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南阳和苏州八杆子也打不着城市 为什么有着天然的人文渊源?

2020-11-29 09:05:01
相关推荐

文/项苏农

(范蠡雕塑)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律师工作。工作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出差河南南阳,发现苏州和南阳,从地理位置来讲,两地相距近千公里,在史书的记载中,一个号称座落在中原腹地,一个则最早被称之为不入流的“荆蛮之地”,这两个用俗话说八竿子也打不着城市,居然存在着天然的人文渊源。

这不单单是说历史悠久,这两个城市中的南阳,在战国时代被称为“宛”,同时期的苏州被称为“姑苏”;也不是说系出同门,两座城市在1986年同被立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而是说这两个城市至少各有两位古人,巧合的是其中还有两个人都姓范,不但深刻地影响着对方的城市,还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海外的华人世界。

(范蠡和西施)

(一)范蠡是河南南阳人

先说两个姓范中的范蠡(lǐ)。说来也是好生惭愧,虽然生在苏州,此后也始终长于斯成于斯,好歹也算土著一个。若不是此次在南阳游览知府衙门后,又顺便参观旁边的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府财神庙时,看到那个介绍供奉的财神是范蠡,还真不知道那个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范蠡,竟然是南阳人。

查《越绝书·越绝卷第六》载:“范蠡其始居楚也,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引文内所指的“宛”即今之南阳。由此可知,范蠡系南阳人应当是不错的。维基百科说得更精准,说范蠡是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

此公很有意思,既是一个明白人又是一个聪明人。功成名就之后,据说是携西施同泛五湖而去,广为流传的一句是“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中的五湖就是今天的太湖。真是欣欣然、飘飘然、翩翩然,挥一挥手,只带走心爱的美人。虽然今传的《越绝书》却并无这段记载,在其越绝卷第十四只是说“范蠡恐惧,逃于五湖”,仅此八个字而己,把范蠡描写的是如此狼狈不堪,虽然有损于范大夫形象,但这不影响“范蠡西施相携扶,扁舟同泛归五湖”的爱情传奇。

(年画:范蠡和西施)

这个范蠡据说还是看相的专家,其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之所以决计和他分手,根据就是越王长相是长颈鸟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文记载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故相书有口诀云口象鸟嘴最难交。

苏州的历史中缺不了吴越春秋,自然也少不了吴王夫差、少不了美人西施,少不了越王勾践,更少不了越国大夫范蠡。苏州人是重感情的,至今仍有纪念范蠡的地名,一为蠡口,是其偕西施隐迹于此,后由此入五湖出发处,二为蠡墅,因其曾隐居在此,并在此写就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养鱼经》而得名。

苏州沿太湖一带,有多个地名中含有蠡字,如吴江区震泽镇的蠡泽村,相城区的蠡口和吴中区的蠡墅。其中值得玩味的是后两个地方,这两个范蠡的藏身地,却分别位于姑苏城外的一南一北,大有叫人产生摸不着南北之叹,真是典型的狡兔三窟。无怪乎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将范蠡列为九等人的第三等——智人。所谓智人,有谋略有智慧之人之谓也,进则谋以为国,退则智以保身,从而避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范蠡雕塑)

范蠡又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家财“三聚三散”,故在民间被尊为“财神”。据说世界上唯有中国、主要是在汉民族中有供奉财神之习俗,流风所及,以至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财神庙,有财神庙就有财神菩萨,这也算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我们的老祖宗很是务实,认为不但要创造财富,而且还要保护财富,因此对财神又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将其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其中文主得财富,武主护财富。所以在南阳的府财神庙里,虽然又叫“范蠡祠”,但也不能免俗,除了供奉文财神范蠡、比干外,还供奉了武财神关羽、赵公明。可以这么说,渊源于范蠡为代表的财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说到南阳,人们总是会想起诸葛亮,这也难怪,其《出师表》中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实在是影响太大了。还有“文革”后期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收有一篇毛泽东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课文,也影响了一代人。

(二)在南阳历史上有一个叫顾嘉蘅的苏州人

顾嘉蘅号湘波,亦称相波,江苏苏州昆山人。清道光朝庚子科(1840年)二甲第五名进士。其有与宜都学者杨守敬等共同编写的《荆州府志》行于世。

这个顾嘉蘅,很奇怪,在其家乡苏州,甚至是在其祖居地昆山,却是声名不彰。在苏州包括在昆山本地的历朝历代名人录里地方志中,最典型的譬如沧浪亭里人物止于清代的《五百名贤祠》,其中不见其事迹有传,现代出版的苏州历史名人录之类的书里也不见经传。

但这个出生于清朝嘉庆末年年间的昆山人氏,但在南阳的历史上却名头响亮,好生了得。官是做得风生水起,事是做得深得民望。其在有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先后五次出任南阳知府,前后为官历时将近20年。最终不但成就为南阳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知府,还在中国官制史上,开创了一人一地屡为一职的任职之最。

(南阳武侯祠的这两副对联,是顾嘉蘅和胡耀邦书写的)

还是这个顾嘉蘅,不但官做得好,其治下的南阳物阜民安,尤其是击溃捻军保境安民的政绩,还受到咸丰皇帝的嘉奖。而且文也写得好、字也写得好,特别是对联写得更好,是当时名动华夏的对联大家,民间流传着不少跟他有关的对联故事。

