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方得入门中国古文?林纾带你领略传统文章之美

2020-11-29 03:20:01
相关推荐

独家首发|一版一印《韩柳文研究法校注》《左传撷华》毛边套装(限量100套)

近代古文名家林纾评点二种,带你领略中国古文之美阐绝代奇思,如数家珍, 授赏鉴之钤键发文宗妙笔,金针度人, 示写作之通衢曾由“帝师”陈宝琛进呈清逊帝溥仪,作为古文入门读本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曾借助他人口述,翻译过《茶花女遗事》等二百四十六种外国小说,风行海内,洛阳纸贵。然而在近代文化史上,他作为古文家的贡献,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 林纾古文造诣颇深,却又翻译过200余种西方小说,可是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却不懂外文

林纾本人古文造诣很深,任教北京大学时,“大抵崇魏晋者,称太炎为大师;而取唐宋,则推林纾为宗盟”(钱基博《林纾的古文》)。面对新文化运动的挑战,他奋起应战,力延古文命脉于不坠。虽然他的呼吁在当时并未取得实效,但其阐扬古文精神艺术的诸多努力,在今天仍颇具启发意义。

这部《左传撷华》就是林纾探索古文渊奥的重要著作。

《左传撷华》初版于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时林纾已从北京大学去职,在家闲居,靠著书卖画为生。他在1913年曾于商务印书馆出版《左孟庄骚精华录》,其中收录《左传》文三十二篇,逐篇评诠,极受读者欢迎。离开大学讲台后,他在这三十二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修订,撰集了这部《左传撷华》,全书共两卷,选文八十三篇。

林纾在此书自序中说:“仆恒对学子言,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对《左传》和韩柳文,林纾尤为倾注心力,其《左传撷华》和《韩柳文研究法》两部古文选评著作精深独到、广受关注。比较而言,两书皆继承桐城文法而加以丰富变化,《韩柳文研究法》注重体察文章法度中的灵动变化,而《左传撷华》则颇多对意境性情的精妙体会。

《左传撷华自序》云:“以行文论,《左氏》之文,万世古文之祖也。”这并非林纾一家之论。自南宋以来,伴随着古文之学的兴起与发展,《左传》的文章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涌现了许多《左传》评点之作。南宋吕祖谦有《左氏博议》,明人穆文熙有《左传鸿裁》《左传钞评》,清人金圣叹有批点《左传》的《左传释》,另外其影响甚巨的《天下才子必读书》中,也选有《左传》四十八篇。

然而,在清代桐城派兴起之前,《左传》虽然受到重视,但在古文的苑囿中,尚未赢得备受尊崇的地位,是桐城派令《左传》绝类离伦。“桐城三祖”之一的方苞认为“左氏精于义法,非汉唐作者所能望”,其所撰《左传义法》讲论精密,对桐城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著录清代桐城学者《左传》著述,有二十一种之多。

林纾与桐城派吴汝纶、马其昶、姚永概交游甚密,这些人是桐城派在清末民初的代表人物。林纾对《左传》的高度关注,延续了桐城的传统。

为什么桐城派古文家如此推重《左传》?桐城古文是南宋以来古文之学的继承与发展,古文之学一向十分推重“叙事”。例如明代唐宋派古文家,就很重视叙事,茅坤所注重的“风神”,就与叙事极有关系。《左传》叙事广大精微,宏纤毕举,是叙事的高格,自然会受到古文家的关注。方苞论《左传》义法,也着眼《左传》之为记事之文的特点。然而单论叙事,尚不足以突出《左传》的价值,是桐城派对“雅洁”的推重,令《左传》迥出众作。

林纾与桐城派过从甚密,本人亦是桐城大家。

方苞论文倡“雅洁”。所谓“雅洁”,就是为文以儒家伦理之道为本,追求雅正,语言也不能芜杂枝蔓。方苞标举古文“义法”,而“雅洁”是“义法”的重要内涵。从精神上讲,《左传》比《史记》更符合雅正的标准,《史记》的思想颇为驳杂,朱熹认为“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二);钱大昕认为《史记》“博采兼收,未免杂而不醇”(《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四)。

