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素材」拼进奥斯卡初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今年最爆的素材

2020-11-29 20:00:01
相关推荐

据 @中国电影报道 和 @央视新闻 最新消息,2020年奥斯卡奖正式公布32部“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包括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合拍片《白蛇:缘起》《雪人奇缘》!

《哪吒之魔童降世》

Q:

成功原因

A:

第一文化自信。就取材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后者则是讲哪吒与命运抗争的经历。

第二文化创新。《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打破陈规,大刀阔斧地改造曾经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没有什么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剧情合情合理、人物立体丰满、符合时代特色、能引起共鸣,打破成见的改编也是好改编。

第三拥有灵魂。打破成见“逆天改命”,是打动众多网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魂之所系。一部电影佳作之所以吸引人,最终都是靠故事靠价值观,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英雄形象,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励志故事。

从“最丑哪吒”开始,

期待国产动画开启“封神宇宙”

筱玮

2019年07月29日19:5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首周末破7亿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燃爆”“炸裂”“惊艳”等各种溢美之词都难以形容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谁能预料,“史上最丑哪吒”居然刷爆网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

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点映场口碑爆棚,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向正如“最丑哪吒”一样,遭到了白眼,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打破成见“逆天改命”,是打动众多网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魂之所系。

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不管是“剥龙筋、扒龙皮”“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还是混天绫、风火轮、乾坤圈等法宝,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从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起,哪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自此之后所有影视作品中的哪吒都一脉相承,他浓眉大眼、剑眉星目,他替天行道、斩妖除魔。对如此有群众基础的形象进行“颠覆性”改编,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事实说明,没有什么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剧情合情合理、人物立体丰满、符合时代特色、能引起共鸣,打破成见的改编也是好改编。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水准上一直差距较大。值得称赞的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一句“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开启封神宇宙,谁看漫威。”是鼓励,是期待,更是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当然,真正的自信与底气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知,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世界顶尖,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所说,“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背后有无数艰辛,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要成为产业,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迪士尼制作改编《花木兰》是中国人的痛。今天,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赞是改变科幻电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药神》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这些都见证着不同题材的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在不断缩短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中国神话故事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开启“封神宇宙”,媲美梦工厂、皮克斯、迪士尼。

哪吒走红,熊孩子逆天改命何以动人

2019年07月28日 09:45: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7月26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仅1小时29分影片总票房力破1亿大关,创动画电影最快破亿新纪录,实时票房位居同期电影第一。此前十天点映票房已经超过6000万元,所积累的口碑已经吸引了不少观众,票房爆发可谓在预料之中。从社交媒体的反馈看,这部电影很可能和此前火爆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一样,成为现象级的国产佳作。

最近电影行业爆出不少负面消息,上半年观影人数、总票房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近三成电影票房甚至不足百万。今年暑期档本来也是佳片寥寥,此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因“造型太丑”掀起争议,不料电影上映后华丽逆袭成为票房黑马。

哪吒的火爆很容易让人想起此前的《大圣归来》,当初靠着“自来水”的努力,吸引大批观众进到影院,造就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一个奇迹。但是,这两部电影的逆袭路径又并不完全一样,一定程度上说,《大圣归来》改变了外界对国产动画电影的预期,有了这部佳作的铺垫,观众的胃口被吊起,自然会产生新的期待,观众需要新的《大圣归来》,这正是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第一天就能取得如此高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取材而言,《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相似之处。两部电影都是改编自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前者讲的是一个冷面猴王如何变成暖心的齐天大圣,后者则是讲哪吒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孙悟空和哪吒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反叛英雄形象,神话里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很多动漫和影视剧都将他们设定为主角,反复演绎,少年英雄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要改编这样的经典作品,尤其是要在大荧幕上来呈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他们不仅呈现符合孩子们审美的少年英雄形象,同时也挖掘了人物性格沉重、悲剧的一面,成人也可以从中获得感动和共鸣。

