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 一碗端不平的水|大象公会

2020-11-28 23:10:02
相关推荐

为什么山东、河南的考生挤破头才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高考题难度经常「漂移」?为什么高考改革总是走回头路?

文|张蔓生

「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穷孩子唯一的出路。」在坊间,这样的观点十分盛行。

的确,如果不考虑舞弊等少数情况,比起前三十年拼「群众推荐」、拼「家庭出身」、「工农兵上大学」等等,当代高考确实是程序正义方面的长足进步。但每到高考前,人们总会有些疑问,如:

上海、北京、天津的 211 高校录取率超过 10%,而人口大省安徽、河南、山东、广东等不到 4%;各省份内部的教育资源愈加内卷化,富裕地区靠家长「氪金」,一般地区靠超级中学的抽水机效应;高考题的难度本就飘忽不定,遇上疫情年则更难令人放心。

高考的辩护者们通常将这些问题归罪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他们会说,北大清华的名额毕竟有限,中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高考又是选拔性考试,不能把锅丢给高考。

很少有人意识到,高考这根指挥棒本身也是不公平的真正根源 —— 从考试和考题设计,到录取计划,再到其背后的央地行政和财政关系。

分数的玄机

从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高考制度设计一直有两股力量在拉扯:一边是地方政府和省部共建高校在招录中的作用,一边是中央的财政支持及其在高考中的话语权。

相应,这两股力量在外观表现上分成两方:前者的诉求是各省自主命题、高校自主招生和伴生的「素质教育」口号,后者则是全国统一命题、题目标准化和分数标准化。

至于考生群体的利益,双方都以此作为改革的旗号,国内却并没有完善的研究,来指出到底怎样考才对考生们最公平。大多数考试政策直到民怨载道才作出改变,却总是从一个极端改到另一个极端。

在各年度、各省之间,高考分数不能拿来横向比较。这是因为高考大体上是非标准化考试。

· 高考不但是一场考试,还是一套算法。按照经济学的「稳定配置理论」,它和拍卖规则类似,是一种保证分数 - 录取水平匹配的算法。相关理论曾获得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至今成果仍未应用到中国的制度设计中

大多数我们所知的出国考试,比如托福、雅思、GRE、SAT 等等,都是标准化考试。这些考试的每次分数会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一套复杂的数学调整,以保证分数不受考试地点、题目、场次的限制。

比如,托福英语机考满分 120 分,听说读写四门各 30 分。它的出题不是按「套」来的,而是按「道」来的。考试机构会邀请一些出题专家,按照一定的要求一道道出题,按「道」给钱,形成一个题库,每道题有自己的难度权重。

每次托福考试,系统会按照固定的权重要求,一个类目的题筛选若干道,「攒」成一套难度标准化的试卷。

当你考完之后,系统按照所有考生排名的百分等级,算出一套统计学标准分。比如说,托福阅读满分 30 分,28 分的百分等级为 84,也就是说当你得了 28 分,就超过了 84% 的考生。

因此你在任何场次考的托福分数意义都一样,可以横向比较。国外高校录取,也只需给出诸如「托福 100 分以上」的直接要求即可。

中国高考长期以来是非标准化考试,这也是央地拉锯战的结果。

80 年代初刚恢复高考时,由于教育部命题水平一般、各地的批卷标准参差不齐,当时的高考题非常简陋,很难说有任何科学性。学者们按照教育科学标准,统计了全国高考的情况,发现很多试题效度极低、信度为负。

· 1979 年的北京高考落榜考生专栏

当时参与的专家之一张厚粲说:

有些文科卷子,只四大道论述题平分天下……拿语文来说,同一张答卷,五个地区打分能差出 32 分来,数学也差 15 分。

中国高校的录取名额必须由国家公平分配,这关系到社会稳定。眼看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加,长此以往是不行的。经过研究,国家决定推行高考标准化。

1985 年,最早的标准分改革开始在广东试点,后来推行至多个省区,到 1997 年一度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考生。这些省份在降低难度、3+X 自选科目(数语外三门必考加若干门选考科目)的同时,把所有原始分(满分多为 750 )按统计曲线标准化为满分 900 的标准分。

按理说,标准分能够让学生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全省的名次,有利于志愿投递,也有利于高校录取,更有利于试题标准化和复习备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这个制度很快就遭遇了滑铁卢。

3+X 标准分从人人欢迎到怨声载道,只用不到二十年。到 2010 年,沿用标准分制度的省份只剩海南一个,其他省份都改回了原始分。

为什么会这样?