《左传》的思想虽然也颇为丰富,但其中“重礼”的倾向是十分鲜明的,即使两军交战,对立的双方还要保持基本的尊卑之礼;战胜方的将领对失败一方的国君还要执臣子礼。这让《左传》叙事带有彬彬守礼的雍容之风。从语言和取材上看,《左传》不像《史记》那样纵横恣肆。这些都让《左传》叙事更为内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于朴素中求得丰富的回味,是对叙事艺术更高的要求。这是桐城派古文家追求的“雅洁”之美,而《左传》正是“雅洁”而含蕴无穷的文章典范。

林纾对桐城“雅洁”之义有很深的体会和认同,他说“天下文章,务衷于正轨”(《与姚叔节书》)。他自己的古文也是严谨端正,没有芜辞杂语。他对章太炎的文章深表不满,认为后者“以捃扯为能,以鋀饤为富”“剽窃汉人余唾”(同上),其中所折射的,正是对桐城雅洁之旨的推重。有这样的古文追求,倾心《左传》也就很可理解了。

林纾摆脱了照搬经学眼光看古文的简单化之处,一直被认为是十三经之一的《左传》被赋予了崭新的评析视角

然而,林纾之注目于《左传》,虽然继承了桐城传统,但他解析《左传》文章之深入,则远远超出了桐城前辈。他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照搬经学眼光看古文的简单化之处。桐城初祖方苞的《左传义法》,其评点方式,深受《春秋》义法的影响。桐城文家评点《左传》,多循方氏轨辙。

林纾虽尊《左传》为经,但评点其文,则不再戴经学这副眼镜,甚至他说历史上论左氏之文者,可能很多都不过是把经学眼镜虚晃一下而已,例如北宋古文大家苏洵之所以作《春秋集解》,“余则私意苏氏必先醉其文,而后始托为解经之说以自高其位置”(《左传撷华序》)。如此评说苏辙是否准确估置不论,但由醉其文而论其文,无疑是林纾评点《左传》的夫子自道。

在摆脱经学眼光的同时,林纾也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明清评点中的八股气。受科举时文的影响,明清古文评点经常采用讲论八股文的方法,方苞即编有《钦定四书文》,对八股文法很有体会,即使是像金圣叹评文,也多受时文影响。这种风气,在林纾的古文评点中,明显地削弱了。

林纾所以有如此的论文眼光,和他对方苞“义法”说的突破极有关系。方苞认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对“义法”的根本精神,林纾是明确继承的,但他从“性情”和“意境”两端,丰富和推进了“义法”的内涵。

悟入古文妙境,寻绎文章无法之法

所谓“义”,是“道”在文章中的体现,而林纾认为,这个“义”要融会为一种作家内在的精神人格,形成丰富的精神性情,这种“性情”是文章的根本。他在《文微》之《通则》中明揭此义,以为论文总纲—“文章为性情之华”“性情端,斯出辞气重厚”。方苞所论“义法”之“法”,是作文之法,是文章的形式和作法。

林纾没有将“法”泥定为具体的起承点画,而是从“意境”的角度加以阐发。在其著名的《春觉斋论文》中,他标举为文“应知八则”,皆文法纲领,首揭者即为“意境”,提出“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境者,意中之境也”,“不能造境,安有体制到恰好地位”。在林纾看来,义法之法,即是“意中之境”。“境”的形成当然要综合多种因素,而其所以形成之本又在于“意”。

这就为悟入古文妙境,寻绎文章无法之法,打开更丰富的空间。“桐城三祖”中的刘大櫆和姚鼐,从推重音调和艺术风格的角度来丰富对文法的认识,而林纾对文法的讨论角度,则综合了这些传统而更为丰富灵活。