优秀的动画作品总能吸引观众中的大多数,从成人的角度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显然不仅是还原一个神话故事。电影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比如家庭教育,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哪吒就是一个熊孩子,出生伊始便是一个祸害,于是父母将他关在家里,当他试图融入周围的生活,发现只会换来歧视和孤立,于是熊孩子越来越熊,破坏力越来越强。家长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有所感触?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哪吒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涉及亲情、友谊、命运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主题,并最终交出了逆天改命的答案。影片最后那句台词,“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相信很多人会为之动容。将一个很俗的话题,讲得特别有感染力和戏剧感,所呈现的价值观是那么健康又是那么有现实意义,这种手法和西方经典动画作品倒有些相似。据说全行业有1600多人共同参与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创团队设计了100多版本哪吒形象,这些技术方面的进步让人欣喜。但对于观众来说,惊喜不仅在于此,技术让人愉悦,但很难打动人,一部电影佳作之所以吸引人,最终都是靠故事靠价值观,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英雄形象,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励志故事。

从长安到哪吒,传统文化这个大IP该怎么用?

2019年07月27日 08:46:15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文丨李勤余

不出意料,国产动画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之后得到满堂彩。事实上,在不久前的点映中,这部作品已经收获了高口碑。日趋成熟的特效和炫目华丽的画面,光凭这两点,《哪吒》已有了和国外动画大片掰一掰手腕的底气。不过,将该片的成功归结为技术层面的进步,恐怕就太过简单粗暴了。

哪吒也好,大圣(《大圣归来》)也罢,这几年的国产动画纷纷把触角伸向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绝非偶然。一来,这些人物形象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知,容易产生亲近感。二来,相关神话传说也确实精彩,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空间。

可是,拥有这些有利条件,不代表一定能奉上令人满意的作品。历史上,中国动画不乏佳作,远有《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神笔马良》,近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不过,优秀作品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断档,也是不争的事实。

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一直摆在那里,今时今日中国的发展水平也能为创作者提供最有力的硬件支持。可文艺创作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1+1=2,学会怎样把故事讲好讲透,才是重中之重。

《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打破陈规,大刀阔斧地改造曾经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本片终于告别了人物脸谱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为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哪吒的父亲李靖一改以往不讲情面的形象,变得更有人情味。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满口方言,成为了本片搞笑担当。就连哪吒的对立面敖丙以及幕后黑手申公豹,都被本片主创赋予了一层悲情色彩。

至于哪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主角,而是一位有性格缺陷(暴躁易怒、鲁莽冲动)但也不乏正义感的少年英雄。更重要的是,本片主创不再纠缠于哪吒“剔骨还父”这个掺杂着父权、孝道等封建道德色彩的桥段,而是将哪吒的自我认知、成长经历当作叙事重心。

这样一来,本片做到了与时俱进,贴合了时下年轻观众的心理需求。横向比较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不难发现,此类优缺点并重的人物塑造模式,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当然,与时俱进,并不意味着抛弃经典IP中的精髓。哪吒的反抗精神,仍然是本片着重表现的主题。尽管在叙事细节上还存在着种种不足(比如,哪吒直到影片最末端才知晓自己的命运,明白自己的使命,缺少了必要的铺垫),但“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等关键台词还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哪吒的可贵之处。

既让观众得到感官层面上的“爽”,又能把传统文化寓于春风化雨之中,上述创作路径的大获成功,绝不是偶然。不久前,《长安十二时辰》的走红,同样得益于这一思路。

摆脱对帝王将相的赞颂和对历史故事的简单重复,《长安十二时辰》的新意来自于主创眼光的“向下”。用主角张小敬的冒险经历串联起长安城中的百姓生活百态,让观众好好领略了一把大唐民俗民情。无论是街坊的地理位置,还是士兵的行军方阵,都激发了不少网友的考据兴趣。