在清代著名的文言小说集,由黄轩祖著撰 的《游梁琐记·顾嘉蘅》中,称其“自幼狂放不羁,豪于饮”,又称其“性机敏,下笔如神,有名士风”。据说,其在少年京师及第时,狂喜之下口占一联:“五百年来新甲第,三千里外旧家风”,其洋洋自得之态,其春秋笔法之意,暴露无遗。虽被其寄籍的湖北宜昌郡人“恨之”,并因此招惹是非,但该对联还是风靡一时。

(顾嘉蘅和其夫人画像)

顾嘉蘅一生中最为出名的,也最为世人称道的对联,是书写于南阳卧龙岗上武侯祠大殿内抱柱的楷书对联,其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由于联语深得中庸之道,熟谙和谐之髓,在称赞诸葛亮忠君报国功名盖世的同时,又抹平了河南和湖北对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故能在所有纪念诸葛亮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中,能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的胜出。以至于1958年9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卧龙岗参观,当其在武侯祠大殿停留时,见到此联竟是十分喜爱,情不自禁之下,竟也口占一联曰:“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真是文如其人啊!同为官场中人,心有灵犀惺惺相惜,顾嘉蘅联洒脱中不失圆滑,胡耀邦联率性里寓意质朴,虽是仿作倒也相映成趣。

(范仲淹)

(三)苏州人范仲淹在南阳任邓州知州

苏州注定是和南阳有缘的,早在顾嘉蘅1847年即清朝道光二十七年,第一次为南阳知府之前的1045年即宋朝庆历五年,其苏州老乡吴县人氏范仲淹,因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乃自请守邓”,该年遂为邓州知州。古之邓州即今之邓州市,这是一个县级市,其地在现南阳市境内。

邓州有一个当年范仲淹知守时创建的花洲书院,范仲淹就是在此应滕子京之嘱,面对其送上的《洞庭秋晩图》,以看图作文的方式,挥笔写下《岳阳楼记》。其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立意高远思想深刻。

只是这神来的点睛之笔,不知是范文正公灵光一现,妙手偶然得之,还是其在长期的有所惑、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觉之下的顿悟。

(范仲淹)

想到范公此前一直参与“庆历新政”,既要为新政的成功殚精竭虑,又要为防范政敌攻讦处心积虑,客观上导致其在被称为雕虫小技的文章之事上不能分心。在此不妄揣测,范公只有在退居江湖身处逆境时,才能沉下气来、静下心来,也才能三省吾身、自我反思,于是邓州成了他的心灵驿站,于是借滕子京之命题,发挥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患意识。

因此,应当感谢邓州,没有此地那有此文,没有此文那有此叹。邓州,也只有邓州,虽然在这邓邓浑浑之地,范文正公却是异常明白和异常清醒,终于有机会一吐块垒,直抒胸臆。

范仲淹除了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还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名言。其所指良医,其实是有感于南阳名医张仲景。

(范仲淹)

(四)汉代南阳张仲景与清代名医苏州人叶天士的隔世交集

继范蠡之后,南阳又出了一个名叫张仲景的人物,该人同样的深刻影响了一个名叫叶天士的苏州人。这个张仲景好生了得,在 汉朝汉灵帝时,因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之出任长沙太守。这人每天在衙门的大堂上办完公事后,继续坐在大堂上为有病的百姓免费看病。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大夫尊称为“坐堂医生” ,而把游走江湖的大夫则称之为“走方郎中”。爱屋及乌,那些卖药的药铺也冠之以“堂”为字号,例如北京的“同仁堂”,我们苏州的“沐泰山堂”、“王鸿翥堂” 即是。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著作,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其人也被后世医学者尊奉为“医圣”。他所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一直是中医的理论精髓和不二法门,并在其医道基础上,形成了中医中的“伤寒学派”。

(张仲景)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且是吴门医派典型的代表人物。苏州城西的西叶家弄,据说就是因叶天士居住于此而得名。

值得注意的是叶天士的别号。因为别号不同于姓名,要受姓氏、辈分的限制,而是由使用者本人所起的,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从其自号“南阳先生”中,不难看出其在仰慕先进南阳张仲景先生的同时,心中不免以今日“医圣”自许,有“仲景再世”自诩。就其取得的中医学成就而言,他其实是有这个资格的,一部《温热论》足以确立了叶天士在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张仲景的经方毕竟是产生于、也适用于中原地区,这就如同《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说的一样,“伤寒学派”也是“水土异也”,自有其地域性的限制。

(叶天士蜡像)

由于以苏州为中心的吴中地区,地处江南气候多潮湿,是瘟疫、温病的屡发高发地区,而一味地用治伤寒的治疗原则来治疗瘟疫、温病,则往往疗效不佳。因此“伤寒学派”在吴地就有修正的必要,叶天士的适时出现就使这种修正成为可能,温病学派则是这种修正的具体成果,吴门医派的形成终于使这种修正成为现实。

范蠡、范仲淹,顾嘉蘅和张仲景这四个古人,分别是苏州市南阳市的名片,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古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使其生活过的城市熠熠生辉,无限风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400字 感恩的作文 假如没有网络作文 写一篇游记作文400字 扬起理想的风帆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玩具汽车作文 我学会了做饭600字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四年级 操场上作文 芦荟 作文 散步的作文300字 自然风景作文400字 写同学的作文800字 的颜色作文 辛苦的暑假作文400字 师生情满分作文 景物描写小作文 写人品质的作文 诚信最珍贵作文400字 按照空间顺序写的作文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文 作文框架 关于母亲的作文500字 月考后作文 运动会的作文结尾 小学生作文网课 调查报告作文 有你同行作文600字 夏天的荷花池作文 历经磨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