腐烂,几名战友从四周提起毛毯,轻轻地将她转移到新棺材里。

第二个被转移的是福建籍烈士游贤庭,当打开棺盖时,他的遗体已腐为肉泥,棺内爬满了蛆,战士们只好用手先将他的衣服和骨架取出,然后用铁锹将肉泥舀到新棺材里,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有几个战士几次呕吐,但没有一个战士退后。

烈士杨昌国,是三十五大队的一位副连长,1966年4月牺牲,转移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面部已腐烂,但衣服、胶鞋都完好无损,大家想把他的遗体整体移出棺外,结果一提脚,脱了;一拉手臂,也脱了,原来遗体都腐烂了!肖副连长见状很着急,他要求大家把杨昌国遗体下的垫物托起,把新棉被塞进去,包着遗体移出棺外,可战士许德甫比肖副连长更急,他说:“让我来吧!”说罢俯下身子,两手插进烈士遗体下的垫物,一下子将整具遗体抱出,然后在战友的协助下放进了新棺材,在场的战友无一不为他的勇敢所感动,在当晚的讲评会上,指导员号召全连向他学习。

因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有的烈士牺牲后四肢不全,入殓时的“遗体”是拼装的,但在转移时早已面目全非,有的棺材还泡在水里,即使这样,战士们仍不放过烈士的任何一件遗物,连一小节手指骨也从水中摸出,然后轻轻地放入新棺材……

在炎火烈日下,肖副连长带领的突击组,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了七天,将16名烈士的“遗体”完整的转移到封土烈士陵园。

重新安葬这16名烈士后,我们在他们的墓前立了一块高一米,宽约0.6米的水泥碑,上面刻了他们的姓名、籍贯、单位、职务及牺牲时间,由于战事紧张,当时竟没有完整记录下来,成为后来我整理资料时想弄清又一时无法如愿的遗憾。好在家住四川乐山市的一支队战友李权有,将他重返越南时,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处复印的烈士名单寄给了我,这才了却了我的这一夙愿,现将葬于封土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单抄录于此,以示纪念:

六支队后勤部助理员何时显英(四川重庆市人);

六支队司令部司机毛生文(湖南永顺县人);

六支队修理营战士李传志(山东济南市人);

六支队储备库战士杨茂松(上海长兴县人);

三十三大队战士江明龙(安徽当涂县人);

三十三大队战士游贤庭(福建闽清县人);

三十三大队战士王祥海(浙江建德县人);

三十三大队战士郭唐文(江西大余县人);

三十五大队战士副连长杨昌国(贵州麻江县人);

三十五大队战士王义明(黑龙江龙江县人);

三十五大队战士邓修全(安徽南陵县人);

三十五大队战士蒋家堂(安徽巢县人);

三十三分部参谋邱世昭(四川内江县人);

四十(民工)大队职工陈书荣(云南泸西县人);

四十(民工)大队炊事员赵保全(女,云南建水县人);

援越抗美工程技术人员医药组长杨润(云南昆明市人)。

在纪念碑的正面,我们嵌进三块从云南运来的大理石,大理石上用中越两国文字雕刻了“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纪念碑的基座上周栽了花草,陵园四周栽了长青树,整个地面铺了水泥,为防止耕牛等牲畜进入陵园惊扰烈士英灵,我们在四周安装了水泥栏杆,还在正门处安装了铁门。陵园的总造价为人民币五万多元,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封土烈士陵园为优等工程。

“掩埋好战友的遗体,我们又继续战斗……”这是我当时日记上的诗句。当我们完成封土烈士陵园的修建任务后,接上级通知,部队要开拨凉山省七溪县的同登火车站,执行铁路改建任务。

我们要走了,烈士们却永远的留在这里,留恋之情油然而生。1968年10月6日,农历戊申年中秋节,我们全连战士到封土烈士陵园,献上我们亲手采摘的山花,摆上我们自己烘烤的月饼,然后是在纪念碑前照相、合影,向烈士们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1982年,我告别战斗、生活了23年的军营,带着副营职转业到湖南津市市交警大队工作,先后担任过大队教导员。