更可贵的是,《长安》也没有将历史简单化、戏说化。和《哪吒》一样,该剧也没有脸谱化地处理人物角色,而是让观众看到不同阵营之间的对抗以及封建王权对其形成的制约。一部影视作品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解释大唐由盛转衰的原因,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这无疑是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常说要普及传统文化,但怎么普及?空喊口号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哪吒》和《长安十二时辰》的走红,都有力地证明,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当然,它们也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比如,在《大圣归来》《哪吒》之后,《姜子牙》又将在2020年闪亮登场。但一些国产动画的成功,会不会引来一大批跟风之作,造成创作中的高度同质化?又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的篇幅过长,中后期剧情拖沓枯燥,注水严重。这些现象都在提醒我们,文艺创作一旦向资本低头,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如何扬长避短,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是对中国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观众是识货的,什么样的文艺作品经得起检验,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投票。

中国风的影视创作有无限可能

2019-08-0106:12 环球时报丁亚平

近来,动画电影《哪吒》很火,仅仅五天时间,便创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哪吒》的成功,为整个影视创作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增添一笔绚丽色彩。

实际上,除当下走红的《哪吒》外,还有很多影视作品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大圣归来》等由古典名著《西游记》取材,《宝莲灯》《大鱼海棠》采用了上古神话、民间故事,《渔童》《金色的海螺》则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民俗装束与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而《骄傲的将军》《牧笛》等与京剧渊源较深。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的影视创作不仅代表着真正的观众兴趣,并且也影响着一般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兴趣。

在笔者看来,影视从业者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挖掘,而《哪吒》等作品的走红,带给我们诸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是从创作观念上看,影视创作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挖掘,需要深入到当下时代的现实中去,用新的方式寻求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创新。这是解决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及其与影视之间的实践难题的现实路径,创作者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传统认识的同时,从时代高度来展呈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感受与价值取向,懂得吸收精华,古为今用,引导我们的影视创作“朝内”看,不论是形式还是内核,需要立足本土和现实。

二是从表现方式上看,用现代的影视语言来做创新表达的关键,是要提高改编和制作水平,注意用融有现代社会审美趣味的丰富表现力描写人的忧欢与个性世界。现在年轻一代创作者和观众,无论观念、眼界还是机会都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哪吒》构思及想象力活跃,所塑造的哪吒和敖丙,各具个性,神采飘逸,虽然还有某些不足,但刻画角色的心理和他们以爱与友谊去对抗、解构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具有感人的抒情性,画风足够惊艳,传达了年轻一代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的感受和看法,因此易被观众接受。

三是从产业化视角看,尽管影视中资本力量有不断加重之势,但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的改编,并为影视大制作正名的同时,仍然需要战胜那种一味以观众兴趣为借口,把影视变为低级娱乐品的商业主义。引领影视潮流和根本方向的仍然是文化价值,有效地唤起文化认同和文化理想,以影视从业者形成共识并极力推崇的工匠精神多维发力,真正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自己的精品力作而使观众叹为之绝,自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回报。▲(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

【素材】郎平哭了!十一连胜的女排精神是国庆节最好的礼物!

【亲子】《中国机长》票房破23亿!这3点教育启示,请老师家长讲给孩子听!

【佳作】2019年中考济南满分作文:《走向深处》

【方法】排名前 1% 的学霸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考点】中考记叙的顺序知识点及典型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阳光下的成长作文600字 有关欲扬先抑的作文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初秋的作文 打屁股实践作文 菊花三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信 感人的故事作文400字 包子作文 可爱的校园作文 敢于挑战权威作文 二年级作文40字 作文柳树200字 长征的作文600字 夜游滕王阁作文 德福作文字数 家乡的枇杷作文 三年级采访作文 历年作文题目 关于三月街的作文 重庆的火锅作文 丰收节作文 晒稻谷的作文 银杏叶的作文 满分作文及赏析 一线天作文 九下英语作文 鼓励高考作文 描写村庄的作文 美丽的小区作文400字