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代最懂美食的人 为自己的厨师写了本传记

2020-11-29 16:25:01
相关推荐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师若可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吃货,但要论吃货的境界,古人可谓是更胜一筹。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那些出了名的吃货。

一,吃货第四名——乾隆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除了阅尽江南美色,各种小吃也是必不可少。以至于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江南小吃,大多都打着乾隆爷的旗号。下面我们随便举几个,知道乾隆爷对美食的影响有多大了:

相传乾隆爷下江南到了三江口。这天,他在江边赏景,忽然一阵河风袭来,阵阵香味扑鼻,乾隆爷随着香气望去,发现百米之外有个茅草屋。

乾隆爷随即来到茅屋,才知道是主人在用石锅蒸鱼,味道极美,吃完美味的乾隆爷连口称赞,“蒸汽石锅鱼,人间极品”,后人都以此为招牌来招揽顾客。

相传,又有一次,乾隆爷下江南到镇江游玩时,忽觉饥肠辘辘,便来到张嫂子伙面店,张嫂子得知是皇帝驾临,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得到乾隆爷夸赞。锅盖面由此而来。

除了江南美食,乾隆爷在宫里也不安分。

吃腻味了御膳房的精致菜肴,乾隆皇帝在宫中终日烦闷,常常感到胃口不适,这可急坏了御膳房的厨子们,他们变着法儿地、换着样地去做,想调起他的胃口,总不见效。

眼见皇帝的脸庞日渐消瘦,脑袋别在裤腰里的御厨们,一边替自己的命运担心,一边想办法。

有一天,负责采购的御厨来到咸阳大街,老远看见前面围着很多人,好奇地走近仔细端详,原来是一个老汉正在表演揪面片。

只见在一辆简陋、加长的木橼板车上,架着一口大铁锅和一筛子莲花的花瓣,锅里沸腾的开水,咕嘟着冒热气。

出锅的面片滑香如玉润,白皙似凝脂,入碗后的面片摇曳着醉人的芳香,袅袅的灵气。这时那老汉将炖了的辣子肉汤,和着早已炖制好的佐料,浇盖在面上。

御厨看得入神,端了一碗给乾隆皇帝品尝。没想到,辣味窜,米醋酸,顿时皇帝胃口大开,连连称赞不已,非得让御厨将老汉请进宫中,要亲自看着他表演。

表演毕,乾隆皇帝兴致正浓,即兴挥毫题下一个非常复杂的字,据说这个字读“biang ”,只有关中人才看得懂。得了乾隆皇帝御封亲点的“biang biang面”的面片,从此走进御膳房。

二,吃货第三名——孔子

说到孔老夫子,你一定想到的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老头形象,门下弟子三千,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孔老夫子也是位资深吃货。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看出,孔子在吃的方面十分讲究,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精细还只是孔子对食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孔子还有“十不食”之论:

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不能吃;食物气味不正常了、夹生了或过熟了不能吃;不是进餐得正常时间不可以吃;羊猪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礼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应当吃;没有配置应有的酱物,不吃;肉虽多,也不应进食过量,仍以饭食为主;酒可以不划为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礼度的原则;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可以食用;姜虽属斋祭进食时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应不留神惠当天班赐;祭肉过了三天也不能再吃了。

透过这“十不食”,足以看出,孔老夫子绝对是吃货界的行家。而且孔老夫子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吃货第二名——苏东坡

苏东坡作为宋朝一代文豪,其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无人能比。但除了才华,苏轼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深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酥,东坡饼……全国各地以东坡命名的食物多达六十多种。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贬谪外地,苏东坡是走到哪吃到哪。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极为困顿。多亏当地书生马正卿向官府请求,官府才把东郊外的一片荒坡赐给了苏东坡。

在王闰之的陪同下,苏东坡在此建了房屋,开垦了耕地。于是便有了“东坡居士”。

由于家徒四壁,所以苏东坡全家整日以素食度日。

不久后,苏东坡觉得实在是口中无味,便亲自去集市上买菜,到了集市上苏东坡才知道,原来牛肉羊肉价格都很昂贵,唯独猪肉很便宜。

苏东坡便买了几斤猪肉回去了。回去后,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随着诗的流传,“东坡肉”也开始闻名全国。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写篇《老饕赋》,此赋把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精妙,《老饕赋》可谓是一个资深吃货的内心独白。

四,吃货第一名——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袁枚作为吃货,有三个癖好。第一是不管去谁家,都要带上家里的厨子。若吃到好吃的,就让厨子到厨房里去学,别人若不愿意教,就“执弟子之礼”,死乞白赖地求。再不教,就想吃的时候抬着轿子去把别人家的厨师请来随园。

第二是爱收集食谱。有一次,袁枚的朋友煮了一道芙蓉豆腐,特地招他来吃。

袁枚吃完,立马求朋友赐他食谱。朋友笑道:“人说我朝两个人写诗最好,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随园山人袁枚。随园山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那不知是否愿意为美食折腰呢?若你朝我鞠三个躬,我即刻把食谱给你。”

袁枚立刻站起来鞠躬,拿着菜谱得意地走了。

第三是喜欢和名厨交朋友。王小余是南京城里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聘请的名厨。厨艺高超,调味从不用试,手一捏,勺一颠,分毫不差。闲暇时最大的乐事就是洗磨自己三十多件专用厨具,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狂厨。

王小余连当御厨都看不上,但就是一心要跟着袁枚。

朋友问他:“以你的才干,何必老死在随园里。”王小余答:“那些达官贵人,就知道砸着嘴吃东西,给他们吃猪食也是一样的。只有袁枚懂我。人生乐事,无非找一个知己而已。”

王小余死后,袁枚十几年都忘不了他,吃饭常常吃得泪流满面。还为他写下了中国史上第一篇厨师传记——《厨者王小余传》。

参考资料:《宋史》、《清史》、《随园食单》、《论语》

食品不合格的商贩,在古代会被如何惩罚?

唇上风情:古代女子怎么玩色?比李思思的荧光口红复杂多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7)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2-17 08:37阳光下的嫩芽[内蒙古网友]IP:2948395050
    看来古代人对美食也很有研究啊,这本传记一定会带来很多惊喜。
    顶0踩0
  2. 2022-08-30 17:16[黑龙江省网友]IP:3669609998
    厨师也需要被重视,期待能从这本传记中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顶8踩0
  3. 2022-03-13 01:55退之*[宁夏网友]IP:3407328952
    古代的饮食文化一定很有深度,这本传记一定会有很多启发。
    顶46踩0
  4. 2021-09-23 10:34ROI[吉林省网友]IP:3076227839
    美食和传记相结合,搞不好会是一本很走心的书。
    顶42踩0
  5. 2021-04-05 19:13桥泊kubert[甘肃省网友]IP:1886242758
    @那条路不再有痕迹看来古代也有对美食情有独钟的人啊,很期待读到这本传记。
    顶0踩0
  6. 2020-10-17 03:52那条路不再有痕迹[宁夏网友]IP:1729602867
    @蓝梦睿骅厨师也值得被铭记,期待了解这位厨师的故事。
    顶0踩0
  7. 2020-04-29 12:31蓝梦睿骅[上海市网友]IP:3419227521
    古代的美食文化一定很有意思,这本传记一定很值得一读。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