1997年12月,我出差到云南,见到了曾与我生死与共的战友,曾任河口县县委书记、时任昆明市检察长王汝能,他是1968年从云南弥勒县参军的,当新兵时就进入越南,然后到二连与我共同战斗了4年。战友重逢,那种喜悦心情言于溢表。喜悦之中,我仿佛回到了援越抗美的战斗岁月,我想起了那些为之献出了生命的战友,还有关于“援越抗美烈士墓被毁”的传闻,我向王汝能打听烈士陵园的情况,他告诉我“越南人民没有忘记援越抗美的烈士,陵园保护得很好,每年清明节都为烈士扫墓”。听了他的介绍,后又看到“越南莱州省封土县王窝村中国烈士陵园”的搜狐网文章。

纪念碑正面: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碑侧面: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30多万援越进入,牺牲的援越人员全部埋葬在越南的土地上。在越南莱州省封土县10号公路边有一个绿树环绕,名字叫做“王窝”(音译),仅有60多户人家的傣族村庄,这里就有一座援越烈士陵园。锄去墓旁的杂草,洗净墓碑上的名字,这是王窝村里的人们,每年都要做好几次的事,这样的工作,在每年的7月27日更是不可缺少,因为它是越南的“国家纪念日”。这是一张非常普通却又非常特别的合影,就是这些善良的越南村民一直守护着烈士们。村民们正在清除墓旁的杂草,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比他们的祖先坟墓还要重要,就算到了下一代也,要负担起守墓的任务。每次都是她为烈士们清洗碑上的污垢,据说现年21岁的刀提远,是王窝村里最漂亮的女人。

十六座坟墓都埋葬着“后勤部队六支队”的人,这些孤独的中国人,已经在这里默默地躺了30多年,除了越南的村民,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去扫墓。

弯弯曲曲的10号公路,若隐若现地从河谷中穿过,这样的土路面在中国已不多见,但它在越南,仍然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省际通道。王窝村的村民们过着十分简朴的,为了维护陵园,村里让民兵外出劳动筹钱,实在没有钱时,就在村里号召让大家凑。30多年来,这些越南村民,总是会抽空照顾中国的烈士。

小孩们安静地看着父母在清理陵园,其实他们看不懂墓碑上面的中国文字。为试药而死的杨润,是最后死于10号公路上的援越医生,也最得村民的爱戴。杨润医生84岁高龄的遗孀许凤英,拿着记者从越南拍回来的照片,站在小雨中哭了,三十多年来,这是第一眼。分别由中国、越南政府发给杨润医生家属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傣族战士童生如今已经55岁了,他当时是“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三十一分队”的战士,1971年退伍后他一直在家务农。在越南修了两三年公路,他只说过一次傣族话。

附:(10号公路烈士陵园烈士名录)

1、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战士 郭惠文 江西省大余县人 1967年9月20日牺牲

2、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四十大队战士 陈书荣 云南省泸西县人 1966年4月牺牲

3、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中队 何显荣 省重庆市沙坪坝区人 1968年6月23日牺牲

4、中国后勤部队三十五大队 邓修全 安徽省南俊县人 1966年8月8日牺牲

5、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中队 杨茂松 浙江省长六县人 1967年4月10日牺牲

6、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战士 游贤庭 福建省人 1967年牺牲

7、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中队副班长 李传志 山东省济宁县人 1966年1月9日牺牲

8、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四十四中队 邱世昭 四川省内江县人 1967年5月5日牺牲

9、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 杨昌国 贵州省麻江县人 1966年9月24日牺牲

10、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一中队副班长 毛生文 湖南省来顺县人 1967年5月1日牺牲

11、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 王义明 黑龙江省尤江县人 1966年9月24日牺牲

12、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五大队 蒋家堂 安徽省巢县人 1966年9月24日牺牲

13、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 汪明龙 安徽省当涂县人 1967年3月21日牺牲

14、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四十大队 赵保会 云南省建水县人 1966年8月8日牺牲

15、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三十三大队卫生员 王祥海 1968年8月31日病故牺牲

16、中国援越医生 杨润 云南省昆明市人 1969年11月17日牺牲

而今,我已迈入了人生的第六十七个春天,虽然是青山依旧在,但已见夕阳红了。回首往事,我走过了风雨,还有艳阳,但都未一一储存记忆中。唯有援越抗美的那段经历,却使我永不忘怀。

(编辑:向日葵)

来源:新华号 永远铁道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作文 写狗的作文400字 美在我身边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 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 关于小学毕业的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022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闪光点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身边的感动作文 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 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 关于阅兵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400字 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 2020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作文 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 写人的作文450字 国庆节游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关于台风的作文 观察小动物的作文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