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观察力强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聪明” 从日常生活点滴中拉开差距

2020-11-28 05:35:01
相关推荐

我带着儿子在公园的草地上玩。

我儿子突然指着其中一个地方跟我说:妈妈,你看,那有一个小虫子。

我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好不容易才看清楚:果然在草地里的一片叶子上,我看到有一个小小的、黑色的虫子在爬。

我不得不佩服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跟周围的几个妈妈们一分享,立马就引起了她们的共鸣:孩子们总能有他的办法“观察”到一些很不起眼的东西。比如,路边停的车子,他能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车标;在许许多多亮着的彩灯当中,他可以留意到不显眼的地方有一盏灯没亮;也可以注意到一片叶子、一颗石头、一朵花的不同寻常。

这是不是就代表,孩子的观察力特别好呢?

我们先从什么是“观察力”开始说起吧。

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observation ability),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

有的人说,观察嘛,就是用眼睛看啊!可以肯定的是,“观察”绝不仅仅是“看”那么简单,观察的过程,是多感官联动的过程,也是大脑主动参与的思考的过程。

观察力强的孩子,他们会使用一个个的思维推理来引导自己下一步的观察。

比如,同样观察一朵花,你可以嗅一嗅花的味、摸一摸花的质感、看一看花的颜色、数一数花瓣的数量,也可以揉碎了掰开了看。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能“看到”苹果落地,而唯独只有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

很多人都能看到鸟儿在飞,只有莱特兄弟成功发明了飞机。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观察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的能源。

观察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孩子感知世界能力的高低:因为观察力是孩子获取身边信息,发现事物联系、认知世界的基础。

优秀的观察力对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同样是观察,观察力强的同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到很多细节之处,观察力相对弱的孩子,却只能发现个大概。

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的侦探片,名侦探柯南、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又快又好地破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又比如,去年,8岁的孩子李泽正以观察到的兔子做主人公,在老爸的支持下,居然写出了人生第一本书《兔子英雄记》。

所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才是真正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但是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确实,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理是他们随时随地观察的驱动力,从细小事物敏感期开始,就可以表现出其独特的观察目的。

但是,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还不能根据大人的要求进行自发的、有目的的观察,他们很容易被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细小事物所吸引;

在观察的持久性上,他们能专注观察的时间也很短,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周围的其他事物所吸引。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总结概括的能力,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虽然和智力一样,观察力会受到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培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慢慢累积,学会“带着脑子”去观察,则显得更为重要。

系统科学的观察方法则可以通过持续的练习慢慢形成,所以,从孩子开始表现出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首先要保护好感觉器官

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

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特别是眼睛,它是所有感觉器官里最为脆弱的。

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合理的环境光线注意休息,不要持续用眼,特别是电子产品。2、基于生活,带着目的去观察

最好的观察永远来自生活,路边的一朵花一株草,下雨天看雨珠落下,在家中看电风扇如何转动……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明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但是带着孩子出门玩一圈回来,问孩子我们今天玩了什么?孩子就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要么就答得完全不在点子上。

那是因为,孩子的所见所闻都是随机的,并没有刻意带着目的去观察。

你可以在出门前给孩子布置一个今天的观察目标:比如,我们这次要重点观察公园草地上的地灯。

你会发现,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很快就能滔滔不绝了:地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地灯里面有很多的小灯泡……

3、多感官联动,全方位观察

观察也是多感官联动的过程,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尝尝味道,用鼻子闻闻味道……这样的观察结果才是立体的、全面的。

比如,儿子特别喜欢吃哈密瓜,我会先让他看一观察一下哈密瓜没有切开的样子,观察一下皮的纹路,用手感觉一下外表皮的质感,敲一敲有没有声音;再是里面的瓜囊、籽的形状、颜色,最后才是闻一闻,尝一尝。

“吃瓜”结束,再带着孩子回顾一遍,虽然儿子还不认字更不会写字,但是一篇形象生动的口述作文就有了。

归纳总结能力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4、多角度观察,发现不一样

刚开始观察的时候,孩子可能只会注意到其中他更感兴趣或者更符合生活习惯的一面,如果适当地引导孩子从一些不同寻常的角度去观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不一样的惊喜。

比如,平时我们的饭都是盛在碗里的,偶尔我们把它做成饭团,或者包成寿司,把香蕉捣成泥,把苹果切成颗粒,这些寻常的食物变成了不一样的模样,孩子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有趣呢?

多角度观察,你才能看到一个更立体的世界。

5、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在引导孩子观察的时候,应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引导孩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观察。

因为太简单了孩子容易没兴趣,太难了又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由简单到复杂,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

我记得在给孩子做“物体的沉浮”小实验的时候,前后进行了很多次。

起初,从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开始,我就会在洗澡的时候,在孩子的澡盆里放上“洗澡鸭”:你看,洗澡鸭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

等到年龄再大一些,我又引导孩子自己试着去找一些喜欢的东西:猜猜看,哪些物品会沉下去的,哪些会浮起来,思考好了再亲自动手印证一下,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探索新知的大门就此缓缓打开。

一次带孩子在外面划船,孩子顺手把一块石头扔进了水里,水面荡起了波澜。小朋友特别高兴地说:你看,石头跳到了水里,水面吓了一跳。

我们都惊讶他能把一个不起眼的现象描绘得如此形象与生动。

孩子就是这样,只要你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去积极探索,他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回馈给你惊喜。

6、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我家中常备的这两个小小的工具,第一个是放大镜,放大镜可以让小小的物体变得更大。

用水滴模拟放大镜效果

第二个是可以安装在手机镜头上的显微镜:显微镜则更厉害了,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显微镜下的蝗虫翅膀

它们也成了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引导孩子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一切。

7、借助绘本、游戏,进行一些更有趣的观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看绘本的方式,进行一些更科学、更系统的观察力训练。

常见的观察力训练游戏有:找不同游戏、找影子游戏、连连看游戏、比较游戏、找规律游戏、玩拼图游戏等。

找不同游戏

这其中,很多方式我们都很熟悉,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玩起来。

拼图游戏

写在最后

培养观察力,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希望爸爸妈妈都能抓住契机,当孩子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心的时候,就能耐心引导、及时地地进行“观察力”教育,并根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让“观察力”的养成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亲情类 作文 初心 爱上阅读作文 19年作文 作文提纲范例大全13篇 中考的作文 激烈的足球比赛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教师节英语作文初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黄姚古镇作文 观察的作文200字 运动会作文儿 相信美好作文 我喜欢吃鱼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400字 风景作文600字初中 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 生活需要作文500字 口语交际作文100字 写一篇水果作文 550字作文大全 大自然的奇妙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某某我想对你说 运动会200米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看菊展作文 勇往直前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