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扶贫日记|“通了”!见证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 再苦再累也值得

2020-11-29 02:30:01
相关推荐

今年6月30日,随着乡村客运班车缓缓停靠在村委会边,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四川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通车了,村民眼里含着泪花说:“通了,终于通了。”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是“高山里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庄坐落于布拖县城60公里外的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只有一条垂直落差2000米、满布荆棘、乱石耸立的盘山小道连接着外面的世界,出村最快也要4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孤岛”。

通村公路建成后,老百姓从村里到最近的乡的出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是一条便民利民之路,更是一条脱贫奔小康之路。这条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历时一年零八个半月终于建成,崭新的公路连接了这个小山村与城市,打通了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的阻隔。

日力色日,是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第一书记,今年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十佳综合帮扶工作队员”,他分享了阿布洛哈村的脱贫故事。

↑阿布洛哈通村公路

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

笑容在老乡脸上绽放

我深感脱贫路上特别美

2018年6月,我和王小平、麻觉日鬼等5名同志主动报名到阿布洛哈开展帮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我们从乡客运中心徒步4个多小时来到这个封闭的村庄时,陡峭的山峰、奔流的江水与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还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这个只有4个村民小组253人的小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82人,贫困发生率达72%。

↑以前的阿布洛哈村

眼前的阿布洛哈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帮扶干部肩负的是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困难再大也必须带头上、挑战再多也必须朝前攻。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做深山彝村的筑路人,做困境的破局者,让“孤岛”不再封闭,让这里的群众早日脱贫。

“路”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高山深谷不仅阻隔了阿布洛哈和外界的联通,更遮住了大家幸福生活的希望。要让当地群众走上致富奔康的道路,就必须要先打通村子和外界连接的道路。2018年9月9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正式开工,驻村工作队立即投入道路建设。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小孩在奔跑玩耍

面对施工队伍语言不通的问题,麻觉日鬼主动充当翻译,说哑了嗓子、讲破了喉咙,没有休息过一天;面对施工与村民的矛盾,王小平第一时间进行协调化解,之前一双胶鞋穿半年,修路半年就穿坏了三双鞋。工作队员罗俊的脚磨出了血、王小平的腿走得发肿、陈波颈背被晒得脱皮。

我们5名驻村队员和当地干部一起,天未亮出门、夜已深未归是常态,每天步行七八个小时是常态,睡不了安稳觉、吃不上完整饭也是常态。但当阿布洛哈“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时,当一个个笑容在老乡脸上绽放时,我们深深感到:攻坚过程特别难,但脱贫路上特别美,只要能攻下贫困堡垒,再苦再累也值得。

要让青山变金山!

“引进的芒果、青花椒要围护起来”

队员工作日志记下每一点滴

柏油路连通了孤岛与城市的距离,打通了贫瘠与富足的阻隔。但只有让脱贫的“路”变得更宽更长,让群众稳定增收、长远致富,才能彻底消除贫困。

驻村工作队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核心支撑,坚持“要让青山变金山”的理念,立足阿布洛哈村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协调153万产业扶持基金,引进芒果、脐橙、青花椒等经济作物,引导群众从牛耕人种、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经营、商品化营销转变。

↑如今的阿布洛哈村

“引进的芒果、脐橙、青花椒要用护栏围起来,不让牲畜进入破坏;在种植上要采用深挖坑、下底肥,用袋子包裹根部和肥料,让养分不易流失……”队员王小平的工作日志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每次到农户家中,他都要耐心地向群众讲解种植知识、手把手教大家灌溉施肥。

从产业规划到项目论证,从作物栽培到技术传授,驻村工作队全过程指导、全覆盖跟踪,阿布洛哈现代农业产业从无到有,全村已经种植凯特芒果120亩、纽荷尔脐橙50亩、青花椒20500株,阿布洛哈种养殖循环、一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客车开进阿布洛哈村

“面子”到“里子”的蜕变!

只考个位数的小女孩被劝回课堂

帮扶队员做着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脱贫的“道路”铺平了,但要真正拔除穷根,更要把群众的“心路”打开,让大家逐梦奔康的动力更充足,幸福生活的愿景才会更接近。驻村工作队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必治愚。

在村小五年级就读的且沙么子歪因为成绩不好,经常逃学。队员们知道后,轮流到她家中做工作。

“路修通了,大家都可以到外面的世界、到大城市去了。但是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怎么在城里生活呢?小且沙喜欢唱歌,但总不能在小山村唱一辈子!”我们的一番话,且沙么子歪和父母听进了心里,第二天孩子就回到课堂。为了鼓励这个彝族小女孩,王小平把陪伴自己多年的竖箫送给了她。

2019年期末联考,以前只能考个位数的且沙么子歪语文72.5分、数学85分,小姑娘的脸上多了自信、更多了坚定。孩子的教育跟上了,移风易俗也不能落后。

帮扶队员每周轮流当教员,挨家挨户走进群众家门,带领大家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用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引导群众完成精神蜕变这件“大事”。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村里开起了小卖部

日复一日的努力,从深层次改变了阿布洛哈的精气神:彝族小伙日烈娶媳妇,坨坨肉变成了炒菜;老人阿达去世,家人再没有燃放烟花爆竹。帮扶队员问村民:日烈家的炒菜好吃吗?阿达家没有烟花寒酸吗?大家都说,现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没有了攀比、更减少了负担。阿布洛哈正在从“面子”到“里子”实现蜕变。

道路让天堑变通途,产业让黄土变“黄金”。群众的腰包鼓了,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憧憬。贫困户且沙色聪请驻村工作队帮忙联系驾校,把自家的马儿卖了,准备买小车;阿达么友杂在队员罗俊的帮助下开起了小卖部,现在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由衷地感到:两年帮扶工作伴随十分艰辛,但汗水却浇筑出了百倍幸福。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整理 摄影 缪睿哲

编辑 于曼歌

点击阅读专题:翻越最后一座高山——红星新闻脱贫攻坚特别报道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等作文 作文西游记 作文初中500字 作文我就是我 大象作文 作文600字高中 画画的作文 作文 看见 作文雪景 成长作文600 健康英语作文 门 作文 高中600字作文 年的作文300字 希望的作文 作文我的偶像 作文窗外 道歉作文 暖心作文 作文 我的家 穿越作文 好词好句作文 拥有作文 小鸡作文 游公园作文 1000字的作文 20字作文 运动英语作文 去旅游作文 我的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