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绿为底色 幸福西宁正阔步走来

2020-11-29 02:40:01
相关推荐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南,以“为民、惠民、靠民”为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幸福西宁阔步走来……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更全面。实习记者 王煜鹏 摄

火烧沟湿地公园。黎晓刚 摄

初夏的西宁,花开艳丽,草木欣然,山水交融,绿冠全省。

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西宁市提出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部署,是在生态敏感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的必然路径,是建设幸福西宁、服务全省人民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南,以“为民、惠民、靠民”为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绿色发展,幸福西宁。如今,绿为底色,幸福西宁正阔步走来……

绿色循环创新是产业西宁的精确写实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城市绿色发展,须绿色产业来支撑。

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幸福西宁”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围绕这一路线图,西宁市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产业路径,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区四园”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低碳示范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在这份坚定与齐心之下,西宁大地上的绿色发展实践也全面升温。

稳定工业增长,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早日落地,加快企业扩能改造,释放现有企业产能;加快推进比亚迪、大美煤业等重大项目进度;加快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坚定不移打造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园区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转变,集中精力把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培育成支撑西宁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在经济生态化上,立足西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光伏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锂电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绿色崛起”,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西宁走得铿锵有力。

蓝天绿水青山是生态西宁的诗意写真

城如人,贵有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用心呵护好西宁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西宁市民共同的心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西宁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正越来越赢得省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向心力,越来越激发起全市人民的蓬勃干劲。

绿色是城市发展的生命。

去年,西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四个转变”的新思路,扎实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

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着力打造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积极推进“高原绿”建设行动,围绕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提供坚实的绿色本底和生态保障。

拨动绿色琴弦,城市大街小巷跳动着绿色的音符。

西宁市深入开展“高原绿”行动,以城市道路绿化、公园绿化、河道绿化等为抓手,致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品位,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和舒适度。

如今,漫步在大街小巷上,绿树成荫的城市道路为行人带来丝丝清凉,绿植环绕的生态河道成为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同时,西宁市注重人的需求,立足人文理念,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打造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效果,突出显山、露水、透绿的特色。

打造“西宁蓝”亮丽名片,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前5个月,西宁市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51天,优良天数为129天,空气优良率达85.4%。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奏响水韵乐章,让河湖生态廊道呈现绝好风光。

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依托,高标准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实施重点河道防洪、小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河流环境承载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西宁生态环境建设广受赞誉。

就在去年底,西宁市通过国家水利部行政验收,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探索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地区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宁模式”。

生态幸福绿色是宜居西宁的生动写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西宁市自觉将绿色发展理念植根心中,加快打造生态西宁,使绿色成为高原古城的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

如今,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西宁的绿色底色,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

一系列惠民措施,遵循着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出执政担当。

——去年以来,西宁市工业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工业领域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并不断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脱贫攻坚是头号民生工程。

让贫困群众增加自我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西宁市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全市实现100个贫困村退出、2.3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7%下降到2.7%。

——2017年,西宁坚持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畅通西宁、环境保护等十大类40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在此过程中,西宁市不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推动民生保障重心从抓硬件、补短板向优配置、提质量转变。

在教育上,2016年起,西宁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组建城乡跨界教育集团,开启了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

在卫生方面,建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逐年加大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力度,实施医疗集团医保打包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家庭医生“3+1+N”团队、健康签约“承包”服务新模式,实施“先住院后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医养结合试点开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之路。

此外,在养老、农业农村、社区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探索,都让老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

人民利益大如天,一枝一叶总关情。西宁市不断完善覆盖民生体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规范和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西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本质内涵,从这些战略举措中依稀可见: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信今后,高原古城——西宁能继续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绿色诠释现代幸福城市之美,让绿色成为百姓生活方式,把绿色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真没想到作文四百字 校园作文350字 油灯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 夏天的雨作文700字 难忘的一刻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作文 一年级国庆节作文 什么是幸福作文800字 美丽的动物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春节作文350 我为祖国自豪作文 爱就在我身边作文700字 什么的什么的作文 作文历险记300字 给爸爸写一封信作文 菊花的作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文 关于亲子关系的作文 告别懒惰作文 距离作文开头 运动会感悟600字作文 我家的小狗400字作文 有关取舍的作文 纪律作文400字 让自己美好作文500字 以争吵为题的作文300 成长的背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