《左传撷华》正是体现林纾独特古文眼光的重要著作。书中所选的八十三篇,每篇之诠评,皆有独特的着眼点,千变万化,实难有成法定规之归纳,而贯穿其间的,则是体会文章之性情,细察行文之意境。诠评中经常出现的,是对文章制局的观察,例如《楚武王侵随》:“此篇制局极紧。前半竖一‘张’字,正面决策,对面料敌,均就‘张’字着想,无句无意不是‘张’字作用。下半竖一‘惧’字,与‘张’字反对,见得张则必败,惧则获全。”又论《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制局最奇,有起无结”。所谓“制局”,就是确立文章之结构,而此结构,又是“意中之境”。

“制局”又具体落实为千变万化的笔法,林纾对笔法的论述也颇为精微,如论《连称管至父之乱》用缩笔与省笔之妙:“节却无数闲语,人自不觉耳……浅人以为序事笔墨宜详尽,若果能如是结构,则虽简亦详,虽略亦尽。”又如论《楚人伐宋以救郑》之用笔“遒紧”:“宋公满腔迂腐,子鱼满腹牢骚,君臣对答之言,针锋极准。”又如《华登以吴师救华氏》:“写战事,必写其极琐屑者。千头万绪,一一皆出以绵细之笔,令读者眉宇轩然。”至于《郑厉公自栎侵郑》之用顺带之法,《管仲斥郑子华》之用闲笔,都值得细细体会。

凡此种种精妙的文法体察,又着眼于体会文之性情,如论《张骼、辅跞致师》“此篇风神盖世”,刻画人物“风韵高,音吐妙”。又如《宫之奇谏虞公》“此一篇是愚智之互镜。虞公开口抱一‘宗’字,继此抱一‘神’字。其愚騃处已从两语描出”,紧扣用字来体会人物性情,也是观察入微之笔。在林纾看来,《左传》行文之性情、意境,又体现出雅洁的风格,如《申公巫臣取夏姬》如此题材“非得左氏以传之,鲜有不坠入稗官恶道者”“文字之妙,叙淫而能肃,化俗而为雅,亦千古一人而已”,《厉公诛三郤》“左氏所以高人处,在庄而不佻。若落公安之手,则不知其如何妆点耳”。

△ 林纾1913年曾因与章太炎一派的矛盾而被迫离开北京大学

可见,林纾评点《左传》,既渊源于桐城,又更为丰富变化。尤可注意的是,林纾翻译西洋小说的经验,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对古文文法的理解。其论《秦三帅袭郑》“文字须讲声响,此篇声响高极矣”,言蹇叔一句“孟子”,“其中有千言万语,碍着秦君说不出,碍着孟子之少年盛气亦说不出。但曰‘孟子’两字,如绘出老人气结声嘶,包蕴许多眼泪”。又如论《晋败郑师》如何刻画乱臣阳虎、贼子蒯聩的可笑之状,这些评语都带上了小说家的眼光。

林纾1913年因与章太炎一派的矛盾而被迫离开北京大学,去职前夕创作的《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对古文的命运很感忧虑,希望年轻学子能继承古文传统。从1913年开始,他在《平报》上连载自己的古文论,后结集为《春觉斋论文》。1916年,《春觉斋论文》正式出版时,《左传撷华》也已撰成。

可见,《左传撷华》是林纾在民国初年尖锐文化冲突背景下,深入思考古文价值的集成之作。此后不久,林纾面对“五四”新文化人的挑战,奋起迎战,他坚信古文价值不泯。《左传撷华》于1921年正式出版,在其初版问世近百年后的今天,古文并未在新旧文化冲突中消亡,反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时重读林纾这部颇具代表性的古文选评著作,对于深入理解古文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无疑会有重要启发意义。

(上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宁教授为《左传撷华》一书所作导读,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授权刊发,标题与图片均系编者所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