标准分的确更科学,但这不等于在任何情况下,标准化都比原始分更公平。

在考生眼里,3+X 标准分比原始分糟糕很多。除了黑箱操作的隐患,它还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标准化带来的「局部利益调整」。

考试各科的分数是分别标准化的,但比较的时候大家是放在一起比的,这就造成了名次的移动。

大部分标准化考试的出题对于考生成绩的分布都有一定的把控。即便不经过调整,单靠题目难度分布的作用,大家的原始分也近似满足一定的规律,统计学调整只不过是最后一步。

中国高考的出题水平则远远达不到这么精准。

高考没有题库,每年的高考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省里现组班子,题目标准化程度低下,原始分的统计分布飘忽不定。因此,高考分数经过标准化之后往往漂移得更厉害。

· 尽管教育部多次强调今年的出题会求稳,但有了 2003 年非典年「超难数学」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在此时掉以轻心

比如,语文的成绩分布经常比较集中,所以原始分差一分,经过统计学调整,标准分会差好几分乃至十几分。如果来一个偏科的考生,语文特别好,就会很占优势。

另外,3+X 除了必考的数语英三门,还有三门可以自选。当某一科考生总体水平都不太好,考得好的学生就会比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更多的标准分,考取更好的学校(高校录取分数线是按处理后的标准分总分划定的)。

对排名靠中间、恰好卡在上线和落榜之间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调整会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全部考生中,大约 7% 会在这个调整中命运被悄然改变,由上线变为落榜。十多年间,这个群体的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

这一现象被学界称为「局部利益调整」,比任何顶替都影响深远。而且,由于原始分排名不公开,他们根本没办法知道自己是否因此落榜。

3+X 还存在专业壁垒问题。各大学专业有自己对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如一个学生没有选「物理」,就不能报考需要「物理」这个单项的专业。这种专业壁垒加大了选专业的难度,还可能造成某些专业由于高考选科偏差而人数过少。

随着试点省份一个个回到原始分,中央对考生进行「统一分配」的第一轮尝试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在潮流中,更多省份则选择观望,并逐渐走向故事的另一面:自主命题、自主招生,以及「素质教育」。

谁来决定录取计划

如果中央不能有效、合理地将学生分配给高校,那么各个地方就只有自己来了。

在中国,由于「省部共建」,公办高校和地方经常是绑定在一起的。跟随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从 1998 年起,全国 200 多所部属高校下划到地方共建,剩余的 76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 38 所部属高校也高度依赖地方财政。

· 中国科技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但拨款来源中,教育部、中科院和安徽省各占三分之一

制定高校招生计划的利益关系主要有三方面:中央、高校所属地方、高校。

中央的立场是,一方面考虑宏观就业问题与人力资源分配,有权决定总体上扩招还是缩招,以及是否在需要人才的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地区之间的公平。

地方政府和高校则经常是利益共同体。它们都想让更多优质生源来到自己麾下,来促进经济发展、多拿拨款。同时,地方政府还希望扩大本地的教育福利,因此有着多招自己人的意愿。

财政改革之后,高校既然拿地方的钱,录取名额就必然会向地方倾斜,而且因地域经济差异而差距悬殊。

这场三方博弈没有永远的赢家,但有永远的局外人:考生。

高考刚恢复的时候,国家严格配给招生指标,高校却利用双轨制,大量在计划之外招收计划生、委培生。不得已,1993 年国家首次允许省属高校自行编制招生计划。

1998 年,为了填补 985、211 工程的财政空缺,「省部共建」政策出台,中央与地方按原则上 1:1 的比例为高校拨款。为了争取地方支持,各大高校不约而同地多招本地人来。

· 2016 年两会上,时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中国还有 13 个省份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其中包括人口大省河南、河北。在地方保护性招录下,这些省份的学生很难被招生计划青睐

与自定招生计划同时起步的,是高考的分省自主命题。

2003 年非典当年,泄密事件和整体跑偏的超难全国卷给了各省教育部门以口实。第二年,全国共有 11 个省份进行了高考自主命题,公开的名义是有利素质教育、适应当地情况,让高考更公平。

实际上,这不过是高等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的延续:既然招生计划已经分省、已经倾向当地,不如就干脆让省份之间无法互相比较更好。

· 2001 年,由于统一高考山东的录取分数线与北京相差太大,青岛三名考生状告教育部违宪。次年,北京上海率先开始自主命题

十多年来,我们并未看到高考分省命题对素质教育有何促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 减负、反应试、多元化培养 —— 全都无法落实,教育界收获的只是十多份大同小异的考试题。

在省权扩大的背景下,高考进一步远离标准化。

外行很可能认为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很正规。在手批时代,即便全国统一命题,由于批卷标准不同,高考分数也有极大省际差异和个人运气成分。

如今,大部分省的高考卷都采用光电批阅,先由计算机扫描答题纸,再用技术按题切分,每道题分给两位老师批阅,如果分数差异超过限度,则发给第三个老师仲裁。

这看上去非常公平公正,但实际上,高考的很多主观题是没有标准化评分体系的。

就以作文为例。标准化考试凡有作文的,都会在虚标准之外给出一系列分档例文,和考纲一起,展示给考生看:写成这样 5 分,写成这样 4 分,诸如此类,并且通常都会给出样题库。但高考没有。

· 「美国高考」SAT 考试官网上的例文,有细项分数和解释

高考作文的出题决策过程成谜,不同省的批阅过程和给分标准更是成谜,每个省都有作文的「考经」,不同省的套路难以互相参考。为了不被仲裁影响考核,阅卷老师多打中等分,也造成了语文成绩分布聚集的现象。

试题越飘忽,对广大考生就越不利。试题太难,他们会集体失分,聚集到低分段,拉不开档次;题目太简单,他们又会集中到较高分段,一样拉不开档次。

国家和教育行业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从 2014 年开始,随着考试相关权力重新收归中央,高考改革风向也开始掉头,重新转向国家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化考试,回归二十年前的 3+3 考试模式。

截至 2019 年,新高考改革已经进行了三批,推进到 14 个省份,并逐渐走向全国统一命题。这 14 个省份的自选科目分别采用六种不同的统计学赋分规则。

· 这些赋分规则要么使用标准分,要么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排名比例,划分成若干等级,按等级换算成不同分数。它们也根据成绩的统计分布进行校正,相当于改良的标准分

· 例如:北京市的小明同学高考选择了物理、历史和地理三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其卷面成绩分别在选考该科目的考生中排到 20%、5% 和 13%,对应的等级分别为 B1、A3 和 A5,根据等级折算规则,计入本科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分值分别为 85 分、94 分和 88 分

但二十年前就广受批评的「局部利益调整」、自选科目造成的给分玄学和专业壁垒等问题,现在也跟着回来了。

比如,由于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渣」早早避开了物理,导致中等水平的学生相对排名靠后。在标准化处理后,这些考生会比选择其他科目的人吃亏得多。

越来越多的中等水平考生便放弃物理,而这样又加速恶化了给分问题,让更多人不愿选物理。官方只能采用在招生时设置专业壁垒等方式,逼学生选物理,但仍不能阻止选物理的人数年年缩减的现象。

随之而来的,则是自选科目人数突然变化引起的教师资源浪费、自选课对固定班级制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

高考是一场博弈,不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博弈,还是中央、地方、高校与考生群体之间,各个行政和财政主体之间的博弈。

在这场更大的博弈中,当属考生群体最没有话语权。对于考生,真正的公平还很遥远。

参考文献:

[1]闫然. 高考招生与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视角下的重塑考量[J]. 行政与法, 2014, 000(001):15-20.

[2]孙科技. 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及其防治策略:一个整体性治理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李峻. 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D]. 华中科技大学.

[4]章建石. 一项公平与效率兼备的高考改革为什么难以为继?——标准分制度的变迁及其折射的治理困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No.253(01):32-42.

[5]赵国政. 高考标准分制度改进研究——以海南省为例[D]. 2016.

[6]李坤明. 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中国高考录取机制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7]韩秀云. 稳定配置理论与中国医疗和高考招生改革——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J]. 经济学动态, 2012, 000(012):107-114.

[8]刘海峰, 李立峰. 高考改革与政治经济的关系[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6):34-38.

[9]魏晓雪. 从高考分省定额录取制度看教育公平[D].2016

[10]刘海峰, 李木洲. 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J]. 教育研究, 2014(06):73-80.

[11]关义和. 重点大学招生配额公平性研究[D]. 暨南大学, 2008.

[12]李立峰. 高考自主命题利弊论析[J]. 湖北招生考试, 2004, 000(004):P.7-11.

[13]张千帆. 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J]. 法商研究, 2010

[14]丁鑫. 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改革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02.

[15]孙永方, 胡建华. 新课改·高考·素质教育[J]. 文教资料, 2007, No.406(26):83-85.

[16]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喜欢的电影英语作文 我又长大了一岁作文 路上的风景作文6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800字 初二作文辅导 元宵节猜灯谜作文 过春节作文400字 大扫除作文二年级 关于包饺子的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与什么同行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600字初中 mydream英语作文 个人成长类作文 梦想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日记300字 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泡温泉的作文 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作文过春节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 关于志向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梦想起航作文 战胜自我作文 记事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美食作文 迎新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